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

2020-12-04 中科院物理所

禁止二次轉載。

19世紀末,物理學上空飄著兩朵烏雲。它們分別引發了兩場重要的革命:量子理論相對論

1. 量子力學

20世紀,經過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等人的努力,他們發展出了有史以來最深刻的理論之一——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以驚人的精確性,準確地描述了我們周圍的一切:它能解釋原子如何運動,分子如何形成,事物為什麼會有顏色。在我們製造計算機所需要的那些電子設備時,它也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量子力學是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最初用來描述氫原子等原子。在量子力學中,能量並不是連續的,而是存在於一份一份的小包中,也就是所謂的量子。粒子所能擁有的能量值是離散的,它們無法擁有量子與量子之間的那些能量值,我們可以將它們所佔據的能量視為一個「階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感受到這種能級,因為一個量子的能量是非常小的。量子是由約化普朗克常數設定的,大約為1×10-34J·s。

在量子世界中,有一些東西基本上是不可知的。例如我們不可能同時精確地確定一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這就是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即使擁有最先進的儀器,我們也無法同時精確測量兩者。這對能量的理解有著深遠的影響。

不確定性原理迫使一切都具有少量能量,即便是在絕對零度,也有所謂的「零點能量」;哪怕是在空無一物的真空之中,也充滿了能量漲落。

量子力學還表明,波與粒子之間存在一種基本的關聯。也就是說,事物有時能同時表現出這兩種性質!物理學家稱之為波粒二象性

值得注意的是,量子力學是概率性的理論。這意味著它只能告訴我們測得某一結果的概率。而觀測會迫使系統選擇一個可能的值。物理學家已經通過實驗驗證了這種行為。

這引起一些有趣的哲學思考:在進行測量之前,我們真的能說粒子存在嗎?這仍然是現代物理學的最大謎團之一。我們不知道在我們背過身時的量子世界是什麼樣子。

我們知道量子力學能準確地描述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所以我們想讓所有其他的物理理論都與之相容。我們稱這些新的理論為量子理論,而不包含量子力學的理論則稱為經典理論

在過去的50年裡,物理學家成功地為四種基本力中的三種(電磁力、弱力和強力)發展出了量子理論。

2. 量子場論

量子場論(QFT)將量子力學從單一的局部粒子,擴展成為到無處不在的。場代表的是滲透了所有空間和時間的力。電磁場是我們較為熟悉的一個場,從散落在磁鐵周圍的鐵屑,我們就能觀察到磁場。另一個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場是引力場,它指向地球的中心。

這是兩個經典(非量子)場的例子。將量子力學應用於在這些領域就帶來了量子場論。最簡單的量子場論是量子電動力學(QED),它是關於電磁場的量子理論,描述的是被稱為電磁場的信使粒子——光子,與電子和正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量子場論的思想聽起來或許很簡單,但它在概念上其實非常複雜。儘管量子場論可以輕易地重現經典物理學,但若只是按部就班地對量子修正進行簡單計算,會很容易得到無窮大的答案——這不可能是對的,因為概率不可能超過100%。所以若要得到可檢驗的預測,物理學家必須從量子場論中得出有限的概率。

這一過程被稱為重整化。起初,大家覺得它就像是一種「魔術」:雖然能夠給出與自然一致的正確答案,但它處理無窮大的方式卻是完全人為的。直到20世紀70年代,理論物理學家肯尼斯·威爾遜(Kenneth Wilson)才能解釋為什麼這些無窮大的存在既合理但又無關緊要。他也因對此問題的研究而獲得了1982年的諾貝爾獎。

威爾遜解釋說,之所以會出現無窮大,是因為在計算中,我們錯誤地假設量子場論適用於無限短的距離。重整化只不過就是一個合理而系統的,能夠除去這些因這個錯誤假設而產生的無窮大的過程。

量子場論還遭遇了第二個困難:它所涉及的機制太過於複雜,使得我們只能得到近似答案。也就是說物理學家只能對解進行估算,而不能直接計算。這個過程被我們稱為微擾理論

在某些情況下,微擾理論非常有效。物理學家會將它運用於粒子加速器,比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你還可以為它畫出一幅漂亮的費曼圖(如下圖)。但它並非完美,對於在遠距離上的強力它是無效的。

現在,我們已經大致了解量子場論在電磁力、弱力和強力這三種基本力上的運用。這構成粒子物理學中著名的標準模型的基礎。標準模型所做出的預測不斷地得到證實,有時它們準確得驚人。然而,標準模型的問題在於不夠簡潔優雅,它需要輸入19個經過精細調整的參數,而且沒有人知道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而且問題還不止於此。讓量子場論敗下陣來的是第四種基本力——引力。我們認為引力是不可重整化的。量子場論只可部分地描繪引力在低能量時的圖景,卻不能擴展——它在高能區域的理論是完全沒有預測價值的,因為它需要無窮多個常數。

