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度量 一、烏雲背後的烏雲

2020-12-05 量量度子

量子度量

一、烏雲背後的烏雲

量子理論和相對論是現代物理的兩大理論支柱,他們出現的一百多年裡經過了各種檢驗和實驗驗證,證明了兩大理論的正確性。並且運用兩大理論的一部分發明創新已經開始造福人類。一百多年前,兩大理論的提出是為了解決物理學中存在的小問題,然而令人措手不及的是,新理論的誕生卻帶來了更多的問題。

一、烏雲背後的烏雲

1900年4月27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的名為《在熱和光動力理論上空的19世紀烏雲》演講,開爾文男爵樂觀地指出,物理大廈已經完成,所剩的只是一些修飾工作,同時他還富有遠見地指出,在物理學陽光燦爛的天空中飄浮著兩朵烏雲。第一朵烏雲主要是指麥可遜莫雷實驗。這個實驗中得出了光速不變的結論。(實驗結論與以太漂移矛盾),第二朵烏雲主要是指黑體輻射實驗數據與理論不相符。

後來的故事,所有人都沒有準備好接受,其中包括新理論的創立者。所謂的烏雲變成火種,變身為導火索,直接引爆了物理學新革命。在烏雲說提出後不久,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相繼誕生。1900年底,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郎克發表了《黑體光譜中的能量分布》,普郎克大膽假設,能量的吸收與輻射是一份一份的,普朗克把這一份一份的能量稱為量子,量子就是能量的最小單位、最基本的單元,通過這種假設計算得到的數據與實驗數據十分吻合,但是,這個假設是如此的顛覆常識。由他推廣開去得到的更多結論更是匪夷所思。以至於量子假設的提出者普朗克也難以接受。還有一個人-愛因斯坦,至死也沒有完全接受量子理論。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另一場物理革命的發起人,也是量子理論的奠基人之一。猶太裔物理學家。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十年後,190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基礎》。至此,愛因斯坦幾乎是憑一人之力創立了相對論,改變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

隨著兩朵烏雲被撥開。按道理,物理學家應該欣喜才是,但是,兩大理論誕生之日起,一直存在著爭論,更多的問題冒了出來。這一次不再是小烏元,而是遮天蔽日的大霧。物理學在在迷霧中摸索,雖然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但問題卻依然存在。新理論帶來的摧枯拉朽的狂風暴雨,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著人類信仰的基礎。

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各有各的問題,兩大理論之間更有難以調和的衝突。

兩朵烏雲

一、黑體輻射理論算出紫外災難。

19世紀末,瑞利根據經典的統計理論得到了瑞利公式,關於熱輻射的能量分布公式,,後金斯修改得到了瑞利-金斯公式,瑞利-金斯公式在長波與實驗結果相符,但是在短波範圍能量密度則迅速上升,出現能量密度無窮大的結論,這從實驗結果相矛盾,顯然是荒謬的。

