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暗物質

2020-10-03 百科探秘

暗物質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能夠給予合理的解釋,人類不知道暗物質所代表的物質到底是什麼,但是暗物質這種東西確確實實存在,並且暗物質所造成的影響比黑洞還要強烈。暗物質的能量是宇宙中數一數二的,如果一旦和暗物質發生反應,暗物質會紋絲不動,而其他物質會粉身碎骨,所以科學家們還在努力的研究暗物質這種材料,想要揭開暗物質最神秘的面紗

暗物質有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科學家通過推算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有宇宙總質量的大部分,它比宇宙中所有可以看到的星系,星團,恆星,各種行星加起來的總質量還要多。而我們想要探索宇宙,暗物質顯然是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接下來我們來談論一下關於暗物質的事。

1、關於暗物質的推論?

1922年,天文學家卡普坦最先提出「暗物質」可能存在的說法,但當時沒有證據證明暗物質的存在。人們對暗物質的起源以及其他等等都是了解也不多。但是研究,不過暗物質仍是目前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一直無法解決的謎團。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瀰漫於整個宇宙之中,並造成了許多可被探測的引力效應,而其本體卻總是無法被人類直接探測。

暗物質是宇宙中理論上存在的一種不可見物質,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並不是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目前已知的物質。

從普通人類的視角出發,暗物質看起來又是神秘莫測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五感,而所有這五感都源自某種電磁相互作用。譬如說視覺,就是基於我們對光的敏感——所謂的可見光本質上就是屬於特定頻率範圍內的電磁波。我們能夠看見常見的物質,就是通過感受構成這些物質的原子所發出或者吸收的可見光。歸根結底來說,原子中的電子和質子所攜帶的電荷就是我們能夠看見事物的原因。

然而物質並不一定要由原子構成。大多數物質可以由與原子完全不同的東西構成。能夠像普通物質那樣與引力相互作用的任何東西——比如說,能像普通物質那樣聚攏成星系與星系團——都屬於物質。沒有任何規律要求物質總是由帶電粒子組成。但對我們的眼睛而言,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的物質就是隱形的。所謂的暗物質完全不帶(或者只是帶一點極不顯著的)電磁荷。無論是用肉眼還是用敏感的光學儀器,都沒有人直接觀測到暗物質。

2、暗物質的怎麼被發現的

按照牛頓的經典力學來分析,在一個星系當中,更靠近質心的恆星,其運動的速度應該是大於外層的恆星的,因為越靠近中心,就越需要更大的速度來克服引力的吸引。

然而在1959年,美國的天文學家薇拉·魯賓在觀測螺旋星系M33時,發現了它的轉動不遵循牛頓力學,理論上講,星系的自轉曲線應該符合下圖中的虛線:距離中心天體的距離越遠,平均軌道速度應該會按照質量的分布進行遞減。

而實際觀測到的數據則是圖中的實線,這就說明:內層的恆星運動速度和外層的運動速度幾乎是一致的。

這也意味著星系的實際質量或許遠比我們看到的要多,於是她和她的同事推測:

星系的大部分質量或許存在於暗物質當中,並且暗物質存在的範圍要遠遠大於星系最外層的可見部分。

然而由於其林林總總的引力效應,我們依然相信暗物質就在那裡。這些引力效應包括暗物質對於我們銀河系內恆星的影響(這些恆星的公轉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於單靠常規物質的引力是無法聚攏它們的);對於星系在星系群中的影響(同樣單靠可見物質的引力無法解釋星系如此之快的運動速度);對於從宇宙之初的大爆炸遺留至今的微波背景輻射的影響;對於從超新星爆發拋射出的可見物質拋射軌跡的影響;對於被稱為引力透鏡的宇宙中光線彎曲現象的影響;以及導致在合併的星系團中可見物質和不可見物質相互分隔開來的現象。

