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古典修仙和當代中華仙學

2020-12-06 騰訊網

在古代,道教具有學道修仙的傳統,古往今來,中國人依然相信山中有仙的美好故事,中國士人身上那種飄逸逍遙的仙氣,對於形神俱妙的追求,至今仍然在影響中國人的生活,謂中國人為「仙人一族」,也未為不可。

一、中華仙學源於「當代的太上老君」陳攖寧

在中國當代史上,陳攖寧先生被道家和社會學界稱之為「仙學大師」,道教界推崇為「當代的太上老君」。作為仙學的當代集大成者,陳攖寧先生的學道求仙之路值得後人回味。

陳攖寧先生道緣深厚,少年接受道家文化的薰陶,當還是翩翩少年的時候,就沉浸於道家文化經典。陳攖寧先生曾言:自幼 10 歲看葛洪《神仙傳》,即萌學仙之念。13 歲得先父抄本三豐真人《玄要篇》,及白紫清《地元真訣》,讀之津津有味,是為平生第一次獲見人元、地元兩種仙學書籍。

此時,陳攖寧還是一個讀書研究者,而不是一位修仙之人。修仙知念已經在心中,但真正成為一生的追求,還是從15歲時一場童子癆(肺結核)開始,當時無藥可治。中醫之法用盡,也未治好頑疾,病情步步惡化,所以對於生命已經感到絕望。後來,在學習道家書籍的過程中,發現仙學修養法,甚感興趣,姑且試做。起初並無效驗,但除此再無良法,只好勉強再做下去。後來身體漸漸好轉,保全了生命。這是他平生研究中華養生修仙之道的起點。

陳攖寧先生先從追逐健康身體為主,而後漸入道門,體悟丹道之學的精妙之處,治了那個時代的不治之症,得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之法。這是很多人信奉道教,或者親近道家文化的主要原因,這也一直是道家連接世俗的主要方式。

道家之說,生培根氣,由人到仙,由仙到神,仙是人仙,神是人神,步步均需驗證,而謂於仙者,必長生之人。陳攖寧先生一生幾乎窮盡了道學著作,訪遍了民國時代的所有儒釋道名家,可謂讀書如海,僅從32歲至35歲三年間,其在上海老西門外白雲觀內,用整整3年時光,通讀了明朝《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共5485卷。古今道學之中,有陳攖寧先生之治學精神和修仙之誠者,實在寥寥。

陳攖寧先生博採眾長,其治學修仙之道,也為後人跨界探索提供了修仙路徑:不要拘泥於一域,修仙之路徑,一切學養均可為用。先生把仙學從道教的軀殼中分解出來專弘仙學不談宗教。我為道家仙學後輩,通過此文對陳攖寧先生的道家修仙之路再行拜服之禮。先生首談傳承,文化一脈必須完成傳承之後,再行發展。

二、「修仙」是道教最基本的信和仙家的最終成就

時空異也,一切皆易,古典修仙路徑難掩三千年時間跨度之變化。修仙之路,同時向過去尋求,向現在尋求,向未來尋求,這才是回歸道家之初心,真正弘揚道家之精髓。若無萬冊經典精讀,後輩中無慧根之人,恐極難理解先生之意。

民國初始,由於西方在物質和科學方面開始主導國際,知識界推崇德先生和賽先生,道家之學說被定義為阻礙民族進步的內容,棄之然後西化。先生倡道家本位文化不能丟,他說:「倡本位文化救國說者,固一致推崇孔教矣。然孔教始於儒家,儒家出於道家,有道家遂有道教。試以歷史眼光,觀察上下五千年本位文化,則知儒家得其局部,道家盡其全功;儒教善於守成,道教善於應變。」

並且,先生感嘆道:「嗚呼!管百家之總鑰,濟儒術之窮途;攬國學之結晶,正新潮之思想。舍吾道教,其誰堪負此使命哉!」其振興道家,倡百家爭鳴,應變改革,愛國愛教之心,天地可鑑。

道教別院,仙學立之,乃放眼未來三千年,世人不懂,大笑之。無數人開始詆毀先生之名譽,然先生說:「苟受挫折亦不過損我一人之名譽,與中華整個之道教固無傷也。」其擔當之心,體現對道教和道家一脈的深切熱愛,古典修仙之路在先生慧海之中,已經做了一個總結,恰如結繩記事,此處已經打了一個大結。

先生之前,為古典修仙之路,傳承了三千年;先生之後,為當代修仙之路,向後釋放三千年。這為道教和仙學在全球未來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時空。科學昌明的今天,仙學立於人的本質需求,修內丹之道術,同時囊括一切科學文明成果為外丹之煉就過程,已經突破了未來三千年的時空。

