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莊子還有蘇格拉底,你最欣賞誰的哲學理念?

2021-01-14 傻妞的書評影視世界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從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翩翩飛舞的一隻蝴蝶,自我感覺真是快意極了,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了。可是突然就醒了,看見自己分明還是那個僵直臥在床上的莊周。不知道是莊周做夢化為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化為了莊周呢?莊周與蝴蝶,必定是有分明的,這種物我的轉變就叫做「物化」。

自從知道了這個名叫莊周的男人後,我就時常看到自己變成了那隻翩翩起舞的蝶,這樣的夢是常做的,而這些不真實的夢,它們都飄浮在輕如絲縷的雲端之上,心緒在那時候都是暢然的,在夢裡,有了像蝴蝶一樣輕盈的翅膀,少了那副笨重的身軀,還有那顆遲鈍的頭顱。

身體與夢境經常徘徊在虛擬與現實之間,有時會分不清哪是現實,哪又是夢幻,哪一個是真實的自己,而真實的自己又是誰呢?是那個叫著張三或李四的名字,長著大眾化的臉龐的人嗎?

對於哲學自己是不懂的,只知道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平日裡讀了中國大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也看了國外最有名的哲學派始祖蘇格拉底的一些著作,還看了很多莊子的著作,可是,人卻是蠢笨而愚鈍的,什麼是哲學呢?還是一頭的霧水。

今天,我就把這三位大師的思想拿出來分享一二,以供大家一娛。

老子,減少私慾,知足不爭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是楚國苦縣厲張曲仁裡人,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生卒年月不詳,大約在公元前571年-約公元前471年間,而在公元前520年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的周王室發生了爭奪王位的內戰,長達五年的內戰以王子朝失敗而告終,王子朝失敗後,把周室的典籍都帶去了楚國,老子所掌管的圖書也被帶走,他就被罷免而回到了住所,最後,又受到當局的迫害,不得不「自隱無名」流落四方,後來,在他西行要去秦國時,關令尹喜請老子留言,故得老子寫下5000字的《道德經》。

在《道德經》裡老子提倡人們要減少私慾、知足而不爭,他認為理想的政治是無為而治,他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構成、變化和根源,他認為「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老子的道是一種超形象、超感覺的觀念性的存在,是沒有顏色、沒有聲音、沒有味道自然而然的東西。

說真的,初看老子的《道德經》真是一臉的迷茫,什麼是道?看不見也摸不著,它大到天地無法包容,它又小到細微無法辨析,因為無形所以無法把控,我們人類啊太喜歡抓住能看得見的東西,只有把那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放在手心裡,才能體會到那種擁有的快感。

其實,我很贊同老子的「知足而不爭,減少不必要欲望「的觀念,人性在善與惡間無形的變化,此起彼消,而欲望是惡之本源,當然欲有好有壞,但是如果壞的欲望超越了善的底線,那麼它就會如同野草下的火焰,最後只有燃燒儘自己方能解脫一切。

當然,老子也承認事物是在矛盾中發展變化的,在他看來無為正是為了有所作為,這本書我是看了好幾遍,但還是沒有領悟到他的真諦,而對於老子本人來說,總覺得是一個白髮老顏有些怪異的老者,而他的思想像他的容顏一樣的老舊,自己怎麼樣都無法走進他的內心。

蘇格拉底,我是一個一無所知的人

有時候真是無法想像,蘇格拉底是和老子只相差100多年的人,在自己主觀的印象裡,感覺老子要比他老太多了,一個好像一直是一位老邁的年長者,而另一個則是一個中年的胖子。

蘇格拉底的生卒是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間,他可以說是整個哲學界中最神秘難解的人物了,他從未留下任何的文字,卻是對歐洲思想的影響最重大的人物之一,他生在雅典,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大部分都在市中心廣場與市場等地方,與他遇見的人閒談,有時候他會好幾個小時不動地站在那裡,像一個呆子一樣地思考著問題。

在當時他就被人看成是謎一樣的人物,在他死後更被譽為許多哲學學派的始祖,我看過一些資料說他是一個長相很醜的人,說他肚子大、眼睛凸、而且還有一個獅子一樣的鼻子,但是,他的性情卻是極為可親的,而我們之所以現在知道一些蘇格拉底的情況,只是因為他的弟子,柏拉圖的著作,柏拉圖曾撰寫過幾本《對話錄》,他用類似戲劇對白的方式來討論哲學,但是,我認為蘇格拉底本人究竟說過些什麼,會一直成為一個謎團。