2、 暗物質的探測

科學家門為探測暗物質建立了大型地下探測器,深空衛星或者位於日內瓦隸屬於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CERN)的大型(LHC)可能會在未來真正探測到暗物質粒子。

即便暗物質和普通物質沒有這樣的相互作用,暗物質的自相互作用也可能會有一些可觀測的效應。比如說,暗物質自相互作用導致的星系中心物質的移動可能會造成星系的小尺度內部結構發生改變。

類似於銀河系這樣密實的天體結構,比如夜晚天空中的發光氣體雲或者恆星,也許可以給出一種或者多種不同暗物質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的證據。甚至暗物質可能就是一種假想的叫做「軸子」的粒子,它可以和磁場相互作用,並且有望在實驗室和太空中被觀測到。

無論對於理論、觀測還是實驗來說,暗物質都是一個很有前景的研究課題。我們知道它存在,但是我們還不知道它的基本性質。

3、 結論

實際上暗物質的更直接的作用是體現在星系和星系團中的。星系能緊緊的聚集在一起,正是因為暗物質和星系中可見物質的共同作用。在暗物質的理論下,很多無法理解的現象都成功的得到了解釋。儘管不可見,暗物質對於我們宇宙的演化,以及恆星、行星乃至生命的產生都是極其關鍵的。這是因為暗物質攜帶五倍於常規物質的質量,與此同時,暗物質不直接與光產生相互作用。

暗物質的性質對於像我們所在的銀河這樣大小的星系的形成尤為關鍵。如果沒有暗物質,電磁輻射將會在過長的時間內阻止星繫結構聚攏,從本質上清除了星繫結構形成的可能性,並會把宇宙維持在平坦且均勻一致的狀態。正是因為暗物質的存在,對於我們的生命和太陽系而言所必須的銀河系才能在從宇宙大爆炸至今的時間內及時形成。

想要更深刻地了解到底什麼是暗物質。就必須探索以下問題的答案:

它是否由一種新的基本粒子構成?

它是否可能包含一些看不見但是緻密的成分,比如黑洞?

如果它是由基本粒子構成,那麼除了引力之外,它和其他類似的物質是否有相互作用(即便很微弱)?

這種粒子是否有一些我們不可見的自相互作用?

這樣的粒子可能會不止一種嗎?

這些不同種類的暗物質粒子之間有可能有相互作用嗎?

科學家關於暗物質的探索一直在繼續,或許暗物質存在的最顯著的標誌,恰恰就是我們人類的存在本身。

喜歡的話就點波關注吧,還有想要了解的科學內容可以留言,謝謝!