先生所提出的仙學與道教分離的明確主張使得數千年來「修道」與「信教」的關係得以澄清,挽回了道家文化之頹勢,完成了道家思想的自我更新,使得道家學術未因時代的發展而落伍。傳統道家文化再次以自己博大能容的胸懷,對外來的先進文化進行積極吸收通過改造翻新,融入自身博大精深的宏偉體系之中,這也正是道家老子「無為自化」思想的具體體現。

三、長生是道家可以驗證的人類理想

當代修仙及中華仙學是先生的發展。法道、法古、法自然、法器術、法科學,不局限於所學,循先生之道,傳承發展。先生曾說:我們仙學家想爭這口氣,必定要下一番苦功,實實在在做到『形神俱妙』的地步,方能令科學家折服。我輩聞之,必引以為奮鬥之目標,並為此擔當。

陳攖寧先生眼光所及之處,人人因修仙而長生夢必得以實現。古典內丹道術為一翅膀,科學外丹之術為另外一隻翅膀,道家如鯤鵬之大,觸及宇內八荒。

地球生物圈即是一尊丹爐,長生是道家可以驗證的人類理想,而橫向俯視科學,卻發現人類童年時代的臆想,在三千年之後,人類一爐長生的大丹即將煉成。若道家有一仙者,俯瞰人類過去三千年,則道家今世長生逍遙的追求,則就是一種現實。

陳攖寧先生說自己的一生終究因「受外緣支配」,難實現入山隱修的宿願,進入仙境修行。先生之時代,城市尚未成為文明之核心,而今,人們親近自然也成了普遍的內心需求,修仙可以發端於城市,然後回到山野。

當代修仙及仙學讓現代人可以在大都市中去修仙,城市之中亦有仙境。隱者可以入世,城市化亦為全球主導性潮流,人在哪兒,道家即在哪兒生根,從基礎強身健體做起,得以驗證之後,再逐步踏入仙學之門。當代人處於人際網絡之中,受外緣支配者眾,但是修仙長生追求不可以丟棄,形神俱妙的生活追求不可以丟棄。中華仙學一派想著人類之福祉,必引領這一趨勢。

四、中國道家文化為全球科技提供了思想指引

和陳攖寧先生同時代的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開啟了人類人工智慧的序幕;基因學說創始人摩爾根 (Thomas H. Morgan) 開啟了人類生物工程的序幕。陳攖寧和李約瑟(Joseph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的對話,對於仙學思想的發展,也有巨大的啟示。1959 年,英國漢學家李約瑟博士來到白雲觀,同當時中國道協副會長兼秘書長的陳攖寧先生討論中國道教的外丹術。科技思想家和仙學宗師的對話,為全球科技融入仙學一派提供了一次頂級的思想互融際會,雙方談吐,已經觸及下一個千年。

而李約瑟即為道家門徒,字「丹耀」,道號「十宿道士」和「勝冗子」,李約瑟說:16 世紀前,中國人平均每 100 年就有 15 項重大發明和創造,這是同時代其他任何文明所無可比擬的。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強調:「我們的科學有今天的成就,(西方世界)首先應該感謝古代中國的道教徒!」

道學西遊,採百家學說之精華,中國人的時間觀念,一夢三千年。陳攖寧先生和李約瑟的對話,正好印證了先生所有的學養思考。道教和道家從來就沒有站在科學的對立面,而是合一的體系。至於古典修仙中的個人局限,那只是一種試錯而已。李約瑟說:「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很多研究中華文化一輩子的漢學家,均對道家的哲思和圓滿修行表達崇敬之語。

五、道家仙人葛洪開啟了東方文化的興盛

若先祖形神不顯,後人則無以為榜樣。中國漫長歷史之中,並不缺少達?芬奇、特斯拉式的文化科學巨子,文藝三傑,開啟了西方文藝復興的序幕,之後,古典文化重生復興,便開啟了西方文明500年興盛史。葛洪,這位道家傲視古今的文化巨人,其著述廣富精深,計六百五十四卷,尤其一部《抱樸子》,斯人兩袖神仙骨,照亮了整部中國科技文化史。

在葛洪的一生之中,涉獵百家經典,訪談世外隱者,知識跨界積累,這成就了他多方面的歷史建樹。但是貫穿一生的事業,即是研究長生之術,他在生前用所有的心智探究人類不死不老的秘密。

葛洪作為道教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一生都在追求長生不死,在尋找長生的過程中,深入研究物性,自然物質之間的一些樸素的關係,經驗主義的物質組合,也產生了很多神奇的反應。正如後人所說:中國古代的醫藥與化學的種子,或許就生長在煉丹術士們的想像之中。在其一生的學術成就早於達?芬奇 1000 餘年,其醫學、丹學、技學、文學等諸多領域,均為魏晉之文化和經用之學的高峰。玄學創始之初,即有經世濟民的生命實踐,用金丹之法普度眾生,在今生就能夠戰勝死亡,解決人類個體的終結問題,憑一人之力,推動歷史發展,葛洪實為道家與中華國人為之驕傲的古代大師。

