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傳世本與帛書本

2020-11-29 力凱國學匯

《道德經》又稱為《老子五千言》或者《老子》、《五千言》等,有傳世本和帛書本、楚簡本、漢簡本等諸多版本。我們大部分讀者看到的都是傳世本《道德經》,說到傳世本我們就不能不說兩個人。一個是西漢初年的河上公,這是個得道的世外高人,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可以說寥寥無幾。他常年在黃河岸邊修行,世人都稱他為河上公、河上丈人、河上真人等。他對老子的五千言進行了編撰注釋,留下了《河上公章句》一部著作,其要旨主要是修仙養生之道,對後世影響深遠。

另外一個人是三國魏晉時期的王弼,此人對《道德經》做了註解。由於《老子五千言》的散逸,留存的原文屈指可數,所以王弼版的《道德經注》曾是兩千年來研究學習老子思想不可多得的經典。直到上個世紀的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版《老子五千言》甲乙兩本,轟動了世界,讓世人對傳世本《道德經》又有了重新的認識。

原來帛書版的《老子五千言》從內容上看有許多地方與傳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大相逕庭。另外帛書版並不叫《道德經》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經」和「德經」,還有就是在前後順序上帛書版的內容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帛書版《老子》甲乙兩本的傳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應該在西漢初年劉邦登基以後,乙本在漢文帝登基之後。帛書版《老子》與傳世本《道德經》相校讎以後,發現帛書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五千言》的本意。

