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學必成
——陳攖寧
陳攖寧(1880~1969),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仙學創始人。原名元善、志祥,後改名攖寧,字子修,號攖寧子,安徽懷寧人。有「仙學巨子」之譽,道教界敬譽其為「當代的太上老君」。
陳櫻寧仙學箴言
學理—重研究不重崇拜
功夫——尚實踐不尚空談
思想——要積極不要消極
精神—圖自力不圖依賴
能力——宜團結不宜分散
事業——貴創造不貴模仿
幸福—講生前不講死後
信仰—一憑實踐不憑經典
住世——是長存不是速朽
出世—在超脫不在皈依
按
語
宇宙間為什麼要生人生物?這個問題最難解答,留到後來再研究。我們現在所急須知道的,就是用如何方法,可以免除老病死之苦。
生與死,是相對的。既有生,自然有死。若要不死,先須不生。所以佛家專講無生,果真能做無生地步,自然無生。
莊子《大宗師》篇「殺生者不死」亦是此意。但所謂無生不死,乃心性一方面事,肉體之衰老病死,仍舊難免,痛苦依然存在。因為有以上缺點,仙家修煉功夫,遂注重肉體長生,欲與老病死相抵抗。
雖然方法甚多,但不是每一個方法都能達到目的。法之不善者,非徒無益,而且有損。道書雖不可不看,卻不可盡信。有些道書,是冒名偽託的,根本就無價值(偽託書中,亦有好材料,要自己善於識別)。有些道書的作者,對於此道,並未十分透徹,竟大膽的做起書來,貽誤後學。有些道書,雖有作用,做書的意思,是要給當時幾個富貴人看的,並未替普通人設想。有些道書,故意閃爍其辭,指鹿為馬,不教人識透其中玄妙。有些道書,疊床架屋,頭上安頭,節外生枝,畫蛇添足,分明一條坦途,偏長出許多荊棘。有些道書,執著這面,而攻擊那面或是篤信那面,而不信這面。豈知實際上做得好,兩面俱能有成,非如水火冰炭之不能相容。設若盡信書,反誤了大事。
不得口訣,無從下手;只憑口訣而缺少經驗,亦難以成就。口訣幾句話可以說完,經驗需要隨時指點,對症用藥。口訣是死板的,經驗是活潑的。若非自己經驗豐富,不足以教人。
清靜功夫,與陰陽功夫(餘所謂陰陽功夫,比較江湖先生所傳授者,大有分別素來是立於反對地位。我認為二者皆有功效,但在今日環境之下,不便和諸位道友談陰陽功夫。因為條件不完備,實行起來徒惹麻煩,加添魔障。
即就陰陽功夫而論,亦僅能施於初下手之煉精化氣;及至中間鍊氣化神,陰陽功夫已無能為力,自然走到清靜路上來了;最後之煉神還虛,更非清靜不可。所以,此後專講清靜。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事。吾人若立志與造化相抵抗,須要分開步驟,循序漸進,不宜躐等而求。這件事,是實行,不是空想。空想,可以唱高調;實行,則當由遠及近,由淺入深。
變通在世間做人的辦法,一生過程,大概分作三段:二十五歲以前,是求學時代;二十五歲以後,至五十歲,是進取時代;五十歲以後,至七十歲,是保守時代;過了七十歲,身體衰朽,待死而已。此指健康無病之人而言。若素來多病,到了六十多歲,就如日落西山,未必人人都有能活到古稀之壽。所以人生過了五十歲,即當抑制自己的野心,勿再和社會奮鬥,要留一點餘力,和造化小兒及閻王老子奮鬥。
終身為生活奔走的人,談不到修煉二字。最低限度,也要家庭生活勉強可以維持,用不著再去勞心勞力。年齡將屆五十,已經飽嘗人生痛苦,閱盡世態炎涼,覺得做一個人實在沒有意味,此時正是學道的好機會,就應該即刻預備起來。
第一步,先將家庭事務安排妥貼,讓他們生活無憂。兒子能負擔者,就交託於兒子。兒子尚未成立者,暫時請至親好友代為照管,或令他們和叔伯家庭住在起,然後自己方能脫身。
