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史:《道德經》的來龍去脈

2020-11-29 哲學社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兩千五百多年以前,老聃著作的一部哲學作品。全書以「道德」為綱,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其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被後世譽為萬經之王。然而,《道德經》最早也不叫這個名字,也沒有八十一章的,或許全篇也不到今日所見的五千言。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筆者結合馬王堆漢墓、郭店楚墓的考古成果以及歷史中的記載,對《道德經》的來龍去脈做個簡單梳理。

一、戰國時期的傳承

按照先秦命名的習慣,老子所著之書,應該叫做《老子》,如同《關尹子》、《莊子》一般,以作者之尊稱為書名。但事實上根據《戰國策》、《莊子》、《韓非子》等著作對《老子》的引用都是直呼其名的。魏武侯之言曰:「故老子曰:聖人無積,盡以為人己愈有……」。莊子一般尊為:「老聃曰……」。韓非子作《解老喻老》引用原文時一再稱作為「書」,在東漢的《老子銘》中「其二篇書稱……」,也是直接稱作為「書」。可見《道德經》在早期並無固定的名稱。

郭店楚墓出土的《老子》,屬於公元前4世紀到3世紀之間的傳抄本,屬於戰國早期的傳抄本,其中甲組更為古老,或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前後,距老聃辭世僅七八十年的時間。今人將其定名為《郭店老子》或《楚簡老子》,分為甲、乙、丙三組,分別抄錄在形制不同的71枚竹簡上,且通過字跡比對分析抄錄者並非同一個人。據裘錫圭教授的統計,去除重複的75字,三組共有1666字,大約是今本《道德經》的三分之一。據李建博士的研究,甲組《老子》本身具有系統的邏輯,即「內聖外王」的結構秩序。

我們可以根據郭店楚簡《老子》研究的一些成果推斷,早期的《道德經》並沒有形成五千字的篇幅,老聃寫完一千多字的祖本之後,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廣泛流傳,因為主要流傳方式是抄寫、背誦、講解,所以《道德經》在這一時期主要體現在不同作品對隻言片語的引用,韓非子是第一個系統解讀老子的人,但他並不是作全文的注釋,而是依老子之道理闡述自己的法治思想。

二、秦漢時期的傳承

西漢,黃老思想盛行。基於戰國末期稷下學宮的沉澱,道家思想形成了以虛無為本,因循為用,其術「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要以「清淨修身,無為治國」為主。這一時期流傳的有《老子鄰氏經傳》四篇、《老子傅氏經說》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經說》六篇,該目錄為《漢書·藝文志》所記載,原著失傳。《藝文志通釋》說:「乃講說道家義蘊之文,固非注術之體。」我們大體可知這三部著作是以闡釋道理為主。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諸侯家族墓地,據考考證,一、二號墓主人為漢侯利蒼和他的髮妻,三號墓主是利蒼之子。三號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一塊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說的是三號木的下葬時間是漢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舉世聞名的帛書也是出自此墓,內容包含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天文、地理、醫學等內容總共50餘種,計12萬多字。《帛書老子》就出自其中,整理者把比較古老的一本定名為《帛書老子甲本》,字體接近秦篆,抄寫於劉邦稱帝(公元前202年)之前;把後者定名為《帛書老子乙本》,字體為隸書,因其避「邦」,諱,而不避諱劉盈、劉恆,應在劉邦稱帝之後,劉盈登基(公元前195年)之前的這段時間中抄寫而成的,於公元前168年下葬。

2009年初北京大學獲贈一批西漢竹簡,被命名為「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其中最珍貴的便是一本完整的《老子》,一般簡稱為《漢簡老子》,由成熟的漢隸抄寫於223枚竹簡上,其中兩枚遺失,10枚殘損。按其避諱特點,當與《帛書老子乙本》同期。

《帛書老子》和《漢簡老子》均為兩篇,符合太史公「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之言。帛書甲分篇無標題;帛書乙題「德 三千卌一,道 兩千四百廿六」;西漢2號簡背後題「老子上經」,124號簡背後題「老子下經」。這三部抄本均是《德經》在前,而《道經》在後,與今本《道經》篇序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帛書老子》的第24章、第41章、第80章、第81章的章序也不同於《道德經》,而《漢簡老子》雖分七十七章,但順序與八十一章無差。

