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論用於語言研究

2021-01-08 中國社會科學網
混沌理論用於語言研究

2017年05月16日 07:0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林斌

字號

內容摘要:混沌理論(chaos theory)(以下簡稱「混沌論」)在語言研究中的應用是近年來語言學界的研究熱點。由於傳統的語言學研究深受還原論的影響,以往的語言研究總是傾向於把整個語言系統按層次或不同方面劃分成塊,忽略「次要」的細節或實行變量的「控制」,人為地割裂了語言系統中各因素之間的聯繫。跨界語言學研究成果豐碩把混沌論引入到語言研究中來,既是時代思潮和交叉學科研究的體現,也使我們可以在一個嶄新而刺激的範式中觀察語言,更使我們對語言的認識進一步得到深化。例如:中央民族大學的語言學家張公瑾將混沌論引入語言與文化的研究,在中國語言學界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研究方面已經形成了廣泛影響,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關鍵詞:語言研究;隨機性;確定性;語言學研究;混沌現象;混沌語言;語法;數學家;研究成果;語言混沌論

作者簡介:

  混沌理論(chaos theory)(以下簡稱「混沌論」)在語言研究中的應用是近年來語言學界的研究熱點。研究表明,語言是一個多維開放的系統,它存在許多動態的、不穩定的、隨機性的因素,是簡單性與複雜性、確定性與隨機性、有序與無序的統一。研究者認為,混沌論為語言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也為語言學研究開闢了新的視野。

  混沌理論的由來

  混沌原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亂、無序狀態,現指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一種貌似無規律的複雜運動形態;在現實生活中,混沌是無處不在的。混沌論作為一種兼具質性思考和量化分析的方法,不僅將人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吸引和凝聚到探索混沌奧秘的科學前沿,而且像極具生命力的種子,撒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沃土。

  混沌論將簡單與複雜、有序與無序、確定與隨機、必然與偶然的矛盾統一在一幅美麗的自然圖景之中,推動了人類自然觀和科學觀的發展。它用於探討動態系統中無法用單一的數據關係(如氣象變化、化學反應、人口遷移、社會行為等),而必須用整體、連續的數據關係才能加以解釋及預測的行為。今天,伴隨計算機等技術的飛速進步,混沌論已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發展迅速、滲透性強的前沿科學理論。

  美國氣象學家、混沌論之父愛德華·洛倫茲教授於1963年提出,一隻南美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扇翅膀,可能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場龍捲風,即著名的「蝴蝶效應」,意為初始條件下的微小變化可能帶動系統中長期的巨大連鎖反應,並由此衍生出混沌論。這一理論的內涵指的是複雜的確定性系統的內在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它的最大價值在於為人類自然觀帶來了最為戲劇性的改變,它的最大貢獻是用簡單的模型獲得明確的非周期結果;其中蝴蝶效應、分形結構和奇異吸引子是它的三個重要概念。

  此外,分形結構一詞最先由美籍法國數學家貝努瓦·曼德爾布羅特教授於1967年提出,它是指不規則複雜現象中的秩序和結構;奇異吸引子一詞最先由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戴維·呂埃爾教授於1971年提出,它是指混沌系統中無序穩態的運動形態。許多科學家認為,20世紀科學有三個輝煌的奇蹟,它們分別是相對論、量子論和混沌論。混沌論一出現就引起學術界的關注,並成為解釋和研究混沌現象的有用工具。

  語言的混沌現象

  作為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工具和交流手段,語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構成社會關係的基石。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該系統具有長期演化趨勢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正是語言的混沌現象。從20世紀80年代起,學術界就開始嘗試從混沌論的角度解釋和研究語言問題。1991年在美國伯克利舉行的「語言研究的新方法與新視野」研討會上,中國數學家、語言學家周海中曾建議創立「語言混沌論」。他指出,語言混沌論主要從混沌論的角度審視語言及其相關現象,用混沌論的方法及工具研究語言的複雜性、非線性問題;為了促進混沌語言研究的發展,有必要建立一種新型的語言研究範式。語言混沌論說明,語言發展是一個進化連續體,既是線性的又是非線性的過程;語言系統含有非線性複雜系統,有著多層次、多方面的分形結構,而語言的混沌現象卻反映了人類世界依賴語言生存的狀況。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中平)