3. 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我們對引力的最好理解。質量扭曲了時空,產生了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引力現象。我們已經掌握了許多與廣義相對論有關的特性。它應用廣泛,我們可以用它來研究宇宙的膨脹,也可以將它運用於GPS衛星的精確定位。但有時,這個概念也會失去效力。

引力是最弱的基本力。當我們試圖在微觀尺度上解讀它的影響時,它的弱便成了一個大問題。強力、弱力和電磁力之間的相互作用,都能有效地掩蓋任何發現引力的機會。我們以為可能存在的引力的信使粒子——引力子,從未真的被實驗探測到過。

在大多數時候,微小的引力無足輕重,我們可以放心地忽略它對原子行為施與的微小影響。這在現代粒子物理學中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量子場論是一個能對物質進行難以置信的精確描述的框架,儘管它無法與引力相容。

但有時我們想要在極其微弱的區域理解引力。根據大爆炸理論的預言,早期的宇宙是微小而緻密的。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力都是平等的。若要模擬宇宙的發展,我們就必須弄清楚它們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引力的量子理論。

黑洞也被神秘的謎團籠罩。這些已死亡的恆星有著如此巨大的質量,以至於能將時空擠壓成一個無窮小的點。量子效應在那裡開始發揮作用。簡單粗暴地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計算結合在一起,只會得出荒謬的結果。

我們對引力的理解是不完整的。對於太小的時空或太大的引力,愛因斯坦不能為我們再提供更多的信息。我們需要一種方法來調和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一個成功的方法必須能在基礎層面上修正物理學,幫助我們解決量子引力問題。