我們可以認為:老聃著書之後,流傳至廣,僅在身後不到百年的時間就已經出現了版本爭議,《郭店楚簡老子·丙》中的「為之者敗之」章就是最好的正名,此章與《楚簡老子·甲》重複,但是文字內容卻接近今本《道德經》而不同於古本。或許是在戰國中期的某位道學手中,對《老子》原書進行了系統的修正校定,摻雜了部分戰國時期才出現的文字,比如「偏將軍、上將軍、取天下『等、「仁義」對舉,至少在孟子之後,以至於梁啓超等人認為《道德經》是戰國中後期的作品。根據秦關函谷設置於商鞅變法之後,西出函谷傳五千言於關令尹喜的是生活在戰國時期的太史儋也未可知。

三、《道德經》的早期定本

因為竇太后好黃老言,景帝及諸竇不得不讀《老子》,尊其術。鄰氏、傅氏、徐氏三家是當時著名的解讀著作。然時隨景遷,到了漢成帝時期,劉向接到一項特殊的任務,就是「領校秘書」,這裡的「秘書」是指宮廷秘藏書籍。據宋謝守灝引劉歆《七略》,言及《老子》校勘情況:「劉向讎校中書《老子》二篇,太史書一篇,臣向書二篇,足中外書五篇一百四十三章。除重複三篇六十二章,定著二篇八十一章。上經第一,三十四章;下經第二,四十七章」。其中的「中書《老子》」就是官方秘藏的「中秘本」,「太史書」是史官藏書,「臣向書」是自己家傳的《老子》。這裡的章數應當是誤抄,據《老子傅氏經說》三十七篇,東漢《理惑論》說老子《道經》三十七篇,應當是「上經第一,三十七章;下經第二,四十四章」。這是早期的官方定本。

漢武帝中後期極其的痴迷神仙學說,各地方術湧入長安紛紛投其所好。間接的促使了黃老道家學派與方仙道交流和對話,從而產生了道教萌芽。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出現標著這道教作為宗教團體形式的確立,太平道的經典以《太平青領書》為主,祭祀老子,但是少言《道德經》。五鬥米道便是後來的天師道,從一開始《道德經》便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五鬥米道的核心人物張陵和其孫張魯都以《道德經》為道教核心典籍,據王重民考,張道陵著有《老子注》,張魯著有《老子想爾注》。八十一乃純陽之術,按天六地五說,上經佔八十一章的十一分之五,下經佔八十一章的十一分之六。按象陽三陰四說,上經取陽數,下經取陰數,上下相加得乎純陽。

河上公雖傳說為漢武帝時期之人,但是《河上公章句》在《漢書》中並無提及,最早記載的是《隋志》,按其歷史考據,有可能是漢朝之後隋朝之前的版本。但其注釋確屬西漢的黃老思想無疑。因其隱士身份,史料極少,難以詳考。但是其版本在唐代影響至深,有觀點認為《王弼注》流傳於士大夫階層,而《河上公章句》偏得民間及道教喜愛。

四、今日所見《道德經》

我們現在市場上能買到的《道德經》全然不是如上各本,一本都不是。筆者按其特徵分為:出土本和傳世本。道藏所收藏的《道德經古本篇》是古今參半的版本,後齊盜墓者從項羽小妾墓中盜取,其祖本當與《帛書甲本》同時,但是傅奕根據當時流傳的九個版本進行了校定,而後在唐朝到明朝的流傳中,又多被改動書中訛誤尤甚,其篇次、內容均非古貌,獨有部分文字與帛書同。

今所見《道德經王弼注》本,也非古本,據清錢曾說:在宋朝要想看到王弼古本已經很不容易了。熊克雲說:他得到了一本無上下經之說,無道經、德經之分,也不分章的古本《王弼注》,大體上宋朝的刊印本,追根溯源乃為晁之所跋「復鏤以傳」之翻刻本。今所見《道德經王弼注》是以明張之像本為底本,而這個底本又根據清代英武殿藏本校定,並非張之像原本。

