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典書籍,先了解「經、史、子、集」

2020-12-08 中式大美生活

「經史子集」是中國古籍按內容區分的四大部類。

說起來,我國歷代產生的典籍難以數計,留存至今的尚有8萬餘種之多,對古籍的大規模整理很早就開始了。

西漢時,按六藝、諸子、兵書、數術、方技、詩賦六大類,加上概論性質的輯略,總題《七略》。不過該書早已亡佚,它的基本內容都被保存在《漢書·藝文志》中。

四部體制的最終確立,體現在《隋書·經籍志》中,這部目錄實際由唐初名臣魏徵所編,裡面正式標註經、史、子、集四部的名稱,並進一步細分為40個類目。

我們學過論語,接觸過《道德經》,知道四書五經。那麼,它們在經史子集的哪一部裡面?

那就得具體了解每一部的特點了。

經部

經書,是指儒家經典著作,收錄了儒家的「十三經」及相關著作。

分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10個大類。

最初為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從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經,包括:

《詩經》、《尚書》、《周易》

《周禮》、《儀禮》、《禮記》

《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史部

史書,指各種體裁的歷史著作。

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15個大類。

其中僅正史就有《二十六史》。

從司馬遷的《史紀》開始,以後幾乎每朝一史,清乾隆年間詔定二十四史為正史。

1921年北洋軍閥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不久,又將《清史稿》合編其中,合稱《二十六史》,包含:

《史記》、《漢書》、《後漢書》

《三國志》、《晉書》、《宋書》

《南齊書》、《梁書》、《陳書》

《魏書》、《北齊書》、《周書》

《隋書》、《南史》、《北史》

《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遼史》

《金史》、《元史》、《明史》

《新元史》、《清史稿》

子部

包括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

分為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14大類。

其中儒家的著作有:

《荀子》、《說苑》、《帝苑》、《遠思錄》、《傳習錄》、《孔子家語》、《溫公家範》等。

兵家著作有:

《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六韜》、《三略》、《素書》、《將苑》、《守城錄》等。

法家著作有:

《管子》、《商君書》、《韓非子》等。

農家著作有:

《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等。

醫家著作有:

《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等。

道家著作有:

《老子道德經》、《老子義疏》、《列子》、《莊子》、《南華論》等。

……

集部

文集,搜集了歷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駢文、詩、詞、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等著作。

分為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5個大類。

其中屬於一人所有的稱為別集,匯選若干人的作品稱為總集。

包含:

