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是天體物理學中的「異形」嗎?

2020-12-06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如果本文能為你帶來你未曾了解知道信息或知識,故「博科園」覺得還是有用的。那麼在評論區留個言點個讚,並關注一下吧 (*°°)=3

儘管我們已經知道了不少物理定律,及標準模型和廣義相對論的成功,但在宇宙中仍有大量的觀察結果仍然缺乏完整的解釋。從恆星形成到高能宇宙射線,宇宙仍然有許多奧秘待解開。雖然已經發現了很多關於空間的東西,但我們仍然不知道這一切。例如:知道暗物質存在,但我們不知道它的性質是什麼,這是否意味著可以將任何未知的影響歸因於暗物質?

有很多事情想知道...暗物質,除了引力之外,它不與物質相互作用。所以就像關於黑洞的舊難題 ,怎麼找到它?它可以通過引力透鏡以外的其他手段檢測(至少有些)是否有湮滅過程?類似於正電子/電子[湮滅]?

這裡有很多謎團,也有很多關於暗物質的證據。但將其他謎團歸咎於暗物質不僅是目光短淺的,而且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示了當科學家用完好想法時發生的事情。

暗物質遍布整個宇宙,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解釋星系團內個別星系的快速運動,是因為認識到所有正常物質——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物質——不足以解釋重力的總量。這包括恆星、行星、氣體、塵埃、星際和星系間的等離子體、黑洞和其他我們可以測量的東西,支持暗物質的證據是不計其數的。

它們並不僅僅包括星團內的星系,當然,每個包含星系的星團都有這個需要。暗物質是必要的:

1、單個星系的旋轉特性

2、星系的形成有許多不同的大小,從巨大的橢圓星繫到銀河系大小的星系再到我們周圍的小星系

3、星系之間的相互作用

4、星系和星系團在大尺度上的聚類性質

5、宇宙網,包括它的絲狀結構

6、宇宙微波背景下的波動譜

7、觀測到的引力透鏡效應

8、觀測到重力效應與普通物質在碰撞星系團中的分離

從單個星系的小尺度到整個宇宙,暗物質是必要的。

把所有這些與宇宙學的其他部分聯繫起來,使我們相信,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每個星系都包含著一個巨大的、瀰漫的暗物質暈環繞著。我們星系中的恆星、氣體和塵埃,主要存在於一個圓盤上,而暗物質光暈被認為是球形的,因為壓倒性的證據是與正常(原子)物質不同的是:暗物質不會在把它撞擊到自己或正常物質的時候「濺起」。此外,暗物質應該在銀河系中心周圍密度最大,隨著它的消失,密度會降低,並且可能延伸到星系本身的十倍遠。最後在每個光暈中都應該存在小塊的暗物質。

為了重現上面列出的全部觀察結果以及其他的觀察結果,暗物質不需要具有除以下之外的任何特性:它需要具有質量;它需要引力相互作用;它需要從很早的時候開始相對於光速慢慢地移動; 而且不需要通過其他任何力進行過多的相互作用,其他任何「互動」都受到嚴重限制,但不排除。

那麼為什麼每次有一個正常的粒子 、光子、正電子、反質子等的天體物理學觀察,人們的第一本能就是歸咎於暗物質?

本周早些時候,一個研究脈衝星周圍的伽瑪射線源的團隊在科學界發表了他們的成果 ,試圖更好地理解我們觀察到的多餘正電子來自哪裡。電子的反物質正電子是以各種方式自然產生的:通過將正常物質的粒子加速到足夠高的能量,當它們碰撞其他物質粒子時,它們可以通過愛因斯坦的E = mc^2產生電子 - 正電子對 。在粒子物理實驗中常規地創建這些配對,也可以直接在宇宙射線搜索中間接地看到天體物理學正電子創造的證據,並通過尋找電子 - 正電子再湮滅的指示能量信號來間接地看到這些證據。

