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2020-11-29 騰訊網

【按:部分新讀者對老子《道德經》的幾個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有疑惑,還不是很了解。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通行本《道德經》是給平民老百姓娛樂用的,與老子思想並無多少關係。這些區別其實在四年前筆者就已經詳細解說了,相關文章已修訂收錄在《新編甲骨文破譯案例解析》一書中,今日發一篇舊文讓新讀者稍微了解一下。】

想要找尋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只有在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原文的最早版本《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篇章中去尋找,如此才能了解到真正最接近老子本人的原汁原味的思想。

有不少學者認為,郭店墓葬主人的身份是太子之師。墓葬文獻是用於教授太子及國子,目的是培養他們的德行以及掌握治國的道理和方法。這些文獻在古代是「特供」給統治階層學習應用的,與平民百姓沒有啥關係,所幸考古發掘以及受惠於今日網際網路資訊的發達,乃有老百姓嘗嘗鮮的機會,參見書中文章《金石學是貴族文學,古代只有高官貴族可以學習》。

本文從《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第一簡開始解讀最為原始的老子思想。本文是使用直觀法對甲骨金文象形字本源含義進行的解讀,甲骨金文等象形文字的單字字義是直觀象形文思考論證後給出的字義,因這種解讀方法是從甲骨金文的本源入手進行破譯,與傳統因循《說文解字》類書籍而做的解讀有所不同。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第一簡1

【釋文】

郭店楚簡本:絕智棄[下+又],民利百[人+不]。

【破譯】

世代主宰人民,談論作戰祈禱大量增加人口並得以深入實行,人民會得到利益和許多的保護。

【簡說】

本句旨在建言君王,要大量增加人口,因古代的生產、戰力主要依賴人力,人口不足會面臨很多困境,倘若戰力不足,國家、人民的安全、利益等諸多方面難以有安全保障。

本句是老子在國家人口政策方面的建議,猶如近年國家放開人口生育政策允許生二胎類似,也是為了解決一些未來將要面臨的困難。

再來看看通行本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引自百科)相應的是: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兩者差異大不大?通行本顯然是被人動了手腳的版本,感興趣者可自行比對。

為方便理解,注釋均按照每個象形文字的順序逐字釋出字義,甲骨文、金文、篆文等象形文字圖片參見上圖。

【注釋】

[ ]內為一個象形字的拆分,因輸入法中無對應的象形漢字。

絕(金文) :世代主宰人們。

智(金文):談論作戰。

棄(甲骨文):大量誕生。

[下+又]:得到深入實行。

下(甲骨文)、 (金文 ):深入地下。

又(甲骨文):抓取,得到。

民(金文):人民。

利(甲骨文):收割,收穫,得到利益。

百(甲骨文):許多。

[人+不]:人民得到庇佑。

不(甲骨文):庇佑。

--------------------

教育部考試中心考試藍皮書指出,本輪高考綜合改革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就是要實現學生「知識」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轉化,打破應試教育的頑瘴痼疾,突出創新型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高考選拔中的能力要求與批判性思維強調的核心主張高度一致,創新與批判性思維的核心主張成為本輪高考綜合改革及命題改革的主方向、主旋律之一,這與培養具有創造性的高水平人才的國家人才戰略緊密相關。

從2019年的高考試題分析來看,創新與批判性思維的考查,已經成為各個學科高考內容改革的重要方向,創新與批判性思維、邏輯推理、科學思維、獨立思考等核心要素,成為各個試卷最為重視的考查對象。

【甲骨密碼微信公眾號6本內部著作的訂購說明:著作1●側重於通過對案例的解析提高大中小學生對文史、甲骨文信息的識別與加工能力、進行邏輯推理、辯證思維、自主創新的能力;2●是1●的古文破譯進階訓練工具書和中小學快速識字輔助字典;5●側重於通過一個選拔人才的故事演繹怎樣進行獨立思考、歸納提煉、如何進行批判訓練來提高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建議已購書的大中小學生多多閱讀理解、提高邏輯推理、批判創新的能力。】