他與老子是不同的,老子沉迷於他的道理,沉默著關閉著無為著,而蘇格拉底卻是一直在暢談著,他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在與人談話的過程中看著無意要指導別人,事實上他給人的印象卻是他想從和他談話的人身上能學到些什麼,所以,他並不像孔子一樣給別人講課,而是他在與別人進行討論。

他在剛開始與人談話時,好像是一個一無所知的愚人,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就會設法使他的對手承認自己的理論或觀點是錯誤的,最後,對方詞窮之際,不得不認清是非與對錯。他是那種假借自己的無知的方式被後人稱為「蘇格拉底式的反諷」,這使得他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

所以,最後那些和他談過話的人都被當成了出醜的對象而被別人恥笑,到了後來愈來愈多的人視他為眼中釘,特別是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而他還在自嘲道「雅典是一匹駑馬,而我就是一隻不斷叮著它,讓它具有活力的牛蠅」。蘇格拉底還說過一句比較出名的話就是「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的一無所知。」

他以他的無知來應對人們單純意義上的有知,他早就看清了事物的本質,就是空空如也,人們都不願承認自己的無知,認為自己像表面看起來那樣的什麼都知道,在大自然面前其實人類永遠都是無知的,而人們往往都看不清這些,所以在當時他的失敗也是必然的,但是,他卻把他的思想永遠地留給了人間。

我還比較欣賞他的另一個觀點,他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一個人如果在撒謊、舞弊、中傷害別人,而他們本身也深深明白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那他們就永遠也不會獲得快樂!

莊子,因循變化,自然而然

莊子(約前369-前286),是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對於這個男人,自己心裡總是會抑制不住的喜歡,他不像老子那樣老氣橫秋,也不像蘇格那底那樣醜而多言,他像一個翩翩的公子,化成一隻美麗的蝴蝶,所以,對於他的書自己是有些偏愛的,也比較欣賞他的「因循變化,順其自然」的觀點。

讀他的書可以說是一種享受,既不晦澀也不深奧,它們是生動而活潑的,它們是一個個鮮活而能看得見的,他的蝶與魚就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他第一次提出了寓言與小說的概念,創作了近200多個寓言故事,他開創了以虛構的手法,來反映現實和表現想法的先河。

他認為人應該放下對生死的執著,放下那些功名利祿的束縛,可以暫時與俗情的世界絕緣,忘卻知識、智力、禮樂、仁義,甚至是我們的軀體,達到一種精神上的絕對自由。

自己很喜歡他的一篇寓言故事,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和惠子在濠水橋上遊玩,莊子說:「您看白魚悠閒自在地遊水,這是魚兒的樂趣啊。」而惠子說:「您不是魚,哪裡知道魚的樂趣呢?」莊子又說:「您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樂趣呢?」惠子說:「我不是您,當然不知道您的想法,您原本也不是魚,所以您也不知道魚的樂趣啊。」莊子說:「還是從我們開頭的那個話題說起,您所說『您在哪裡知道魚的樂趣』通過這句話,就已經說明知道了我曉得魚的樂趣才問我的啊!」

這個故事很有趣,他說明了人的主觀認識能力與知識的可靠性也是相對的,沒有客觀的標準,所以知與不知是不能證明和區分的,沒有客觀標準的東西,就沒有討論對錯與真假的必要。

寫在最後

說了那麼多,那什麼是哲學呢,自己實在是愚鈍也解釋不清楚,只能片面地理解為「我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特引用以下片段進行正解:

哲學一詞,中文最早使用於19世紀末、從日本的漢文"哲學"使用引用過來,是philosophia(熱愛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漢文翻譯,詞義是"以辯證方式,一種使人聰明、啟發智慧的學問",是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方式。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於,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去尋找理性的本質(本源)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係。哲學(英語:Philosophy,源於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按照詞源有「愛智慧」的意思。在學術界裡,對於哲學一詞並無普遍接受的定義,也預見不到有達成一致定義的可能。單就西方學術史來說,哲學是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涉及等概念。 哲學是對普遍而基本的問題的研究,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

其實何為哲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生活的態度,是遵循自然還是放下不爭?是感受到自己的無知從而虛懷若谷?還是盲目的自大肆意的妄為?

