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一個我們不夠熟悉的詞。大多數人的世界中,沒有混沌這一概念,混沌也可被念作是「渾沌」。在中國古代,人們想像中的天地未開闢以前,宇宙模糊一團的狀態,也常來形容思想上的模糊不清,不分明的狀態。
隨著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科學家逐漸發展出了混沌理論。所謂混沌理論是指,一種兼具質性思考與量化分析的理論體系,它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有用工具,在探索動態運動系統中,如人口遷徙、化學反應、大氣變化、社會行為、市場分析、金融體系、就業體系、養老體系等等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上述活動中,我們必須用整體、連續、動態、變化的數據體系作為研究依據,而非單一、確定、固定的數據體系,如此才使解釋複雜事態,預測未來成為可能,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研究和預測的準確程度。
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的氣象學家愛德華.諾頓.洛倫茨在全世界首次提出了「混沌理論」。
一切事物的原始狀態,都是一大堆看起來沒有什麼關聯的碎片,呈現出所謂的混沌狀態。經過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混沌狀態有所改變,類似於整合、匯集、組織等過程,形成某種特徵、特質、特點的有機整體。
事物由混沌發展為某個整體的過程中,遵循下面三項原則:
第一項原則:在任何一種整體的、連續、動態的複雜系統中,能量總是會遵循向著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動的原則。比如在股票交易過程中,資金總是會向更可能獲得最大化利益的方向移動;同樣道理,人才、技術等其它市場資源,也會向著對其阻力更小的方向移動。
第二個原則:無論混沌程度如何,混沌系統中那一大堆看似毫無關聯的碎片中,都會存在著一種通常不為人所識別的根本結構,這個結構決定了哪個方向的阻力最小。
第三個原則:這種始終存在但通常不為人所認識的根本結構,最終不僅能被人所發現,而且終究會被改變。
混沌系統的經典表現,在於它對初始條件具有非常敏感的依賴。例如一個小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任何一個微不可覺的事件,都有可能影響他的未來性格和氣質,甚至可能對成年後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巨大的作用力,造成個人成長的不可預測性。
任何一個具有生命特徵的系統,反映出來的是之前所有影響因素對它的綜合作用,例如流行性傳染病、湍急的河流等、其中最為切題的是股票市場價格和成交量的波動。
所有這些軌跡計算和猜測,都無法用一個簡單的、線性的算式來表達,因為變化是無法用十分規律性的模型表現出來,表現的非線性決定了你也無法用線性算式來解決,因此它是不可預測的。
儘管任何一個混沌系統都是不可精確預測的,但現實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還是會碰到大量的場景,需要我們為混沌系統的未來走向做出猜測,比如孩子的成長方向,股票價格和成交量的走勢,甚至需要為如此的場景給出某種模型。這樣的模型雖然不能精確地預測出未來到底會是什麼樣子,但是如果能知道大致方向和可能性,也是非常必要和有價值的事情。至少我們可以大致做出判斷,以決定我們到底是買入股票還是拋售股票止損或是落袋為安。
有了這樣的模型,也許會比完全靠運氣來操作要好很多,隨著時間的演變,你的經驗越來越豐富,會幫助你更加遊刃有餘。有些生活或工作場景中,遊戲也是一樣,並不需要太多的信息就可以做出有效的預測,哪怕只比運氣好一點點,那也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任何「活系統」,比如孩子的成長、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股票市場、零售物價、智能系統,都是不可精確預測的。它們有著某種程度的不可控性,具有混亂多變的因果關係,各個影響要素之間互為因果關係,使得系統中的任何一個部分都難以用常態化的線性推理來推斷未來的方向和程度,如果系統足夠呈現分布式的特徵,我們可以對它的未來做出近似性的推測。
如果想要健康長壽,吃更多種類的有營養的食物,參與有規律的多種運動,保持心理平衡,如此一來,獲得健康長壽目標就可能成為大概率事件。同樣,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的成長更加順利,獲得更多的賦能,就需要利用混沌理論來做出判斷,掌握多元智能,提升思考力和認知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混沌系統包括股票市場、兒童的成長等等,其實不需要太多的預測,就可以有益於個體,甚至更加有益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