普朗克引入能量子假說,獲得了一個和實驗結果一致的公式,完美的解釋了黑體輻射,能量輻射和吸收是一份一份地,並給出了量子的值,這是一個極小的值。

二、麥可遜-莫雷實驗。

經典物理學家為了解釋光速,引入了以太,一種絕對靜止的參考系,為了尋找以太,麥可遜和莫雷用邁克遜幹涉儀,做了測試兩垂直光的光速差值的著名實驗,實驗結論是光速不變。

愛因斯坦從光速不變出發。推導出洛倫茲變換,終結了絕對時空,這就是狹義相對論,後來愛因斯坦把光速不變推廣到非慣性系,得出了廣義相對論。

未完待續

獻給八千女神------量量度子

相關焦點

  • 現代物理學還有多少烏雲?至少三大烏雲,幾十朵小烏雲,甚至更多
    第一次是以伽利略和牛頓為代表的實驗科學的興起,第二次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崛起。21世紀為止,物理學沒有出現顛覆性理論。反而留下來更多的烏雲。普朗克這些烏雲全都是在20世紀被科學家提出,驅散其中任何一朵烏雲,必將在物理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物理學的第二朵「烏雲」讓普朗克打開了量子世界的大門!
    今天給大家帶了的是近代物理學中的第二朵「烏雲」。在十九世紀末,歐洲的許多物理學家就聚在一起。由於當時在力學方面的都能從經典力學中得到解決;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對電磁場進行了統一;在熱學方面也形成了理論體系。開爾文就很自信說到,物理的大廈已經落成,剩下的就是小補小修的工作。但它晴朗的天空飄來了兩朵烏雲,其中一朵烏雲就讓普朗克悄悄打開了量子世界的大門。
  • 是三大烏雲阻礙了科學家?
    目前物理學上空的烏雲不再是光速問題和黑體輻射了。而是變成了三朵烏雲。第一朵烏云:萬有理論&大一統理論的缺失事實上,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並不兼容。我們知道,上個世紀物理學兩座大山分別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前者研究微觀世界,後者研究高速運動和引力問題。
  • 兩朵「烏雲」籠罩在現代宇宙學上,或將再次引發物理學變革
    然而,還有兩朵「烏雲」籠罩在這上空,這令當時的一些物理學家惴惴不安,誰也沒有想到最終會引發物理學史上最大的一場變革。一朵「烏雲」是紫外災變,黑體輻射能量呈現出不連續性,最終從中誕生了量子力學。第二朵「烏雲」是邁克耳遜-莫雷實驗結果,表明光速的大小與參照系選擇無關,以太和絕對空間並不存在,最終從中誕生了相對論。
  • 兩朵烏雲催生兩大理論,你知道嗎?
    在1900年,著名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威廉·湯姆遜)在一篇瞻望二十世紀物理學的文章中他先說:「在已經基本建成的物理學大廈中,後輩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接著他又說:「但是,在物理學晴朗的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
  • 烏雲烏雲快走開
    但她調動不起一絲精神做出「不好意思,我錯了」的表情哪怕應付下老師。「朱旭雲。名字起得不錯,父母應該對你很有期望吧?」老師聲音不高不低,用手指敲敲黑板一側中考倒計時的數字。說來諷刺,倒計時板從學期開學第一天就掛起來了,旭雲絲毫沒緊迫感,只覺得慢,巴不得「白駒過隙」。「這樣神遊到學期末,怕只能變成一朵烏雲吧。」手下又多一個大叉。
  • 讀《放射性秘史》:從第三朵烏雲到蘑菇雲—新聞—科學網
    ——放射性的秘密歷史
  • 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
    作為世紀量子物理學的奠基人之 的普朗克曾向他的老師、著名科學家約利 請教, 進大學後學什麼,是否還學物理學?他同時還敏銳地:「發現但是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 這兩朵烏雲, 指的是當時物理學無法解釋的兩個實驗,一個是熱輻射實驗,另一個是麥可遜一莫雷實驗。事實證明, 開爾文不愧為科學大師, 正是這兩朵小小的烏雲, 孕育著驚天動地的暴風驟雨。
  • 金觀濤:全球化時代的兩朵烏雲
    但在這「晴朗」的天空中遠遠出現兩朵烏雲,值得引起注意。今天推送的這篇文章是金老師在《探索現代社會的起源》一書中寫的結語,在對現代性的三大支柱面臨的挑戰逐一分析後,金老師表達了對於新世紀的憂慮,這些憂慮正在全球化的現實中得到印證。
  • 現代物理學的烏雲,愛因斯坦也只猜對了一半
    牛頓力學建立以後,人們曾一度認為牛頓憑一己之力就揭開了上帝的大部分秘密。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牢牢統治物理學兩百多年,直到19世紀的最後一天,西方著名科學家湯姆生發表新世紀致辭時,居然說物理學的大廈基本建成了,以後的物理學家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大廈上做些縫縫補補的工作。
  • 烏雲其木格:耕耘教壇二十七載 矢志不渝育人才
