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朵「烏雲」籠罩在現代宇宙學上,或將再次引發物理學變革

2020-09-07 宇宙及宇宙外讀者

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堅不可摧的經典物理學大廈已經構建起來。然而,還有兩朵「烏雲」籠罩在這上空,這令當時的一些物理學家惴惴不安,誰也沒有想到最終會引發物理學史上最大的一場變革。

一朵「烏雲」是紫外災變,黑體輻射能量呈現出不連續性,最終從中誕生了量子力學。第二朵「烏雲」是邁克耳遜-莫雷實驗結果,表明光速的大小與參照系選擇無關,以太和絕對空間並不存在,最終從中誕生了相對論。

兩朵「烏雲」讓經典物理學大廈轟然倒塌,新的物理學體系構建起來。此後,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快速發展,它們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並且引領著現代科技的發展。

而在現代宇宙學之上,也籠罩著兩朵令人不安的「烏雲」——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又會掀起一場新的物理學變革嗎?

宇宙中所能直接觀測到的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但它們只佔宇宙質能總量的5%。另外94%都是神秘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質佔25%,暗能量佔69%。既然暗物質和暗能量都無法直接探測到,為什麼天文學家會認為它們在宇宙中大量存在呢?

暗物質

宇宙中的天體運動都是遵循引力定律,以太陽係為例子,地球以及其他行星與太陽的引力作用反比於距離平方,距離太陽越遠的行星,所受引力越弱,環繞太陽運動的速度也就越慢。

雖然銀河系沒有一個能夠主宰所有恆星運動的中心天體(銀心超大質量黑洞並不是),但銀河系中所有物質產生的引力,會在銀心形成一個共同的引力中心,使得所有恆星都繞著該中心運動。

就像太陽系那樣,距離銀心越遠,恆星的繞行速度應該越慢。然而,天文學家卻觀測到理論預言外的現象。恆星的軌道速度並沒有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顯著下降,銀盤邊緣和靠裡的恆星繞行速度相差不大。

如果銀河系中只有普通物質,那麼,銀盤邊緣的恆星不能以這麼快的速度運動,否則它們早就脫離銀河系。於是,天文學家推測,銀河系中還有遠多於普通物質的暗物質,它們能夠產生巨大的引力作用,從而來維持銀河繫結構的完整。

暗能量

20世紀初,哈勃觀測到,宇宙中的所有遙遠星系都在遠離銀河系,這表明宇宙空間正在膨脹。數十年後,天文學家進一步發現,過去的空間膨脹速率要慢於現在,這意味著空間正在加速膨脹。

空間膨脹速度在加快,天文學家認為這背後有一種神秘的暗能量在驅使。這種能量存在於宇宙空間的各個角落,它們能夠產生排斥引力的負壓效應,導致空間結構在加速擴張。

雖然有很多間接證據表明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但天文學家至今沒有直接探測到。也許暗物質和暗能量壓根就是不存在的,只是人類的引力理論有缺陷,無法準確描述觀測到的現象,只能歸咎於暗物質和暗能量。如果未來能夠出現超越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暗物質和暗能量之謎都有望迎刃而解。

