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莊子的道家的思想,講述的是什麼道理?

2021-01-13 錦虹歷史站臺

科學和道家的影響不衝突也不在一個維度上。你是想說用科學技術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用道家思想來作為為人處世的指導思想?或者是我沒理解清楚這個維度是什麼?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當年清政府也是想拆分的玩耍,結果你也知道。我當初也非常讚賞道家的思想,不過後來接觸到的東西多了些,總覺得道家的指導思想導致的最終是個強行解釋為道的結果。道德經第一章,寫的明明白白。道這個字包含萬物,是不可名狀的。老子自己都說了,「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就索性叫它道了」白日飛升與上山清修只是每個人的活法不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

老子講的是規律,莊子講的是人生。對待人生可以唯心,但對待科技的發展需要唯物,這也就是陰陽辯證法。走唯物唯心哪個極端都不行。極端唯心會失去發展的動力,極端唯物則會失去人性精神的價值。

道家法門在於返璞歸真,即是要尋到道的真諦之所在。人類社會發展到這個時代,世間萬物本來就是真真假假讓人眼花繚亂,我認為道家的思路是跳出人為給我們灌輸的世界觀價值觀等等,不斷尋找貼近萬物的本質,所以稱之為「無為」,無為精髓也在於不刻意想改變違反事物本質,而得到一種萬事萬物最貼近於原來面目的狀態,所以道家的無為其實是一種境界高深的有為,甚至是與少有的與科學息息相關的哲學思想(科學目標之一就是探索和利用世間的存在的真理和規律),當然老君一開篇就說了 道可道,非常道。也是早已領悟到世界萬物規律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難去描述到位的。這是我對道家一定的理解,道家有長處也有不足,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道家思想只會愈久彌香,因為真正的「道」是生生不息、無窮無盡的……

信則有不信則無,從古至今很多真實存在不可能都是瞎掰的,只不過很多心術不正的人以假亂真在用它謀利,按我們這個小分支傳承來算,我算第五代了,兩個月前大爺爺把部分傳承教給了我。我是一個醫生,講真遇到太多不是現有知識和科學能解釋的事,只想說別一味的用已有的認知去限制了自己的思想,也希望那些傳承真的別斷了!

宇宙有一個最高實質,萬有現象的本體,包羅萬象的終極實在,萬物都是本質生出來的。通過修身養性領悟梵我不二的真諦達到與宇宙最高本質的和諧,進而達成神我合一之境。商周時代這套說辭就在印度三哥哪裡流行了,佛教就是為噴這套理論誕生的。這種原始的本體論哲學現在換道教說了。

百家爭鳴就是絕對真理裂解為相對真理了吧。現代人總認為自己仰賴技術和理性活得比古人更黑白分明,自己也比古人更加聰明,實際卻是自絕求道之路,小聰明多大智慧,越活越蒙昧了吧。

另一個看歷史的角度,也確實有很多內容值得嚼一嚼,但是較真的話,我不喜歡這裡面的態度。金庸魯迅胡適等人本來也不是修仙圈子的人,他們涉及修仙圈子的東西也都是戲說。當然了,這個可能很多人不接受,但我覺得即使如此,終歸要對這些大師有一點基本的尊重吧,起碼他們不是粗鄙之人。而且世界終歸是在不斷變複雜的,而作為一個修行派別,對這一點不斷的進行謾罵和攻擊,我覺得不說別的,起碼沒有對改善現狀有一點作用。

