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繼航,筆名江湖夜雨,山東省臨清市第一中學教師。著有《長安月下紅袖香》等古典詩詞類暢銷書,CCTV4《中華情》詩意系列特邀撰稿人及文學顧問。河北衛視大型文化類季播節目《中華好詩詞》冠軍。
近年來,我一直在學校圖書館工作,先後出版了20多本書,看了大約上萬本書,所謂「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人們的閱讀,有任務性的、功利性的、消遣性的、娛樂性的,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成長史。
我覺得,把書比喻成一桌大餐是比較恰當的。這書嘛,有的像酒,比如詩詞之類,是提取了精神中最精萃的部分,是心靈的瓊漿玉液;有的像魚肉,比如先秦散文,讀來生動有趣,且「營養」豐富,給我們許多人生哲理和處世之道;有的像飯,比如百科全書及各類知識性書籍,雖然沒有太多滋味,但其中包含了我們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有的像菜,是用來調味的,讀來滋味比較濃,像野史趣聞,幽默笑話之類,都是如此;還有的像藥,比如字典、辭書之類,我們不會經常看字典之類的工具書,但是文章有病句錯字時,卻不得不找「藥」來糾正。
今天,我把自己的「私房菜單」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莊子集釋》
道家思想對於中國的影響其實一直都不小於儒家,「大道無形」,道家思想滲透到人們的心中,滲透到中國人的琴棋書畫甚至武功之中。道家的真義並非是讓人墮落消沉,而是教人溫和、謙虛、柔韌、寬容的同時,擁有明睿、豁達、穩重和超脫的品質。臺灣女作家羅蘭在《羅蘭小語》中說:「中國人先天都有幾分道家色彩。」
大家可能讀過不少人生哲理方面的書,諸如中國古代的《菜根譚》《小窗幽記》,但是如果把這些比做武功中的拳法劍招的話,那道家的最高經典《老子》《莊子》就是《九陽真經》《九陰真經》了。不過,《老子》雖然是道家最原始的經典之作,但不免大言至簡,一般人讀來難以直接窺出其中大義。翻開薄薄的《道德經》,細細研讀之後會有一種感覺,仿佛我們面前坐著一個大智大慧、久歷滄桑的老人,他緩緩道來,卻是微言大義,令人肅然起敬。
而讀《莊子》,卻完全是另一種感覺,莊子的書裡有許多故事,許多幻想,有「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有「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的大椿、有「其高臨山,十仞而有枝」的大樹、有「揚而奮鬐,白波如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裡」的大魚……而且莊子在文中指天笑罵,什麼三皇五帝,什麼王賊盜寇,統統都像蟲蟻一般可笑而渺小。莊子的文中蕩漾著一種激情,讀來時而讓人心曠神怡,時而讓人熱血沸騰,真想浮一大白。金聖歎所選的六部才子書中,《莊子》被定為第一才子書,確實不錯。《道德經》《論語》之類可以名之為聖賢之書,而《莊子》卻是一本地地道道的才子之書。
魯迅先生曾稱讚道:「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聞一多先生也特別崇拜莊子,他說:「讀《莊子》的人,定知道那是多層的愉快。你正在驚異那思想的奇警,在那躊躇的當兒,忽然又發覺一件事,你問那精微奧妙的思想何以竟有那樣湊巧的,曲達圓妙的辭句來表現它,你更驚異;再定神一看,又不知道那是思想那是文字了,也許甚麼也不是,而是經過化合作用的第三種東西,於是你尤其驚異。這應接不暇的驚異,便使你加倍的愉快,樂不可支。這境界,無論如何,在莊子以前,絕對找不到,以後遇著的機會確實也不多。」
這種讚嘆和體會正是我們心中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所以不憚其煩將聞一多先生這段話錄在此處,請大家一起體會感覺。
清末郭慶藩的《莊子集釋》是關於《莊子》註疏、訓詁的集大成之作,收錄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陸德明《音義》三書的全文,摘引了王念孫、俞樾等人的訓詁考證,盧文弨的校勘,並有郭嵩燾和郭慶藩的意見,是目前研究《莊子》的重要資料。該書經古籍整理專家王孝魚先生點校,收入「新編諸子集成」,多年以來一直為學界所重視。
《資治通鑑》
關於《資治通鑑》,我一直不建議只讀白話版,最好讀原文,原文實在讀不懂時,再看一下白話注釋。閱讀《資治通鑑》中精彩無比的文言文原稿,是體味古文神髓的好機會。
司馬遷積畢生精力寫成的《史記》,只不過有50萬字,而《資治通鑑》卻有煌煌300萬字之多。而且,這還是大幅刪削後的結果。唐史部分一開始有接近800卷,而經司馬光濃縮為81卷,據此看來,《資治通鑑》的原始資料當不下3000萬字之多。
《資治通鑑》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它不像《史記》那樣分帝王將相,各自寫其一生的經歷,編年體寫起來難度要大得多。不說別的,想想我們自己一生中經歷的大事,是否能夠清晰到某年某月某日?一個人的經歷尚且如此,何況是通貫千年的歷史?
