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嘆的混沌理論——背後的數學原理和哲學思考

2021-01-08 老胡說科學

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發現某些系統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他的理論引發了一場名為「混沌理論」的科學革命。有人說,簡單的規則有時會產生奇異的複雜性。那些複雜的結構通常來源於最基本的變換。這種現象和理論在實踐中經常被提及,但也出現在《怪奇物語》等電子遊戲和《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

那麼,混沌理論的實際定義是什麼呢?它與數學有什麼聯繫?它與可預測性和決定論有什麼關係?如何將它應用於一般情況?

定義

為了理解混沌理論,有必要介紹一下它的定義:

描述動態系統模型的數學,如天氣的演化等等。

因此,混沌理論是研究和描述動態系統的數學,它解釋了系統隨時間變化的過程。科學家和數學家對混沌有不同的看法。對他們來說,一個混沌的世界是不可預測的,一個微小的偏差可能導致不可想像的後果。

混沌理論背後的科學

愛德華·洛倫茨是美國數學家、氣象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教授。他的職業生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他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的一名氣象預報員。在一次天氣預報的嘗試中,他在他的計算機模型上得到了一個非常不同的結果,原因是一個參數出現了微小的偏差。

愛德華證明了可預測性的局限性,這讓許多科學家和氣象學家感到震驚,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計算機足夠強大,就能預測未來很多天的天氣。

混沌理論闡述了變化過程的進展和演變,用微分方程來描述。以前是無法計算出精確的解的,但現在可以用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混沌系統的預測對初始狀態下不可避免的小誤差非常敏感。這決定了可預測性是有限度的。

吸引子和迭代

吸引子是迭代附近點的x坐標的集合。設函數y_1=x^2-1;y_2=x。

在拋物線y_1=x^2-1上取一個點,然後過這個點畫一條水平線與y = x相交,交點的橫坐標為新的x的值,記為x_1;然後把x_1代入拋物線。

一個吸引子由起始值和結束值組成。初始值被最終值所「吸引」。當迭代一個函數時,通過執行迭代可以合理地猜測吸引子,直到只有有限個相同的x值出現。

決定論和可預測性之間的聯繫

決定論是一個源於科學和物理的哲學概念。它的追隨者相信秩序,他們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可以在物理定律的幫助下被預測。為了解釋這一點,可以提出一種帶有大量齒輪的計時器。每一個齒輪都像一個定律,如果知道所有初始條件,一切都是可以預測的。每個原因都有一個結果,反之亦然。

決定論和可預測性緊密相連,因為許多科學模型都是完全確定的。這意味著,如果現實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被描述,那麼未來就可以被預測。例如,太陽今天落山,明天再次升起,或者日食發生的日期和地點,以及可以觀測到日食的時間。混沌理論是一個顛覆了決定論的革命性觀點,因為有些確定性系統的行為並不遵循線性動態。

分形

分形是可視化地表示迭代過程的圖形,並導致自我一致性。隨著迭代過程的無限重複,出現了一個無論在什麼尺度上都顯示相同結構的圖。儘管關於分形和確定性混沌的研究最初有不同的推動力,但它們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因為迭代在分形和確定性混沌中都是基本的。

一個著名的分形例子是科赫曲線(或科赫雪花)。在每次迭代中,在每條邊都會放置一個小三角形,但是旋轉了60度。如果這個過程無限地進行,就會產生一個面積有限但邊長無限的圖形。

有很多關於混沌理論的例子,它們很普遍,也很實用。下面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蝴蝶效應

混沌理論中最著名的例子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指出,初始狀態的微小偏差在混沌系統中可以產生巨大且不可預測的影響。例如,在巴西,一隻蝴蝶的一次翅膀扇動就能在德克薩斯州引發一場颶風,這僅僅是因為一股微小的氣流。這個例子象徵著混沌理論。

撞球

另一個混沌理論的例子是臺桌,有49個彩球和一個白球。

計算機可以計算出白球的未來軌跡(儘管程序必須非常精確地知道桌子上所有球的位置)。假設稍微移動其中一個有色球,白球就會走不同的路線。一個無法估量的微小差異最終可能產生重大的差異。

生態系統

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例子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生物方面(如動物和植物)和非生物方面(如空氣、水和土壤)確保循環是連續的。有機體生存條件的一個小變化可能會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重大的、往往是災難性的後果。因此,生態系統也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現象。

天氣

天氣是混沌理論的一個著名例子。這個想法從愛德華·洛倫茲用氣象模型進行計算以來就一直存在。同一個計算運行兩次後,會得到差異較大的兩種結果。

如前所述,要知道系統的未來狀態,對所有的初始條件都要求無限精確。如果氣象學家想做精確的天氣預報,那麼大氣中所有數據都必須是清楚的。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混沌理論是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話題,比我們想像的要現實得多。這不僅僅是電子遊戲和電影中出現的現象。混沌系統無處不在。認識到這一點有助於科學家和數學家更好地開發他們的系統和程序。因此,混沌理論也指出了我們生活中的小決定是如何產生一系列重大的不同結果的。考慮到這一點,我們都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