相關焦點

  • 道家的興起|老子、莊子,誰是道家的創始人?
    《孔子世家》中只是說:「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最早記載孔子向老子問禮之事的是戰國末期的著作《呂氏春秋》和《莊子》。 《莊子·天運》篇中記載:「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呂氏春秋》則記載:「孔子學於老聃、孟蘇、夔靖叔。」莊子好言寓言,其說多不屬歷史事實,《呂氏春秋》更是晚出的著作。
  • 東方思想:莊子·道家哲學
    ·道家哲學 | 中國哲學史筆記 導言 提到莊子,時下火爆的手遊《王者榮耀》中也有一位遊戲人物——莊周,是一個騎在魚鯤上的男子。 老子之後,道家思想大體沿兩個方向展開:一是以個人生命為中心,關切的是自我、自由與本真(楊朱、莊周);一是以社會政治為中心,最終落實到為君人南面之術(稷下學派)。
  • 老莊之學,老子和《老子》,《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莊之學,指《老子》和《莊子》的學說。這兩本書都把「道」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所以歷史上稱這一學派為「道家」。後來的道教、道士、道學,都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玄學家也奉《老子》《莊子》為經典。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在漢代,博學的司馬遷已經弄不清他是誰了。
  • 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三分暖意說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老子與道家道家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所以其學說又稱「老莊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以其學派稱為「道家」。
  • 以西方近代思想,解讀「老莊道家哲學」,嚴復發現了什麼?
    他一生手批過四部書,即《〈老子〉評語》、《〈莊子〉評語》、《〈王荊公詩〉評語》、《〈古文辭類纂〉評語》。其中兩部是道家最主要的經典。而嚴復註解《老子》、《莊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西方近代思想學說,來與老莊哲學相觀照、相印證。
  • 司馬遷政治思想是屬於儒家還是道家?
    從《史記》中看出,他對儒、道二家的推崇比比皆是,如果單純地從某一方面摘取資料,證明其說,他是道家亦是儒家,這是長期以來形成他的政治思想是屬於道家還是儒家之爭的根源,小編本次就來解析一下司馬遷。綜合分析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流露和反映,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思想既不屬於道家,也不屬於儒家,但對儒、道二家都有所繼承和吸收,從而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政治思想體系。先說司馬遷與道家。道家,從歷史的意義說,稱為「老學」;從時代的意義說,稱為「黃老」;從學術的意義說,稱為「道家」。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道家的演變。在先秦時的道家,其代表者是老子、莊子。
  • 北冥沒有大魚,也沒有海棠,有的是莊子逍遙的道家人生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出自《莊子》的開篇《逍遙遊》。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逍遙遊》中,莊子的人生觀。先說說莊子是何許人也。莊子,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同樣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與老子並稱老莊,他在老子哲學的基礎上又有所發揚,雖也主張道家思想,但與傳統的道家思想又有所不同,獨稱莊學。
  • 老子莊子學說如何成為道教丹鼎符籙方術
    因《老子》著作中帶有神秘色彩,有「穀神不死」 、「長生久視之道」。《莊子》書中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等養身成仙論調,即被道教奉為主思想,成仙脫俗、長生不老、清修煉丹終成道教的神仙思想和成仙方術。
  • 胡適論老莊道家
    文 | 盛邦和,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作者來稿 轉載需獲得授權「集大成的學派」胡適對道家存有好感。老子殫精竭思,於是想到一個「無」字,覺得這個「無」的性質、作用,處處和這個「道」最相像。[4]道無為而無不為,用不著什麼神道作主宰,更用不著人力去造作安排。老子的「道」,就是西洋哲學的自然法。日月星的運行,動植物的生老死,都接受自然法的支配。[5]胡適的評論啟發人作進一步的思考,即老子所奉行的既然是「自然法」的哲學,他所說的「道」就因沒有「神」的介入而顯示唯物論的特色。