相關焦點

  • 混沌理論助力語言探索 新的研究範式正在興起
    混沌理論助力語言探索 新的研究範式正在興起 原標題:   【環球科技報導】據義大利通訊社消息,卡拉布裡亞大學的語言學家埃莉奧諾拉·比洛塔教授和數學家彼得洛·潘塔諾教授最近採用混沌理論(chaos theory)中的奇異吸引子(strange attractor
  • 方興未艾的混沌理論:應用領域將會越來越廣
    混沌理論的研究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而且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混沌理論幾乎涉及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成為解決非線性複雜問題的有效工具,並正在改變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許多傳統看法。例如在氣象學領域,天氣預報逐日預報的可預報時限大約是兩三周左右的時間。混沌理論認為,人們試圖作出準確的長期天氣預報是不可能的。在近年的氣象研究中,利用混沌理論進行中期預報的研究。
  • 李方潔老師散點圖系列之一:混沌理論的思想
    其後續的研究成為了混沌理論的開端。圖1-1「混沌之父」E.N.Lorenz與「混沌理論的奠基人」J. H. Poincare左圖氣象學家和數學家E.N.Lorenz(1917-2008),右圖傑出數學家J.H. Poincare(1854-1912)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dward. Norton.
  • 混沌理論的解釋與發展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偉健談,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混沌理論的解釋與發展混沌理論你早上去上班卻忘了帶錢包,你沒錢坐公交,所以上班遲到了,於是就被解僱了。這個例子說明,小事件可能造成大影響,這就是混沌理論的核心從量子物理到經濟模型,混沌無處不在混沌是從由數學方程明確定義的系統中湧現出明顯隨機的行為,通常發生在要用非線性方程(涉及平方、立方和其他更高次冪的方程)描述的系統中。混沌體現在這些方程的解對方程初始條件的極度敏感。比如,在一個描述天氣的混沌方程組裡,初始條件18℃和晴與初始條件17.5℃和多雲,所得到的結果就會差別巨大。
  • 基於混沌理論的微弱信號檢測的DSP實現
    本文構建了一優化的DSP實驗系統,把基於混沌理論的微弱信號檢測真正應用於實際的系統中。實驗表明,此系統能很好地實現微弱信號的檢測及其特性的測量,具有較高的精度和廣泛的應用前景。1 基於混沌理論檢測微弱信號的原理改進Duffing方程的具體形式為:其中fcos(wτ)為周期策動力,k為阻尼比,-x+x3為非線性恢復力。
  • 20世紀最偉大理論之一,混沌理論!
    關鍵詞:混沌理論、135均線戰法、三軍集結上次老師給大家提到混沌理論,提到會給大家講講股市裡的混沌理論。今天在講135均線戰法之前給大家講講混沌理論的一些觀點。混沌理論和相對論、量子力學在科學界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三大理論,可以用在很多領域,用在股市裡主要是起到如下指引,它的很多結論對傳統股市理論帶來了巨大顛覆,使得全球投資者重新思考股市!投資者不必去解釋股市,不必去尋找股市漲跌的動因,更不要對股市做長期預測,這些結論都來自於混沌理論。
  • 混沌理論| Theory of Chaos
    我嘗試將我對於期權,風險管理的理解融入到混沌理論中的探索之中。像許多其他知識一樣,混沌和混沌行為的研究產生於數學和純科學領域,之後被經濟學和金融學引用。在這些領域裡,由於人們想知道在某些自然現象背後是否存在著尚未被認識的規律,因而激發了人們對於混沌的研究。科學家已經注意到了某些現象,例如行星運動,是有穩定規律的,但其他的,比如像天氣之類,則是反覆無常的。因此,關鍵問題在於天氣現象是否是隨機的。
  • 認知突圍 ǁ 認識「混沌」,混沌理論的實用價值
    隨著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科學家逐漸發展出了混沌理論。所謂混沌理論是指,一種兼具質性思考與量化分析的理論體系,它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有用工具,在探索動態運動系統中,如人口遷徙、化學反應、大氣變化、社會行為、市場分析、金融體系、就業體系、養老體系等等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混沌理論先驅李天巖去世,最早嚴格定義混沌,提出周期三即混沌
    他與詹姆斯·約克(James Yorke)首次在數學上定義「混沌」概念;他對烏拉姆(Stanislaw Ulam)猜想的證明是動力系統不變測度計算理論與算法研究的奠基性工作;他與凱洛格(R.B. Kellogg)及約克關於計算布勞威爾(L.E.J. Brouwer)不動點的思想和數值方法,開闢了現代同倫延拓算法研究的新天地。
  • 混沌理論提高機器人思考能力
