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學被兩朵「烏雲」籠罩,有可能牛頓定律和廣義相對論都錯了?

2020-12-04 天文同好樂園

早在1900年,英國大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曾公開宣稱:「物理學已走到盡頭,例外的只是漂浮在遠方地平線上的兩小朵烏雲。」開爾文勳爵所指的兩朵「烏雲」,實際是指當時處於萌芽狀態的量子理論和相對論。一百多年過去了,儘管現在人們在歡呼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取得了勝利,因為這兩者幾乎能解釋所有我們已知的現象。但是,幾乎所有當代的物理學家內心都明白,現在歡呼勝利還為時過早,因為還有兩朵「烏雲」籠罩在物理學和宇宙學頭上,這兩朵「烏雲」分別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最近幾十年的觀測表明,我們的宇宙主要是由未知的物質和能量構成的,宇宙中足足有70%的物質密度似乎來自暗能量的形式,有26%是來自暗物質,只有4%是普通物質。這4%的普通物質囊括了一切我們所能見到的東西,包括我們自身在內。也就是說,當代的物理學,無論是實驗觀測還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所能描述的物質,還不足整個宇宙的二十分之一,對其餘的96%,我們一無所知!

一、關於暗物質。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天文學家以兩種不同的方式測量了星系的物質分布及星系質量,第一種方式是通過觀測恆星繞星系中心旋轉的軌道速度來確定星系的質量;第二種方式是通過估算和直接計數所能看到的星系中的恆星、氣體和塵埃來確定星系的質量。從理論上來說,這兩種方式都是基於我們對經典牛頓引力理論的深刻認識,由這兩種方式得到的星系質量和物質分布應該是一致的,即使不一致,偏差也不應該很大。

但是,用著兩種方法對附近的100多個星系的測量結果讓人震驚,兩種測量結果偏差極大,星系的質量差了近10倍。不僅如此,差別總是指向同一個結論:為了解釋觀測到的恆星運動和星系運動,直接計數可見物質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要添加更多的物質,這種物質既看到又摸不到、既不發光也不反光,科學家們將這種人為添加和定義的物質稱為「暗物質」。

到這裡問題就來了,既然所有物質都是由粒子構成,那麼暗物質應當也不例外,但物理學家迄今為止都沒有找到構成暗物質的粒子。那麼只能有兩個解釋:1、要麼暗物質真的存在,但人類現有的科學水平還不能發現它;要麼暗物質根本不存在,牛頓定律也許在太陽系中適用,但在如星系一類的大尺度引力結構中並不適用,牛頓定律或許僅在小尺度上是正確的,在大尺度上是錯誤的。

二、關於暗能量。天文學家近年又發現,當他們對更大尺度(數十億光年)進行觀測時,由宇宙大爆炸所驅動的宇宙膨脹似乎正在加速,而根據我們所看到的物質以及加入暗物質,宇宙的膨脹應該是減速才對。也就是說,即使加入了暗物質,廣義相對論方程也不能解釋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個事實。科學家由此認為,也許還有一種新的能量形式在宇宙大尺度上發生作用,這種新的能量形式在左右著宇宙的膨脹,他們將之稱為「暗能量」。

和暗物質的遭遇一樣,科學家們同樣無法知曉這種「暗能量」的性質,不能從物理學上給出一個根本性的解釋。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沒有找到「暗能量」確切存在的證據。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要麼暗能量真的存在,現在的科學水平還無法解釋;要麼暗能量根本不存在,是廣義相對論錯了。也許廣義相對論真的錯了,它只在太陽系和我們的銀河系這樣的尺度上適用,如果擴大到整個宇宙的尺度,廣義相對論可能不再適用了。

綜上所述,如果暗物質和暗能量都不存在,那麼必定是牛頓定律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錯了——那就太可怕了!