經過司馬光的良苦用心,把自戰國初期到北宋開國前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寫得清清楚楚,條分縷析,因果分明。廢興之機要,人情之冷暖,盡收此書中,其中的裁削熔鑄之功,讓人無法不感嘆拜服!
如今,《資治通鑑》各種白話本頻出,這部書被贊為「英雄豪傑縱橫天下的帝王之書,名臣良將從政經略的權謀之書,芸芸眾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書」。古往今來,多少人物在其中得到無盡的滋養。
清代學者王鳴盛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過分:「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唐詩鑑賞辭典》
前面說,工具書之類好比是我們吃的藥,有毛病時才拿出來用,但《唐詩鑑賞辭典》這本書卻不然。雖然冠以辭典之名,但它是融工具書和文學賞析讀物為一體,裡面的賞析文章都是文章大家,名宿耆老,像蕭滌非、程千帆、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都是詩詞賞析界一流的人物。我從小就讀這本書,從中得到的滋養甚多,家裡有一本早就翻爛的《唐詩鑑賞辭典》。所以,少年兒童讀者從這本書入手,既能學習到唐詩又能使文採大增,鑑賞水平大大提高。
另外注意,《唐詩鑑賞辭典》同名書不少,要選上海辭書出版社這一版,其他的有魚目混珠之嫌,賞析文章遠不及這本精彩。
《鬱達夫全集》
我個人感覺,鬱達夫在現代文壇是被低估了,現在張愛玲被捧,胡蘭成也沾了光,沈從文靠《邊城》名聲大噪,木心的散文也引來讀者「朝聖」,只有鬱達夫名聲不響,還是依舊「沉淪」。
我覺得比之上面那些人,鬱達夫的文筆才氣絕不落下風。他的國學功底更是深厚得多,在當年,鬱達夫的名氣也響得多,郭沫若曾經誇讚說:「他的清新的筆調,在中國枯槁的社會裡面好像吹來了一股春風,立刻吹醒了當時的無數少年的心!」
鬱達夫舊詩也寫得極好。鬱達夫是一個衝動率真的人,他曾經寫過有關清代文人黃仲則的文章,其實他們在性格上是有共性的,「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就是寫照。鬱達夫的文字小說和散文均不錯,小說以《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為代表,散文如《故都的秋》等早已為人熟知,其餘像《零餘者》《還鄉記》《北平的四季》等,都是非常有滋味的,細品起來,如老酒新茶,自有妙味。
《詩詞格律》
許多朋友問我,學寫古體詩(他們所說的古體詩就是講平仄的近體詩)從何處入手,我總是推薦他們看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這本書是我從小就看的一本書,特別親切。王力先生由淺至深,十分體貼初學者,從最簡單的講起,慢慢入手,一本書讀完,已經可以是初窺門徑了。不但平仄粘對皆通,連拗救、孤平之類,也能道出個其中三昧了。再也不至於亂寫一通,被詩詞行家們笑話了。而且,即便是不欲學寫古詩詞,也有必要看一看,不然談起古詩來,會暴露自己的知識缺陷,這類知識就算不掌握,起碼要大略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青銅時代的恐龍戰爭》
瀟水,本名張守春。他的《青銅時代的戰爭》系列,是國內趣味歷史寫作的開山鼻祖。現在我們熟知的一些趣味歷史類書籍,多數受他的影響,像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現在已是盡人皆知,但其實這類風格最初來自於瀟水的這本書,正像亡秦之火,始於陳涉,最終卻讓劉邦坐了江山。
這本書堪稱視角獨特、觀點新穎、文風犀利,當時的網絡語言,雖然現在看起來已經並不新鮮,但卻絲毫不落伍。瀟水行文中運用的網絡語言,並非是一味耍貧、油嘴滑話,而是有機融合、相映成趣,其中將那些我們無比熟悉的傳說故事(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風雲人物(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經典戰役(如假虞滅虢、城濮之戰)、經世偉略(如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等重新加以詮釋,在尊重史實的同時,寫得妙趣橫生,莊諧雜見。
所以,在此隆重地推薦一下,尤其推薦給年輕讀者。
《宋詩選注》
錢鍾書先生做學問的風格是我非常喜愛的,他汪洋恣肆,行文大膽有趣。雖然這本書名為《宋詩選注》,但卻沒有束縛他活潑跳躍的思想,雖然體裁限制了他淋漓痛快地自由抒發,但錢鍾書先生的幽默風趣還是處處可見。由於錢鍾書先生知識廣博深厚,所以能把理論性、知識性、趣味性熔於一爐,正所謂站得高、見得廣、說得透。
錢鍾書先生另一個特點是敢於大膽指摘古人的不足,我們一般人注詩評詩往往都是「跪」著的,總是說古人的詩怎麼怎麼好,對於缺點不敢道半個字。錢鍾書先生卻不然,比如他說劉克莊的詩「滑溜得有點機械,現成得似乎店底的宿貨」,蘇舜欽的作品有「粗糙生硬」的毛病,朱淑真有時會在詩裡做出岸然道貌、放射出濃鬱的頭巾氣等,這些都是其他的詩評詩論中少有的。讀這樣的文字,猶如聽風清揚論劍,是讓我們眼界大開,得以窺見藝術之深奧。
再者,就是考訂紮實詳盡,在沒有電腦檢索的條件下,錢鍾書先生對宋詩作者、篇章、字句的辨訛證偽、考訂輯佚,處處仔細,這些精神也值得我們崇敬和學習。
《上帝擲骰子嗎》
