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是什麼?現代物理學的烏雲,愛因斯坦也只猜對了一半

2020-12-05 科學認識論

牛頓力學建立以後,人們曾一度認為牛頓憑一己之力就揭開了上帝的大部分秘密。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牢牢統治物理學兩百多年,直到19世紀的最後一天,西方著名科學家湯姆生發表新世紀致辭時,居然說物理學的大廈基本建成了,以後的物理學家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大廈上做些縫縫補補的工作。但是他最後還是很務實的承認,物理學的上空還有兩大烏雲,簡單來說,一個是光速問題,另一個是黑體輻射。這兩朵烏雲也直接催生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從此物理學又是新的一片天地。

現代物理學是建立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基礎之上的,然而一百年快過去了,物理學又遇到新的烏雲,這便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我們知道,人類感知世界是通過五大感官來實現的,最常用的便是眼睛。我們最常見的太陽光就屬於電磁波,人們根據電磁波的波長將其分為伽馬射線,x光,紫外線,可見光,紅外光,微波等等。眼睛之所以可以看見物體,是因為物體發出了波長在可見光範圍的電磁波。人類隨後並不滿足只能看見可見光波段的電磁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對波長不在可見光波段的其他電磁波也有了新的了解方式。我們知道,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會發出電磁輻射,而自然界中並沒有絕對零度的物體,所以真實的自然世界中,所有的物體都會發出電磁波。簡單來說,發出電磁波的原因在於原子核外的電子脫離其束縛而以光子的形式輻射出去,這也就是電磁波。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種物質並不是由原子構成的,也沒有核外電子,所以更不會發出電磁輻射。那麼我們的五官壓根就不能感知這種物質的存在,這便是暗物質。那麼它到底存在不存在?

目前科學界一致認為,暗物質是真實存在的,雖然暗物質並不參與電磁輻射,我們通過五官也無法感知其存在。但科學家相信它們是有質量的,所以暗物質是參與引力作用的。

科學家發現,按照宇宙現有物質的作用,很難支持宇宙加速膨脹的事實。因為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宇宙中的所有物質最終會聚合在一起。愛因斯坦隨後重新勾畫了牛頓的萬有引力,認為引力本質是時空彎曲的表象。1917年的時候,人類還不知道宇宙是膨脹的,而在1915年,愛因斯坦得出了的廣義相對論的引力方程式,並暗指宇宙在膨脹。而愛因斯坦一開始面對這樣的引力方程自然不滿意,所以在自己的引力公式裡面引入了宇宙常數,這樣整個引力方程式就表現出宇宙是恆定的了。但隨後,天文學家哈勃發現,宇宙確實在加速膨脹,這也導致愛因斯坦後悔了,自己當初不該引入宇宙常數!

現在越來越多的觀測數據顯示:星系的旋轉,宇宙的加速膨脹都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參與其中,這便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目前,科學家斷定暗物質佔據了宇宙95%的質量。與此同時,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是世界最先進的暗物質探測實驗室,科學家預計,未來在暗物質的探測上,中國將會引領世界!