相關焦點

  •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經》出土,雖只改了寥寥數字,意境卻完全不同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內容,比如說《道德經》第二章。傳世本:"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帛書本:"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先,後之相隨,恆也。"二者看上去差別不大,只有一個"之"字只差,但意義卻完全變了。"
  • 《道德經》上善若水也被篡改,帛書本出世才真相大白!
    《道德經》通行本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帛書本第八章: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從帛書本探究老子文的混亂之謎
    《史記老子列傳》記載的「著書上下篇」、「著書十五篇」都是準確無誤的,今本《德道經十五篇》可以佐證這些觀點。帛書本甲乙是迄今所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德道經》版本。從老子文成書至帛書本的抄寫成書經歷了周景王時期至秦末漢初,期間的三百年出現了節抄本的郭店楚簡本、《韓非子解老》本。
  • 《道德經》不同的斷句,截然不同的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境,ID:FM188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論版本最多的古籍,莫過於老子《道德經》了。從戰國到1949年建國前,坊間流傳的版本大約有300種。雖然世傳本很多,但說到原始版本,我們並沒有發現最早的老子,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道德經》都是傳抄本,沒有一個是所謂的《道德真經》。
  • 《道德經》問答第8章-上善若水與上善治水之辨
    問:我們已經習慣於將「上善若水」作為立身之本的最高境界,除了帛書甲本屬於早期版本,還有什麼理由讓我們對「上善治水」產生認可呢?答:我們不能孤立地解讀某一個章節的文字,那樣很容易產生隨意性。《道德經》有一個大的編排體系,每個章節的順序編排是固定的,不能隨便更改,將這一章調整到另一章的前面或後面,那是不行的。
  • 《道德經》:有物混成——客觀實在的「物」與主觀成相的「狀」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說,自然之中形成了一種混混沌沌的物狀,在天地剖判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極其微細 數目眾多 混沌難辨 故曰混成本句,郭店楚簡本作「有狀成,先天地生」,馬王堆帛書本作「有物昆成,先天地生
  • 六種版本《道德經》學習筆記:第二十一章
    幽兮冥兮:帛書本作「窈呵冥呵」。自今及古:河上公、王弼本作「自古及今」。與帛書、傅奕版顛倒。以閱眾甫:帛書甲乙本皆「以順眾父」。然哉:王弼本作「狀哉」。六種版本《道德經》學習筆記:第二十章(插圖源於網際網路)
  • 愛因斯坦的書架上有本《道德經》
    只要讀一讀歐美那些拜服在老子腳下並受到老子「點撥」的哲學界、科學界、政界大咖們讀了《道德經》之後所發的「讀後感」,你就會知道老子在國外有多火。尼採,這位宣稱「上帝已死」、把基督教批得體無完膚的哲學「狂人」驚嘆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也是老子的粉絲。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1973年,原版《道德經》出土,與現在的相比,這幾處被篡改了
    你無法想像《道德經》這本無所不包的書,凡五千餘言竟然是幾千年老祖宗編出來的,放到現在依舊不過時,這就是老祖宗厲害的地方。隨著文物不斷出土,關於《道德經》的版本就有了不少的爭議。尤其是1973年原版《道德經》出土,與現在版本相比,這幾處被明顯改動了。《道德經》被篡改,這一點也不奇怪。比如孔子的《論語》,歷經千年發展,已經被曲解了。
  • 《道德經》中隱藏的千年密碼!專家:誤解兩千年,終於真相大白
    《道德經》對後世影響極大,《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可以說是改變了中國人的思想狀態,之後幾千年中國人的思想狀態始終圍繞著:道、玄、儒三派思想展開,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 《道德經》前言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言》,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德經》,下篇為《道經》,不分章,後改為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從第三十八章開始為《德經》,總共81章。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是寫於2000多年之前,由手寫傳抄得以流傳,難免有被改動,或者錯寫,漏寫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今天流傳於世的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據說僅國內的《道德經》譯註本不下千種,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三個版本:王弼通行本,馬王堆帛書甲乙本,以及郭店出土的楚簡本。
  • 讓《道德經》不再「高冷」範兒《齊善鴻講道德經》新書上市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說起老子和《道德經》,世界上無數人心懷敬仰和嚮往,它們不僅在中國,更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然而,《道德經》的難度也和它的盛譽一樣知名,經常勸退普通讀者。如何輕鬆學到《道德經》的精髓?
  • 《道德經》問答第9章-揭示老子文章的出處
    我在之前依據王弼本發表過本章解讀,但細讀戰國簡本,發現與王本差別很大,即按竹簡本重新注釋。由於秦朝同一文字,又由於秦漢之間的文化斷代,《老子》原本沒有人能真正看懂,假經便堂而皇之的成為正宗學問。過去我只是從寫作體系上否定王弼的「老子」學說,細讀郭店楚墓竹簡後,又從文字上進一步證實了王弼本乃至漢墓帛書本的錯誤。
  • 看了才知道,這些常用古典名句出自《道德經》,你知道願意嗎?
    《道德經》一部僅五千多言即讓後人感慨到言語不能盡詮釋,成為每每讀起意猶未盡的傳世經典。它在國外的翻譯次數和版本也只有《聖經》可以一較高低,各種名人注釋及評價不可細數。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本晦澀難讀的古籍,但其實很多經常被我們用到的,並且熟知的古典名句,可能就是出自《道德經》。
  • 極簡史:《道德經》的來龍去脈
    據裘錫圭教授的統計,去除重複的75字,三組共有1666字,大約是今本《道德經》的三分之一。據李建博士的研究,甲組《老子》本身具有系統的邏輯,即「內聖外王」的結構秩序。帛書甲分篇無標題;帛書乙題「德 三千卌一,道 兩千四百廿六」;西漢2號簡背後題「老子上經」,124號簡背後題「老子下經」。這三部抄本均是《德經》在前,而《道經》在後,與今本《道經》篇序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帛書老子》的第24章、第41章、第80章、第81章的章序也不同於《道德經》,而《漢簡老子》雖分七十七章,但順序與八十一章無差。
  • 原汁原味的老子《道德經》原著,和通行本有什麼不同,一目了然
    老子的《道德經》我就不介紹了,很多人在接觸道德經的時候,難免心生困惑,到底哪個版本好呢?我的建議是,初學者還是以通行本為主,你如果能靜下心來,把通行本領悟透徹,對你的人生而言,意義是非凡的如果對道德經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有了一些根基的,可以適當參考一下帛書版,其實帛書版也不是老子原著,如果你糾結於改動,非要看看老子原著,我給大家推薦郭店楚簡本,這才是老子原著,原汁原味。
  •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升華人生的真理
    道德經本章,透視劉備:知人善任,大智若愚。呂布:力勝群雄,敗給本性。道德經三十三章。老子本章重點倡導:人要自我修養,豐富自己的人生知識。正如:《老子.道德經》簡短五千多字,內容卻是廣博精微,包羅萬象。是老子借鑑自然規律的現象,作出:不失人類社會所需的精神文化,成為流傳千古而不衰的寶典。而老子本人,雖然死去了二千多年,但他的傳世巨作,卻一直影響著人類,也正是應證老子他言行一致,「死而不亡者壽」的內含。本章啟示:要看透一個人不容易,要做到「知人善用」更是不易。
  • 我們應該怎樣讀《道德經》
    一.我們為什麼要讀《道德經》?很多人覺得《道德經》是帝王的治世安民之道,普通人沒有必要去讀。《道德經》的作者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以禮治國的統治者東周王朝已經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強有力控制,以至於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