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學派是由老子創立,或者道家學派以老子為宗。《莊子·天下篇》中說:「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老子也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根據這些記載,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說,在關尹、老聃之前道術就已經存在了,他們只是繼承了古代道術的傳統並做出了建設性的貢獻。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道家出於史官。比如《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上自守,卑弱以自持。」後世學者多有支持這個觀點的。原因可能在於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的緣故。
但也有些學者認為,道家起自於對儒墨等學派的反動。根據這個意見,道家學派必然興起於孔子、墨子之後。但據《史記》的記載,老子與孔子是同時代人,且年長於孔子。孔子曾赴周向老子問禮。
但是,孔子問禮於老子這件事,《論語》中沒有任何記載,《史記》的相關記述也含混不明。《孔子世家》中只是說:「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最早記載孔子向老子問禮之事的是戰國末期的著作《呂氏春秋》和《莊子》。
《莊子·天運》篇中記載:「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呂氏春秋》則記載:「孔子學於老聃、孟蘇、夔靖叔。」莊子好言寓言,其說多不屬歷史事實,《呂氏春秋》更是晚出的著作。這樣,我們可以推測,孔老相會是道家興起之後的附會之說,它大概只是一個傳說。
《論語》《墨子》《孟子》俱不言老子,《荀子》也不講老子,只有《韓非子》有《解老》《喻老》兩篇。1993年,郭店戰國楚墓出土了《老子》竹簡節抄本。這一實物證據的發現,證明至遲公元前3世紀,《老子》已經廣泛流傳了。這說明,《老子》一書很有可能是戰國中期或晚期才開始在學術界流行起來。
在古代就有很多學者認為,《老子》可能是戰國中期以後的著作。比如陳師道、葉適、黃震。近代學者侯外廬、馮友蘭等,也大概持此說。多數學者認為,老子思想是楊朱思想的進一步發展。顧頡剛就認為道家發端於楊朱之學。
老子之前有沒有道家?我認為老子之前有「道」這一概念,但沒有道家派,也沒有所謂的道術。莊子所講的道術不是道家之術,而是泛指一切學問。道家學派發端於老子「道」概念,老子特有的「道」概念,是道家學派發生的思想基礎。可以說沒有老子的「道」概念,就沒有「道」家學派的發生。
道家學派借用了老子「道」的本體論概念,又借用了老子「無為」的概念,用作自己思想的闡釋工具。但是道家對於「道」、「無為」等概念理解根本不同於老子。老子講道、講無為,道家學者也講道、講無為,但是他們為道與無為所賦予的意義截然不同。
老子著述《道德經》,創造了道、無為等概念,但卻不是道家思想的首創者。後世道家只是以老子為宗,他們所信奉的教條不僅不是來自於老子,而且有時甚至於老子的觀念相反。道家興起於老子之後,但其核心思想不同於老子。《莊子》《淮南子》當是道家思想形成之後的著作。他們論述道與無為,完全是順應萬物之為萬物的自然而然的客觀趨勢,而無須作為。但這樣的觀念,老子並沒有。
道家是莊子創立的嗎?莊子仰慕老子,但除了借用老子的概念之外,並不有系統繼承老子的思想,他講得完全是自己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莊子厭棄政治,逃避現實,一心要全身保生,逍遙人生。他認為世事汙濁不堪,他不想與之同流合汙,所以要獨善其身,只求心中逍遙,暢遊於心中理想的世界之中。這樣的世界觀與老子積極救世的思想是背道而馳的。莊子的思想包含了道家思想核心觀念,所以,莊子可能不是道家的創始人,也是其思想的集大成者。
道家思想與道、無為等概念密切相關,但對於它們的定義卻與其創立者老子的定義截然不同。所以,老子雖然創立了道、無為等概念,卻沒有創立道家派。道家對於道、無為等概念的理解不符合老子的本意。老子思想興起於戰國中期,而莊子與道家學派則興起於戰國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