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語義學解釋

2021-01-09 什麼什麼家常事啊

什麼是道教?這是解讀道教文化基本含義之前所必須說明的一個問題。按照學術界的一般看法,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要了解道教,應該從宗教意義陳述入手。對於「宗教」這兩個字,人們向來也有不同見解。就中國傳統文字學的角度看,「宗」與祖廟是密切相關的。漢代文字學家許慎所撰《說文解字》稱:「宗,尊祖廟也,從宀從示。」在這條解釋中,「示」字是相當關鍵的。所以,我們應該把它搞清楚。什麼叫做「示」呢?《說文解字》又謂:「天垂象,見吉兇,所以示人也。從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也。」按照這種文字訓詁,我們知道,原來「宗」字下面本是三垂,象徵日月星。古人很注意星象,認為神意是通過星象而顯示出來的。因為這是天對人的啟示,所以被尊敬;「宗」字內所含「示」的上部「二」乃是「高」的意思,它本表示「上」,亦即高高在上。可見「宗」意味著景仰的精神。至於「教」則是傳統孝道文化的集中體現。古人因星象啟示而有至尊精神,引申到家庭社會,就形成了尊崇祖先的意識。這種崇尚祖先並且以宗廟為依託的形式就是中國傳統宗教的基本特點。道教當然也具備了這種特點。因為傳統的祖先崇拜乃是崇本精神的積澱,而道教也講崇本,只是這個「本」比起原始祖先崇拜來具有更深沉的意義。道教所謂「本」推衍得相當遠。從根基來看,這個「本」就是「道」,或者反過來說「道」就是「本」。因以「道」作為信仰與教化的核心,所以有「道教」之稱。

「道」一詞由來已久。其本意當為「道路」,後來引申而具「道理」之義。先秦儒、墨顯學都已談及道。如孔夫子謂:「朝聞道,夕死可矣。」《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又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儒家所謂「道」主要是就倫理方面說的。墨子也常論述「道」,他曾敘及「先王之書,呂刑之道」。這就說明「道」在儒家與墨家學派那裡也是相當重要的範疇。不過,在先秦諸學派中,將「道」作為萬物的本原、本根、本體來使用的,則莫先於道家。《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在老子看來,「道」是宇宙萬物的母親。一方面,「道」作為本體的意義是永恆的;另一方面,它又是不斷運行著的。此後的道家也都發揮老子「道論」的意義,以「道」為其哲學體系的最高範疇。