人生其實不長它就在短短的須臾間,讓我們放下那些沉重的負累,好好地、開心地、自由自在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吧,懷著一顆敬畏自然的心,心存善念愛自己、愛家人、愛自然吧!

相關焦點

  • 從老子和蘇格拉底相比,看中國文化相比西方的優勢
    #傳承國學#老子和蘇格拉底是中國和西方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老子被稱為中國哲學之父,他的《道德經》同《易經》一起被稱為中國文化的源頭。孔子50歲左右時向老子問道後對弟子說:老子是他真正的老師,他和老子比相差很遠。所以,今天我們用老子與蘇格拉底進行比較。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道家的興起|老子、莊子,誰是道家的創始人?
    先秦道家學派是由老子創立,或者道家學派以老子為宗。《莊子·天下篇》中說:「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老子也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 東方思想:莊子·道家哲學
    ·道家哲學 | 中國哲學史筆記 導言 提到莊子,時下火爆的手遊《王者榮耀》中也有一位遊戲人物——莊周,是一個騎在魚鯤上的男子。你在做夢,哼!就是那個做夢的做夢(挑釁)。美妙的長眠,值得高歌一曲,啦~。一群人在人家夢裡打來打去,有意思嗎?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夢裡花落知多少。美夢成真。其實,剛才說的全是夢話。
  • 道家老子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從水的身上學到了哪些人生哲學?
    人跑得太快,連靈魂都跟不上身體的腳步,所以,中國人的人生哲學,需要另外一種哲學來調劑,讓我們的人生不至於崩潰,讓我們在努力奮鬥的時候,有可以停下來休息的精神家園。這種人生哲學,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產生,這就是老子和莊子的道家哲學。最終,道家哲學和儒家哲學,一陰一陽,成為中國文化的兩種精神,源遠流長。
  • 看看《老子》說的「善」的理念
    我們現在來看看《老子》說的「善」的理念,解讀一下其中的智慧。我們這裡選擇幾條重要的說說。第一條,人際交往要從善出發。老子教導人們,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第2章)在善與不善上面,老子當然要人們追求的是正面。老子說的是很有哲理的,無論在歷史還是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就是這樣,除了智力上有障礙的,人人都不會太傻,都分得清什麼是善的、什麼是不善的。
  • 體現蘇格拉底哲學觀念
    他在這些早期的對話錄中所呈現出來的觀點是歷史上的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中所持有的。從中期開始,自柏拉圖提出廣為人知的「理念說」之後,標誌著他開始慢慢遠離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著重體現「理念說」的對話錄有《理想國》《會飲》《斐多》《斐德若》,我們把這幾篇當作是柏拉圖中期作品中最重要的對話錄。而到了晚期,柏拉圖又離開了「理念說」。
  • 什麼是哲學,什麼是真正的哲學,有這種區分標準嗎
    從莊子的角度來說,這世界上不存在什麼真假,關於人「定義」的一切只是針對於「人」來說的,但凡脫離人的範疇,那所謂真假、好壞、善美等等就不再存在了,所謂「意義」也是人類文明的特產而已,對天地宇宙而言,不存在這種東西,正如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8期:《資治通鑑》周紀之物我兩忘的莊子;探尋「道」的宇宙奧秘
    就全球文化的傳承來說,不論是老子莊子還是跳躍到千年後的王守仁魯迅,亦或是遠在西方的蘇格拉底、伊拉斯謨、拉伯雷、布魯諾、斯賓諾莎、伏爾泰、萊辛、託馬斯潘恩等等。 他們的存在在向我們詮釋一個真理,那就是批判的思想永不湮滅,文化永不消亡,即便歷程是痛苦的,長期的,但值得我們等待。
  • 改變世界哲學,宗教的偉人,其中國就有4人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丘(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 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老子》一書裡。《老子》,又名《道德經》或《德道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 老子莊子學說如何成為道教丹鼎符籙方術
    因《老子》著作中帶有神秘色彩,有「穀神不死」 、「長生久視之道」。《莊子》書中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等養身成仙論調,即被道教奉為主思想,成仙脫俗、長生不老、清修煉丹終成道教的神仙思想和成仙方術。
  • 蘇格拉底是有名的哲學家,通過諷刺式的演講,反對哲學的形式
