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君山是道教的發源地嗎?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

2020-12-05 美文雅敘

有記載說,老子李聃騎青牛出函谷關,輾轉來到景室山,修仙煉丹,與四方精靈談天說地,北魏修廟紀念,唐太宗重修廟宇鑄鐵頂,命景室山更名為老君山。

我們知道,李聃是道家的創始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稱為老子,著述《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道家思想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影響中國人心理、性格、思想幾千年。

道教是中國本土傳統宗教,是中國流傳上千年的宗教,也是目前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在中國影響巨大。

那麼,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老君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如何?

1、道教的哲學思想源於道家

1.1、道家是中國基礎性哲學體系

道家是一種哲學流派,形成與春秋戰國時候,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等,又稱老莊之學,先秦諸子百家中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中國人的思想主要受「儒釋道」三教影響,道家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大中華族群的思想性格形成起到主導作用的哲學思想之一。

「道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諸子百家中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學派,或者指戰國秦漢之際盛行的黃老之學。他們形成一整套的思想體系,以「道」為最高範疇,主張尊道貴德,效法自然,以清淨無為法則治國修身和處理鬼神信仰,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因此被稱作道家。

也就是說,道家是指的一個哲學思想流派,因為他們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指導人們社會、政治、經濟等各方面活動,並得到較為廣泛的認可,所以被尊稱為道家。

1.2、道教是中國唯一本土宗教

道教形成於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東漢後期信奉道家哲學理論的人逐漸發展形成有組織的實體,先後形成了太平道、天師道等民間原始教團。

後來,經過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改造揚棄,道教形成了完備的經典教義、修持方術、科戒儀範,新興道派滋生繁衍。並且得到了當時統治者的承認,這是才演變成為成熟的正統宗教。

1.3、道教思想源於道家

「道教」的宗教思想源於道家,尊崇和信仰道家思想。

「道教」「道教」最開始的意思就是「道」的教化或說教,就是信奉「道」,通過精神形體的修煉而「成仙得道」的宗教。

前面說了,道教作為有實體的宗教社團組織,與早期道家學派顯然有明顯區別,只能說道家是「道教」的上遊,道家是道教思想的源泉。

1.4、道教和道家不可妄加切割

道家和道教,信仰、忠誠和傳揚的都是「道」,我們也不應該將它們妄加切割。

某種意義上有點像,現在的理科大學和工業體系一樣。道家如果比作核物理學家的話,道教就是核工業體系,只能說有點像哈,不能完全類比。

2、道教的發展和老君山的地位

2.1、老君山是道教的耶路撒冷

老君山得名,是為了紀念老子李聃,因為傳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後,最終在景室山修煉,並留有丹井、丹室等遺蹟。

道教將李聃尊為地位最高的神元始天尊,也稱太上老君。

在道教興盛並得到統治者認可之後,北魏時期在上面修建老君廟以示紀念。

唐太宗,重修廟宇,命太尉尉遲敬德監工,建鐵頂(鐵質屋頂),並將景室山(容八百裡伏牛山風景於一室的含義)更名為老君山。

所以,老君山在道教中具有崇高地位,有點兒耶路撒冷的意思。

2.2、道教的發展和主要流派

2.2.1、初創和興盛

道教在東漢後期初創的時候,有天師道和太平道等民間團體;

經過南北朝時期,逐漸形成完備的宗教體系,並得到通知者認可,隋唐到北宋在統治者的推動下,發展興盛;

2.2.2、中期的變化

晚唐到北宋時期,開始出現變化,漸漸主張三教合一的思想,即綜合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於一體,並且,以修持內丹術為主的金丹道派開始興起;

南宋到金元時期,仍然以內丹和三教合一為主要特點,形成新的流派有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淨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在教義和道法上也有革新。

2.2.3、式微於明清和民國

明清時期,道教幾乎處於停滯時期,民國時由於明清的遺留影響,也沒什麼發展。

2.2.4、主要派別

元朝後期,道教逐漸合流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兩大派別。

2.2.4.1、全真派

看過金庸小說的都知道,全真派創始人是王重陽,這是歷史事實,地址是在山東寧海;後來,鐵木真命令長春子丘處機掌管天下道教,全真教達到鼎盛。

全真派主張三教合一,道士為出家道士,獨身,茹素,住在道觀裡。蓄長發,攏發於頭頂挽成髻,可戴冠。

2.2.4.2、正一派

正一派由龍虎宗、茅山宗、閣皂宗等符籙派大聯合而成。1304(元成宗大德八年)年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敕令,授第38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兼主領三山符」,正一道正式形成。