《楚辭》、《花間集》、《文心雕龍》

《樂府詩集》、《古詩九十九首》

《古文觀止》、《漢魏六朝文》

《李白詩集》、《杜甫詩集》

《範仲淹詞》、《東坡詞》

《關漢卿雜劇》、《鄭光祖雜劇》等等

圖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經史子集」被確定之前,古人都用什麼樣的方式給書籍分類?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其實是在唐代才得以應用的,並且當時還不完善,但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分類方式了。那麼,在此「經史子集」的分類法產生之前,人們又是如何來做的呢?而春秋戰國階段,也就是周代已經存在了圖書館性質的機構,比如據說老子就是周代的「守藏室之史」。這個官職就相當於後世的「蘭臺令史」,也就是圖書、檔案的管理員。這種機構的誕生,足以說明當時的文字典籍已經開始分門別類,用專門的機構和官吏來管理了。
  • 怎樣讀中國古書?
    所謂「中國古書」,是指舊時所謂經、史、子、集四部裡的書籍而言。那麼,我們用怎樣一種態度去讀古書?要有什麼預備?從何處讀起呢?其實,凡是一個可以閒居度日或能夠賺錢維持生活的人都劃出一部分時間來讀書。如果只是為了多賺錢而讀書,寧可抱著「衣食才足甘長終」的態度,不去翻書本了。
  • 歐美的中國書籍史研究有何新動向
    本書力圖展示,像白銀、茶葉、瓷器等物品一樣,書籍也能夠在全球史書寫中佔有一席之地。本書的對話性,首先體現在編者的組成上。作為歐洲文化史領域的專家,彼得·伯克已有不少專著被譯介到中國,而同樣任教於劍橋大學的周紹明,亦因其對中國書籍史和社會經濟史的研究而為國內史學界熟知。
  • 新《王安石全集》出版,採取經史子集新編例
    然而今人對王安石著述的了解局限於《周禮新義》《臨川集》《唐百家詩選》這三種。然而今人對王安石著述的了解往往局限於《周禮新義》《臨川集》《唐百家詩選》這三種而已。去年9月,由復旦大學教授王水照主編、收錄了目前所能見的王安石及其子王雱的全部自撰及編訂著作的《王安石全集》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5月6日,《王安石全集》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中文系主辦舉行。
  • 「書籍的史前史」赴澳門展出 70餘幅珍貴圖文講述「中西書寫文化」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既是對人類文明的追溯,亦是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互鑑。11月18日,「書籍的史前史」文化展在澳門何東圖書館中庭花園開幕。與此同時,展覽在氹仔圖書館及石排灣圖書館同步展出,將展至12月30日。
  • 2019年這些作家都讀了什麼書?
    這些書籍在你的閱讀史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和功能?讀誦《周易》《四書》是多年功課的延續。我從30歲起一直在讀人類最高典籍,從《新舊約全書》到佛經。我把歷代譯的主要佛經差不多讀了一半。《道德經》讀誦半年後自己編了個《道德經自修本》。
  • 基督徒只需要讀聖經,而不用讀其他的書籍嗎?
    基督徒真的只需要讀聖經,而不讀其它的書籍嗎?最近,拜讀吳兵牧師的新作《幸福365》,給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的感覺。吳兵牧師是金陵神學院神學碩士,他不僅僅對神學有一定的造詣,而且喜愛讀書。一個信徒,神學再好、聖經讀得再熟練,如果不去再讀其它類的書籍,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那就是「單打一」,猶如一隻鳥只有一隻翅膀,很難飛起來。所以說,基督徒只讀聖經,不讀其它的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信徒最熟悉不過的讚美詩第一首《聖哉三一歌》,被稱作「世上最偉大的詩」。
  • 《葵花寶典》VS《新華字典》-讀古典新作《躍遷》
    時隔五年,「得到系」大將古典老師又出新作:《躍遷》。為《躍遷》做推薦的人有:俞敏洪、羅振宇、萬維剛、徐小平、吳伯凡、李笑來、姬十三、樊登,成甲,簡直星光璨爛到亮瞎了我的雙眼。古典老師自己也說,這本書是集齊了個人成長領域所有的龍珠,這話真實一點不假。
  • 播種聖賢教誨 讀經己立立人
    「構成我們民族文化的這一方面是我們的民族智慧、民族心靈的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發展的根基,也是幾千年來維護我民族屢經重大災難而始終不解體的堅強紐帶;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任此文化遺產在下一代消失,我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希望大家能重視傳統經典的教育,「(希望)在有生之年重聽弦歌,到古典學校中走一走,看看後繼有人。」文以載道。
  • 道家古典修仙和當代中華仙學
    作為仙學的當代集大成者,陳攖寧先生的學道求仙之路值得後人回味。 陳攖寧先生道緣深厚,少年接受道家文化的薰陶,當還是翩翩少年的時候,就沉浸於道家文化經典。陳攖寧先生曾言:自幼 10 歲看葛洪《神仙傳》,即萌學仙之念。13 歲得先父抄本三豐真人《玄要篇》,及白紫清《地元真訣》,讀之津津有味,是為平生第一次獲見人元、地元兩種仙學書籍。
  • 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張世英書法集誕生記
