範仲淹為何沒有到過嶽陽樓,卻能寫出《嶽陽樓記》?

2020-12-06 文史控

上過中學的同學沒有人會不熟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因為文章裡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古詩文默寫中的常考句子。你可以記不住這篇文章的其它內容,但你必須記住這兩句話。

雖然我中學時候學習並不好,但對這兩句印象也很深刻。

那時教我的語文老師,思想稍顯偏激。他在給我們講這兩句的時候,說道:「現在的官正好相反,先天下之樂而樂,後天下之憂而憂。」我因此深深地記住了這篇文章。

除了這兩句之外,範仲淹在描寫嶽陽樓景致的時候也非常生動。或三子成句、或四字成句,讀來很有節奏感。比如「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又比如,「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再比如,「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很多人知道這篇經典古文,也有很多人會背誦,但很少有人知道,範仲淹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眼前並非洞庭湖上的波光,而是一幅圖卷。

當時,範仲淹因為得罪了當朝宰相呂夷簡,被貶逐到河南鄧州。也就在此時,滕子京也被貶謫到嶽州巴陵。在巴陵,滕子京重新修葺了嶽陽樓。完工後,他請畫師把嶽陽樓的景致畫成圖卷,送給範仲淹,並請範仲淹寫一篇文章記述此事。這幅圖叫《洞庭晚秋圖》。範仲淹徐徐展開圖卷,思緒萬千,聯想到自己的政治抱負以及被貶經歷,他的心潮久久不能平息。於是,他舒展宣紙,把毛筆蘸飽墨汁,一行行舒暢流利的行書躍然紙上,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站在嶽陽樓上,面對眼前的洞庭湖,有的人感受到的是「悲」,有的人感受到的是「喜」。而作為一個有宏大抱負的政治家,範仲淹看著眼前的「洞庭晚秋」,發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嘆,喊出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呼聲。為後世樹立的為官榜樣,不愧是著名政治家、一代文豪。