這些天體物理學的正電子信號在銀河系中心附近,集中在像微型類星體和脈衝星這樣的點源上,它位於我們銀河系的一個神秘區域,被稱為「偉大的殲滅者」,它被看作是一個擴散背景的一部分,它的起源是未知的。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們看到的正電子比預期的要多,已經知道這個很多年了;帕梅拉測量了它,費米測量了它,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也測量了它。最近高海拔的切倫科夫天文臺(HAWC)測量了非常高的能量,tev - level伽馬射線,顯示了來自中年脈衝星周圍的極加速粒子。但不幸的是,這不足以解釋需要的正電子過多的問題。

但由於某些原因,每次測量正電子的超量,或者對一個無法解釋它的天體物理源的每一個觀測,這個敘述就會立即變成:我們無法解釋它,所以它是由暗物質引起的。這太糟糕了,因為有很多候選天體物理源不需要任何奇異的東西,包括:

1、其他粒子的正電子和伽馬射線的二次產生

2、微類星體或黑洞噴出物

3、非常年輕或非常古老的脈衝星,包括磁星

4、超新星殘骸

這個列表並不是詳盡無遺的,但僅僅是一些可能造成這種過剩的例子。

許多在該領域工作的人都喜歡暗物質,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如果暗物質湮滅並產生伽瑪射線和普通物質粒子,那將是革命性的和開創性的。這將是天體物理學家研究並揭開暗物質之謎的夢想。但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從來沒有成為事實,據我們所知:暗物質湮滅的橫截面與零仍然是不可區分的。儘管暗物質總是被強調為解釋正電子過剩的可能性,但它並不比外星人更有可能解釋Tabby恆星。

毫無疑問,還有其它的正電子來源。然而,正電子並不遠離它們的來源,附近也沒有很多來源。兩個最好的候選被HAWC檢測到,我們現在知道產生的正電子的數量。也知道這些正電子是如何從它們的來源擴散的,其速度比先前假定的要慢。因此當確認附近的正電子源時,所發現正電子離開原點的速度非常慢,因此並沒有在地球上製造正電子。

當排除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更有可能發生其他可能性。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正電子必須來自暗物質,也並不是暗示這一點。

很明顯,由HAWC數據所暗示的正電子只解釋了其他實驗中所觀察到的正電子的1%,這表明還有其他原因。當你看到我們的傳統思想無法解釋的時候,就像是超出了天體物理學的正電子那樣,那麼就要保持在你的腦海之下,它可能是暗物質,展現了我們所沒有的那些長期以來所追求的相互作用的性質遠。

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其他一些天體物理過程正在加速傳統的已知粒子來產生這些效應。當你在科學上有謎團時,讓你的大腦接受一場革命,但把你的賭注放在世俗上,永遠不要相信這種說法!

知識:科學無國界,博科園-科學科普

參考:ESA,NASA,《science》(Extended gamma-ray sources around pulsars constrain the origin of the positron flux at Earth)等

作者:Ethan Siegel(天體物理學家)