今所見《河上公章句》可謂迷霧重重,河上公註解老子非但司馬遷「不知其所出」,班固也是隻字未提,現存漢代所有典籍中均無此書的隻言片語。最早講這件事的著作是魏代的《高士傳》,河上公是西漢之人,章句之學卻是東漢之事。從南北朝至唐玄宗《御注道德經》期間,以《道德經王弼注》、《河上公章句》、《老子想爾注》最具影響力。這本書是由道教率先推崇,而後被世人所熟知。

今所見《楚簡老子》、《帛書老子》、《漢簡老子》,屬於早期傳抄本,按其整理結果可直窺原貌,但是要通讀,需要對先秦古篆、西漢隸書有一定的研究。

筆者認為就以上版本有兩種讀法,一種是淺嘗輒止的不求甚解讀書法,這種讀法並不拘泥版本,讀任何一種都可以,不做文字功夫,以意會理解貫通思想為主,也可就一言一句深發體會。第二種是探討究竟的正本清源研究法,這就不得不對這種版本進行比對研究,什麼思想是老子本人的?什麼觀點是後來註疏者的?均需要明確辨析,旨在發展老子道學,傳承老子思想。

相關焦點

  • 極簡人類史 : 從宇宙大爆炸到21世紀
    內容簡介 《極簡人類史》(This Fleeting World: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是一部視野宏大、脈絡清晰的人類簡史。《極簡人類史》從宇宙大爆炸、星系演變、生命進化,講到早期社會的誕生、農業文明的出現、現代社會與文明危機。
  • 《道德經》前言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言》,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德經》,下篇為《道經》,不分章,後改為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從第三十八章開始為《德經》,總共81章。2000多年來,道德經是中華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讀《道德經》仰可觀宇宙之變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大至天地,小至塵泥,到修身、養生、處世、治國,包羅萬象,盡收眼底。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那麼聖人之道就是有道者的法則,就是一定要效法天之道,你明白天之道是怎麼運行的,然後你再制定人世間的法則,在領悟天道和人道之間的法則,你才能做好領導,這是老子講道德經的一個結構。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日本的企業家稻盛和夫,把這個過程用一句話來概括,叫做「敬天愛人」什麼是敬天愛人,就是首先要遵守天道,敬畏天道,在這個基礎上再行人道,再去愛人,那麼這個時候你是在行聖人道了,可如果你離開天之道,你就講聖人之道,您就會越講越歪,都把聖人道給講偏了,可是這個歪曲了老子的思想,所以大家記住了這個尊崇天之道,觀察他的特點,然後來制定聖人之道,是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
  • 讀古典書籍,先了解「經、史、子、集」
    「經史子集」是中國古籍按內容區分的四大部類。說起來,我國歷代產生的典籍難以數計,留存至今的尚有8萬餘種之多,對古籍的大規模整理很早就開始了。四部體制的最終確立,體現在《隋書·經籍志》中,這部目錄實際由唐初名臣魏徵所編,裡面正式標註經、史、子、集四部的名稱,並進一步細分為40個類目。我們學過論語,接觸過《道德經》,知道四書五經。那麼,它們在經史子集的哪一部裡面?那就得具體了解每一部的特點了。
  • 極簡書法史②|兩指、三指、五指?執筆法究竟需要幾指?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極簡書法史開篇中講到書法的審美差異,大家紛紛表示「大眾審美必須提升,亟需美育!」,也算是為大家播下一顆「如何審美」的種子。在進入書家、名作、流派的講述之前,還需要將執筆方式、筆、墨、紙、硯等基本問題講清楚,因此,本篇要討論書法中的執筆方式問題。
  • 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道德經中也許有答案?
    很多人跟我聊天談道德經時常說,道德經上面的字都認識就是不知道在講啥。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建立完整而且正確的宇宙觀,不知道宇宙運行背後所蘊含邏輯和規則。今天我們就談談道德經中所講的三觀之外的第四種觀--宇宙觀。道德經中的宇宙觀實際上道德經通篇所講的都是宇宙不同層面的真理和實相。
  • 讓《道德經》不再「高冷」範兒《齊善鴻講道德經》新書上市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說起老子和《道德經》,世界上無數人心懷敬仰和嚮往,它們不僅在中國,更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然而,《道德經》的難度也和它的盛譽一樣知名,經常勸退普通讀者。如何輕鬆學到《道德經》的精髓?
  • 《道德經》全文
    《道德經》常會被歸屬為道教學說,是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的人們卻早已看不懂《道德經》所寫的內容,以及書中所傳達的智慧,這就需要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讀《道德經》,《齊善鴻將道德經》就是一本刪繁就簡,幫助我們領會道教精髓的書籍。