相關焦點

  • 令人驚嘆的混沌理論——背後的數學原理和哲學思考
    他的理論引發了一場名為「混沌理論」的科學革命。有人說,簡單的基本規則有時會產生奇異的複雜性。那些複雜的結構通常有非常基本的來源。這種現象和理論在實踐中經常被提及,但也出現在《怪奇物語》等電子遊戲和《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那麼,混沌理論的實際定義是什麼呢?它與數學有什麼聯繫?它與可預測性和決定論有什麼關係?如何將這些發現應用於一般情況?
  • 《時間簡史》包含的物理——始於哲學,過渡到數學,最後回到哲學
    我一直對宇宙學和科幻小說很感興趣,但令人尷尬的是,直到我的到了中學,我才意識到科幻小說是多麼的基於現實的科學。讀了霍金的書,我驚呆了,驚嘆於物理學的奇蹟,驚嘆於我們對宇宙的理解,驚嘆於我們對宇宙的理解最終如何塑造了我們的世界。我決定不再盯著天花板,而是要仰望星空。
  • 講座回顧|林德宏: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
    林老師的講座題目是「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講座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潘天群老師主持。現代物理理論是相對經典物理理論來說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經典物理理論已經發展成一個壯觀的理論大廈。當時很多的研究者認為,物理大廈已經落成,留待解決的只是細節問題;當然,天空中還有「兩朵烏雲」——「以太漂移」的「零結果」和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
  • 古今中外神秘的混沌理論都有啥?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黃逸文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談起混沌,人們總有一種神秘和敬畏感,仿佛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狀態。在東方,中國古代有關混沌的傳說裡,以盤古於混沌中開天闢地最為著名。
  • 混沌理論還有一個是發展特徵,它有三個原則:
    混沌理論還有一個是發展特徵,它有三個原則:混沌理論是一種兼具質性思考與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討動態系統中無法用單一的數據關係,而必須用整體,連續的數據關係才能加以解釋及預測之行為。在井然有序的宇宙中,西方自然科學家經過長期的探討,逐一發現眾多自然界中的規律,如大家熟知的地心引力,槓桿原理,相對論等。這些自然規律都能用單一的數學公式加以描述,並可以依據此公式準確預測物體的行徑。
  •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精彩書摘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是劃時代的巨著,也是人類掌握的首個完整的、科學的宇宙論和科學理論體系。牛頓在本書中構建了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宏偉的物理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很好地解釋了當時已知的一切運動形式和現象。
  • 數學本質的哲學之辯
    作者在書中開篇明義地提出了困惑人類的千古之謎及數學的終極問題:「上帝是數學家嗎?」這裡他並不是對於上帝和數學適用性的形上學的探討,而是強調「數學『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力量通常只有在人們描述一位神明時才會用到」。上千年來的數學研究和哲學思考都沒有真正解釋清楚數學力量的奧秘,愛因斯坦曾好奇地發問:「數學,這個獨立於經驗的人類思維的產物,為何能如此完美地符合物理實在中的對象?」
  • 心靈的碰撞之六,量子世界的哲學思考
    1、笛卡爾的二元論和理性主義哲學笛卡爾認為,人類應該可以使用數學的方法,也就是理性來進行哲學思考,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笛卡爾甚至把全部自然知識等同於數學知識。2、牛頓的自然哲學在1687年出版的在科學史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這部著作中,牛頓以數學公式為依據,解開了古老的天體運動之謎,形成了全新的「世界體系」的圖景。
  • 方興未艾的混沌理論:應用領域將會越來越廣
    該文稱,當前「混沌熱」方興未艾;未來應用領域將會越來越廣。混沌理論是關於系統從有序突然變為無序狀態的一種演化理論,是對不規則而又無法預測的現象及其過程的分析。這一理論隸屬於非線性科學,只有非線性系統才能產生混沌運動。所謂非線性是相對線性而言的;線性是指量與量之間的正比關係,在線性系統中,分量之和等於總量,遵循疊加原理,而非線性則剛好相反,分量之和不等於總量,不遵循疊加原理。
  • 混沌理論是什麼鬼?大顛覆,20世紀最偉大理論之一
    混沌理論不是糊塗理論,不是宣揚真理的理論,也不是意識形態,是辯證之道,自然之道,是發展著的關於世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混沌是一個由非線性效應引起的一個相當獨特的現象,具有對初值的敏感性、無周期性、長期不可預測性以及分形性和普適性等特點。混沌理論則是研究這一類典型現象的理論,是系統從有序突然變為無序狀態的一種演化理論,是對確定性系統中出現的內在&34;形成的途徑、機制的研討。
  • 《蝴蝶效應》|混沌理論中所包含的儒學思想