相關焦點

  • 誤入歧途的暗物質探索
    暗物質問題是基於平衡星系旋轉的離心力而提出的。由於這是一個以牛頓引力定律存在應用局限、對星球之間作用力認識尚未明確,而誤導的錯誤探索方向,所以註定了暗物質探索無論花費多少人財物力都不會有結果。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其實只是發現了星球凝聚力。萬有引力的特點是物體產生垂直重力,要克服這種垂直重力而使人造衛星圍繞地球運行,就需要給衛星施加一定的速度。
  • 多維空間與暗物質探索之一
    通過很多多維空間與暗物質的思考,寫了一些關於多維空間與暗物質的文章。通過這些思考發現了很多多維空間及暗物質理論將來的一些應用,以及對工作生活的改變等。暗物質由於科學家們的熱情,有很多前沿的科研項目,知道的人還比較多。現在很多人不了解多維空間,甚至連四維空間還有不能理解,但是我希望通過我對未來多維空間的描述給大家一點介紹。
  • 境外媒體:「悟空」尋暗物質 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中國"悟空"號赴太空搜尋暗物質: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核心提示:中國17日成功發射了名為「悟空」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希望在人類探索宇宙核心秘密方面再邁出一步。  境外媒體稱,中國17日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以加入全球對暗物質的探索。
  • 探索暗物質的現實意義(應用篇)
    在不斷的使用過程中,慢摸索出人工生火的能力,科技發展後,才明白火具體的原理,使用自如,如:如何生火,如何滅火等,現在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不還是要用火箭生火的巨大推力來實現嗎?所以說,當無法具體解釋真正原理之前,我們可以先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慢慢摸索和探究它的原理,最終達到應用自如,服務人類的目的。
  • 趣探索:暗物質是物質宇宙的骨架,沒有暗物質就沒有人類文明
    暗物質間接發現源於1970年左右魯賓和福特對銀河系鄰近星系仙女座星系中星體旋轉速度的研究。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具有以下特點。a,不發光、不發出電磁波、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因此人類無法用光學或電磁監測設備直接「看到」。b,密度小、速度快,難以捕捉。c,宇宙大爆炸時,包括暗物質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物質同期產生。d,暗物質貢獻引力且不與物質發生作用,高度穩定,是宇宙絲狀結構的主要支撐者。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暗物質探索的「奇兵」
    科學界公認,揭開暗物質之謎將是繼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將帶來物理學的又一次革命。暗物質存在於人類已知的物質之外,人們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麼,它的構成也和人類已知的物質不同。現行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僅能解釋佔宇宙5%的普通物質,卻無法解釋暗物質和暗能量。為了有效的開展暗物質的探索,國際粒子物理學界將每年10月31日定為「國際暗物質日」。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探索暗物質有什麼進展了?
    為了顯得更博學,說暗物質都會順帶提一句暗能量。其實吧,把「暗能量」和「暗物質」放一起是很業餘的(呃,我本來就是業餘的),兩者雖然同屬「暗」字輩,本質上卻大相逕庭。古人把解釋不了的現象歸結於上帝,科學家遇到解釋不了的現象,就把這黑鍋甩給「暗某某」,「暗」這個字並不是一種分類,而是「黑鍋」的意思。暗物質和暗能量都是背鍋小能手,先簡略說說「暗能量」背的這口鍋。
  • 宇宙的幽靈:探索暗物質的前世今生
    宇宙溫度漲落暗示存在暗物質後來物理學家了解到要解釋這樣的溫度的漲落,有一個必須的假設就是這個宇宙中,其實存在著暗物質,溫度的漲落反映了宇宙暗物質的分布在那個時候是不均勻的,暗物質密度的漲落是10的負5次方左右,這就完美的解釋觀測到的現象。
  • 丁肇中:山大具有專注精神 繼續探索暗物質
    原標題:丁肇中:山東大學具有專注精神將攜手繼續探索暗物質丁肇中教授將攜手山東大學繼續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AMS)這個前所未有的實驗平臺,進行深入持久的探測研究,邁向人類探測暗物質的新裡程。丁肇中教授表示,國內多所重要的大學對AMS項目的發展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其中就包括山東大學。