來源:原理

編輯:AI

相關焦點

  • 諾特定理:引領物理學100年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20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終結,現代物理學的開始,提到現代物理學,大家可能想到最多的就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這對現代物理學的雙子星,或者是波粒二象形、薛丁格的貓、海森堡測不準定理等,可是要提起現代物理學,是絕對不能少了這個偉大的定理—諾特定理,它是20世紀、21世紀物理學的指路明燈,引領了物理學 100 年的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 世上最偉大定理:引領物理學100年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20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終結,現代物理學的開始,提到現代物理學,大家可能想到最多的就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這對現代物理學的雙子星,或者是波粒二象形、薛丁格的貓、海森堡測不準定理等,可是要提起現代物理學,是絕對不能少了這個偉大的定理—諾特定理,它是20世紀、21世紀物理學的指路明燈,引領了物理學 100 年的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 兩朵「烏雲」籠罩在現代宇宙學上,或將再次引發物理學變革
    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堅不可摧的經典物理學大廈已經構建起來。然而,還有兩朵「烏雲」籠罩在這上空,這令當時的一些物理學家惴惴不安,誰也沒有想到最終會引發物理學史上最大的一場變革。一朵「烏雲」是紫外災變,黑體輻射能量呈現出不連續性,最終從中誕生了量子力學。
  • 現代物理學如何向前突破——新量子革命
    量子度量——四、新量子革命一百二十年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針對當時的物理學現狀,提出了「烏雲說」。烏雲說對後世影響巨大,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郎克提出了量子假設,解釋了第一朵烏雲。猶太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解釋了第二朵烏雲。
  • ​現代物理學革命(慕課講稿)
    §1.現代物理學革命的序幕要了解和理解「現代物理學革命」,一般可以分三步。第一步,了解經典物理學在十九世紀末的狀況。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就是以現代物理學革命為分界點的,革命之前叫經典物理學,革命之後叫現代物理學,這個雖然符合時間關係,但主要不是為了時間先後而進行區分,主要是這兩種物理學很大程度上有質的不同,所以是一種質的區分。剛才說,問題之一是革了誰的命。就是革了經典物理學的命。
  • 愛因斯坦,名副其實的現代物理學之父
    對於學習物理的學生來說,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之父沒有問題,他們只會戲謔的比較愛因斯坦和牛頓到底誰高出了幾釐米。但是,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這篇新聞有誤導性。在科學合作中,有名譽被盜取的現象。英姿勃發的愛因斯坦在1905年時,發表了5篇文章,其中有兩篇是關於統計物理的,一篇提出了阿伏伽德羅常數新的測量方法,另一篇提出了布朗運動的理論解釋,還有兩篇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及用這個新的理論推導出的全人類最有名的公式E=mc2,還有一篇提出了光的量子性。這5篇文章標誌著人類的智慧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因此1905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 沒有「牛頓和他」,就不會有現代文明,物理學他做出巨大貢獻
    這一理論成為經典物理學的重要支柱之一。他還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電磁波的存在也正式敲開了現代無線通信的大門。   他建立的電磁場理論,將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19世紀物理學發展的最光輝的成果,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綜合之一
  • 現代物理學·科幻·當代藝術
    識別圖片二維碼報名觀看直播呼吸公社 | 雲飯局 No.8現代物理學直播時間:8月15日 20:30-23:00出品:伺服器藝術顧振清現代物理學所提出的解釋世界的理論模型發展出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兩大互相不兼容的支柱性體系。相對論描述了宇觀世界的規律和秩序,解釋了質能守恆定理、黑洞、引力透鏡效應等問題,提出了奇點、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脹等理論假設。
  • 講座回顧|林德宏: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
    林老師的講座題目是「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講座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潘天群老師主持。現代物理理論是相對經典物理理論來說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經典物理理論已經發展成一個壯觀的理論大廈。當時很多的研究者認為,物理大廈已經落成,留待解決的只是細節問題;當然,天空中還有「兩朵烏雲」——「以太漂移」的「零結果」和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
  • 現代物理學7大經典問題,4個與量子力學有關
    現代物理學7大經典問題 >相對論 相對論是物理學中兩大著名理論之一,兩者都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的。
  • 美法科學家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上帝粒子」失之交臂
    量子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之一。兩位獲獎者將分享800萬克朗(約合759萬人民幣)的諾貝爾獎獎金。不過,這一結果與科學界包括很多科學迷事先的預計大相逕庭。在此之前,「上帝粒子」理論提出者曾被視為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最熱門得主,它被很多人認為是「半個多世紀來最偉大物理學成就」。.........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的兩大支柱,為何沒有弦理論?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同時也是20世紀整個科學界中最重要的兩項成就。1905年,愛因斯坦給出了質能方程、狹義相對論,1915年又給出了廣義相對論,這些極大地刷新了人類對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的認識。
  • 現代物理學大廈的側傾與扶正
    無論化學科學研究的不同原子之間組合變化,還是物理學上大質量宏觀物體的運動,微觀世界的微觀粒子的運動,他們的連續性、間斷性,有序、無序性都是相對的,都是因為能量與空間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都是因為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的實現。在諾特定律中,連續性對稱與物理守恆對應關係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應該是能量與空間的系統化以及能量與空間之間一一對應關係。
  • 他的瘋狂,卻意外奠定了現代數學的基石
    無限多,無限大,那隻對應著哲學上的概念,又或者人們仰望浩瀚的星空時對宇宙產生的卑微認識。那是一個自古即被認為是神所專屬的領域。每一個嘗試理解無窮的人,都會面臨著無法逾越的天塹。德國的另一位大數學家戴德金(Dedekind)首先嘗試對"無限"的初步解讀。他發現,一個無窮系統和有限系統有如下本質區別:無窮系統能和自身的一部分相似,而有限系統卻無法做到。1873年,年僅28歲的康託也萌發對集合與無限等問題的濃厚興趣,並且以初生牛犢的無畏精神向這個問題發起了猛攻。
  • 現代預期管理的理論基石之二:異質信念
    無論是克服經濟危機,還是治理通貨膨脹,政府立場堅定、態度鮮明,均是至關重要的 前文回顧:現代預期管理的根本特徵:政策策略
  • 現代物理學中最令人尷尬的一張圖表
    —— 費恩曼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量子力學是在1920年代被建立起來。到了1932年,約翰·馮·諾伊曼第一個嚴謹地構建了量子力學的完備數學表述體系,現在被稱為狄拉克-馮·諾伊曼公理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是在其專著《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中提出的)。自此,量子力學通過了所有的實驗檢驗,成為了現代物理學最重要的理論。如果沒有它,有許多現象都無法解釋。
  • 現代預期管理的理論基石之一:異質預期
    預期的異質性是現代預期管理理論的基石。在現實生活中,一般而言,經濟學家擁有更多的經濟學知識,擁有更多的信息,經濟學家所作的通貨膨脹預期的準確性要高於一般人的預期。因此,我們可把預期分為兩種,一種是專家預期,另一種是居民預期。  專家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政府部門的專家。這些專家在政府部門工作,他們的意見往往反映了政府的意圖。在正式場合,他們會按政府意圖說話。
  • 現代物理學已經發展到瓶頸了嗎?人類科技真被「智子鎖死」?
    至此,物理學開始蓬勃發展。18世紀末,蒸汽機的應用導致了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紀中葉,麥克斯韋用一組優美的方程統一了電和磁。經典電磁學完善後,同時開啟了技術上的大變革,第二次科技革命就是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從物理學的正式誕生到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這一時期屬於經典物理學時期,持續了300多年。
  • 現代物理學已經發展到瓶頸了嗎?人類科技真被「智子鎖死」?
    至此,物理學開始蓬勃發展。18世紀末,蒸汽機的應用導致了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紀中葉,麥克斯韋用一組優美的方程統一了電和磁。經典電磁學完善後,同時開啟了技術上的大變革,第二次科技革命就是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
  • 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
    17世紀, 牛頓在伽利略、克卜勒工作的基礎上, 建立了完整的經典力學理論,開創了現代意義上的物理學。這中間最有代表性的是1900年,在剛剛跨入20世紀的第一天,國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 在一篇展望20世紀物理學的「新年獻辭」中說:「在已經建成的科學大廈中,後輩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 他同時還敏銳地:「發現但是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