3●《漢字甲骨文象形速記手冊》(一年級上下冊合訂本)幼兒園、小學快速識字讀本,開發智力啟迪智慧

【見你所未見,聞你所未聞,"甲骨密碼"微信公眾號:jiagumima】

相關焦點

  • 《德道經》從郭店楚簡看老子文混亂的緣起,楚簡不是初始本
    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出土了竹簡本老子文,這是目前所見的最古老的老子文傳本,大約在公元前四世紀中期至前三世紀初的戰國中期。於是有學者認為郭店楚簡是初始的老子文,老子文是漸進成書的。細分析楚簡本,其實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 原汁原味的老子《道德經》原著,和通行本有什麼不同,一目了然
    老子的《道德經》我就不介紹了,很多人在接觸道德經的時候,難免心生困惑,到底哪個版本好呢?我的建議是,初學者還是以通行本為主,你如果能靜下心來,把通行本領悟透徹,對你的人生而言,意義是非凡的如果對道德經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有了一些根基的,可以適當參考一下帛書版,其實帛書版也不是老子原著,如果你糾結於改動,非要看看老子原著,我給大家推薦郭店楚簡本,這才是老子原著,原汁原味。
  • 還原真實《道德經》,從帛書《老子》開始(四)
    引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合稱帛本《老子》),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更早的竹簡本《老子》,通過比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本《老子》,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道德經》或者《老子五千言》,是至今世人篡改最少的版本。
  • 《<老子>新說——馬王堆帛書老子賞讀》
    ,老子與守衛之間的一段對話將註定對後世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得知是老子將要歸隱西去之後,便說: 「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尹喜好說歹說之後,老子留下五千字便揚長而去。 至此,其同名長篇著作《老子》,就在此時此地問世了。《老子》又被稱作《道德經》《道德真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極簡史:《道德經》的來龍去脈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兩千五百多年以前,老聃著作的一部哲學作品。全書以「道德」為綱,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其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被後世譽為萬經之王。然而,《道德經》最早也不叫這個名字,也沒有八十一章的,或許全篇也不到今日所見的五千言。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因此,該階段的許多譯者將《道德經》看作一部宗教思想作品,他們的翻譯或滲入過多宗教因素,或因為語言不通而謬誤百出,或僅是曇花一現之作,但這些水準參差不齊的譯本卻奠定了《道德經》和老子學說在德語世界傳播的重要基礎。1888年在柏林出版的由弗裡德裡希·威廉·諾阿克翻譯的《老子的道德經》便是早期質量欠佳的譯本之一。
  • 新書推薦|《讀懂老子》: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原文運用最接近《老子》原貌的帛書與楚簡,譯文簡潔明快,解析精闢詼諧,又不乏冷峻思考,是一部世人讀之各有所得的大書,能讓人從中汲取智慧,激蕩思想,觸發靈感,深刻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解密《道德經》:哪個版本才是原著?主流版本之間到底有何差異?
    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是寫於2000多年之前,由手寫傳抄得以流傳,難免有被改動,或者錯寫,漏寫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今天流傳於世的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三個版本:王弼通行本,馬王堆帛書甲乙本,以及郭店出土的楚簡本。一、哪個版本才是原著?
  • 走進老子故裡,聽老子講《道德經》(一)
    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個太清宮鎮,這裡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歷史上有名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在此悟道撰寫而成的。踏著歷史的古蹟,尋找老子思想的真諦。太清宮主題建築,宮殿前有兩顆柏樹,傳說是老子栽的,紋理一左旋一右旋,當地老百姓稱為陰陽二柏。寓示著天地間由陰陽兩部份組成,相生相剋,相輔相成。殿內是「道德天尊」塑像,是老子的化身。似乎在向世人講述「道可道以及道,明可明非常名」的哲理。三清殿。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還原十五篇,破解兩千多年的老子文混亂之謎
    老子文魅力無窮,道德經盡人皆知。作為世界上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經典古籍,老子文有「萬經之王」、「王道之書」、「哲學詩」等諸多美譽,研習者眾多。老子文玄妙深奧、文約義豐,作注者甚多。帛書本是目前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老子文版本。1993年郭店楚簡本出土,雖然是不完整的節抄本,但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注意楚簡本不是初始的老子文版本,其中許多不存在的文句在同一時期的文獻中是有出現的。老子文各版本文句的不同,是有演化過程的。歷史太久遠,春秋戰國時期的讀者因為「韋編三絕」會導致竹簡書散落而混亂。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你知道世界各國名人是怎麼評價老子《道德經》的嗎?
    最喜歡閱讀道德經的便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他是根據沃琳巴菲的介紹來讀老子《道德經》的,活琳巴菲是歐巴馬的朋友,也是他的財力支持者。「可能可以促銷老子《道德經》是人類的福音」這便是歐巴馬的評價,歐巴馬也多次表明,他當選為美國總統的很大幫助來源於老子《道德經》。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道德經》前言
    道德經的作者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在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
  • 老子最「水」的《道德經》,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水」的品質
    老子的《道德經》中特別推崇「水」的精神,在《道德經》中,老子多次提到水,那麼水到底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呢?一、甘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在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名篇《嶽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 解讀《道德經》,探尋老子心中的道!
    解讀《道德經》,探尋大道永存的奧秘眾所周知,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當然,他的思想之所以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所觀摩學習,關鍵在於其精華思想都被收錄在了《道德經》中,《道德經》中字字珠璣,充滿奧秘。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道德經》中的經世名言吧。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