  • 《道德經》:為什麼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我們只要去翻閱老子《道德經》第48章原文,就會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第48章說道:「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老子的意思是:求學的人,做學問的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努力使得自己一天一天增長學識,這就是正確的。但是對於求道的人來說,就要讓自己的慾念一天比一天減少,私妄減少再減少,就可以達到了無為的境地。
  • 《道德經》與《易經》的關係破譯
    乾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一章 坤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五章 《道德經》總結兩卦的章節為第四十章 「天」、「地」在《易》和《道德經》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釋為「乾」、「坤」和「無」、「有」,但不能等同。
  • 《道德經》傳世本與帛書本
    《道德經》又稱為《老子五千言》或者《老子》、《五千言》等,有傳世本和帛書本、楚簡本、漢簡本等諸多版本。我們大部分讀者看到的都是傳世本《道德經》,說到傳世本我們就不能不說兩個人。一個是西漢初年的河上公,這是個得道的世外高人,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可以說寥寥無幾。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馬王堆中發現《道德經》真跡,我們看到的都是被篡改後的版本!
    這些優秀的思想文化被編寫進書中,如《孟子》、《中庸》、《道德經》等。然而,有一件事卻令人深感意外,流傳了千百年的《道德經》竟然是被篡改過的。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道德經》都是篡改後的版本,並不是最初的原始之作。那麼當初的《道德經》為什麼會被篡改呢?
  • 我們應該怎樣讀《道德經》
    一.我們為什麼要讀《道德經》?很多人覺得《道德經》是帝王的治世安民之道,普通人沒有必要去讀。《道德經》的作者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以禮治國的統治者東周王朝已經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強有力控制,以至於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 為何那麼多人喜歡《道德經》?深入研究道德經後,看出一身冷汗
    但作者認為最可怕的還是喜歡神化自我,從孔子到道德經,從關羽到武術,明明是一個人,一家學術,幹嘛非要將他們封為神明呢?而道德經裡,到底講了什麼?·對道德經裡嚇人的解釋任何一門學說,都有對有錯,有積極的一面,也有狹隘的一面,比如道德經、比如孔子、比如朱元璋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難道都是對的嗎?
  • 《齊善鴻講道德經》:道德經裡的人生智慧,讓你有更多啟發和思考
    《道德經》的本質是希望閱讀的人可以將其中的智慧運用到生活中,然後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生活。以前讀《道德經》覺得裡面的智慧寶貴,但是總是無法全面的應用到生活中。直到我讀了這本《齊善鴻講道德經》。這本書詳細地為我們講解了《道德經》每一個章節的核心要義,沒有晦澀難懂的原文,而是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老子的智慧,講給我們聽。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其中多少帝王豪傑,文臣武將,棟梁之才莫不是把道德經作為必須修學的智慧經典,人生必讀。但是因為歷史太久,傳承遺漏,個人理解,以及其他原因,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理解,其實是不一而足。有人說他是統攬世界的百科智慧,有人說他是提倡無欲無為的心靈雞湯,有人說他是宇宙哲學,有人說他是齊家治國修身的教科書。那麼道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到底講的什麼,這裡跟大家做一個通俗的探討。
  • 《道德經》:老子在裡面到底說了什麼?分享10句話為你講解大概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無為,而無為不可說,不可描述,無法形容——這就難壞了布道者老子。他想告訴世人,但是深知只要是能說出來的就不對;而不說呢,世人就更沒有機會知道了,所以只能勉強說。但勉強說呢,又怕世人以為勉強說出來的就是道,所以《道德經》的第一句特別強調說「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避免世人把《道德經》所說的當做道本身。
  • 道德經也卡巴拉?
    從妥拉角度考察,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卡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