相關焦點

  • 宇宙學被兩朵「烏雲」籠罩,有可能牛頓定律和廣義相對論都錯了?
    早在1900年,英國大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曾公開宣稱:「物理學已走到盡頭,例外的只是漂浮在遠方地平線上的兩小朵烏雲。」開爾文勳爵所指的兩朵「烏雲」,實際是指當時處於萌芽狀態的量子理論和相對論。但是,幾乎所有當代的物理學家內心都明白,現在歡呼勝利還為時過早,因為還有兩朵「烏雲」籠罩在物理學和宇宙學頭上,這兩朵「烏雲」分別是暗物質和暗能量。最近幾十年的觀測表明,我們的宇宙主要是由未知的物質和能量構成的,宇宙中足足有70%的物質密度似乎來自暗能量的形式,有26%是來自暗物質,只有4%是普通物質。
  • 物理學定律趨向宇宙真諦?或許能破除物理學兩朵烏雲,解宇宙之謎
    用愛因斯坦相對論來解釋宇宙的一切,說起這世間最具有奧妙的學科,人們一定都會想到物理學,物理學和科學,這兩門學科在不斷的推動人類向前發展,人類在不斷的探索奧秘的過程當中也變得更加的謙遜,因為我們知道尚且具有許多未破解的奧秘,人類所接觸到的知識也只不過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其實跟浩瀚的宇宙相比,目前人類所掌握的知識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 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
    17世紀, 牛頓在伽利略、克卜勒工作的基礎上, 建立了完整的經典力學理論,開創了現代意義上的物理學。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基爾霍夫曾經表示:「物理學將無所作為了,至多只能在已知規律的公式的小數點後面加幾個數字罷了。作為世紀量子物理學的奠基人之 的普朗克曾向他的老師、著名科學家約利 請教, 進大學後學什麼,是否還學物理學?
  • 現代物理學還有多少烏雲?至少三大烏雲,幾十朵小烏雲,甚至更多
    21世紀為止,物理學沒有出現顛覆性理論。反而留下來更多的烏雲。普朗克這些烏雲全都是在20世紀被科學家提出,驅散其中任何一朵烏雲,必將在物理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18世紀末的大部分科學家曾天真地以為物理學的大廈基本完成,其他只是縫縫補補的小事情。直到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徹底打破了這違和又尷尬的「和諧」局面。20世紀的物理學全線推進,不僅將微觀世界的研究尺度縮小到普朗克級別,還在高速世界將粒子的運動提高到狹義相對論級別。
  • 開爾文的兩朵「烏雲」——經典物理學的危機
    然而,他還是低估了這兩朵「烏雲」的威力。它們是從根基上動搖了經典物理學大廈,使經典物理學處於深刻的危機之中。開爾文所稱的第一朵烏雲就是指的邁克耳遜一莫雷的「以太」漂移實驗。人們知道,水波的傳播要有水做媒介,聲波的傳播要有空氣做媒介,它們離開了介質都不能傳播。太陽光穿過真空傳到地球上,幾十億光年以外的星系發出的光,也穿過宇宙空間傳到地球上。光波為什麼能在真空中傳播?它的傳播介質是什麼?
  • 暗物質和暗能量:21世紀籠罩物理學的兩朵烏雲
    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雙劍合璧,令人們對物理學感到滿意,因為地球上絕大多數自然現象都得到了圓滿的解釋。然而,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發現了許多新的天文現象,證實在宇宙尺度下,有許多引力現象無法用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解釋。例如,漩渦星系的弧線的曲率與理論預測有很大差異,如果理論是對的,這些曲線應該更彎一些。
  • 讀《放射性秘史》:從第三朵烏雲到蘑菇雲—新聞—科學網
    ——放射性的秘密歷史
  • 兩朵烏雲催生兩大理論,你知道嗎?
    在1900年,著名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威廉·湯姆遜)在一篇瞻望二十世紀物理學的文章中他先說:「在已經基本建成的物理學大廈中,後輩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接著他又說:「但是,在物理學晴朗的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
  • 物理學的第二朵「烏雲」讓普朗克打開了量子世界的大門!
    今天給大家帶了的是近代物理學中的第二朵「烏雲」。在十九世紀末,歐洲的許多物理學家就聚在一起。由於當時在力學方面的都能從經典力學中得到解決;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對電磁場進行了統一;在熱學方面也形成了理論體系。開爾文就很自信說到,物理的大廈已經落成,剩下的就是小補小修的工作。但它晴朗的天空飄來了兩朵烏雲,其中一朵烏雲就讓普朗克悄悄打開了量子世界的大門。
  • 金觀濤:全球化時代的兩朵烏雲
    表面上看來,繁榮和進步似乎可以無限制地延續下去,人類好像沒有什麼值得憂慮的事情了。但在這「晴朗」的天空中遠遠出現兩朵烏雲,值得引起注意。今天推送的這篇文章是金老師在《探索現代社會的起源》一書中寫的結語,在對現代性的三大支柱面臨的挑戰逐一分析後,金老師表達了對於新世紀的憂慮,這些憂慮正在全球化的現實中得到印證。
  • 金觀濤:全球化時代的兩朵烏雲|雙體實驗室
    表面上看來,繁榮和進步似乎可以無限制地延續下去,人類好像沒有什麼值得憂慮的事情了。但在這「晴朗」的天空中遠遠出現兩朵烏雲,值得引起注意。今天推送的這篇文章是金老師在《探索現代社會的起源》一書中寫的結語,在對現代性的三大支柱面臨的挑戰逐一分析後,金老師表達了對於新世紀的憂慮,這些憂慮正在全球化的現實中得到印證。