道家興盛,仙學興盛,則利於整個人類。全球大歷史學家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在深入研究了人類文明 7000 年史之後,得出了「人類的希望在東方」的結論。他說:「道家思想對宇宙和人類之間奧義的認識,以及對人類社會試圖主宰宇宙不以為然。恰恰是中國的道家為人類文明提供了節制性與合理性發展觀的哲學基礎。」

當代應用心理學大師伯特?海靈格(Bert Hellinger)說:「我終身只追隨《道德經》。」其對於道家文化認知極深,設計的心靈認知療愈系統,完全按照其所說,天人合一的背後,有一個值得遵從的連接力量,這是屬於未來的宇宙觀和世界觀。

美國奇點大學創始人戴蒙迪思說:「世界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最大的商業機會,如果你想成為億萬富翁,你就要服務億萬人」。這個涉及億萬人的最大的商機,就是「了脫生死 , 顯化生命」!

永葆青春,長生不死是每個人的夢想。谷歌每年投入 15 億美元研發「治癒死亡」,英美俄等國特設專門機構與全球頂級專家開展「永生計劃」。事實上,6000 年前的中國就有此絕學。

這就是由中國道教協會前會長陳攖寧先生倡導的「中華仙學」。我輩繼承陳攖寧先生的衣缽,以他的治學和修仙之精神,繼續在全球去為民眾造福,在文化領域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神仙,是道教最基本的信仰,是仙家的最終成就,是人類自強不息的結果。「中華仙學」為即將到來的人類永生時代提供了引導哲學、實現路徑及倫理法則。

(文/王春華 圖/來源網絡編輯/縹渺)

