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帛書本探究老子文的混亂之謎

2020-11-29 德道經學堂

老子文的成書基礎是《黃帝書》,而非《易經》。從引用《金人銘》的文句來看,老子文當是整合了《黃帝六銘》(其他五銘失傳),進而形成了一部連貫通順完整的《德道經》。也就是說老子文是先成書後流傳,漸進成書的觀點是不成立的。《史記老子列傳》記載的「著書上下篇」、「著書十五篇」都是準確無誤的,今本《德道經十五篇》可以佐證這些觀點。

帛書本甲乙是迄今所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德道經》版本。從老子文成書至帛書本的抄寫成書經歷了周景王時期至秦末漢初,期間的三百年出現了節抄本的郭店楚簡本、《韓非子解老》本。從其他典籍引用老子文的文句情況及《德道經十五篇》的得出,可以佐證這兩個版本為節抄本。因為出現了帛書本,有一部分人將其視為老子文的完整初始版,甚至加以崇信,而無視「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出自《孟子盡心下》)的教誨。這就導致了固步自封,從而忽視了帛書甲本所具有的19個分隔標註點「」(李存山先生認為是分章點),忽視了楚簡本「近古必存真」而具有的校對作用,忽視了戰國時期儒道相爭的歷史影響。

實際上帛書本是完整的混亂本。北大藏西漢竹書(有學者質疑其真實性)是對帛書本的傳承。帛書本何以混亂?下面舉例說明。

1、帛書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唯與呵,相去幾何?(屬第19、20章連接位置)「絕學無憂」在此處為錯簡誤入。

楚簡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屬第2枝簡)。此句與下文分屬不同的簡文。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絕學無憂(屬第3、4枝簡)。兩個「學」字呼應,而語義連貫。

2、帛書本:躁勝寒,靚勝熱,請靚可以為天下正(屬第45章位置)。善建者不拔,善抱著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輟(屬第54章位置)

楚簡本:燥勝滄,清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不輟。(屬15、16枝簡連貫)

3、帛書乙本:絕聖棄知,而民利百倍;絕仁棄義,而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帶有儒道相爭的色彩)

楚簡本:絕知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慮,民復季子。(帶有給「王上」進言的色彩)

由此可見帛書本的混亂,更不用說那18個「」前後文句的不連貫了。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帛書本的混亂呢?只能推測。其一,是古人讀竹簡「韋編三絕」,這應當是史實。其二是猜測,有人故意打亂,因為把《德道經》作為「邦利器」,「邦(國)利器不可以示人」;儒道相爭,儒家佔了上風,故意打亂,以貶斥道家。這是兩種可能。或許兩種原因都有。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德道經》十五篇的原文出現時,契合了《老子列傳》的記載。