另外提出一筆修煉經費,估計能管五個人的生活開支已足。雖不要過於奢侈,亦不宜十分刻苦。因為中年以後的人,身體多半虧損,或須藥餌調理,僅靠普通飯菜,恐不足以養生。所謂五個人者,乃最合式的道友二人或三人,傭工二人或人。連自己共五人。
另外尚須儲蓄一筆旅行費。因為長久住在一個地方,未免納悶(筆者註:當為煩悶。張濤按,攖寧夫子的文筆,每不拘一格,遣詞用句,都有別有會心的地方。納悶二字,很傳神。)有時需要遊覽名山勝境,使身心得以調劑。設在遊覽期中,尋到比較更好之處,不妨遷移到彼處修煉,或者在彼處多住幾時,再回到此處亦可。所以每年的旅行費,不能算在日常生活費之內。
第二步,選擇適宜於修煉之場所。須要近山林,遠城市。有終年不斷之泉水,有四季常青之樹木。東南方形勢開展,可以多得陽光;西北部峰巒屏立,可以庶避冬季寒風。地方民俗要純良,購買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才有生氣,最好有松柏杉等類的樹木,由針狀葉中吐出特別香氣,人吸入身內大有益處。此種樹木,皆要成林,香氣散布,始覺濃厚,稀疏幾株,無濟於事。
東南各省,無論農村或山林,多產蜈蚣蛇蟲等物,常常爬到人家床上來。所以房間要乾淨,門窗要嚴密。廚房更要十分留意,防飲食之中毒氣侵入。
屋內陳設,務求簡單。若非日常必需品,不宜放在屋內。靜室中,光線要充足,空氣要流通,以防微菌滋生。惟正當做功夫時候,光線不宜過亮,過亮則心神難得安定。室中不宜吹風,有風則容易受感冒病。
無論住在什麼地方,總不能不和人家往來,或者尚有交涉事件。正式做功夫的本人,不宜耗散精神再管閒事。凡應酬鄉鄰,撐持門戶,購買食物,督察傭工以及日夜輪班保護靜修之人,勿使受意外之驚擾,皆賴諸道友分擔其責任。
第三步,改良飲食。飲食對於人身有密切利害關係。世間講究衛生的人,尚且懂得某物於我有益,某物於我有損。有益者,宜常吃;有損者,宜禁止勿使入口。而一般做功夫的人,每不知注意此事,難怪他們的功夫沒有進步。雖由於方法之笨拙,而煙火食舊習慣不肯改變亦為一大原因。談到改良飲食,先決的問題:專吃素食。按事實而論,肉食之徒,也有長壽的;專吃素食,也有短命的。似乎吃葷吃素,與人之壽無關。然作精密觀察,究竟吃素的,比吃葷的少生疾病,在醫學上頗有根據。實行做修煉功夫,當然以吃素為合法,並且不違背仁慈之心理。但也要配製得宜,營養不缺。若飲食太菲薄,弄到面黃肌瘦,血液乾枯,則不免為肉食之徒所竊笑。
吾人每天飲食所需營養質,最重要的,有三種:一碳水化合物(又名澱粉,亦名糖)二蛋白質;三脂肪。何謂碳水化合物?即碳、氫、氧三元素化合所成之物,如澱粉、糖等類。何謂蛋白質?即碳、氫、氧、氮、硫、磷各種元素化合而成者。何謂脂肪?即各種油類。
碳水化合物,米麥中最多,豆類次之。蛋白質,黃豆及卵黃、卵白中最多,米麥次之。脂肪,除各種油類外,黃豆及卵黃中所含最多。以上三種營養物質,在每一個身中,每天需要多少,則不能一律。今只可言其大概之數,亦是按中國人體質而論。碳水化合物,每人每天需要九兩;蛋白質,需要三兩;脂肪,需要二兩(五十歲以上至六十照此數九折,六十歲以上至七十照此數八折,七十歲以上至八十照此數七折,市秤計)勞心的人,與勞力的人,所需要營養質,數量多少當有分別。
牛奶、雞蛋、鴨蛋,可常服食。自磨豆漿,可代替牛奶(豆腐店出賣之豆漿,嫌其水分太多)。芝麻油、黃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牛奶油,皆可輪流食用,惟菜籽油性味不佳,勿食為妙。甲乙丙戌四種維他命,上等牛奶中皆有之,惟缺少丁種。
五味皆宜淡,不宜濃。若能完全淡食最好。
甲種生活素:奶油、蛋白、白菜、青莧菜、番茄、芹菜、菠菜中最多。
