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天瑜:我為何倡導研究「歷史文化語義學」
故探討概念的古今演繹與中外對接,尋覓釐定概念的正途,是諸學科健康成長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關於近代新名詞、新術語生成的研究,長期受到多國學者的關注,迄今成果豐碩。其中,術語的語義學研究與歷史學、文化學研究的融合,雖已為部分學者所注意,但深度結合仍顯不足。鑑於此,我們提出並嘗試一種新的研究範式——「歷史文化語義學」。
-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認知語義學的語言神經基礎語言和認知的神經研究一直對認知語言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早期的語言神經研究較早的語言神經研究是伯克利分校的語言神經理論項目。語言神經理論項目的理論本質是把語言學習和使用看作是一個體驗的神經系統,研究者試圖運用大量的分析、實驗和模式化理論工具來模式化神經系統的網絡表徵和計算特徵,以便構建語言學習和使用的語言神經模式。
-
人工智慧的語義學基礎
人工智慧作為科學與哲學研究所共同關注的領域,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理論困境與矛盾,其中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工智慧如何才能夠確立起其必要的語義學基礎的問題。這一問題的研究,既關乎人工智慧是否能夠實現高層次的理論突破並增強其實踐效力, 同時也是傳統語義學研究實現理論升華並最終構建起科學的、完整的語義學學科體系的必然出路。
-
略談「薩丕爾-沃爾夫假設」和「普通語義學」
德國偉大學者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在其名著《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中指出:不同的語言所擁有的內在結構是不同的;人所看到的世界圖景,已經被他所說的「語言內蘊形式」過濾了一遍,因此,不同語言展現出來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
-
略談「薩丕爾 沃爾夫假設」和「普通語義學」
德國偉大學者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在其名著《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中指出:不同的語言所擁有的內在結構是不同的;人所看到的世界圖景,已經被他所說的「語言內蘊形式」過濾了一遍,因此,不同語言展現出來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
-
【大百科詞條(稿)】概念語義學
由美國語言學家傑肯道夫(Ray Jackendoff 1945~)在生成語法的基礎上提出的以空間概念和認知為基礎的研究概念語義的理論。傑肯道夫認為,正如物理學家研究物質需要將其分解為更小的結構進行研究一樣,研究概念時也需要對其進行分解。當分解過程進行到底時就達到了概念結構的層面,這是一個將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進行加密,並包含了表達意義的概念原子(Primitives)及其形成規則的心理表徵層面。
-
「歷史文化語義學」:理論與實踐
概念、術語意涵的多元性因為辭典的編纂而隱去了具體的歷史文化語境,而「歷史文化語義學」就是要將概念、術語的意涵還原到具體的歷史文化語境當中。事實上,在歷史文化的演進中,語詞不僅體現為靜態的語言結構,還包含了動態的語用實踐。
-
從認知語義學的視角看數學方法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數學能夠簡潔準確地表達物理概念與規律說明其為物理的一種語言,「如何運用數學語言在物理學中建構物理意義」好比人們「如何通過生活語言在人類活動中發現認知規律」。興起於20世紀末的認知語義學在研究語言和人類認知世界之間的關係時提出了具身體驗、百科觀、語境等認知機制[4],通過大學物理的教學與研究,我們發現,語言和人類認知世界之間的這些認知機制可以很好地映合到數學和物理規律認知的過程之中。
-
意義與規範性當代語義學的重要論題
在這種與傳統哲學相區別的運思方式中,意義問題始終位於核心地位;而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語義學視域中的規範性論題也日益體現出其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在當代語言哲學的發展歷程中,很多哲學家在不同的研究進路之間感到困惑和難以取捨。
