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老子對《周易》思想的闡釋,從這個角度講,本章雖然字數少,卻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因為按順序講,它處在《周易》六十四卦的腰眼上。本章對應《周易》遁卦,是第33卦,屬於中間位置,老子寫到這裡,便借遁卦對周易理論的核心規則做了深入講解,告訴我們,學習《周易》的奧秘在哪裡!
文 | 楊吉德
話說《道德經》40章
返也者,道之動。
(通行本為「反者道之動」,依竹簡本改之。)
尹喜看到這幾個字有些迷惑,問:「返是返回,如果寫『返也』,就是返回來了;如果寫『返者』,就是指返回來的人。寫『返也者』不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嗎?」
老子聞此哈哈笑了起來:「本身就不是簡單的事。『返也』是跑回來了,而且是主動性地跑回來;『者』是指跑回來的主體,如果光寫『返者』,就把思想主動性丟掉了。因為後面的句子要表達返回的主動性和主體,所以『也』、『者』一個也不能少。」
尹喜:「本章開篇就是一個『返』字,為什麼在這一章要寫『返』字呢?」
老子問:「你說我前面寫的兩個章節與《周易》相對應的什麼卦?」
尹喜:「是『鹹』卦(38章)和『恆』卦(39章)。」
老子:「這就對了,這一章按順序排,對應的就是『遁』卦了。『遁』就是逃跑,你出去和一群人打仗,打不過不就往家跑嗎!『返』就是指的卦名『遁』:跑回來。」
尹喜:「這個『道』是不是天上地下無所不在的東西啊?」
老子苦笑著搖搖頭:「我寫的『道』都是有針對性的、實實在在的規則,哪能雲山霧罩的糊弄人呀!這個『道』是從遁卦卦象來的,指的行事原則。」說著畫了個天山卦符:
「這個卦上面有四個陽爻勢力強盛,下面二個陰爻岌岌可危,柔弱的一方隨時都有可能被消滅。在這種形勢下,柔弱者應當堅持什麼行動原則?」
「跑回來唄!」尹喜答道。
老子:「對了,這句話的意思是:跑回來的行為,就是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應當主動採取的原則。也可以這麼理解:遁卦的遁字表達的是一種行為準則,是對卦象中陰陽爻所顯示的不利形勢的主動化解。而且《周易》所有的卦都可以用這種原則去解釋。」
弱者,道之用。
尹喜:「『弱者』指的是遁卦的二陰爻了。『道之用』的『用』怎麼解釋呢?」
老子:「用就是運用。跑回來就是遁卦之道,是誰運用這個道呢?是弱者,是弱者在強弱分明的形勢下,主動運用跑回來的策略來化解危機,不要等被敵人消滅了才想起應該如何如何。我寫這句話的目的是告訴學習《周易》的人,每個卦的卦名即是這個卦的『道』,而運用道的只能是陰陽爻中的某一方,即主動的一方。像遁卦,是柔弱者陰爻為主動方,去實施逃遁的行為,因為陽爻旺盛,是不會逃跑的。這是《周易》的奧秘所在,也是打開《周易》神秘之門的鑰匙。」
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無。
(註:通行本皆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竹簡本和帛書乙本為「天下之物生於又,生於無。」據改。)
尹喜:「老師為什麼寫『天下之物』,而不是『天下萬物』呢?」
老子:「『天下萬物』是靜態的;『天下之物』是動態的,是我們需要探求的具體問題。」
尹喜:「如果為了探求具體問題,直接寫『物生於有』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冠以『天下』呢?」
老子無奈地回答:「物是一物;天下是推而論之的普遍規律,對於學習《周易》來說,就是用遁卦的規則推演至六十四卦的普遍規則。」
尹喜問:「物就是物,何為『生於有,生於無』?有、無的概念太過模糊了吧,會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錯覺。」
老子答道:「你不要想多了。關於『有』、『無』的問題我在第一章已經談過了,『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就是有名;『無』就是無名。有名就是周易卦名;無名就是拋開卦名,單純分析周易卦象。(請參看《告訴你真實的老子第1章-周易筮卦和卦名是道德經之門》一文)。我們通過卦名知道應該做什麼;通過周易卦象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是誰去做。比如通過遁卦卦名,知道該跑的時候就要跑回來,沒有什麼丟人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嘛。通過卦象,知道為什麼要跑回來,不跑回來就要死掉了;還知道是強者在跑還是弱者在跑,弱者打不過強者,肯定是弱者在跑。這個規則用於理解《周易》的其它卦同樣如此。你能看懂這一章的內容,才能推演至其它卦,方才算是邁進周易學問的堂奧。這一章雖然字數不多,但是學習《周易》的畫龍點睛之筆。也可以這麼說,你不知道這個卦象規則,你就永遠不知道《周易》究竟講的是什麼。」(關於對周易的解釋,如有疑惑,看參閱《周易說解》,楊吉德著,齊魯書社2018年出版。)
今譯
跑回來的行為,就是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應當主動採取的原則。
勢力柔弱的一方,是逃遁之道的運用主體。
《周易》中所有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認識,都是從卦名中來,也是從卦象規則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