乙種生活素:麥麩、米皮、黃豆、白菜、菠菜、花生、芝麻、蕃茄、豌豆、芹菜中最多。
丙種生活素:白菜、菠菜、捲心菜、豌豆苗、水芹菜、藕、辣椒、番茄、茭白、菜花、雞毛菜、油菜及各種水果中最多。
丁種生活素:雞蛋黃、奶油中最多。
戊種生活素(戊種,又名庚種,即維他命G):雞蛋、牛奶、花生、蕃茄、綠蘿蔔、山藥、芥菜、洋芋、芹菜、小麥、黃豆、白菜、菠菜中皆有之。
凡吃蔬菜,最要洗得乾淨。但不宜煮得太熟,太熟則生機消滅,吃下去沒有益處。亦不宜太鹹,太鹹則菜湯不能多吃,而菜中生活素,大半棄在湯中,未免可惜。
蔬菜要從地上剛拔來的,生機充足。若隔一兩日,或浸在水裡,菜中所含生活素,不免損失大部分。
各種乾果、水果,皆可常吃,但要與自己身體配合適當。寒體宜吃乾果,熱體宜吃鮮果。凡新鮮水果,大概是涼性;而紅、黑胡桃、楊梅、幹荔枝、幹桂圓、櫻桃千、葡萄千之類,大概是溫性(中涼性,即西醫所謂第三種維他命。中醫所謂血熱,即西醫所謂壞血症)。
(新鮮蔬菜及新鮮水果中,皆有維他命C,乾果中則無C,因維他命C喜水而怕幹。)
南方山中多竹,產筍最多。做素菜的人,常喜用筍做主要食品,味頗鮮美。但此物性,與人無益而有損,不可多吃。其他如蘑菇、鮮菌、味精等類,亦當禁絕勿用。
專做靜功的人,每日飲食物料及時間,須有特別規定,不能與尋常習慣相同(若不肯改變尋常習慣,決難有成)。其他道友及傭人,每日三餐或兩餐聽便。
第四步,起居飲食,都安排好了,就要講到功夫如何做法。世人只曉得關起房門在裡面打坐,不曉得行立坐臥四種姿式皆可以做功夫;只曉得閉著眼睛,在自己身中搬弄許多花樣,不曉得後天的物質、先天的精神都有是從身體外面攝取進來的。凡人到了五十歲以後,身中物質與精神,大半虧損,所存無幾。縱讓你封固得絲毫不漏,也不過保留得一點殘餘, 況且每天尚有消耗。所以做修煉功夫的人,若只曉得在腔子裡面弄,總弄不出好結果。人沒有飲食,就不能維持生命。沒有空氣,更是立刻便死。飲食空氣,對於身體,關係如此重要,並且都是由外面進來。據理而論,一個人,只要有豐富的飲食滋養,有新鮮的空氣呼吸,應該可以永久生存,何以仍不免生老病死?諸君先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方可入仙學之門。或謂:人的身體構造,像-部機器。年代用久了,自然要損壞。身體年齡過久了,自然要衰老。機器損壞並非因為缺乏燃料,即使不斷的加煤加炭,裝足汽油,也不能保機器不壞。身體衰老,並非因為缺乏食料,即便長年的滋養豐富,醫藥無虧,也不能保身體不死。
愚謂:拿機器比喻身體,雖有幾分近似,但非完全相同。試看初生嬰兒,身體如何之小,過幾年就變成孩童,孩童身體比嬰兒身體大多少?孩童再過幾年,就變成壯丁,壯丁身體比孩童身體大多大?請問-部小機器,過幾年,能自動的變成一部大機器否?身體皮肉,受傷破爛,自己會生長完好,機器損壞,機器自己有生長之能力否?身體或動或靜,由自己意思做主;機器動作或停止,須聽人的意思,機器自身不能做主。如此看來,人是有生命的,究竟與機器之無生命的不同。
- The End -
玄裔堂 | 進化
窮理/無為/自然/簡單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轉載並非出自商業目的,僅作公益性分享、研討、參考之用,不一定代表玄裔堂運營者意見,亦不一定完全正確,請客觀思考、不盲從、不排斥.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玄裔堂小編(WX:xuanyitanggongzuoshi)刪除.
相關文章:
道家文化復興計劃書(陳攖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