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力學建立以後,人們曾一度認為牛頓憑一己之力就揭開了上帝的大部分秘密。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牢牢統治物理學兩百多年,直到19世紀的最後一天,西方著名科學家湯姆生發表新世紀致辭時,居然說物理學的大廈基本建成了,以後的物理學家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大廈上做些縫縫補補的工作。但是他最後還是很務實的承認,物理學的上空還有兩大烏雲,簡單來說,一個是光速問題,另一個是黑體輻射。這兩朵烏雲也直接催生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從此物理學又是新的一片天地。
現代物理學是建立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基礎之上的,然而一百年快過去了,物理學又遇到新的烏雲,這便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我們知道,人類感知世界是通過五大感官來實現的,最常用的便是眼睛。我們最常見的太陽光就屬於電磁波,人們根據電磁波的波長將其分為伽馬射線,x光,紫外線,可見光,紅外光,微波等等。眼睛之所以可以看見物體,是因為物體發出了波長在可見光範圍的電磁波。人類隨後並不滿足只能看見可見光波段的電磁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對波長不在可見光波段的其他電磁波也有了新的了解方式。我們知道,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會發出電磁輻射,而自然界中並沒有絕對零度的物體,所以真實的自然世界中,所有的物體都會發出電磁波。簡單來說,發出電磁波的原因在於原子核外的電子脫離其束縛而以光子的形式輻射出去,這也就是電磁波。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種物質並不是由原子構成的,也沒有核外電子,所以更不會發出電磁輻射。那麼我們的五官壓根就不能感知這種物質的存在,這便是暗物質。那麼它到底存在不存在?
目前科學界一致認為,暗物質是真實存在的,雖然暗物質並不參與電磁輻射,我們通過五官也無法感知其存在。但科學家相信它們是有質量的,所以暗物質是參與引力作用的。
科學家發現,按照宇宙現有物質的作用,很難支持宇宙加速膨脹的事實。因為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宇宙中的所有物質最終會聚合在一起。愛因斯坦隨後重新勾畫了牛頓的萬有引力,認為引力本質是時空彎曲的表象。1917年的時候,人類還不知道宇宙是膨脹的,而在1915年,愛因斯坦得出了的廣義相對論的引力方程式,並暗指宇宙在膨脹。而愛因斯坦一開始面對這樣的引力方程自然不滿意,所以在自己的引力公式裡面引入了宇宙常數,這樣整個引力方程式就表現出宇宙是恆定的了。但隨後,天文學家哈勃發現,宇宙確實在加速膨脹,這也導致愛因斯坦後悔了,自己當初不該引入宇宙常數!
現在越來越多的觀測數據顯示:星系的旋轉,宇宙的加速膨脹都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參與其中,這便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目前,科學家斷定暗物質佔據了宇宙95%的質量。與此同時,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是世界最先進的暗物質探測實驗室,科學家預計,未來在暗物質的探測上,中國將會引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