-
從文化視野看斯拉夫民族語言學研究
語言學研究方法在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首先,語言是最主要的文化研究材料和傳統民族文化的載體,發掘語言內部的文化信息,是接近斯拉夫傳統文化最為直接的方式;其次,文化和語言是同構且具有同等功能的符號系統,這也使得用語言學的認識論、方法論來研究斯拉夫民族文化成為了可能,在傳統精神文化研究中可以廣泛使用語言地理學、語義學、句法理論、語用學、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理論方法。
-
語言學前沿研究動態(2016年第1期)---句法語義學與語用學部分
語言學前沿研究動態(2016年第1期)----句法語義學與語用學部分 2016年04月08日 11: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婷婷 字號 內容摘要:本期與句法語義學與語用學相關研究共有
-
研究語言蝕失 服務老齡事業
探究老齡化與語言衰老之間的關係,是老齡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相關研究有助於認清人類語言發展的重要一端,從而全面展現語言在大腦認知退化狀態下的功能表現,為揭示大腦在生命周期中的變化過程提供觀測數據。同時,該類研究還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包括增加智退症早期篩查的數據形式和檢測維度,為高齡化城鎮建設、健康城市建設提供基礎性研究數據等。
-
隱喻研究:從語義走向認知
,隱喻研究的視域轉換,是其研究不斷深化擴展的過程,是展現人類對於隱喻認知和反思逐步加深的過程。 關鍵詞:哲學;語義;認知;語言;語法隱喻;詞彙;句子;隱喻研究;視域;人類認識 作者簡介: 傳統修辭學開啟了對於隱喻的研究。
-
英語語言的語義學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識
語義學是一個管理單詞和單詞組合的含義或內容的規則系統。有些單位是互相排斥的,比如男人和女人;人類通常不被歸類為兩者。其他單位有些重疊,例如女性,女性和女性。並非所有的女性都是女性,更少的女性可稱為女性。使用的實際單詞或符號不是現實本身,而是我們關於現實的想法或概念。
-
一級建築師備考指導:SD法一語義學解析法
SD法一語義學解析法 SD法是SemanticDifferential法的略稱,是奧斯顧德於1957年作為一種心理測定的方法而提出的。從字面上講,SD法是指語義學的解析方法,即運用語義學中「言語」為尺度進行心理實驗,通過對各種既定尺度的分析,定量地描述研究對象的概念和構造。
-
語言訓練師證怎麼考考試時間及報名要求公布
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對多媒體畫面語言學理論體系構建的支持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梅耶(Mayer)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在20多年的時間裡對多媒體學習的認知加工過程機制和多媒體的教學設計原理進行了理論探索和大量的實驗研究,構建了多媒體學習的理論體系[22]。
-
混沌理論用於語言研究
由於傳統的語言學研究深受還原論的影響,以往的語言研究總是傾向於把整個語言系統按層次或不同方面劃分成塊,忽略「次要」的細節或實行變量的「控制」,人為地割裂了語言系統中各因素之間的聯繫。跨界語言學研究成果豐碩把混沌論引入到語言研究中來,既是時代思潮和交叉學科研究的體現,也使我們可以在一個嶄新而刺激的範式中觀察語言,更使我們對語言的認識進一步得到深化。
-
譯見||文旭:認知翻譯學:翻譯研究的新範式
翻譯直接與語言相關,是不同語言或語言變體之間的範疇轉換。「由於語言在翻譯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傳統觀點現在已經有了堅實的科學依據,因此當代翻譯學中佔主導地位的還是語言學視角的翻譯理論」(科米薩諾夫, 2006:9)。劉宓慶(1999:16)認為:「五十年代以前的科學水平及語言學研究水平不可能使翻譯理論家突破傳統論的有限視界。
-
科學認知需要適應性表徵—新聞—科學網
正是圖像論的這種缺陷,導致了自然主義目的語義學的產生。 目的語義學主張表徵關係能夠由生物學功能概念加以說明,旨在闡明一個完全物理的行動者的內在狀態如何能夠真實地表徵其周圍世界。這意味著表徵完全不需要心靈概念,表徵就是感受器接受外在信息的過程。自然主義的目的是用自然科學(生物學)的方法取代心靈哲學的方法,用功能取代心靈,使表徵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