相關焦點

  • 範仲淹是怎麼寫出《嶽陽樓記》的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很多人都以為是他在遊覽嶽陽樓之後,才寫下這膾炙人口的名篇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範仲淹壓根兒未曾到過嶽陽樓。一個和嶽陽沒有一點關係的他,為什麼能夠寫出如此的經典之作呢?
  • 範仲淹作《嶽陽樓記》時到過嶽陽樓嗎
    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描述了嶽陽樓和洞庭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其中所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畢生努力追求的目標。自此之後,嶽陽樓便名冠天下,使人們無不嚮往之。但是誰又能想到,寫下這篇奇文,為人們介紹和宣傳嶽陽樓的范文正公,自己當時卻還沒親臨過煥然一新的嶽陽樓。這又是為什麼呢?
  • 《嶽陽樓記》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範仲淹沒有登過嶽陽樓?
    因為範仲淹在當時頗有聲望,是政壇上的清官,文壇上的大將,滕子京為了請動這樣德高望重的人物,為重修嶽陽樓寫記,還是頗下了一番功夫。首先他寫了一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邀請信,其次,還細心周到地隨函附上了一幅《洞庭秋晚圖》。那麼範仲淹在沒有登上嶽陽樓的情況下,僅憑一幅畫就能寫出內容博大,哲理情深的《嶽陽樓記》嗎?這背後的奧秘是什麼?
  • 《嶽陽樓記》不是看圖作文,範仲淹到過嶽陽和洞庭湖,登過嶽陽樓
    甚至有些學者說《嶽陽樓記》的作者範仲淹從來根本沒有到過嶽陽,也沒有看過嶽陽樓,只不過是根據滕子京送來的一幅畫《洞庭秋晚圖》寫出來的一篇看圖作文,高聲呼籲將《嶽陽樓記》移除教材。難道範仲淹真的沒有到過嶽陽?真的只憑觀看滕子京送來的《洞庭秋晚圖》就寫出了《嶽陽樓記》這篇佳作?
  • 範仲淹一次嶽陽樓都沒去過,他是怎樣寫出名篇《嶽陽樓記》的?
    高中時在教科書裡讀到《嶽陽樓記》時,深深被範仲淹的文筆和理想折服,那時候還在想,他一定是在嶽陽樓呆了很久,才能寫出這樣深刻的文章。後來才得知,原來範仲淹終其一生,從沒到過嶽陽樓,因此他對於嶽陽樓景色的生動描寫很是令人詫異。這篇《嶽陽樓記》,是範仲淹受好友滕子京之託而作。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名篇,但文中所寫洞庭之景是不是範仲淹親眼所見,歷來極具爭議,至今沒有定論。據《宋史》記載,範仲淹當時為「資政殿學士、陝西四路安撫使、知邠州」。這是慶曆四年春天的事情。不久範仲淹就「以疾請鄧州」,因此他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嶽陽樓記》結尾有「時六年九月十五日」的表述)寫作《嶽陽樓記》時當在鄧州(今河南)。由此可以確定,範仲淹在寫作《嶽陽樓記》時是沒去過洞庭湖的。那麼範仲淹有沒有可能在這之前去過洞庭湖呢?從滕子京的《求記書》看,似乎也沒有。
  •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初高中時我們已經學過並且背誦過不少名篇,每學一篇老師都會讓我們提前預習,上課時也都為我們做過詳細的介紹,小編相信大家肯定沒忘記文學家範仲淹的名篇。其名句代代傳頌,名垂史冊,顧名思義,嶽陽樓記應該主要記述的是這座名樓,可是仔細看看這一名篇,嶽陽樓狀貌的文字很少,而借物詠懷言志的語句更多,一代文章巨公為何採取這種寫法,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看看它背後的原因。說起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範先生沒有到過嶽陽,更別說見過嶽陽樓了,但是他採取了避實就虛的春秋筆法,仔細看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深意。
  • 如果《清平樂》裡的範仲淹沒去過嶽陽,他怎麼寫出《嶽陽樓記》?
    公元989年,範仲淹在徐州出生,兩歲的時候父親病逝。由於家庭極度貧困,其母無奈只得帶著還是幼兒的範仲淹,改嫁到了今山東鄒平縣朱姓的人家。在朱家,範仲淹慢慢長大成人。範仲俺的繼父是個底層官員,在範仲淹到了朱家後,其繼父到了位於洞庭湖西北部,今湖南省常德市的安鄉縣做官。根據古代官員上任會攜帶家人的慣例,可以肯定少年時的範仲淹隨其繼父到過嶽陽一帶。
  • 《嶽陽樓記》那麼牛,卻有人說範仲淹不該寫它,他們的說法有理嗎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公元1046年,面對內憂外患的北宋,範仲淹寫下了《嶽陽樓記》。此文一出,論辭藻誰比得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論境界,誰比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知名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寫下《新嶽陽樓記》,你認為水平如何
    ,希望範仲淹能寫篇文章。 不過範仲淹出生的第二年,範墉就病逝了,母親謝氏為了生存帶著範仲淹改嫁給了淄州長山人朱文翰。範仲淹到21歲才得知家世,心中難免傷感,因此辭別了母親,後前往了南都應天府求學,寒窗苦讀數年。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範仲淹,文學成就突出。範仲淹,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名篇《嶽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 距離嶽陽樓800裡之遠的花洲書院,和《嶽陽樓記》有什麼關係
    如今提起嶽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範仲淹和他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很少會有人想到文中提到的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嶽陽樓記》不同於《滕王閣序》等現場定製的文章,範仲淹不僅不在現場,很可能都沒有去過嶽陽樓。
  • 由《嶽陽樓記》看範仲淹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
    因滕子京勤於公務,僅過了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於是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慶曆六年修繕完畢,滕子京請好友範仲淹「屬予作文以記之」。範仲淹應允,於是,這篇千古傳誦、盪氣迴腸的《嶽陽樓記》便誕生了。滕子京與範仲淹是同年進士,於公,他們政見一致,於私,他們關係友好,往來密切,故而成為好朋友。
  • 沒有範仲淹就沒有嶽陽樓!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文|許志傑建築是凝固的歷史,也是經年曆月不同時代人文風騷的刻記與變遷。嶽陽樓名氣之大,大在範仲淹一篇曠世巨作《嶽陽樓記》。毫無疑問,如果沒有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嶽陽樓,就不會有範仲淹的千古絕唱《嶽陽樓記》,亦難現浩浩湯湯、氣象萬千之大觀也。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自古,在好的景物面前文人從不缺席。
  • 《嶽陽樓記》範仲淹千古名篇,有著神秘莫測的色彩,原來是青樓
    這是《嶽陽樓記》最為經典的一段,可以說範仲淹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為古今文人樹立了道德情操的標尺,安邦濟世為我所願,這是一種酣暢淋漓的精神寫照。可以說我和許多人都被老師逼迫背誦古文,唯有《嶽陽樓記》背起來真的很酸爽!   這篇文章,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重修嶽陽樓,請求範仲淹寫的。
  • 湖南80後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嶽陽樓記》,親筆寫了篇《新嶽陽...
    嶽陽樓記,是高中語文課本的美文名篇,是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古文名篇。因文辭優美精絕,入選語文課本,並成為必背之名篇。 《嶽陽樓記》,全文共368個字,主要描述的是洞庭湖旁嶽陽樓的景致。其中對人生的哲思和拷問,也是文章的高原所見。
  • 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和王勃的《滕王閣序》分析對比
    ,都臨江而建,都是在重修之後請了當時的文豪作序,於是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誕生了。王勃聰敏好學,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秘書監顏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進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寫作《鬥雞檄》,坐罪免官。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授虢州參軍,私殺官奴,二次被貶。範仲淹:範仲淹(989年-1052年),北宋改革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思想家。
  • 範仲淹寫《嶽陽樓記》時並不在場,多少人誤以為這是一篇遊記?!
    很多人中學時代曾經背過一篇古文,名叫《嶽陽樓記》,這是北宋名臣範仲淹在「慶曆新政」失敗以後,觀嶽陽樓之後寫下的千古名篇。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範仲淹在寫《嶽陽樓記》時,並不在場。「慶曆新政」失敗以後,範仲淹被貶,前往河南鄧州。
  • 河南第一人口大縣:人口180萬,範仲淹在此寫《嶽陽樓記》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可謂是古散文中的經典名篇,文章通過描寫嶽陽樓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愛國愛民情懷,流傳千年依然膾炙人口經久不衰。嶽陽樓位於今湖南省嶽陽市,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其之所以能成為江南勝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居功至偉,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助力。但是,實際上範仲淹一生從來沒有去過嶽陽樓所在的嶽州即今嶽陽。
  • 君子範仲淹與《嶽陽樓記》的喜憂
    範仲淹用他的人格和思想魅力, 成就了千年不朽的大功業。 範仲淹在被貶睦州時, 曾寫過一篇《嚴先生祠堂記》, 盛讚東漢嚴光的氣節和操守: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