來自:Forbes science

編譯:光量子

審校:博科園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暗物質是如何被科學家發現的?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解密
    這4種天體中 投票 (溫馨提示:文章的後面有視頻連結哦我們拿著耳機線旋轉,旋轉的速度越快,手就要使更大的力抓住耳機線,要是速度夠快,手抓不穩,耳機就飛出去了。地球繞著太陽轉也是這個道理,中心提供的引力越大,能支持的旋轉速度就越大。星系繞著星系團中心轉,也是這個道理。於是提出,星系團內部必定還有一些我們看不到的物質,提供了額外的引力扯住星系不讓他們飛出去。天文學家又考察了其它星系團,結果每個星系團都有同樣的現象。
  • 暗物質什麼性質?會有暗物質攜帶電荷嗎?
    ,研究了一小部分暗物質粒子是否有微小的電荷。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大學的朱利安·穆尼奧斯說:你聽說過電動汽車和電子書,但現在我們談論的是電動暗物質,該研究已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然而,這種電荷是最小的。穆尼奧斯和他的合作者,麻薩諸塞州劍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阿維·洛布,探索這些帶電的暗物質粒子與正常物質通過電磁力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 探索暗物質
    1922年,天文學家卡普坦最先提出「暗物質」可能存在的說法,但當時沒有證據證明暗物質的存在。人們對暗物質的起源以及其他等等都是了解也不多。但是研究,不過暗物質仍是目前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一直無法解決的謎團。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瀰漫於整個宇宙之中,並造成了許多可被探測的引力效應,而其本體卻總是無法被人類直接探測。
  •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或已找到宇宙「丟失」物質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或已找到宇宙「丟失」物質據美國「每日科學」網5月13日(北京時間)報導,加州大學天文學家利用歐航局(ESA)的XMM-牛頓太空望遠鏡與美國宇航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在距地球4億光年之處,發現巨大的星系際氣體儲存槽。
  • 暗物質是什麼,這種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構建了宇宙的結構嗎?
    這不符合越向外,物質越少,重力越小,速度越低的慣例。在這個時候,外環可以直接測量到的恆星數量並沒有減少,但是可以被外環直接推出的天體數量卻沒有減少。科學家大膽地推測,宇宙中一定有一些我們天文觀測沒有發現的物質。這些物質被稱為「暗物質」。科學家認為,通過測量物體圍繞星系旋轉的速度,可以找到暗物質的證據。根據衛星的速度和高度,可以測量地球的總質量。
  • 暗物質會不會聚集形成天體?比如暗物質星什麼的?
    宇宙演化早期,是會形成暗物質黑洞的,當然這也算是天體,但形成原因是密度漲落的演化。另外現在暗物質暈的中心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依然是有爭論的問題,數值模擬的結果顯示中心是「平」的,也就是只是很多暗物質聚集,算不上有明顯邊界的天體。
  • 維拉·魯賓和暗物質
    魯賓還不知道,但她已經找到了暗物質存在的第一個證據。它是一種假定的物質形式,不與共同物質相互作用,不發出光,其存在只能從它對可見物質(如恆星、星系和星系聚集)的引力作用中推斷。在魯賓觀察近40年後,科學家們現在知道,這種神秘的物質佔宇宙的84%,儘管他們仍然不知道它是由什麼做的。其看不見的粒子穿過整個宇宙,它影響恆星在星系內移動的方式,星系如何相互吸引,以及整個宇宙如何走到一起。
  • 否認暗物質的物理學家
    他的理論修正了牛頓物理學。在牛頓物理學中,暗物質和暗能量是被假設存在的,並且根據標準物理定律來計算引力的話,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了宇宙總能量的95.1%。   當我拜訪他在魏茨曼研究所的辦公室時,這位70歲的物理學家在以色列炎熱的夏天裡穿著短褲,興奮激動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地提高語調。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暗物質與暗能量
    二十世紀大量的天文觀測和天體物理研究結果都證實這個模型。 2003年威爾金森微波背景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和斯隆數字巡天(SDSS)天文觀測以其對宇宙學參數的精確測量,進一步強有力地支持了這一模型。這在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物質基本結構的道路上無疑是一個光輝的成就。WMAP的結果告訴我們,宇宙中普通物質只佔4%,23%的物質為暗物質,73%是暗能量, SDSS 也給出類似的結果。
  • 暗物質 真實存在嗎?