    新一期英國《自然·物理學》雜誌報告說,德國科學家日前研發出一種應用混沌理論的小型機器人,其簡單的「大腦」可以處理大量信息並發出指令,從而完成複雜任務。  負責這項研究的德國伯恩斯坦計算神經科學中心介紹說,現有的小型機器人一旦接收到太多信息,其能力有限的「大腦」處理起來就有困難,而自然界中的蟑螂等昆蟲雖然大腦神經系統簡單,卻能靈活地調整身體應對環境變化。  科學家此次設計的機器人有6條腿,由18個微型馬達驅動,另有18個光、熱和觸覺傳感器收集信息。
  • 國際語言復興研究的理論和實踐
    這些章節涵蓋了以下話題:健康與福祉、語言政策與規劃、教育、讀寫素養、語言檔案編制以及技術(Hinton,Huss & Roche2018)。本文將以討論全球範圍內的語言瀕危危機及其學術研究為開篇,介紹語言復興的相關理論研究和經驗實踐。
  • 思維模型23 - Chaos | 混沌理論
    混沌理論普通人理解的混沌混沌指的是混亂而沒有秩序的狀態,而這也是普通人所理解混沌的意思,最常出現於某些神話小說中。比如中國一些古代傳說中,混沌就是指世界開闢前,元氣未分、模糊一團的狀態。例如《西遊記》的第一回就出現過混沌的描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但我們今天的混沌是非線性科學中的混沌,這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
  • 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發現者——愛德華·諾頓·洛倫茨
    1943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理科碩士學位,1948年進入該學院任教,從事氣象學領域研究。1963年洛倫茨提出了著名的「混沌理論」,這一理論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其核心思想是是,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可能造成後續長期而巨大的連鎖反應。此理論最為人所知的論述之一是「蝴蝶效應」。
  • 基於FPGA的混沌信號保密通信平臺的設計
    重點在於通信平臺的硬體電路設計,在軟體上採取VHDL硬體描述語言對每一部分的功能進行模塊化設計,最後給出通信保密平臺的仿真驗證結果。二、項目的內容1、立項依據:1.1國內外研究現狀九十年代以來的混沌控制與同步理論技術的突破性長足進展,使得混沌理論應用於通信系統成為可能——混沌同步通信。
  • 結構主義不懂我傷悲,像混沌理論不懂夜的黑
    結構主義一、名詞解釋1、概念概念:結構主義理論是一種社會學方法,其目的在於給人們提供理解人類思維活動的手段。最著名的結構主義提倡者是法國人類學家列維·施特勞斯,主要研究他所稱的文化的哲學,涉及原始社群中的社會結構、神話結構、思維結構和歷史結構等方面。2、代表人物列維·施特勞斯:法國人類學家,結構主義倡導者。
  • 混沌理論在10-30天暴雨延伸期預報應用中的研究獲進展
    混沌理論在10-30天暴雨延伸期預報應用中的研究獲進展 2015-08-10 大氣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利用混沌理論,可以創造出強大的新電子產品!
    格羅寧根大學科學家首次在一種材料中觀察到了一種混沌理論中廣為人知的現象,鐵彈性材料鈦酸鋇中由溫度升高或降低引起結構轉變類似於非線性動力系統中的周期性加倍。材料中的這種「空間混沌」是在1985年首次被預測,可用於適應性神經形態電子學等應用,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
  • 魔獸世界7.25PTR混沌理論測試結果 7.25PTR混沌理論怎麼樣
    魔獸世界7.25PTR混沌理論測試結果 7.25PTR混沌理論怎麼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混沌理論基於Build24163開放購買的新橙裝披風[混沌理論]的測試。
  • 混沌理論是什麼鬼?大顛覆,20世紀最偉大理論之一
    混沌理論不是糊塗理論,不是宣揚真理的理論,也不是意識形態,是辯證之道,自然之道,是發展著的關於世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混沌是一個由非線性效應引起的一個相當獨特的現象,具有對初值的敏感性、無周期性、長期不可預測性以及分形性和普適性等特點。混沌理論則是研究這一類典型現象的理論,是系統從有序突然變為無序狀態的一種演化理論,是對確定性系統中出現的內在&34;形成的途徑、機制的研討。
  • 混沌理論是什麼鬼?大顛覆,20世紀最偉大理論之一
    混沌理論不是糊塗理論,不是宣揚真理的理論,也不是意識形態,是辯證之道,自然之道,是發展著的關於世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混沌是一個由非線性效應引起的一個相當獨特的現象,具有對初值的敏感性、無周期性、長期不可預測性以及分形性和普適性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