相關焦點

  • 現代物理學還有多少烏雲?至少三大烏雲,幾十朵小烏雲,甚至更多
    不過物理學一直殘留著形形色色的矛盾。比如在20世紀初,物理學家認為的烏雲基本就是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不可調和性。愛因斯坦在晚年就著手研究如何將電磁力和引力統一起來,這就是愛因斯坦心中的大一統理論。以目前的認知層次來看,愛因斯坦註定是失敗的。畢竟那時候強力和弱力還未被納入物理學的研究範疇。
  • 暗物質和暗能量:21世紀籠罩物理學的兩朵烏雲
    200多年後,愛因斯坦在1916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人們對光速、引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雙劍合璧,令人們對物理學感到滿意,因為地球上絕大多數自然現象都得到了圓滿的解釋。然而,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發現了許多新的天文現象,證實在宇宙尺度下,有許多引力現象無法用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解釋。例如,漩渦星系的弧線的曲率與理論預測有很大差異,如果理論是對的,這些曲線應該更彎一些。
  • 暗物質和暗能量:21世紀初物理學天空的兩朵烏雲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像20世紀初一樣,21世紀初的物理學天空也存在兩朵烏雲,它們是暗物質和暗能量。」200多年後,愛因斯坦於1916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把牛頓的引力理論推廣到適用高速運動的物體。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一直被人們奉為圭臬。「然而,上世紀2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天文觀測表明,在星繫到宇宙的尺度存在一些與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不一致的現象。」陳和生說道。
  • 反物質和暗物質,為什麼被科學家稱為物理界的「烏雲」
    反物質、暗物質之謎是懸浮在物理天穹之上的四朵「烏雲」之一。所謂四朵「烏雲」,是指物理學最前沿的研究課題,也是困擾全世界物理學家的物理學難解之謎,其中還包括類星體的超高能量、尋找自由夸克、超引力和超對稱。在近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科學家與各國科學家一起,正在攜手解讀這朵「烏雲」。
  • 兩朵「烏雲」籠罩在現代宇宙學上,或將再次引發物理學變革
    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堅不可摧的經典物理學大廈已經構建起來。然而,還有兩朵「烏雲」籠罩在這上空,這令當時的一些物理學家惴惴不安,誰也沒有想到最終會引發物理學史上最大的一場變革。一朵「烏雲」是紫外災變,黑體輻射能量呈現出不連續性,最終從中誕生了量子力學。
  • 中國發射「悟空」尋找暗物質:科學家已走投無路
    只有兩種可能:要麼,牛頓和愛因斯坦錯了,現有的物理學有問題,而且是大問題!(這想一想就讓人很興奮呢,科學從不怕錯,就怕遲遲沒有發現錯。)要麼,銀河系外圍的旋臂周圍,有大量的不發光物質,也就是暗物質。暗物質的質量很大,它增加了跟銀心的引力。這類似於上文咱們說的,要想地球擁有水星的軌道速度卻又不被甩出軌道,辦法是增加地球的質量。
  • 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暗能量?
    也許是愛因斯坦引力理論被忽視的一些東西,也許是某種奇怪的能量充滿了空間。又或者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也許有問題,一種新的理論可能包含某種產生這種宇宙加速度的場。物理學家仍然不知道怎麼解釋這些東西,但是他們起了個名字,這就是所謂的暗能量。什麼是暗能量?
  • 現代物理學如何向前突破——新量子革命
    量子度量——四、新量子革命一百二十年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針對當時的物理學現狀,提出了「烏雲說」。烏雲說對後世影響巨大,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郎克提出了量子假設,解釋了第一朵烏雲。猶太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解釋了第二朵烏雲。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什麼是暗物質?
    根據《現代物理學評論》(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2018年的一篇評論,研究人員甚至已經開始估計它的質量了。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神秘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一小部分。這些恆星繞著星系核心旋轉的速度太快了,就好像有一些看不見的暗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拉著它們,推動它們向前移動——科學家們很快在整個宇宙的星系中發現了這個現象。研究人員不知道這個看不見的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一些天文學家推測暗物質是由小黑洞或其他緊湊的物體組成的,這些物體發出的光太少,無法在望遠鏡中顯示出來。
  • 現代物理學已經發展到瓶頸了嗎?人類科技真被「智子鎖死」?