    然而未能得出暗物質存在的確鑿結論。 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利用光譜紅移測量了后髮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於星系團的運動速度。 利用位力定理,他發現星系團中星系的速度彌散度太高,僅靠星系團中可見星系的質量產生的引力是無法將其束縛在星系團內的,因此星系團中應該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其質量為可見星系的至少百倍以上。
  • 又一個宇宙之謎,暗物質未覆蓋全宇宙,19個星系缺少暗物質
    宇宙中有許多的塵埃,氣體和星體,除去我們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宇宙各類物質之外,宇宙中剩餘出的空間還有百分之90以上,而這百分之90的空間就是物理學上所描述的「暗物質」。星系模擬圖最近幾組天體物理學專家們發現了19個矮星系似乎缺少其暗物質,但是他們卻不知道為什麼。
  • 暗物質是什麼?科學家們是如何發現它的?差點顛覆傳統物理學!
    宇宙的成分不光只有我們現在所知的這些物質存在,宇宙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組成物質我們依然不知其真面目,那就是暗物質。暗物質在許多科幻電影或者是其他作品裡,都是非常神奇的物質,能夠用來做許多的事,但事實上,暗物質是什麼,是怎麼樣的,根本就沒有人知道,因為還沒有辦法直接看到這種物質的狀態,那麼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呢?又是如何發現的?暗物質的提出其實是因為一件非常重要的物理學大事件,這次事件就是關於星系的旋轉問題。
  • 反物質和暗物質是一回事嗎?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我們在平時經常會聽到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詞彙,這些其實都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般物質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宇宙大爆炸如果這個事情要進入溯源的話,那其實需要追溯到宇宙的起源。
  • 最新研究:也許「暗物質」根本不存在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Dark matter)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無法透過電磁波的觀測進行研究,也就是不與電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質。人們目前只能透過引力產生的效應得知,而且認為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的奇異物質存在。根據數學模型,暗物質佔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四分之三。
  • 宇宙中的暗物質可能是由黑洞組成的嗎?
    關於暗物質是什麼有很多爭議,但是一些缺失的物質不能包含在黑洞中嗎?一旦物質進入黑洞,它就不能被看見或測量,所以它是不可解釋的。物質一旦進入黑洞,就變的不可見,但這並不意味著無法測量它的影響。這裡引入了一些我們沒看到的東西,許多其他的宇宙學言論也暗示了暗物質的存在,令人驚訝的是,它們預測的數量差不多!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我們對暗物質的研究不僅僅告訴我們「它就在某個地方」;當我們研究一個星系時,我們了解了一些關於它內部物質總分布的信息。這意味著我們知道暗物質圍繞著星系,而不是星系中的中心物體,不像黑洞是在星系內的。
  • 星系中暗物質如何分布的奧秘,被科學家發現了
    宇宙中物質集中在星系、恆星和行星中的引力是由所謂的「暗物質」提供的,它從大爆炸時幾乎是均勻的狀態演化到現在。但是,儘管這種「額外的物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對它的性質、行為和組成幾乎一無所知,這是現代物理學的基本問題之一。
  • 為什麼這個世紀將屬於天體物理學?
    對於天體物理學它意味著什麼?中微子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粒子。如果他們有質量,意味著它們:科學家也認為中微子或許具有質量很大的左手徵夥伴,如果是這樣,那麼暗物質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此外,在超新星爆發時,中微子也會帶走大量的能量;中子星冷卻也跟它們有關;它們也會影響宇宙大爆炸的餘暉(即微波背景輻射)。
  • 物理學:圓環形磁鐵「卡布奇諾潛水艇」可以捕捉暗物質嗎?
    物理學:圓環形磁鐵「卡布奇諾潛水艇」可以捕捉暗物質嗎?IBS CAPP的科學家正在研究haloscopes - 尋找暗物質的機器。Haloscope有很強的磁鐵。螺旋形磁鐵(左側的螺線管磁鐵)通常用於暗物質實驗。
  • 宇宙中的物質有多少?科學家算了出來,加上暗物質也只有31%
    不過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美國科學家對宇宙物質總量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測量,結果顯示,普通物質和看不見的暗物質(dark matter)的總和佔宇宙物質總量的31.5%,剩餘的68.5%都是暗能量(dark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