正一派主要奉持《正一經》。

3、景室山和老君山

老君山,是伏牛山區的主峰,原名景室山,意思是,集八百裡伏牛山風景於一室。伏牛山地處華北陸地版塊兒邊緣,為國家地質公園,地形奇特、風景秀麗。

後因為傳說老子在此修煉,歷朝歷代修建廟宇紀念,於唐太宗時期更名老君山,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也有傳說,李自成最終也歸隱於此,並有遺蹟留存。

4、綜述

4.1、老君山不能算是道教的發源地,他是道家創始人李聃的疑似修煉地(因為沒有明確記載所以只是傳說,當然年代久遠,交通不便,沒有記載並不一定不存在);

4.2、道教和道家不是一回事兒,但是關係密不可分;

4.3、老君山地處八百裡伏牛山,風景如畫,人文景觀眾多,是很好的旅遊打卡地。

相關焦點

  • 河南一「知名」道教山脈,海拔比泰山高669米,距鄭州1小時車程
    河南一「知名」道教山脈,海拔比泰山高669米,距鄭州1小時車程 河南省,想來不用多說,各位應該都對它有過一些了解。河南地域遼闊,境內有著很多的景點,其中又屬山川遠近聞名。河南省內有著很多道教的山脈,其中一座山脈它的海拔,甚至要比泰山高出669米,是一處「知名」的道教山脈。
  • 道家的無神論思想為什麼產生了道教的有神論?
    道家作為一門哲學系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來個人與社會,社會與文化,文化與自然,自然與宇宙的方方面面。要說明一點的是,道家並非道教,道教更不能代表道家,無論是傳統意義上還是現今道教生存發展的微弱之勢,道教都是指一種由神仙體系組成的宗教信仰,類似於現在的偶像崇拜。
  • 你知道什麼是道教哲學嗎?
    道教哲學的個性是由其特徵體現的,它有何特點?它的特點是在與道家、儒家和佛教哲學的比較中顯現出來的。通過比較,可以更加看清道教與道家的同異,認識什麼是道教哲學。道教繼承了老莊哲學的特點,受儒家思想和佛教哲學影響,發展出自己的特色。這些特色總括起來有以下幾點:(一)以人生哲學為主,以宇宙本體論為輔。以個人為本位,追求個體生命的永恆性。
  • 「道士下山」背後 是在成仙和紅塵間糾葛的民間道教
    5月28日,道教聖地河南洛陽老君山舉行一年一度的端午送槲包祈福活動。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劉仲宇曾在《道教對民間信仰的收容和改造》一文中闡明:道教的確是從民間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歷史上的道教也參與過對民間迷信的改造,例如禁淫祀,對民間信仰中那些被認為是不正、不雅的神祀作過清理,或者在自己的科儀中表明對其批評、否定的態度。在收容、改造、整頓民間儀式的基礎上,道家最終形成比較有體系的教義和理論,成為正統宗教之一。
  • 領悟道家精髓——道教協會會長解讀《道德經》
    東方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中國文化巨匠魯迅先生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然而,道教的基本經典是老子的《道德經》,道教的最高信仰是老子的「道」。這說明,道教的根柢是闡道論德的《道德經》。據史書記載,《道德經》一書為老子在陝西周至樓觀臺所著。秦始皇因篤信老子養生之道,在樓觀建老子祠,供奉老子像。樓觀遂被道教尊奉為祖庭。秦漢以降,不少道家隱士在此修煉學道,代不乏人。以「黃老之學」而言,老子與黃帝齊名,黃帝為政治代表,老子則為學術代表。以儒道兩家而論,孔子問禮、訪道於老子,喻老子為「猶龍」,發出了「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嘆。
  • 瓦屋山 中國蜀山和道教源點
    瓦屋山的中心在鴛鴦池,具有內部封閉性和外部開放性的特點,能形成迭代型的渦旋結構,有巨大吸引力(磁場效應),既能聚氣又能養神。從道家哲學看,峨眉山(佛教)是陽山,前山,向上,知天氣;瓦屋山(道教)是陰山,後山,向下,接地氣。瓦峨一陰一陽,天地映射,形成共振關係,力場似雙核橢圓,天然太極,這是大自然的傑作,非人所能。
  • 道教裡的供奉的太上老君,和影視劇中的太上老君是一個人嗎
    太少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大道的主宰,萬教的根源。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五是老君的誕辰,也是國際道教節日。說起老子,老子出生在春秋末期,著有世界舉世聞名的《道德經》,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是世界翻譯最多的著作之一,此書被譽為道家的開山之作。也是道家的經典之作。
  • 《西遊記》是揚佛禁錮道教還是佛教,宣揚道教?
    是要捨近求遠嗎?還是因為佛教的能力高於道教?2、在西遊記中遇到的許多災難都是由道教神的騎士等造成的。當孫悟空發生時,大多數人最終只能從佛教得到解,比如真假美猴王,最終由如來解決。3、孫悟空大鬧天宮,天婷自己解決不了嗎?最後,我們需要找到佛祖祖才來制服這隻猴子。
  • 道教文化發展大綱!
    一、發展大綱但是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也是多端多樣,難以全部列舉。今唯有選擇其重要內容與實質效益明顯的主要部分而言。如果分類而言,大致可以分為六個大的部分。下面再作以詳細的解釋與分析。而弘揚道教文化的具體方法與系統模式,亦需要加以斟酌。