    提到蘇格拉底,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是一位有名的哲學家。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這位人物。蘇格拉底終生生活在雅典,他既不演講也不著述。不僅不著述,他還反對以任何形式記載哲學,因為他認為文字會扼殺哲學精神。哲學對蘇格拉底來說是一種社會活動,是兩個或多個尋求真理的人之間的交談。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後來雅典人幡然悔悟,為之平反昭雪,並因其對哲學的重大貢獻,獲得了後世「聖人「的讚譽。1 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將「認識你自己」作為其哲學原則的宣言。1.1 哲學的對象從自然轉向人自身在上一篇《智者學派|古希臘哲學》中已經提到,智者學派的積極意義之一在於將哲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從宇宙自然逐漸轉向人和社會。
  • 「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這句話跟奉行的文化理念有關
    ,誕生了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孟子(公元前371年——公元前289年)、莊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等東方哲學巨匠,他們的學說和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頭,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每個人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和為人處世的方式。
  • 世界四大哲人和東方三大聖人是誰?世界歷史上十大思想家都有誰?
    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了思想家、哲學家、他們的思想深刻地影響著社會歷史的進程,至今還在影響著世界的哲學思想的發展。那麼這些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的大哲學家、大思想家都有誰呢?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和媒體把蘇格拉底、耶穌、孔子和釋迦牟尼稱為世界四大聖哲。
  • 賈伯斯最認同的哲學思想,蘇格拉底55句經典語錄,值得收藏
    歡迎進入哲學的世界,希望今天的內容可以帶給你一些啟迪。蘇格拉底被稱為西方的孔子,這是因為他們都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並不是靠軍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過理性,對人的生命作透徹的了解,從而引導出一種新的生活態度。蘇格拉底是哲學的聖徒和殉道者,至今,沒有哪位哲學家像他那樣痴迷於過一種正義的生活。
  • 中國人生哲學的高階管理哲學,一篇文章帶你全面認識中國哲學
    老子:所謂高階領導也有兩種類型,其一為高階經理群,其二為最高領導者。老子哲學講的是領導,只要在高階領導群就可以扮演這樣的領導者的角色,不必一定要是君王、董事長等等,甚至,不在階層體制裡面的人,也可以發揮領導的角色,只要你能具備老子型態的智慧。
  • 莊子的蝴蝶
    西方也有這樣的異化,最典型的卡夫卡《變形記》,人變為大甲蟲,還有誰的小說中(一時忘了)一個人變成了一隻大鳥。但是中國的人物之間的異化大多充滿喜劇色彩,西方則荒誕悲劇味濃。莊子的「蝴蝶夢」中卻有著充滿魅力的變形美,表達了人類思想史上異化最早的夢想,蝴蝶象徵著人性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的本質。
  • 什麼人該讀《老子》,什麼人該讀《莊子》
    我讀《莊子》不超過10遍,只能說了解了莊子的大概,並不能掌握它的精髓,但既然萬物不二,總可以通過《老子》給我的道說說《莊子》。如果讓我評價《莊子》這本書,我覺得它的文學性大於思想性,思想性又大於它的歷史性。
  • 老莊哲學的一脈相承
    樓觀臺的主要歷史遺蹟是「老子寫經處」,傳說老子在那裡寫下了5000言《道德經》,然後就西去消失了。所以,從歷史文獻上說,老子的生卒年代不詳。據說,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關於老子是不是李耳,是不是李聃,學術界還有某些不同的觀點,但幾乎所有學者都認同這樣的史實: 老子曾經擔任了周朝的守藏室之史,這個職務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和檔案館館長。
  • 蘇格拉底之死:倔強的蘇格拉底為什麼不選擇逃走?
    提起西方大思想家蘇格拉底,人們自然會想到和他有關的許多傳奇故事,比如蘇格拉底相貌醜陋,不修邊幅,經常光著腳板,在大街、廣場上走來走去,經常和別人探討一些高深的問題,像美德、誠實、正義、勇敢、友誼等。在生活態度上,蘇格拉底頗像中國大思想家莊子,他們兩人的生活心態都比較超脫,鄙視功名利祿,嚮往追求一種本真、自由的生活方式。只是莊子更喜歡欣賞大自然,蔑視禮樂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