相關焦點

  • 兩朵「烏雲」籠罩在現代宇宙學上,或將再次引發物理學變革
    然而,還有兩朵「烏雲」籠罩在這上空,這令當時的一些物理學家惴惴不安,誰也沒有想到最終會引發物理學史上最大的一場變革。一朵「烏雲」是紫外災變,黑體輻射能量呈現出不連續性,最終從中誕生了量子力學。第二朵「烏雲」是邁克耳遜-莫雷實驗結果,表明光速的大小與參照系選擇無關,以太和絕對空間並不存在,最終從中誕生了相對論。
  • 暗物質和暗能量:21世紀籠罩物理學的兩朵烏雲
    1687年,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200多年後,愛因斯坦在1916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人們對光速、引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雙劍合璧,令人們對物理學感到滿意,因為地球上絕大多數自然現象都得到了圓滿的解釋。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牛頓不是第一個注意到蘋果從樹上落下來的人,他偉大的洞察力表現在,他以數學的形式展示了使蘋果落向地面的力一定與使月球按照軌道運轉的力是同一種。牛頓引力概念的核心——現在被稱為萬有引力定律——即宇宙中每個物體與其他所有物體間都存在吸引力。而且這力量的強弱與它的質量成正比,也就是說,一個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強。
  • 物理學定律趨向宇宙真諦?或許能破除物理學兩朵烏雲,解宇宙之謎
    用愛因斯坦相對論來解釋宇宙的一切,說起這世間最具有奧妙的學科,人們一定都會想到物理學,物理學和科學,這兩門學科在不斷的推動人類向前發展,人類在不斷的探索奧秘的過程當中也變得更加的謙遜,因為我們知道尚且具有許多未破解的奧秘,人類所接觸到的知識也只不過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其實跟浩瀚的宇宙相比,目前人類所掌握的知識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能解釋廣義相對論三大預測嗎?
    但是,對於大質量和高速運動的物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不再適用,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卻彌補了這一缺憾。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黑洞的存在和水星的近日點進動。這導致許多人認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是對立的,當年廣義相對論的三大預測:引力紅移、光線偏折和水星近日點進動,牛頓定律是無法預測的。事實上,廣義相對論包含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而這三大預測用牛頓定律也能得到結果。
  • 兩朵烏雲催生兩大理論,你知道嗎?
    在1900年,著名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威廉·湯姆遜)在一篇瞻望二十世紀物理學的文章中他先說:「在已經基本建成的物理學大廈中,後輩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接著他又說:「但是,在物理學晴朗的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
  • 牛頓至死不渝的不安,愛因斯坦「一生最快樂的想法」
    牛頓:秩序的建立 自然與自然法則隱藏在黑夜之中,上帝說,讓牛頓出場吧!於是,萬物明。 蒲柏 詩人蒲柏對牛頓如此讚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聯同運動學三大定律,給世界帶來了秩序,日月星辰的運轉不再雜亂無章。
  • UFO視牛頓定律如無物,我們該不該反思,科學從根本上錯了呢?
    UFO視科學定律如無物,使得很多朋友都從根本上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定律,是不是只對我們人類有效,難道UFO就無效?或者說這些定律本來就是錯的?牛頓時代以來的經典力學都錯了嗎?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出現,表示經典力學都錯了嗎?很多朋友都有這樣一個調調,認為愛因斯坦在1905年和1916年發表的狹義和廣相推翻了經典力學!
  • 廣義相對論能證明萬有引力定律是錯誤的嗎?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當然是沒有錯的,不然我們現在也就不會學這個理論。只是這個理論不能完全反映深刻的宇宙規律,它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在17世紀,牛頓從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中推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他認為物體被吸引在地球上以及宇宙中的天體運動都是受到引力的支配。當年海王星的發現就是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而且現在的火箭發射也都是利用這個理論,所以這個牛頓的引力理論是非常成功的。不過,萬有引力定律只能適用於弱引力場,而在強引力場中會失效。
  • 若UFO真的違背了牛頓定律,那有可能牛頓定律本身就是錯的嗎?
    在未來的某一天如果人類真的確定發現了智能飛行器,既可以懸浮又可以高速飛行來去自如,那麼真的就打破了了牛頓定律了嗎實際上並沒有,牛頓三定律就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石,如果牛頓定律都錯了,那麼整個物理學大廈可能就坍塌了。 近代科學的發展與進步更像是一個完善添磚加瓦的過程,相對論的出現實際上就對經典物理學進行了一些修正,最多的就是修修改改,而不是徹底推倒重建。牛頓還認為引力是超距作用哪,如果天體突然消失,那麼引力會瞬間消失。