一般來說,科學知識是嚴謹而枯燥的,但是在曹天元這本書中,本來讓人們覺得敬畏的物理學史故事,變得非常鮮活有趣。這本書用了許多激情澎湃的語言,比如「我們會看到物理大廈在狂風暴雨下轟然坍塌,卻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禮和重生。我們會看到最革命的思潮席捲大地,帶來了讓人驚駭的電閃雷鳴,同時卻又展現出震撼人心的美麗。我們會看到科學如何在荊棘和沼澤中艱難地走來,卻更加堅定了對勝利的信念」。讀這本書,我們的思維會隨著20世紀那些「前赴後繼」攻克量子力學堡壘的科學家一起困惑,一起興奮,一起跳躍,一起狂歡。讀後,我們會對物理學產生不少的親切感,這個原本冷冰冰的水泥面孔,原來也可以有熱情,有溫度,有燦爛的笑容。
作者敘述科學事實時嚴謹認真,但是由淺入深,用了大量生動形象和擬人化的語言,使這些事情妙趣橫生,比如「當路過以太的墓碑時,還是讓我們脫帽向它表示致敬」「在微粒大軍仍然一統天下的年代,波動的士兵們衣衫襤褸,缺少後援,只能靠遊擊戰引起人們對它的注意」「波動君臨天下,振長策而御宇內,四海之間莫非王土。而可憐的微粒早已銷聲匿跡,似乎永遠也無法翻身了」等。曹天元把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寫得如此鮮活,仿佛卡通片一般有趣。我認為,這是一本適合非物理專業讀者閱讀的科普讀物,畢竟作為一個現代人,不懂得物理知識是一件很有缺陷的事情,就像有的人,一聽說輻射就杯弓蛇影嚇得不行,其實輻射分許多種,危害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了基礎的物理常識,就可以少交點「智商稅」了。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堪稱「古今家訓之祖」,是中國古代的家教典範,相比於後世的種種家訓類文字,《顏氏家訓》內容平凡真摯,思想並不刻板迂腐,對於立身、處世、為學等各種人生經驗、性格養成之類,指出了相當有價值的建議。
《顏氏家訓》早早就注重了「胎教」: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以及早期教育「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這樣的見解和理論,在1400年前是很超前的,就算在今天看,也有相當的價值。此外,書中所提到的立德、慎行、節儉、知足、誠信等,都是現代社會中依然彌足珍貴的精神,是我們從事教育時需要滲透到學生精神世界中的元素。
此外,書中提倡學以致用、自立自強,現在有些孩子「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這也是值得我們警惕和思考的。對於處理家庭矛盾和社會矛盾等,書中也有獨到實用的見解,對於如何教育子弟,也有符合現代心理學的方法,所以這本書在今天依然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對於我們從事教育事業的人,更是一本必讀之書。
《中國教育改造》
這本書是陶行知先生1928年寫就的,距今已經將近一個世紀,但書中的思想卻依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比如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依然在現在有著重大的意義。我們在教育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學到的東西無法學以致用,有些是脫離實際的屠龍之術,學生學得乏味,無法產生興趣,最終也無法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此時,我們應該重新捧起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努力做「教學做合一」的教育。
另外,陶行知先生倡導學生要自主地學習,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性,合作、交流、探究,充滿興趣,全身心投入,去體驗學習帶來的成功喜悅。這都是非常先進而科學的教育理論,這些理論並不過時,依然閃耀著光芒。
陶行知先生這本書雖然寫作時間很早,但卻很有預見性地揭示了教育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從這本書點滴文字中,我們還可以體會到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拳拳之情,激勵我們像陶行知先生一樣「知行合一」,為了教育事業而奮鬥,造福社會,胸懷天下。
《莊子集釋》
郭慶藩 著
中華書局 2016年版
《資治通鑑》
司馬光 著
線裝書局2011年版
《唐詩鑑賞辭典》
俞平伯等 著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
《鬱達夫全集》
吳秀明 主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詩詞格律》
王力 著
中華書局2012年版
《青銅時代的恐龍戰爭》
瀟水 著
萬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
《宋詩選注》
錢鍾書 著
生活·讀者·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
《上帝擲骰子嗎》
曹天元 著
遼寧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顏氏家訓》
顏之推 著
曾德明 譯
崇文書局2015年版
《中國教育改造》
陶行知 著
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中國教師報》2018年02月28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