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三觀,即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人生觀取決於價值觀,價值觀取決於世界觀。世界觀是三觀的基礎,但是如果你的世界觀是建立在局部正確但整體卻錯誤的基礎上時,那麼就相當於和盲人摸象一樣很難建立起完整正確的觀念,實際上大部分人所處的就是這種狀態。很多人跟我聊天談道德經時常說,道德經上面的字都認識就是不知道在講啥。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建立完整而且正確的宇宙觀,不知道宇宙運行背後所蘊含邏輯和規則。今天我們就談談道德經中所講的三觀之外的第四種觀--宇宙觀。
道德經中的宇宙觀
實際上道德經通篇所講的都是宇宙不同層面的真理和實相。只有了解了宇宙的真理和實相,才能建立正確的宇宙觀,只有建立了正確的宇宙觀,才有可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以正確的世界觀為基礎,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可能是正確的。
宇宙是從哪裡來的,宇宙要到哪裡去?宇宙的要素是什麼?宇宙運轉的規則是什麼?宇宙的終極歸宿是什麼?道德經第25章解答的就是這些問題。
宇宙是從哪裡來的
第二十五章中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首先來看下這個「有物混成」是指什麼?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個狀態。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狀態,道家稱之為混沌,其實指的就是奇點,在大爆炸之後才有宇宙。「先天地生」是指大爆炸之前是奇點,之後是宇宙,有了宇宙才有了天地。這就是奇點--大爆炸--宇宙--天地之間的關係。
宇宙構成的要素是什麼
接著又說: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寂兮寥兮」指的是什麼,老子寫《道德經》時還沒有宇宙這個詞。「宇」是什麼?就是無限的空間,現在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了解到太陽系很大,銀河系很大。「宇」就是無邊無際的空間的意思,老子在這裡「寥兮」來表示,「廖」指的就是空間。「宙」時什麼?就是時間。就從大爆炸那一刻開始到現在和將來,無限的無窮無盡時間的意思,「寂」指的就是時間,這裡的兩個「兮」是感嘆詞,用來形容和感嘆空間和時間的無限性,兩者合起來就是構成了宇宙的兩大要素:時間和空間。
它是怎麼運作轉的
老子他用了兩句話來說明宇宙是怎麼運轉的:「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什麼是「周行而不殆」,宏觀上,所有的星體都在自轉的同時又在進行公轉,地球在繞著太陽轉,太陽在繞著銀河系轉,銀河系在繞著室女座星系團轉,室女座星系在團繞著拉尼亞超星系團轉。微觀上,電子繞著原子核轉,原子核內質子中子在轉,然後是夸克,玻色子、量子都在轉,轉就是周行,不殆就是這種周行永不停歇。
"獨立而不改"意思是指宇宙在宏觀和微觀層面的這些運動從宇宙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按宇宙既定的規則獨立運轉而且從不改變。
周行而不殆,獨立而不改,這就是宇宙運行的兩大特徵,「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是指從大爆炸產生擁有上述屬性和特徵的宇宙,因為老子寫道德經時還沒有宇宙這個名詞(漢朝時才有宇宙這個詞),所以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知道它(指宇宙)叫什麼名字。我強行給它起個名字叫「道」。講到這裡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了,老子道德經中所指的「道」的本意就是宇宙本身,宇宙就是道,道就是宇宙。
最終要到哪裡去
現在科學家說宇宙還在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越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越遠。那麼接下來宇宙該怎麼走?宇宙會到哪裡去?宇宙最終歸宿是什麼 ? 現在的科學家就說不明白了,老子是怎麼回答這些問題的,他接下來這麼寫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意思是,我勉強描述一下宇宙的形態,那就是大,而且這個很大的宇宙還在繼續的膨脹,越膨脹越遠,遠到不能再膨脹時,就會反過來進行坍塌收縮,越來越坍塌收縮,收縮到什麼程度呢?直至返回到宇宙的起始狀態:奇點。然後宇宙的這一次輪迴就結束了,這就是本次宇宙的整個過程。之後再要大爆炸那就是下一個宇宙了!
好了,本篇文章探討的話題就到此結束了,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在沒有任何望遠鏡和顯微鏡的情況下能把宇宙的來龍去脈、要素和運轉規則闡述得如此清晰和透徹,是不是覺得有些神奇和不可思議!
有何見解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互動,咱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