    2020年12月16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行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烏雲其木格榮獲呼和浩特市先進勞動者稱號。現為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化學教師烏雲其木格,從1992年7月參加教育工作至今,在其27年教學生涯中,她始終如一地熱愛著工作,熱愛著孩子們。她本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用平凡而崇高的師德之光,用精湛而熟稔的教學技藝,用嚴謹而科學的治學態度,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不懈努力。
  • 金觀濤:全球化時代的兩朵烏雲|雙體實驗室
    但在這「晴朗」的天空中遠遠出現兩朵烏雲,值得引起注意。今天推送的這篇文章是金老師在《探索現代社會的起源》一書中寫的結語,在對現代性的三大支柱面臨的挑戰逐一分析後,金老師表達了對於新世紀的憂慮,這些憂慮正在全球化的現實中得到印證。
  •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感同身受」的愛情,打敗「互補」的伴侶
    01導語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朵烏雲後面都有陽光)。如果把它翻譯成更唯美的詩歌的話,我們就可以想起陸遊的膾炙人口之詩篇: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愛情的路,永遠不會死,只要人還活著。
  • 宇宙學被兩朵「烏雲」籠罩,有可能牛頓定律和廣義相對論都錯了?
    早在1900年,英國大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曾公開宣稱:「物理學已走到盡頭,例外的只是漂浮在遠方地平線上的兩小朵烏雲。」開爾文勳爵所指的兩朵「烏雲」,實際是指當時處於萌芽狀態的量子理論和相對論。但是,幾乎所有當代的物理學家內心都明白,現在歡呼勝利還為時過早,因為還有兩朵「烏雲」籠罩在物理學和宇宙學頭上,這兩朵「烏雲」分別是暗物質和暗能量。最近幾十年的觀測表明,我們的宇宙主要是由未知的物質和能量構成的,宇宙中足足有70%的物質密度似乎來自暗能量的形式,有26%是來自暗物質,只有4%是普通物質。
  • 火燒雲、烏雲…… 昨兒濟南的天驚著你了嗎
    11日,這樣的任性場面再次驚呆小夥伴們:上午還下著雨;午後天氣漸漸晴朗;傍晚6點半左右,西邊是落日餘暉,東邊卻烏雲壓頂,一時間,火燒雲、烏雲、雷電、陣雨、彩虹……噼裡啪啦全來了!截至19:40,烏雲已經漸漸散去。小小的雨雲不只給我們帶來了雨水,更是留下了令人驚豔的氣象景觀,常駐我們的腦海。
  • 四蹄踏雪貓為什麼貴,和烏雲蓋雪是否同類
    經常有人問四腳踏雪是不是就是烏雲蓋雪,答案當然不是,四腳踏雪,是指全身黑色,4隻腳是白色的,而烏雲蓋雪,指的是全身黑色,但是肚皮和4隻腳都是白色,在這裡就看出,差異在哪裡了吧,它們之間的差異核心是肚皮的顏色,肚皮是白色的,就是烏雲蓋雪,肚皮是黑色的就是四腳踏雪。
  • 陳瑤:原來笑容是生活中的陽光,可以驅散生活中的烏雲
    曾經有一段時間心情很糟糕,好多事情積壓在自己心裡,那段時間感覺自己很壓抑,周圍都是烏雲籠罩。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手機上刷到一個小視頻,視頻中陳瑤的鏡頭不是很多,但卻讓我印象深刻,她出現在鏡頭時候,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看到她的笑容時我才意識到原來燦爛的笑是這樣的,也是因為這一個微笑,讓我糟糕的心情好了許多,原來笑容是生活中的陽光,可以驅散生活中的烏雲。
  • 開爾文的兩朵「烏雲」——經典物理學的危機
    然而,他還是低估了這兩朵「烏雲」的威力。它們是從根基上動搖了經典物理學大廈,使經典物理學處於深刻的危機之中。開爾文所稱的第一朵烏雲就是指的邁克耳遜一莫雷的「以太」漂移實驗。人們知道,水波的傳播要有水做媒介,聲波的傳播要有空氣做媒介,它們離開了介質都不能傳播。太陽光穿過真空傳到地球上,幾十億光年以外的星系發出的光,也穿過宇宙空間傳到地球上。光波為什麼能在真空中傳播?它的傳播介質是什麼?
  • 「寓言故事」雲想衣裳花想容,你可曉得烏雲想什麼
    文:東方雨夏日的一天,烏雲在天空中悠閒地踱著步子,心緒一直被高老夫子(高爾基)的詩句所糾纏,不免幽幽怨怨的。一百年來,就因為一聲吶喊使得烏雲在世人的眼裡成了黑暗勢力和邪惡分子的化身,人們會在經意或不經意間把他叱責、奚落或嘲笑。
  • 狹義相對論是物理學中的一朵「烏雲」催生的!
    如圖所示,光源從S射入面鏡A,分為兩束光,一束光射向反射鏡B,一束光則射向反射鏡C,AB=AC=L,最終兩束光到達T。假設存在以太,並且以太的速度向右,大小為v。我們先看AC這條路徑,光從A到C用的時間為t1=L/(c-v),返回A的時間為t2=L/(c+v),用時間為t=2L/[c(1-v^2/c^2)]。再看看A到B,由於光路要向上,所以光速的一個分量要來抵消以太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