  • 科普知識:探索宇宙暗物質與電磁波理論
    賀俊傑/文暗物質暗能量在科學界已經論證了很長時間了。其實宇宙空間是沒有絕對真空的,它充滿了暗物質暗能量。如果是絕對真空,光和電磁波將無法傳輸,引力波也不復存在,因為失去了導體。暗物質其實也是一種微粒,根據理論計算,應該是基本粒子的五千萬億分子零點零零零一都不到。
  • 靈魂是暗物質的一種麼?揭示靈魂本質進而探索世界奧秘
    我們可以肉眼觀測的大多稱為正常物質,隸屬於可見宇宙。然而,有這樣一種物質,科學家只能確認其可能存在,卻無法直接觀測探查,這就是暗物質。眾多推測均認為靈魂與暗物質有關,也可能就是暗物質的一種。靈魂的存在,大多見於宗教典籍的存在。
  • 人類想要突破光速去探索宇宙,能夠依賴反物質和暗物質嗎?
    所以人類想要探索宇宙首先就要達到期望值中的速度,儘快的飛出太陽系,去找尋去探索類地行星,搜集到能源和資源甚至是適合移民的第二星球,進行更好的探索。畢竟航天飛船的發展,跟能源的發展相輔相成。現有的化學燃料,根本不可能滿足超光速飛行的需求,甚至是達到亞光速都很困難。人類想要突破光速去探索宇宙,能夠依賴反物質和暗物質嗎?
  • 科學家探索暗物質的新手段:有史以來最為準確的原子鐘網絡
    科學家探索暗物質的新手段:有史以來最為準確的原子鐘網絡  Connor Feng • 2018-12-09 12:01:53
  • 靈魂是暗物質嗎?
    我們肉眼所能觀察到的大部分物質被稱為正常物質或物質,它屬於目前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然而,有這樣一種物質,雖然目前為止也只是存在於科學家的推測中,只能確認它的可能存在,而不能直接觀察和探索,甚至迄今為止都沒有真正發現過它的存在痕跡。這就是暗物質或反物質。通過對靈魂和暗物質特性的推測對比,也許表明靈魂與暗物質有關,或者可能靈魂本身就是一種暗物質的存在。
  • 【科普】暗物質與暗能量
    在這裡,我們將伴隨大家一起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宇宙起源,黑洞,蟲洞,多維空間,相對論,量子力學,地外文明,迷失古蹟,不解之謎,科技前沿。從宏觀到微觀,從科技到科幻,我們一一為您呈現!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 首先,不要把暗物質與暗能量混為一談。有很多人認為暗能量就是暗物質發出?
  • 暗物質與暗能量
    這在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物質基本結構的道路上無疑是一個光輝的成就。WMAP的結果告訴我們,宇宙中普通物質只佔4%,23%的物質為暗物質,73%是暗能量, SDSS 也給出類似的結果。從物質基本結構的觀點出發,普通的物質,如樹木、桌子以及我們人類本身,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然而分子、原子不是最基本的,目前已知的最基本的粒子是由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所描述的夸克和輕子以及傳遞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膠子等)。
  • 暗物質長的什麼樣?
    暗物質長的什麼樣?沒有人親眼見過暗物質,否則所見之物也就不是暗物質了。不過,科學家還是可以從理論上推測暗物質的形狀,比如,英國和丹麥的理論物理學家推測出了暗物質的一種形式,直徑20釐米、由原子積聚而成的球體。
  • 「史萊姆黴菌」到暗物質網絡,折射出人類對於宇宙探索的新思考
    而研究人員們對於研究手法的思考,讓它們找到了最基本的物質網絡:暗物質網絡人類的大腦神經元結構類似一個宇宙中的連接通道,更像是整個宇宙的暗物質網絡,本以為天文學家們能夠從人類的大腦中得到宇宙的結構,得到宇宙中暗物質的存在網絡。但誰能想到,現在研究的突破點竟然會是一個無腦的單細胞有機體。
  • 「暗物質」的候選粒子是什麼,網友:黑色的物質
    宇宙之大,從來不能阻止人類探索的腳步,人類的探索之眼已經看向了幾百萬光年之外。在美麗的夜空下,天上繁星眾多,然而黑色的空白區域是什麼呢,也許那是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裡面有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首次發現暗物質暗物質是那些不發光,不能用常規方法進行觀測,不與電磁力相互作用的物質。20世紀,美國天文學家薇拉.魯賓首次為暗物質的提供了最基礎的數據。
  • 趣探索;宇宙由什麼構成、物質及暗物質由什麼構成?
    宇宙由約5%的普通物質,27%的暗物質及佔68%的暗能量構成普通物質佔5%,暗物質佔27%,暗能量佔68%。三,暗能量及暗物質由什麼構成?暗能量是驅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它和暗物質都不會吸收、反射或者輻射光,所以人類無法直接使用現有的技術進行觀測。科學家根據宇宙膨脹推導出,暗能量和暗物質;暗物質產生引力,暗能量產生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