相關焦點

  • 胡海牙,不僅是道家仙學大師,還是太極拳傳人!
    著名中醫師,陳攖寧道家仙學學術的繼承、研究者,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道教協會理事和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丹道、醫藥、武術顧問。看看他生前頭銜,就知道胡海牙興趣愛好與眾不同。他年幼在藥鋪當學徒,19歲上山隨道士學印刷術,跟著道士學道、練拳。
  • 道家黃帝仙學修真之道法自然
    道家黃帝仙學修的這個意識流和冥想還有很大區別,真正的叫入微體玄,玄是要用意識流更多的是去感覺,例如,對著一棵樹,你要用意識去感覺這顆樹,用意識去融摸這顆樹,它的葉子,它的生命力,經過鍛鍊,你的意識甚至可以感覺到它的思維。第二個,物也好,動物也好,人也好,都是一層輝光,你要學會用感覺這層光輝,這就是靈魂之光的功效。
  • 李白與道家丨煉火燒金丹 志在窮遐荒·李白的煉丹思想與遊仙詩
    在唐代重玄思潮中,除了在道的本體論意義上的思辨追求之外,道教仙學亦非常盛行。從重玄思潮的義蘊上說,道教仙學的著眼點體現為對人體生命永恆性的終極關懷。李白既已接受了重玄思想,那就不可能僅僅停留在傳統道家的範圍之內,同時必然會受到道教仙學的感染。他在《感興八首》之五中說「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這說明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已迷上了仙學,而且直到死都未曾中斷過。
  • 仙學泰鬥陳攖寧:神仙可期,實修關鍵在乎得竅!
    陳攖寧精通儒釋道三教之經典,以道教內外丹為核心,融合儒家、佛教的理論,提出創立獨立的「仙學」,在上海先後主辦《揚善半月刊》(1933-1937)和《仙道月報》(1937-1941),傳播仙學理論,倡導仙學實修和丹道的科學化,推動丹道學術的發展。
  • 秦漢道家,一群不好好修仙,卻喜歡出來治國的人
    說到道家,我相信你的腦海裡浮現的一定是這樣的畫面:或者是這樣的畫面:當然,這樣的「蜀山修仙」或是「茅山捉鬼」的道士卻是道家一脈,或者說是「道教」,但這並非是今天的主題。道家,作為一個思想學派其實也擁有許多的分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方向分別可以稱為「黃老學派」和「老莊學派」。以道家哲學而言,前者為陽,後者為陰。「老莊」即,老子與莊子,莊周夢蝶,不知是蝴蝶夢到自己還是自己夢到蝴蝶,這一學派更加注重自我的「修行」,但並不是後世那些道家的煉丹,服符等宗教行為。他們的「修煉」是感悟哲學,並以此思考人生,闡述自己對於世界的理解。
  • 仙學必成按語-陳攖寧
    仙學必成——陳攖寧陳攖寧(1880~1969),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仙學創始人。原名元善、志祥,後改名攖寧,字子修,號攖寧子,安徽懷寧人。有「仙學巨子」之譽,道教界敬譽其為「當代的太上老君」。我認為二者皆有功效,但在今日環境之下,不便和諸位道友談陰陽功夫。因為條件不完備,實行起來徒惹麻煩,加添魔障。即就陰陽功夫而論,亦僅能施於初下手之煉精化氣;及至中間鍊氣化神,陰陽功夫已無能為力,自然走到清靜路上來了;最後之煉神還虛,更非清靜不可。所以,此後專講清靜。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事。
  •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的思想,講述的是什麼道理?
    科學和道家的影響不衝突也不在一個維度上。你是想說用科學技術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用道家思想來作為為人處世的指導思想?或者是我沒理解清楚這個維度是什麼?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當年清政府也是想拆分的玩耍,結果你也知道。
  • 道家的無神論思想為什麼產生了道教的有神論?
    雖然歷來修道者有修仙一派,但並非是為了搞神仙崇拜,因為這是與道家修煉的「無為、無己」的精神主旨是相違背的。神仙可學是立足於「天乃道,道乃久」的一項賢聖的生命實驗,是對道法自然,自然輪迴不死的天人合一理論的模仿。所以,神仙體系起到的是一種道法有成的模範作用,而並非要人人都去迷信,去崇拜。
  • 現代新道家:湯用彤、蒙文通、胡適、陳攖寧、陳寅恪
    一、湯用彤與現代道教學者「新道家」的概念最初是指秦漢黃老學和魏晉玄學,現在則多指持「同情默應」心態從事道家道教研究的現代學者。陳鼓應、胡孚琛諸先生都認為,湯用彤可謂當代新道家。胡孚琛先生在《道學通論》《新道學與21世紀的文化戰略》《新道學的八大支柱》等論著中,提出一套新道學體系,包括道家、道教、仙學等內容。他認為新道學是解決當前全球各類嚴重社會問題的重要方法,會成為未來世界各國領導人的主導思想,是中華民族21世紀的文化戰略。
  • 道家黃帝仙學之凡人修仙之法:《昊天神輝》
    比較信服的有大爆炸論、胎生論和多維空間學說,有時間可以去看看。不過我個人也有個想法,我認為,大爆炸之前的混濁時代,應當是由有二顆以上不同的物質組成的物體。一種是以陽性為主,具極度高溫能量物質;另外一種陰性為主,具極度低溫能量物質。二個物體因為某種原因相撞,從而形成今天的宇宙空間和宇宙空間所有物質。當然這也只是我的一種假想。時間太久,成因太複雜,真正的起因,或許永遠無法搞清楚。
  • 道家思想對西方超心理學的影響
    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感覺,一提到中華道家文化,就覺得是迷信。但是一說起西方文化,就是科學的代名詞。尤其是現代西方超心理學、量子糾纏理論的研究與崛起,更讓很多人覺得,這是科學的解釋了心中難解之謎,而本土文化,都是迷信的解釋。
  • 《修仙從長生不老開始》:第一次見到被吸食陽氣激活修仙的小說!
    《修仙從長生不老開始》,神龍抄手,4級作者。分類:仙俠-古典仙俠。【簡介】作為一條鹹魚,玩遊戲從不氪金,總是靠白嫖對抗神豪玩家的雲蘇,顫抖著雙手在筆記本上寫下了自己二十歲的生日願望:長生不老。掌門帶回來十二個帶血的烙餅,和弟子們的腦袋,以及無限的絕望。主角腦海中的金手指一直無法打開。第二章,長生雲臺。在他腦海中有一座雲臺和一棵大樹,目前他還未摸透雲臺到底有何妙用,長生不老是肯定的,只是不清楚會不會死。他想修仙,暫時也沒找到可用的辦法。第三章,女鬼壓床。
  • 古典時期、近現代和當代的藝術起源論:藝術是如何產生的?
    這三個階段分別是古典時期、近現代時期和當代綜合時期。古典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臘的哲學家以及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士大夫。這一時期的理論主要呈現出淺層次性,對於藝術現象和藝術本質有初步的把握,但是理解並不到位,很多時候都是以偏概全,用特殊去推知一般,帶有很大的邏輯硬傷。
  •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往復循環,生生不息——輪迴的終極
    第一部分:大道至簡一、凡人中的儒釋道在凡人的修仙體系中,核心為利益,但又充滿了各種思想的糾葛,簡言之,就是儒釋道之爭。儒家:天下大同。或如靈界莫簡離、靈王;仙界洛青海等,為了一族,耗盡心力。釋家:因果報應。萬事皆有法,緣起皆有因,因果的循環,掌握萬物。道家: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