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林德宏: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

2021-01-09 南京大學哲學系

2019年10月9日,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榮譽資深教授林德宏老師為南大學子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林老師的講座題目是「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講座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潘天群老師主持。

現代物理理論是相對經典物理理論來說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經典物理理論已經發展成一個壯觀的理論大廈。當時很多的研究者認為,物理大廈已經落成,留待解決的只是細節問題;當然,天空中還有「兩朵烏雲」——「以太漂移」的「零結果」和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現代物理理論正是在解決這「兩朵烏雲」中誕生的。

林教授從「追求統一」、「探索複雜性」、「多重歷史與多重自我」和「時間旅行」四個方面對二十世紀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相對論以及現代宇宙理論等進行了講解。

隨後,林老師從七個方面給出了自己的哲學思考:

1、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經典物理學相信自然界遵循確定性原則,而量子力學認為世界本身是不確定的。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等提示我們要研究「微觀認識論」問題。量子力學認為,世界本來的面目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

2、可能與不可能。經典物理學研究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而現代理論物理學不僅研究現實的世界而且研究可能的世界,如平行宇宙、時間旅行、薛丁格的貓等。在現代理論物理的視角中,似乎什麼都會發生,又什麼都不會發生。可能與不可能的界線被瓦解。在林教授看來,違背規律是不可能的。

3、科學想像和隨意想像。現代理論物理中的思想實驗是科學想像,它與天馬行空的隨意想像是不同的。思想實驗這樣的科學想像是有科學理論根據的,符合邏輯推理的。現代理論物理中,思想實驗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再一次讓我們認識到科學的發展要衝破固有的局限,科學實驗與經驗證據在驗證理論的過程中必不可少。我們在研究問題、探究答案的過程中要敢於嘗試。

4、數學模型和科學理論。數學奇妙之處在於它走在科學前面。數學中沒有直接經驗,數學直接推導出結論。數學模型無所謂真假,其在理論的研究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數學模型不能簡單歸結於科學,美不等於真。

5、統一性與複雜性。世界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又是一個複雜的演化過程。科學的發展有兩種趨勢,其一是走向統一與簡明,其二是走向變化與複雜。一方面,科學作為認識世界的工具,其目標是統一與簡明;另一方面,對複雜性的探索是科學發展的必經之路。現代理論物理在這兩方面都表現的比較鮮明。對科學的這兩條道路,要理智的看待,統一性與複雜性在科學的發展當中是互補的。

6、宇宙的科學解與哲學解。宇宙問題既是科學問題也是哲學問題,關鍵在於怎樣理解宇宙。現代理論物理學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研究宇宙的視角,使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認識宇宙。但是,關於宇宙的哲學思考與科學研究,在某些方面界限模糊,容易錯位。在我們進行哲學思考的時候,要批判地吸收科學家的理論成果。

7、哲學問題與科學問題。現代理論物理學的發展逐漸思辨化,關於科學的哲學思考不僅僅要關注科學的形式,更要注重科學的研究內容。現代理論物理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及其獲得的成就,都引起哲學思考。我們要勇於直面現代理論物理所產生的哲學追問。

南京農業大學嚴火其教授參加本次講座。在場的聽眾還有南京其他高校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同學。講座上,同學們積極提出問題,與林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供稿 | 趙聰妹