但不管諸學派對「道」的命義如何不同,它總是要用以教人的,所以「道」與「教」便逐漸連在一起了。這在《墨子》書中已可見到。如《非儒篇》稱:「儒者以為道教,是賤天下之人者也。」墨子批評儒家以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制定的準則為道之教,將使人怠於從事,怠於分職,而致民貧政亂,他提出了新的道教大義,即以民眾的政治教化為道教;而後來具有真正宗教意義的「道教團體」,其成員對「道教」的理解均不同於儒、墨。如相傳張陵祖孫所作的《老子想爾注》第十八章稱:「真道藏,邪文出,世間常偽使稱道教,皆大偽不可用。」《老子想爾注》指出儒者的「道教」是一種不正虛偽之教,以為儒者所信之「五經」是「入邪」的,只有透過「大偽」,尋找那潛藏著的淳樸的「真道」,以此教人,方能歸本。《老子想爾注》關於「道」的大義雖是取自《道德經》的,但同時又加進許多神秘內容,使「道」具有人格化的一面。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的語義學基礎
    因為,機器的「意向性」是與人類心智的意向性存在差異的,所謂機器的「意向性」在現階段實際上仍然只是一種外在的、非主動的模型解釋,而解釋的主體卻是人類。對於人們所期望的人工智慧的意向-語義能力來講,無論是強人工智慧理論,還是弱人工智慧理論,其實它們只是在對於智能機器意向-語義性的理解上存在一些程度的差異而已。
  • 認知語義學改變傳統語言研究圖景
    認知語義學改變傳統語言研究圖景 2015年06月01日 09: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馥芳 字號 內容摘要:認知語義學是對語言「體驗現實化」的描述和解釋,其通過對意義生成機制的再闡釋
  • 【大百科詞條(稿)】概念語義學
    英文條頭:Conceptual Semantics學科主編:劉丹青分支學科:語義學分支主編:潘海華  袁毓林 他將概念語義看作是內部語言的一部分,又稱之為內部語義學,認為語言所表達的信息屬於心理映射世界(Projected world),並非真實的外部世界。映射世界是人們對外部世界的主觀反映,它的提出主要來源於兩個論據:一是存在有心理表徵但在物質世界中沒有與之對應的對象的概念,二是如果沒有內部結構的參與,人們對一幅物質世界歧義圖的理解不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 「歷史文化語義學」:理論與實踐
    陳寅恪在《致沈兼士》中提出:「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沈兼士:《沈兼士學術論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第202頁)作為歷史學家,陳寅恪對「字」(術語)釋義的認識,顯然不僅局限於語言體系內部,而是強調在考察術語歷史源頭的同時,分析其在不同歷史語境的承襲、改造、轉化、延伸等情況,由語義演變探討歷史文化的變遷。
  • 意義與規範性當代語義學的重要論題
    原標題:意義與規範性當代語義學的重要論題 自20世紀的 「語言學轉向」以來,語言、思想與實在這三者構成的「語義學三角」就成為哲學領域所關注的論題。在這種與傳統哲學相區別的運思方式中,意義問題始終位於核心地位;而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語義學視域中的規範性論題也日益體現出其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在當代語言哲學的發展歷程中,很多哲學家在不同的研究進路之間感到困惑和難以取捨。
  • 馮天瑜:我為何倡導研究「歷史文化語義學」
    其中,術語的語義學研究與歷史學、文化學研究的融合,雖已為部分學者所注意,但深度結合仍顯不足。鑑於此,我們提出並嘗試一種新的研究範式——「歷史文化語義學」。其主旨是:在古今轉換、東西交會的時空坐標上展開研究,不僅對諸多漢字新語的生成、演變尋流討源,而且透過語義的窗口,觀照語義變遷中所蘊藏的歷史文化意涵,展現中國近代異彩紛呈、後浪逐前浪的歷史文化狀貌。
  • 略談「薩丕爾-沃爾夫假設」和「普通語義學」
    《魚叉》一文中還提及切斯(Stuart Chase, 1888-1985),說他是「語言學普通語義學派的代表人物」,實際上,「普通語義學」(General Semantics)並不研究語言學理論,而是一個現代西方哲學學派,以日常語言的作用作為研究對象。該派的代表人物,除了切斯,還有出生於加拿大的日裔美國學者早川一榮(S.I.Hayakawa,1906-1992)。
  • 略談「薩丕爾 沃爾夫假設」和「普通語義學」
    《魚叉》一文中還提及切斯(Stuart Chase, 1888-1985),說他是「語言學普通語義學派的代表人物」,實際上,「普通語義學」(General Semantics)並不研究語言學理論,而是一個現代西方哲學學派,以日常語言的作用作為研究對象。該派的代表人物,除了切斯,還有出生於加拿大的日裔美國學者早川一榮(S.I.Hayakawa,1906-1992)。
  • 語言學前沿研究動態(2016年第1期)---句法語義學與語用學部分
    語言學前沿研究動態(2016年第1期)----句法語義學與語用學部分 2016年04月08日 11: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婷婷 字號 內容摘要:本期與句法語義學與語用學相關研究共有
  • 一級建築師備考指導:SD法一語義學解析法
    SD法一語義學解析法  SD法是SemanticDifferential法的略稱,是奧斯顧德於1957年作為一種心理測定的方法而提出的。從字面上講,SD法是指語義學的解析方法,即運用語義學中「言語」為尺度進行心理實驗,通過對各種既定尺度的分析,定量地描述研究對象的概念和構造。
  • SD法一語義學解析法
    從字面上講,SD法語義學的解析方法,即運用語義學中「言語『』為尺度進行心理實驗,通過對各種既定尺度的分析,定量地描述研究對象的概念和構造。
  • 《西遊記》是揚佛禁錮道教還是佛教,宣揚道教?
    《西遊記》揚佛的說法由來已久,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原因,我們還可以在《西遊記》中找到很多細節,因為情節太多,我就簡單地說幾句:1、東部地區的大唐部隊是道教下的天庭部隊。大唐想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案,但是他沒有從道教中尋找,相反,他從跑去一直到佛教。
  •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關於「制度」規定的語義學分析
    內容提要:基於語言學和語義學相結合的角度,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所規定的應當「堅持和完善」或「待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各項制度的制度內涵、制度特性進行了深入分析,並給出了語義學分析意義上的相關統計數據。
  • 英語語言的語義學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識
    語義學是一個管理單詞和單詞組合的含義或內容的規則系統。有些單位是互相排斥的,比如男人和女人;人類通常不被歸類為兩者。其他單位有些重疊,例如女性,女性和女性。並非所有的女性都是女性,更少的女性可稱為女性。使用的實際單詞或符號不是現實本身,而是我們關於現實的想法或概念。
  • 道教開壇科儀講義
    道教做道場因齋主的「齋意」不同,做道場的做法也不同。如陽事道場、法會道場和陰事道場、薦亡道場,這兩種道場《開壇》科儀的內容是有所區別的。道教舉行大大小小的宗教活動,都有一定的定規儀式,講這種定規程式儀範的經書叫《科儀》。開壇科儀講義高功拈香說文根據《道教儀範》所錄,邱長春祖師《律壇執事行為榜》對「高功」的解釋是:清靜身心,闡揚教法,隨壇作儀。
  • 從認知語義學的視角看數學方法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由此可見,物理的發展離不開數學,許多物理現象的預言與解釋更離不開數學方法與物理思想的巧妙結合。在高等教育中,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是理工類各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程[2],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這兩門課程的過程中並不能夠做到知識的相互遷移、思想方法的相互滲透融合,從而使所學到的數學方法有所偏廢,物理思想過於僵化。
  • 道教祖師-三清祖師
    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  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
  • 你知道什麼是道教哲學嗎?
    道教哲學的個性是由其特徵體現的,它有何特點?它的特點是在與道家、儒家和佛教哲學的比較中顯現出來的。通過比較,可以更加看清道教與道家的同異,認識什麼是道教哲學。道教繼承了老莊哲學的特點,受儒家思想和佛教哲學影響,發展出自己的特色。這些特色總括起來有以下幾點:(一)以人生哲學為主,以宇宙本體論為輔。以個人為本位,追求個體生命的永恆性。
  • 揭秘道教:盤點道教那些被別人誤解二三事
    道教是中華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是張道陵祖天師沿襲,老子道家理秘所創。主張無為逍遙、清心寡欲。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是漢民族文化繁榮的見證。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於道教會有一些誤解,下面就來盤點一些容易誤解的道教常識。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目前,道教已經走出中華大地,正在朝著國際性宗教的未來穩步前進。有明一代,張天師們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籙法事。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命令的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先生為其傳授太上延禧諸階法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