  • 陳攖寧談道教文化(一)
    謹選其精華論述,加以整理,分為十篇,目錄如下:一、論道教前途二、論道與道教三、論修道四、論弘道五、論傳道六、論道教經典七、論道教與諸子百家八、論道教與其他宗教九、論道教與科學十、批旁門>一、論道教前途  拘泥之士,每嫌道教雜而多端,不及其他宗教之純粹。
  • 揭秘道教:盤點道教那些被別人誤解二三事
    道教是中華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是張道陵祖天師沿襲,老子道家理秘所創。主張無為逍遙、清心寡欲。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是漢民族文化繁榮的見證。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於道教會有一些誤解,下面就來盤點一些容易誤解的道教常識。
  • 氧氣對人體有傷害嗎?道教的吐納和科學是不是背道而馳?
    今天我們說一個比較深的一點的話題「氧化反應」,我們都知道,食物暴露在空氣中會因為氧化反應加速腐爛,這一反應當然也可以出現在人體,也就是說氧氣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但是道教的養生中又在倡導我們呼吸吐納,教我們如何吸氧,這二者這件顯然產生了一種衝突,那麼真的衝突真的存在嗎?
  • 我國最「委屈」的山,道教文化的發祥地,卻一直被忽略
    今天,我國最「冤屈」的高山、被稱為「第一福地」的雖然是道教文化的發祥地,但一直被忽視,這就是終南山,喜歡武俠電影和動漫的人一定知道這座山在道教中的地位,這座山也被稱為「太乙山」,目前是我國4a旅遊勝地,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級地質公園。
  • 堪比三山五嶽的河南老君山,億年前的大陸造山運動讓它舉世無雙
    老君山,本名景室山,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東南三公裡處,老君山是秦嶺餘脈八百裡伏牛山的主峰,海拔高達2200餘米,被道教尊稱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煉,唐太宗因此將景室山改名為老君山。「老子不知何處去,青牛一踏影斑斕。」
  • 道教四大天師,除了張天師,知道另外三個的都算道教入門了
    佛教有四大菩薩、四大天王,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也有四大天師之說,那麼這四大天師是誰呢?作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為一般大眾所熟知,但是另外三大天師,知道的一定是對道教有相對了解的人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這四大天師。
  • 相比佛教的六道輪迴,道教的五道輪迴又有多少人知道?
    文/曉夢閣主「六道輪迴」我們在很多影視和小說中都可以看到,這是佛教經典的關於因果報應的一種宣論。但是你知道嗎?道教也有,不過不是六道輪迴,而是五道輪迴。很少人知道,道教的五道輪迴又指什麼呢?佛教的六道輪迴分別是指:天道、修羅道、人間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最慘的就是墮落阿鼻地獄受盡疾苦。
  • 道教、佛教的千年鬥爭
    北魏歷代皇帝都允許民間修寺院,寺院可以有自己的財產和武裝。一些生活不下去的人,就出家當和尚,既能混得一口飯吃,還能得到寺院的保護,從此成為「有組織的人」,腰杆硬多了。北魏時期佛教盛行,為後世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
  • 道教的語義學解釋
    什麼是道教?這是解讀道教文化基本含義之前所必須說明的一個問題。按照學術界的一般看法,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要了解道教,應該從宗教意義陳述入手。對於「宗教」這兩個字,人們向來也有不同見解。就中國傳統文字學的角度看,「宗」與祖廟是密切相關的。
  • 道教:與道有緣的人,身上往往具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道教是我國固有的傳統宗教,自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至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來的歷史了。道教承襲了黃老道家思想,以「道」作為核心信仰。在數千年的封建時代,道教與儒、釋三足鼎立,共同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 道教的禁忌:三不言、三不問、三不起,你知道是哪些嗎?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是以「道」作為其信仰和追求的目標。道教是在我國古代道家的黃老思想基礎上結合民間的神仙方術及鬼神崇拜而形成的。道教崇尚清靜無為、順應自然,同時,道教在立教的過程中也包含著諸多的禁忌。本期就為大家介紹道教的禁忌之「三不言、三不問、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