  • 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
    17世紀, 牛頓在伽利略、克卜勒工作的基礎上, 建立了完整的經典力學理論,開創了現代意義上的物理學。從18 世紀到世紀, 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物理學的各個分支學科都得到 了很大發展:卡諾、焦耳、開爾文、克勞修斯等建立了宏觀熱力 學理論,克勞修斯、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等建立了熱現象的氣體 動理論;庫侖、奧斯特、安培、法拉第、麥克斯韋等建立了電磁學理論;託馬斯楊、菲涅耳等建立了波動光學理論。
  • 暗物質和暗能量:21世紀初物理學天空的兩朵烏雲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像20世紀初一樣,21世紀初的物理學天空也存在兩朵烏雲,它們是暗物質和暗能量。」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提出了物質間的萬有引力定律。200多年後,愛因斯坦於1916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把牛頓的引力理論推廣到適用高速運動的物體。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一直被人們奉為圭臬。
  • 基礎物理很久都沒有發展了,是最早的理論開始就錯了嗎?
    牛頓和同時代的萊布尼茨一起建立了可被是驗證明,可以用數學來解釋的科學體系!牛頓是現代科學的鼻祖,這一點毋庸置疑,但經典力學時代並非牛頓一人所能概括,萊布尼茨的貢獻一樣不能忽略,而在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初科學體系發展壯大中,很多科學家的貢獻都是深遠而又偉大的。
  • 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牛頓在科學人類貢獻史有三部分,第一,力學的萬有引力和牛頓三大力學定律,第二,光學的光譜光粒子研究,第三,數學的微積分,牛頓在力學方面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在大概1665-1666年,傳言是在一棵蘋果樹下發現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是總結前人的經驗和觀點,尤其是伽利略提出的少部分科學理論,光學是牛頓拿一塊稜鏡在家裡做實驗
  • 什麼是廣義相對論?通俗易懂,了解牛頓到底錯在哪裡了
    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廣義相對論主要論點是質量本身會導致時空彎曲。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周圍的空間就越扭曲。它的場方程描述了質量與空間曲率和時間膨脹之間的關係。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釋低速情況下大質量或者說任何帶質量物體之間受到的力。它在粗略的測量和觀測當中都是正確的。但是它解釋不了很多問題,比如說兩個天體的高速運動的動力學規律,像是某天體以0.1個光速向另一個天體移動的時候,萬有引力在這裡就會計算失敗。因為我們知道,根據狹義相對論,在高速運動裡,質量會隨速度而增加。
  • 引力原來不是「力」,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早已被愛因斯坦相對論推翻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從小開始接觸物理,就已經形成一個概念,人之所以能站在地球上而不是飄向天空,都是因為地球的龐大質量對人產生的引力而這就是數百年前被牛頓總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並且在牛頓之後的兩百年之中,由於有越來越多天文觀測的結果符合運用萬有引力定律所計算出的結論,而被認為是絕對的真理。而即使有少數不符合定律的,也被當成是計算錯誤或者是有觀測不到的影響因素。
  • 現代物理學還有多少烏雲?至少三大烏雲,幾十朵小烏雲,甚至更多
    從伽利略到牛頓,從麥克斯韋再到愛因斯坦,從哈勃提出宇宙膨脹論到霍金提出黑洞輻射。物理學的新理論層出不窮,每一個都顛覆著常人的思維。從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那年開始計算,物理學到今天走過來將近400年的時光。縱觀物理學史,有兩次大巔峰時期。第一次是以伽利略和牛頓為代表的實驗科學的興起,第二次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崛起。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
  • 段一士先生的講義:《廣義相對論與引力規範理論》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石之一, 是現代宇宙學的基礎, 在相對論天體物理等領域也有廣泛應用. 本書簡要介紹廣義相對論和引力規範理論的基礎內容.第1 章主要介紹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基礎——黎曼幾何.第7 章介紹廣義協變Dirac 方程, 這是引力規範理論的重要部分.第8 章介紹廣義相對論中的廣義協變守恆定律.第9 章以廣義協變守恆定律為基礎討論引力輻射理論, 並給出雙星引力輻射的計算.
  •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一切物理問題都是測量問題,就如一切生物問題都是進化問題一樣。萬有引力定律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就要從測量的角度去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