  • 道家造句和解釋_道家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道家(dào jiā)。中國古代的一種思想流派,以老子、莊子為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但是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朱自清《「好」與「妙」》:「道家是逃避現實提倡隱逸的,老子和莊子更用詩來寫他們的哲學。」]
  • 老莊與道家的關係
    長期流行一種觀念,認為老子、莊子為道家,這是不嚴謹的,其關係要具體分析。春秋戰國時期,只有老子學派、莊子學派。老子與莊子沒有直接的傳授關係。老子或莊子從未自稱為「道家」,只有儒家自稱為儒,墨家自稱為墨。儒墨兩家各有自己的傳承關係。
  • 道家思想學說,它是我們心靈與精神,最後的庇護所與棲息地!
    因此,了解這些思想流派的內核與影響,對我們認識傳統文化,對我們明了過去、省察當今、思考未來,都有不可估量和無法替代的重要意義!其中道家思想對我們人生具有重要意義。道家思想上一期,梓馨已經和大家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儒家思想,今天梓馨就來告訴大家什麼是道家思想?
  • 世人皆知老莊,卻忽視了楊朱,淺析楊朱思想對道家的貢獻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上將道家分為三個階段:①楊朱為我、輕物重身;②老子知天道以養身;③莊子逍遙、無我,逃入彼世界以重身他把後出現的楊朱放在了道家的第一階段,老莊在其以後老子的核心思想是「空」和「無為」。老子認為道是一種混沌未分的初始態,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為化生萬物的根源。混沌即虛無,虛無就是空,但在這空洞虛無之間卻衍生了萬物衍生了永恆。這個「空」是需要細細思考身臨其境才可得,它不能言表,只能用心領悟。
  • 道家價值觀:入世思想體現為政治觀 出世為人生觀
    所謂「既入世而又出世」,即「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莊子·天地》)。這一進一退反映了道家各學派價值觀體系的共通結構。就道家思想學說而言,入世思想體現為政治價值觀,出世思想體現為人生價值觀,而政治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的形上根據在於道氣論。基於此,我們以「價值實現」為核心,從道氣論、政治價值觀、人生價值觀三個方面深入探討道家價值觀體系的變遷。
  • 道家老子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從水的身上學到了哪些人生哲學?
    老子的道家哲學,給中國人的人生哲學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提供了另外一條道路。這種人生哲學,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產生,這就是老子和莊子的道家哲學。最終,道家哲學和儒家哲學,一陰一陽,成為中國文化的兩種精神,源遠流長。老子的人生哲學,有幾個特點。總的來說,是守柔的人生哲學。具體來說,道家的人生哲學有三個特點,都是消極的退縮的冷靜的人生哲學。
  • 佛家的「無」和道家的「無」究竟有什麼分別?
    許多人都知道,佛教和中國道家都崇尚「無」,推崇「無」,把「無」看成理解世界的一把關鍵鑰匙。那麼,他們兩者究竟有何分別?嚴格來說,佛家是不講本體論的,即不追問宇宙、人生的本源是什麼。佛家指看重因緣和因果,主要通過這兩個角度看待、理解世界。
  • 老子、莊子還有蘇格拉底,你最欣賞誰的哲學理念?
    對於哲學自己是不懂的,只知道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平日裡讀了中國大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也看了國外最有名的哲學派始祖蘇格拉底的一些著作,還看了很多莊子的著作,可是,人卻是蠢笨而愚鈍的,什麼是哲學呢?還是一頭的霧水。今天,我就把這三位大師的思想拿出來分享一二,以供大家一娛。
  • 此人對道家思想的貢獻並不次於老莊,但卻遭到了時代的唾棄與批判
    道家影響雖然較儒家較小,但其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亦是為人所稱道,被稱為一代聖人。但和老莊可歸為一類的楊朱卻鮮少為人所知,甚至遭到了一些大家的唾棄批判,這究竟是為何呢,歷史漫談君將會在下文詳細道來。道家這個概念是在西漢才被提出來的,所以老子楊莊和莊子也並不知道自己是道家中人,說楊莊是道家中人是因為他的一些觀點和老莊相似。
  • 道家思想——中國功夫理論之源
    在對易經思想的認同上,儒家更側重於「體」(宇宙起源)的一面,道家則更側重於「用」(陰陽八卦)的一面,因而道家對中華武術的影響更大。在武術史上與外家拳「雙峰並峙」的內家拳,其拳理即主要來自《易經》與道家思想,而內家拳又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拳種。
  • 思想是這個時代的當務之急
    文:有書君 編:kuang、李強道家,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也是最絢爛的思想流派。由它衍生出執政理念,引影響了許多朝代;由它生發的宗教體系,本土化流傳數千年。老子的《道德經》道家公認的集大成者,是老子。老子姓李,公元前571年在楚國出生。傳說他天生耳大,所以取名李耳,字聃。李耳從小就很聰明,喜好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