    2018年,先生以98歲高齡完成並出版了《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張世英書法集》(以下簡稱《書法集》)。筆者有幸參與了這本書的部分工作,下面的文字記錄了筆者在近3年時間裡圍繞本書與先生的通信往來,旨在從一個側面展現先生的學術人生。《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張世英書法集》書影《書法集》的寫作過程大約從90歲起,張先生開始研習書法,並把他喜歡的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寫成條幅。
  • 哲學史都不讀,哲學如何入門?!
    作為一個主打哲學的自媒體號,我常收到這樣的留言:哲學很好,我很喜歡,可我理解不了,給我推薦幾本(哲學入門書籍)唄。實不相瞞,讓我推薦哲學入門書籍的問題常常使我犯難,畢竟,搞哲學,我完全是業餘的。我既非科班出身,也沒讀幾本哲學著作,如何給哲學的讀者們推薦靠譜的書單呢?所以,讓我推薦哲學入門必讀書籍,我是很難為情的。但同時又感到,作為一名哲學發燒友,無書分享也說不過去。所以工作之餘,我開始四處搜查流行的哲學入門書籍,同時根據自己的判斷整理出一份僅代表個人的哲學入門書單。限於篇幅,本文著重談哲學史書單。
  • 被異化、退學等 最早一批「讀經少年」如今怎麼樣了?
    私塾往往都涉嫌非法辦學,因此,讀經的孩子免不了四處求學,輾轉多個城市也是常事。宋金閣離開第一家私塾後,先在家待了一段時間,後又去了江西、河南等地。江西的那所書院在贛州,他們師從一個業內頗有名氣的書法大師吳鴻清。學的雖然是書法,但方式上卻跟之前上的讀經班相似,一樣不教技巧思路,不講解內容,只要求一直不斷地描紅,在描紅的過程中自己參透、悟道。
  • 書籍的私房菜單
    著有《長安月下紅袖香》等古典詩詞類暢銷書,CCTV4《中華情》詩意系列特邀撰稿人及文學顧問。河北衛視大型文化類季播節目《中華好詩詞》冠軍。近年來,我一直在學校圖書館工作,先後出版了20多本書,看了大約上萬本書,所謂「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人們的閱讀,有任務性的、功利性的、消遣性的、娛樂性的,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成長史。
  • 趣讀高一數學:集合的3個表示方法,什麼是子集?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集合的三種表示方法以及什麼是子集。集合的三種表示方法1.自然語言法用文字的敘述方式描述集合的方法叫自然語言法。例子,小於8的正整數的組合。或者說,小明的所有家庭成員組成的集合。自然語言法大致了解就好,我們比較常用的是列舉法和描述法。畢竟我們是數學,不是語文。
  • 科學類書籍究竟怎麼讀,怎樣教?
    許多中小學生都很崇拜自己的老師,與老師讀相同的課外書,會讓他們引以為傲。熟讀《指導目錄》推薦的相關書籍《指導目錄》中自然科學類書籍涉及的知識非常廣闊,有的遠遠超出課程標準涉及的知識範圍。其中有不少知識不但學生原先未知,而且對教師來說也是比較生疏的。
  • 人生最大的捷徑,就是要多讀經典|精選國學書籍
    你可能不止一次聽到:人生最大的捷徑,就是要多讀經典。在今天看來,我們為什麼還要讀經典,只因為相較於快餐文字而言,經典經歲月洗鍊,仍有較高的閱讀價值,可以產生更多的閱讀快感,尤其增長見識。最典型的不外乎唐詩宋詞、孔孟老莊,以及對於寫作的人而言,讀經典則意味著,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經典不只你在讀,想要獲得「高的修養」,想要書香家庭,他們都在讀這些經典。陳道明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有愛看書的習慣,尤其愛看經典歷史書籍和雜文。
  • 毛澤東曾想學自然科學:最好有兩三年時間專門讀
    李達的《社會學大綱》毛澤東讀了十遍在這份書單中,開列有河上肇《政治經濟學大綱》、普列漢諾夫《史的一元論》和《藝術論》、米丁《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艾思奇《大眾哲學》等中外馬克思主義學者和理論家的書籍。河上肇是日本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著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礎理論》和《經濟學大綱》。
  • 你還在讀《蘇菲的世界》?哲學科普入門書籍推薦!
    《蘇菲的世界》這部小說被很多中小學生當作西方哲學史入門的書籍,因為賈德擅長以對話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簡潔兩本都可以讀來看看。《蘇菲的世界》重詩意,《哲學家們都幹了什麼》重趣味。兩者都只是吸引大眾,不是真正入門的書籍。專業一些的則是羅素的經典《西方哲學史》,內容很豐富,篇幅很廣,字數很多。
  • 唐代:唐代時期,傳播書籍的各種方式,有哪些類別呢?
    唐朝傳播到日本的書籍數量可觀、種類繁多,既有傳統儒家經典,也有新興的天文地理研究成果;既有各種宗教典籍,也有唐朝的法令規章。現今,我們能在日本各地文庫一覽部分漢籍的原貌,這些日藏漢籍為中日書籍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文獻材料。中國有許多學者潛心研究域外漢籍,成果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