相關焦點

  • 還原十五篇,破解兩千多年的老子文混亂之謎
    老子文魅力無窮,道德經盡人皆知。作為世界上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經典古籍,老子文有「萬經之王」、「王道之書」、「哲學詩」等諸多美譽,研習者眾多。老子文玄妙深奧、文約義豐,作注者甚多。原來帛書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等都是混亂本。因為帛書甲本具有十九個分隔標註點,標註點上下的文句是不連貫的。帛書本是目前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老子文版本。1993年郭店楚簡本出土,雖然是不完整的節抄本,但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注意楚簡本不是初始的老子文版本,其中許多不存在的文句在同一時期的文獻中是有出現的。
  • 《德道經》從郭店楚簡看老子文混亂的緣起,楚簡不是初始本
    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出土了竹簡本老子文,這是目前所見的最古老的老子文傳本,大約在公元前四世紀中期至前三世紀初的戰國中期。於是有學者認為郭店楚簡是初始的老子文,老子文是漸進成書的。細分析楚簡本,其實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 《道德經》傳世本與帛書本
    《道德經》又稱為《老子五千言》或者《老子》、《五千言》等,有傳世本和帛書本、楚簡本、漢簡本等諸多版本。我們大部分讀者看到的都是傳世本《道德經》,說到傳世本我們就不能不說兩個人。一個是西漢初年的河上公,這是個得道的世外高人,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可以說寥寥無幾。
  • 《道德經》上善若水也被篡改,帛書本出世才真相大白!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道德經》帛書本第八章: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老莊之學,老子和《老子》,《老子》的政治思想
    大家好,我是王利營,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老莊之學。老莊之學,指《老子》和《莊子》的學說。這兩本書都把「道」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所以歷史上稱這一學派為「道家」。後來的道教、道士、道學,都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玄學家也奉《老子》《莊子》為經典。
  • 專家釋讀馬王堆帛書:「老子」思想疑遭篡改
    ■哲學  帛書《老子》與今本《老子》有差異  馬王堆帛書對國人了解中國古代思想有何價值呢?擔任該書主編的著名古文字學家、復旦大學教授裘錫圭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  如今,我們看到的今本 《老子》第七十五章是這樣寫的:「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 《道德經》問答15章-古人為什麼一直在錯解《老子》
    文 | 楊吉德通行本和帛書本最大的不同是章節的排列順序,這一點我在前文《道德經問答70章:揭示老子的不宣之秘》中已經做了分析,勘定了正確的章節排列次序,可以查閱;而竹簡本屬於摘抄本,不存在章節順序問題。
  • 博雅讀老子之十八:大道廢,有仁義——老子《道德經》第十八章
    當一個國家混亂以後,文武百官不能負責盡職,隨之而來「忠臣」也就出現了。[心得]本章承接十七章而言,即從「太上,下知有之」的聖人無為之治,而天下百姓於其功成遂事之際,「皆謂:『我自然。』」。但是時代每況愈下,道德淪喪,人心異化,是以造成人類社會的異化病態。
  • 未解千古之謎:中國歷史上消失的三個人,至今仍是謎團!
    嚴朱謙圍城後,建文皇帝說每天都沒有效果,為了防止土地被捕獲屈辱,建文皇帝決定殉道。這時,突然有宦官跑來,他告訴建文皇帝,皇帝臨終前給了他一個秘密箱子,如果皇帝遇險,就可以打開箱子。建文皇帝聽了,急忙命令這位老太監帶上一個秘密箱子,上面寫著三套、三個道的派遣、剃刀、三個道的派遣,分別是智者、應、應、應三個名字。
  • 老子天下第一?老子願意?道家始祖「老子」之名,到底作何解釋
    老子為中華人文之始祖!「道」思想的開啟者,華夏民族最為偉大的思想導師!歷朝歷代追求高遠深邃思想、嚮往聖賢禮樂文化的燈塔!更是我們無法逾越的歷史巨人、思想界的泰山北鬥!太史公的《史記》裡,是這麼寫的:「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但這個說法,有很多存疑之處。首先,如果老子姓李,為什麼叫老子而不叫李子?其次,周王室有大量王族處於失業狀態,守藏室不僅是國家圖書館,而且是國家文物館,而且是中央文獻博物館。守藏室之史,是一個極重要的職位,怎麼會給一個外人?
  • 三大未解之謎:靈魂之謎,地球之謎,浩瀚宇宙之謎,如何解釋?
    老子在2000多年前的《道德經》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啥意思呢,老子以巧妙的哲學思想囊括了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哲學對於2000多年前的思想而言,那絕對是一種解釋自然之道的「科學」,但到了現代社會,它已經被真正的科學所替代,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身體之謎,地球內核之謎,浩瀚宇宙之謎,如何解釋?
  • 從月球和地球關係探究月球「身世」之謎
    從月球和地球的關係 探究月球「身世」之謎  新華社電 (記者 李斌 吳晶晶)關於月球的形成最常見的有同源說、分裂說、捕獲說和碰撞說四種。  ———同源說:月球和地球是姐妹關係。原始的太陽系是一團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雲。
  • 《老子》是怎樣被後人誤讀的?
    《老子》通行本第四十五章的「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就是這樣。第三種情況是一正一負的兩個詞,比如「上」與「不」,到了《老子》那裡就變成了「上德不德」。錢先生以為,這裡邊的道理就是否定之否定,《老子》所謂「正言若反」之「正」,乃是反反以成正之正。
  • 45帛書《老子》第一章 老子不玩「捉迷藏」
    這位智者就是老子,老子說:我不知這個未知叫什麼,只能主觀的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叫「道」,勉強的描述一下,就是「大」。【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但是 老子的思想 已經超越了這個層面的爭辯了。怎麼看出來的?老子用了一個「道」就概括了。老子所說的「道」,你也可以理解為原理、真理、規律,不過那也太小看老子他老人家了。「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25章)」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才能慢慢的透徹的領悟。閒話少說,馬上來看原文,「道可道也 非恆道也」。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41章)】,老子要向大家描述這個玄之又玄的東西,故在第一章即曰【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1章)】,又雲【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40章)】,無中生有?關於無和有的關係,老子在第十一章有詳述。【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11章)】。
  • 《道德經》問答第8章-上善若水與上善治水之辨
    本章的「上善若水」作為老子著名格言經常被引用,可以說是一種最完善的思想格局,不管我們從哪個角度去解釋,都不能改變這是一種高境界的理論。這也是下面我要提出另一種看法的前提。當我在仔細閱讀帛書甲本後,發現原文寫的是「上善治水」,說明老子的原義和王弼本告訴我們的有很大差別。
  • 中國四大神秘未解之謎,你知道幾個?
    中國四大神秘未解之謎,你知道幾個?文/艾暉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講歷史,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存在著好多未解之謎,有的甚至至今都不能解惑,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一下最典型的四個。一是孔子的出生之謎。大家都知道孔子他創辦了儒學,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為中國歷史文化傳承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關於孔子的出生地卻存在著異議,其中有四種最典型:一是出生屠夫之家,二是父親為魯國小官吏,三是母親踩到巨人腳印然後懷孕生下他,四是野合而生。
  • 地外文明未解之謎:如何聯繫外星人?
    關於外星人探究的若干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至今仍是未解之謎;而這些未解之謎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人們不斷探索宇宙奧秘的熱情,同時豐富了人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這篇文章直接引發了用射電望遠鏡探測宇宙間是否存在外星人的提議,大大激發了人們尋找外星人的熱情,也增強了科學家們探究地外生命的信心。  1960年,在美國西維吉尼亞綠堤國家射電天文臺,法蘭克德雷克就實施了使用26米直徑的射電望遠鏡探索地外文明的計劃――他命名為「奧茲瑪計劃」。當時他認為果真檢測到了這樣的信號,但後來發現這只是當時軍方進行的秘密軍事試驗發出來的;其餘的信號都是混亂的雜音。
  • 《道德經》問答第9章-揭示老子文章的出處
    由於秦朝同一文字,又由於秦漢之間的文化斷代,《老子》原本沒有人能真正看懂,假經便堂而皇之的成為正宗學問。過去我只是從寫作體系上否定王弼的「老子」學說,細讀郭店楚墓竹簡後,又從文字上進一步證實了王弼本乃至漢墓帛書本的錯誤。把寫作體系和簡本結合在一起,本章每句文字的出處便自然顯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