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範仲淹《嶽陽樓記》句
釋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遊來遊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裡,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詩 詞 鑑 賞
範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後諡號文正,史稱范文正公。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江蘇市吳縣人)。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
104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範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諡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嶽陽樓記》是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嶽陽樓寫的。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
文章通過對洞庭湖的側面描寫襯託嶽陽樓。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的,範仲淹正是借作記之機,含蓄規勸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決定了文章敘議結合的風格。
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
紹興書畫社顧問
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
朱非,1945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
朱非書法流連傳統,不隨時風,運筆老辣、乾淨。分別在紹興、宣城、無錫、北京、哈爾濱、蕭山、浦江、福州、常熟、溫州、通渭、日本等地舉辦書法展覽,並多次為重要景點書寫碑文、楹聯,頗得行家好評。
已印行的文史作品有《鬥門史說》、《鬥門之謎》;書法作品有《朱非行書兩種》、《春夜宴桃李園序》、《古越龍山碑》、《春山朱墨》、《夢逐晉唐》、《畫眉深淺》、《西安都城隍廟碑》、《我寫我體》、《蘭亭十三跋》、《翰墨書香——朱非、蘇士澍金石書法求教展》、《朱非楷書「百年辨志」碑記》、《硯餘集》等。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論語·學而第一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李白詩 送賀賓客歸越
黃建南以超凡的想像力,加入特有的手法創造出夢幻般的畫面
朱曜奎·黃建南師生作品欣賞
有個叫朱非的書法家您知道嗎?他的書法寫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