    大約自70年代以來,混沌理論就成為了學術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當年,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所著的《混沌的本質》突然風摩世界。單說混沌理論可能較深奧,但是其中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卻是深人淺出的。它來源於1979年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演講中他做了一個比喻:「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幾下翅膀,有可能在幾天之後在紐約引起一場龍捲風、大朵風雪。
  • 混沌理論是什麼鬼?大顛覆,20世紀最偉大理論之一
    混沌理論不是糊塗理論,不是宣揚真理的理論,也不是意識形態,是辯證之道,自然之道,是發展著的關於世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混沌是一個由非線性效應引起的一個相當獨特的現象,具有對初值的敏感性、無周期性、長期不可預測性以及分形性和普適性等特點。
  • 量子力學並不是讓第一性原理成為主導的哲學理論
    量子科學是陌生的,既會產生興趣,又不喜歡它,感覺它可能和現在了解的許多科學理論都不一樣。但是,多數人都想知道它的根本原理是什麼,並且從中獲得某些有用的東西。我認為,從廣義的哲學思維來講,所有量子理論都是基於同一個本原就是「量子力學」。
  • 混沌理論到底是什麼?從蝴蝶效應說起
    洛倫茨的偉大貢獻之一,是以一個簡單具體的物理學模型及其數學原理向世人示明:精確的長期天氣預報的確是不可能的。洛倫茨很早就注意到,雖然一年有四季,但準確地說氣候和天氣都沒有嚴格的周期規律。在1950年代,他嘗試建立一個數學模型來描述大氣層上下溫差引起氣流變化的動力學過程。在作了許多簡化之後,他構建了一個12個變量的非常複雜的微分方程組。
  • 哲學和數學與物理的關係
    哲學教會人們思維,包括但不限於如何認識世界,能不能認識世界,世界是什麼,以及我們自己與自然的關係等等,為了這些目的我們應該怎麼思考?數學把思維量化,形式化,可以說是思維形式化的發展。最初也是從認識世界開始。後來在表面上脫離自然世界,而其實質是否脫離自然世界,是有爭議的,這就是數學帕拉圖主義之爭。
  • 開創混沌理論的華裔數學家李天巖離世
    本能地,我們也能知道某些理論發現比其它理論發現更加「重大」。 如果把歷史上重大理論羅列出來,或許能概括出所謂重大性的共同點。如牛頓的經典力學,達爾文的進化論、相對論、資訊理論和量子力學……首先,它們都對現實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再者,它們在哲學層面上衝擊了人們的既有認知,重塑了當時人們的世界觀;第三……大家暢所欲言吧~ 無論標準如何,混沌,或者說混沌現象都足以名列重大理論發現的行列——在李天巖-約克,洛倫斯之前,我們原以為只要理論和數據掌握得足夠全面,就能夠做出準確的預測;但遺憾的是,即便是經典力學體系
  • 蘋果落地與牛頓萬有引力,讀《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的一點覺悟
    很早/小就聽聞牛頓因被樹上落下的蘋果砸中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小學的自然讀物寫萬有引力,中學的物理課本講萬有引力並引入數學公式來分析,及在那之後讀到的各種科普讀物上介紹牛頓和萬有引力,幾乎所有的這些都直接展示萬有引力原理、公式的直觀、正確,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來傳遞科學知識,同時彰顯牛頓的天才、偉大、非凡。
  • 李方潔老師散點圖系列之一:混沌理論的思想
    如Lorenz所概括的那樣,是一個從海王星發現時對混沌的毫無認識,直到一個半世紀後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混沌幾乎無處不在的過程。300年以前,自然科學的研究主要靠經驗積累,發展速度受到限制,1686年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使科學研究的方法學產生了根本的轉變,標誌著科學衝破經驗積累的束縛,進入了用數學方法求索物理機制的嶄新階段。
  • 混沌理論到底是什麼?從蝴蝶效應說起-虎嗅網
    洛倫茨的偉大貢獻之一,是以一個簡單具體的物理學模型及其數學原理向世人示明:精確的長期天氣預報的確是不可能的。洛倫茨很早就注意到,雖然一年有四季,但準確地說氣候和天氣都沒有嚴格的周期規律。在1950年代,他嘗試建立一個數學模型來描述大氣層上下溫差引起氣流變化的動力學過程。在作了許多簡化之後,他構建了一個12個變量的非常複雜的微分方程組。
  • 讓你通俗了解什麼是混沌理論
    在本部紀錄片中,吉姆·奧卡利裡教授將帶領我們探索神秘的混沌理論,混沌中的數學可以解釋宇宙中從無序中產生有序的神奇景象,揭示出大自然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美麗和結構中隱藏的科學規律。混沌理論(Chaos theory)是一種兼具質性思考與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討動態系統中(如:人口移動、化學反應、氣象變化、社會行為等)無法用單一的數據關係,而必須用整體、連續的數據關係才能加以解釋及預測之行為。一隻南美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扇翅膀,可能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場龍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