編輯 | 劉雨軒

相關焦點

  • 「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 第二季成功舉辦
    11月4日至8日,講座第二季以線上直播與線下講座相結合的形式推出,每晚6點至8點,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郭湛先生、張志偉教授、李秋零教授、焦國成教授、宋志明教授分別主講,分享他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中國哲學、倫理學等領域的經年探索與長期思考,帶領大家走進哲學這座宏偉壯麗的殿堂。
  • 現代物理學大廈的側傾與扶正
    因此,不考慮這種能量和空間的一一對應關係,不考慮這種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的一一對應關係對於現代物理學理論的發展是有所欠缺的。能量與空間的關係問題不研究清楚,能量屬於誰、空間和時間屬於誰的問題不研究清楚,能量、空間和時間是否是系統化的問題不研究清楚,對於現代物理學理論的發展就有所欠缺。我們對於時空觀的認識沒有更大的突破,現代物理學理論也就不會有更大突破。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其實《形上學》這本書裡講的許多內容和物理學類似,但最後亞里斯多德一定都要將其推到一個最終的本原。亞里斯多德把形上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他對學科有一個基本的區分:理論科學(數學、物理學、形上學)、應用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等。
  • 哲學悖論的物理學形式
    是否有可能通過物理學實驗真正地實現芝諾悖論,讓人們更加接近理解運動的本質?這對於人類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實際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理論物理學家就提出了在量子領域實現芝諾悖論的設想,通過物理學實驗來實現這樣的一個哲學悖論,所依賴的基礎就在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之一:對於量子系統進行觀察會對這個量子系統產生影響。
  • 講座回顧 | 桂起權:從解釋學觀點看邏輯術語的西學東漸
    2019年5月15日,應南京大學哲學系及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邀請,武漢大學哲學院桂起權教授在哲學樓401報告廳做了題為「從解釋學觀點看邏輯術語的西學東漸」的學術講座,這也是邏輯學科舉辦的「邏輯、語言與認知系列講座」之一。
  • 直播預告 | 【雲飯局】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
    (識別圖片二維碼報名觀看直播)呼吸公社 | 雲飯局 No.8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直播時間:8月15日 20:30-23:00出品:伺服器藝術現代物理學所提出的解釋世界的理論模型。這些思想實驗與既可證實又可證偽的科學實驗一起,共同推動現代物理學和人類知識的不斷發展。當代藝術恰恰也是一種不斷追求超越性和超脫性的思想實驗。
  • 南哲專欄|林德宏:「自然」與「受迫」——從亞里斯多德的運動學說起
    牛頓思考蘋果落地,導致萬有引力的發現;瓦特兒時對沸水頂起壺蓋感到驚奇,後來他研製了瓦特蒸汽機。其實,瓜熟蒂落,水汽上升,這在古代都是常識。古代科學是對常識的解釋,那如何解釋這兩個常識?伽利略的落體定律問世後,亞氏的這套理論便退出歷史舞臺,也使人產生一些聯想。牛頓認為慣性是物體的本性,所以物體自發維持原有的靜止和勻速運動狀態。「外加力」克服慣性,使物體做受迫運動。在熱力學研究中,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是自然運動;相反過程是「受迫運動」。
  • 物理學、哲學與現實,為什麼物理學無法解釋生命和意識?
    而三體問題只是更大的n體問題的子集,n體問題困擾著經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物理學家們推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和薛丁格方程的美麗和優雅。但是,這些公式只能藉助極其複雜的計算和近似來匹配實驗數據。當我思考量子力學的時候,我總是想起託勒密。我們回頭看看他的太陽系的地心說模型,是無可救藥的笨拙和特別的。但是託勒密的地心說模型準確地預測了行星的運動以及日食和月食。
  • 宇宙本源、物質與意識——結合哲學、物理學、生物學談談個人思考
    題目很大,但並非狂妄得認為自己可以在這麼多學科深入研究,僅僅是所思考的問題必須涉及哲學、物理學和生物學,其實還應該涉及心理學,但心理學實在了解太少,暫時無法從心理學角度作思考和探討。這篇文章,不是嚴謹的學術論文,但也不是胡亂的個人狂言和臆斷,而是個人多年思考的總結,針對每個人類、每個自我意識覺醒的人類都會探尋的問題,進行探尋和思考的結論,基於現代科學的研究結果,嘗試性提出的理論觀點,僅供有興趣、有同樣求知慾望的同好者交流探討。若能指出文中不當、思慮不周之處,以進一步完善觀點體系,不勝感激。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物理學家通過發現新粒子充實了量子理論,並提出了新的理論,試圖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標準模型相協調。愛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後幾十年中,試圖找到這個統一模型,但無濟於事。但是物理學家們並沒有放棄。他們相信統一理論是量子物理學中的聖杯,為此產生了源源不斷的新理論。