  • 現代物理學的烏雲,愛因斯坦也只猜對了一半
    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牢牢統治物理學兩百多年,直到19世紀的最後一天,西方著名科學家湯姆生發表新世紀致辭時,居然說物理學的大廈基本建成了,以後的物理學家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大廈上做些縫縫補補的工作。但是他最後還是很務實的承認,物理學的上空還有兩大烏雲,簡單來說,一個是光速問題,另一個是黑體輻射。這兩朵烏雲也直接催生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從此物理學又是新的一片天地。
  • 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
    19世紀末,物理學上空飄著兩朵烏雲。它們分別引發了兩場重要的革命:量子理論和相對論。這仍然是現代物理學的最大謎團之一。我們不知道在我們背過身時的量子世界是什麼樣子。我們知道量子力學能準確地描述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所以我們想讓所有其他的物理理論都與之相容。我們稱這些新的理論為量子理論,而不包含量子力學的理論則稱為經典理論。
  • 物理學的成長
    牛頓經典力學的建立是科學形態上的重要變革,標誌著近代理論自然科學的誕生,並成為其他各門自然科學的典範。物理學的輝煌成就,使得不少物理學家躊躇滿志、沉溺於歡快陶醉之中,於是產生了這樣一種看法: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今後物理學家用不著再幹什麼了,只需要把各種數據測得精確些就行了。然而,此刻在物理學的萬裡晴空中卻飄來了兩朵烏雲,物理學上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發現。這些無法用經典物理學解釋的新發現,使經典物理學陷入了危機。第一朵與麥可遜實驗有關,第二朵與黑體輻射有關。
  • ​現代物理學革命(慕課講稿)
    第二步,要了解「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物理學三大發現」和「物理學上空的兩朵烏雲」。這可以說是現代物理學革命的直接的由頭。三大發現:1895年,德國的倫琴(Wilhelm Röntgen)發現X射線。1896年,法國的貝克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發現放射性。1897年,英國的J. J.
  • 量子度量 一、烏雲背後的烏雲
    量子度量 一、烏雲背後的烏雲量子理論和相對論是現代物理的兩大理論支柱,他們出現的一百多年裡經過了各種檢驗和實驗驗證,證明了兩大理論的正確性。並且運用兩大理論的一部分發明創新已經開始造福人類。一、烏雲背後的烏雲1900年4月27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的名為《在熱和光動力理論上空的19世紀烏雲》演講,開爾文男爵樂觀地指出,物理大廈已經完成,所剩的只是一些修飾工作,同時他還富有遠見地指出,在物理學陽光燦爛的天空中飄浮著兩朵烏雲。第一朵烏雲主要是指麥可遜莫雷實驗。
  • 暗物質和暗能量:21世紀初物理學天空的兩朵烏雲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像20世紀初一樣,21世紀初的物理學天空也存在兩朵烏雲,它們是暗物質和暗能量。」10月3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長陳和生在2019年國際暗物質日北京地區活動上如此感慨。活動現場照片。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提出了物質間的萬有引力定律。
  • 是三大烏雲阻礙了科學家?
    目前物理學上空的烏雲不再是光速問題和黑體輻射了。而是變成了三朵烏雲。第一朵烏云:萬有理論&大一統理論的缺失事實上,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並不兼容。我們知道,上個世紀物理學兩座大山分別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前者研究微觀世界,後者研究高速運動和引力問題。
  • 現代物理學如何向前突破——新量子革命
    量子度量——四、新量子革命一百二十年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針對當時的物理學現狀,提出了「烏雲說」。烏雲說對後世影響巨大,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郎克提出了量子假設,解釋了第一朵烏雲。猶太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解釋了第二朵烏雲。
  • 附:《現代物理學基礎問題研究》後記
    這個在近代物理學檔案中無檔可查的暗能量怪胎,只能像百年前的以太理論一樣,再次成為上帝棄物。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上的現代宇宙學標準理論,它所依賴的羅伯遜-沃克度規怎麼可以導致速度的伽利略相加規則,直接違背現代物理學關於光速與光源運動狀態無關的基本規則呢?我們又怎麼可以用靜態的能量動量張量來描述動態的膨脹宇宙呢?標準宇宙學理論的基礎正面臨崩潰!古人無事憂天傾,今人自擾憂天離,暗能量和宇宙加速膨脹論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