    回首過往,在20世紀初,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出現刷新了人們的世界觀,讓人類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的關係有了全新的認識,使人類的科技飛速發展。21世紀初,物理學卻沒有什麼爆炸性的發現,準確來說是在基礎領域沒有較大的發現。難道物理學的發展遇到瓶頸了嗎?莫非真的像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那樣,人類的科學發展已經被高等級文明鎖死。
  • 現代物理學已經發展到瓶頸了嗎?人類科技真被「智子鎖死」?
    回首過往,在20世紀初,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出現刷新了人們的世界觀,讓人類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的關係有了全新的認識,使人類的科技飛速發展。21世紀初,物理學卻沒有什麼爆炸性的發現,準確來說是在基礎領域沒有較大的發現。難道物理學的發展遇到瓶頸了嗎?莫非真的像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那樣,人類的科學發展已經被高等級文明鎖死。
  • 「973」計劃項目「暗物質、暗能量的理論研究及實驗預研」啟動
    暗物質和暗能量被稱為21世紀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晴朗天空中的「兩朵烏雲」,揭開暗物質、暗能量之謎,將是人類認識宇宙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可能導致一場新的物理學革命。3月18日,國家「973」計劃項目「暗物質、暗能量的理論研究及實驗預研」在京啟動。這標誌著中國科學家將向揭開「兩朵烏雲」之謎發起挑戰。
  • 「暗物質」是什麼?維繫星繫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標題:「暗物質」是什麼?因此沒有暗物質,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也幾乎不會發生改變,地球現有的生態環境不會受到影響,你還是可以繼續讀完這篇文章的。另一方面,如果暗物質也像「普通物質」一樣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那麼每時每刻都應該有大量的暗物質粒子穿過地球。當你在大街上行走時,一呼吸一張嘴,都有可能會「吸入」或「吃到」一些暗物質粒子的,吃到如此神奇的「食物」,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感覺呢?
  • ​現代物理學革命(慕課講稿)
    我們今天要探索的內容是「現代物理學革命」(The modern revolution in physics)。這個話題分為現代物理學革命的序幕、相對論的建立、量子力學的建立三個小節來講。「現代物理學革命」是一個公認程度很高的概念,與之前哥白尼到牛頓那一段被稱為「近代科學革命」一樣,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議。
  • 有研究質疑暗物質理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大多數天文學家相信他們對宇宙的能量和物質有廣泛的了解,但是一小群特立獨行的研究人員並不信服。他們聲稱,新的衡量標準意味著科學界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立場。根據那些對公認的物理學持懷疑態度的人的說法,物理學家需要使用新的運動和引力理論來解釋宇宙,而不是接受一種叫做暗物質的擬議物質的存在。
  • 科普知識:探索宇宙暗物質與電磁波理論
    賀俊傑/文暗物質暗能量在科學界已經論證了很長時間了。其實宇宙空間是沒有絕對真空的,它充滿了暗物質暗能量。如果是絕對真空,光和電磁波將無法傳輸,引力波也不復存在,因為失去了導體。暗物質其實也是一種微粒,根據理論計算,應該是基本粒子的五千萬億分子零點零零零一都不到。
  • 暗物質是天體物理學中的「異形」嗎?
    例如:知道暗物質存在,但我們不知道它的性質是什麼,這是否意味著可以將任何未知的影響歸因於暗物質?有很多事情想知道...暗物質,除了引力之外,它不與物質相互作用。所以就像關於黑洞的舊難題 ,怎麼找到它?它可以通過引力透鏡以外的其他手段檢測(至少有些)是否有湮滅過程?類似於正電子/電子[湮滅]?
  • 物理學定律趨向宇宙真諦?或許能破除物理學兩朵烏雲,解宇宙之謎
    用愛因斯坦相對論來解釋宇宙的一切,說起這世間最具有奧妙的學科,人們一定都會想到物理學,物理學和科學,這兩門學科在不斷的推動人類向前發展,人類在不斷的探索奧秘的過程當中也變得更加的謙遜,因為我們知道尚且具有許多未破解的奧秘,人類所接觸到的知識也只不過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其實跟浩瀚的宇宙相比,目前人類所掌握的知識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 物理學的成長
    物理學的輝煌成就,使得不少物理學家躊躇滿志、沉溺於歡快陶醉之中,於是產生了這樣一種看法: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今後物理學家用不著再幹什麼了,只需要把各種數據測得精確些就行了。然而,此刻在物理學的萬裡晴空中卻飄來了兩朵烏雲,物理學上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發現。這些無法用經典物理學解釋的新發現,使經典物理學陷入了危機。第一朵與麥可遜實驗有關,第二朵與黑體輻射有關。
  • 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是一個神秘的非發光物質宇宙,儘管幾十年來專家們一直在觀察暗物質的引力效應,儘管如此人們仍然對暗物質的真實性質感到非常的困惑。在19世紀末,天文學家開始猜測散布在整個宇宙中的看不見的物質-昏暗的恆星或氣體和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