  • 物理學第二原理是一個什麼樣的理論
    恩格斯認為,任何理論或學說,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並且是時代的產物,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任何理論的局限,都是時代的局限。偉大人物當然有局限。科學思考與哲學思維,畢竟是有區別的,至少有細微的區別。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可能不是哲學家,至少不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哲學家可以把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直接拿來做哲學思考。科學家當然可以把哲學家的思維成果,直接拿來做科學思考,這都是很正常的。
  • 從物質的「無限分割」引發的哲學和科學思考
    可是這個幾千年來被人們信奉的哲學理念在上個世紀受到了現代物理學的挑戰。當時中國科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劉耀陽也認為物質不是無限可分,他還得到了與國外的蓋爾曼夸克模型相似的結果。再進一步看,哲學是現代科學的祖師爺,比如現代物理學,本質上就是自然哲學,就連原子這個概念也來源於古希臘哲學。和現代醫學一樣,物理學從起初的人類對大自然的好奇和想像中脫離出來,從抽象的定性的概念走上具體的,定量的以實驗和統計數據為依靠的現代科學的道路,物理學終於發展成一個獨立於哲學之外的學科。
  • 現代科學發展與中國古代哲學思維
    《希格斯玻色子、格物致知與四大皆空》(以下簡稱《希》文)涉及到的問題很多,基本的內容則是闡述希格斯玻色子(現代物理學的最新發現)與格物致知(中國古代儒家學說,特別是朱熹和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四大皆空(佛教以及老子關於「空」和「無」的學說)之間的關係。本文限於篇幅。
  • 數學哲學現代發展概述
    要談論數學哲學的現代發展, 首先需要簡略回顧一下前一個時代的終結, 所以本文將包含兩個部份, 但重點是第二部分。
  • 他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卻因感冒採用放血治療而死!
    哲學上,他是二元論者,崇拜理性主義,反對封建經院哲學,開拓了近代唯物理論,並提出「普遍懷疑」的主張,對西方哲學發展影響深遠,被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稱為「現代哲學之父」,可謂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科學上,他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被後世視為解析幾何之父,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笛卡爾在多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 劉曉力做客新人文講座解析人類意識與機器意識的哲學爭論-清華大學...
    劉曉力做客新人文講座 解析人類意識與機器意識的哲學爭論清華新聞網3月28日電 (通訊員 曹翰林)3月22日,全國科學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劉曉力應邀做客新人文講座,以「人類意識與機器意識的哲學爭論」為題,為200餘名到場師生分享人工智慧技術前沿及其哲學與倫理反思。
  • 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
    19世紀末,物理學上空飄著兩朵烏雲。它們分別引發了兩場重要的革命:量子理論和相對論。這引起一些有趣的哲學思考:在進行測量之前,我們真的能說粒子存在嗎?這仍然是現代物理學的最大謎團之一。我們不知道在我們背過身時的量子世界是什麼樣子。
  • 直播預告 | 「雲飯局」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
    (識別圖片二維碼報名觀看直播)​呼吸公社 | 雲飯局 No.8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直播時間:8月15日 20:30-23:00出品:伺服器藝術現代物理學所提出的解釋世界的理論模型。這些思想實驗與既可證實又可證偽的科學實驗一起,共同推動現代物理學和人類知識的不斷發展。當代藝術恰恰也是一種不斷追求超越性和超脫性的思想實驗。
  • 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
    在大家不知道的它發源於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20世紀得到長足發展,成為對西方思想文化各個領域發生重要影響的一種哲學思潮。這一哲學流派的基本特點是以人的內在精神為研究對象,否認理性思維,否認理性的作用與地位,把主體結構中非理性的意志、本能、直覺和自我意識擴大化、絕對化,與理性、邏輯和科學相對抗。我們繼續往下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