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有人類的科學水平,宇宙的浩瀚程度還無法給予詳細的數據。但是隨著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發展,觀測範圍也空前高漲到930億光年的範疇。雖然對於人類來說這個數據已經是目前科技力量能夠達到的極限值了,可是對於宇宙來說也許僅僅是鳳毛麟角。
人類渴望更大能力的走出地球,走出太陽系,來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雖然現有的航天飛行器已經抵達了將近冥王星軌跡的距離,但是離著脫離太陽系還是非常遙遠。在過去人類的認知當中,太陽系的邊緣地帶就是冥王星。但是根據現有科研成果來看,太陽系的邊緣在奧爾特星雲附近,它的範圍也達到了1光年。所以,太陽系的實際直徑在2光年左右。
眾所周知,光年的計算宇宙距離的單位。如果換算成我們常見的「米」來說,1光年=9.5萬億千米。這樣的換算數據有沒有震撼到你呢?而銀河系的直徑接近10萬光年,飛躍太陽系就需要上萬年的時間,更別說跨出銀河系的界限,更宏觀的進行探索了。
所以想要達到更高的探索範圍,拜託空間的束縛,就必須掌握更強、更快的航行速度。可是想要暢遊整個宇宙的話,需要達到多塊的飛行速度呢?因為光速僅僅只是宇宙中的基本速度單位,掌握了光速飛行的技術,可以輕而易舉得飛出太陽系,可是想要穿越出銀河系,依舊是很緩慢的。由此得出,只有超越光速飛行,才能是宇宙星系之間航行的準則,而超光速又是分為不同等級和速度的。
所以人類想要探索宇宙首先就要達到期望值中的速度,儘快的飛出太陽系,去找尋去探索類地行星,搜集到能源和資源甚至是適合移民的第二星球,進行更好的探索。畢竟航天飛船的發展,跟能源的發展相輔相成。現有的化學燃料,根本不可能滿足超光速飛行的需求,甚至是達到亞光速都很困難。人類想要突破光速去探索宇宙,能夠依賴反物質和暗物質嗎?
針對這樣的情形,科學家們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究可控的核聚變技術,這樣技術假若成功的話,航空飛船的速度將會達到質的提升,雖然還離亞光速有著一定的距離,但是卻離飛躍太陽系的夢想更近一步,但是這樣技術的研發還需要人類的很長的時間。
可是,有什麼樣的能源可以讓飛船達到預想的亞光速呢?也許它就是反物質能源。這種能源的概念就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能源相撞,由於相互之間的消耗和抵銷,會發生爆炸並由此衍生巨大的能量迸發。我們知道的,正電子和負質子,都屬於反粒子的範疇。它們跟我們常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的話,電量是一致的,但是電性卻是完全相反的。
根據這樣的推理,科學家們假設,宇宙中會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反物質。關於暗物質理論人類尚處於探索階段,可是反物質現在已經能達到在實驗室的微量研究,關於它的研究已經漸漸出現了希望,只是人類還不能進行批量生產。
假若人類研究出一款靠反物質能源驅動的宇宙飛船,那麼它的速度很有可能達到子彈速度的1.5萬倍。也就是說,搭載它去火星僅僅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而不是現有狀態的半年時間。它的出現,會讓人類飛出太陽系的時間提上日程,是一種全新概念的驅動方式或著飛行體驗。
這種反物質驅動原理跟核燃料的爆炸近似,但是卻體積很小,能量很強悍。也許反物質飛船、反物質能源的合理運用,會讓人類的航空飛行實現亞光速的狀態。從而打破固有人類的認知,飛出太陽系去進行探索和發現,也許外星文明甚至是生命或者是能源都會被儘快的發現,從來實現人類文明的更快速更迅猛的發展勢頭。
而比反物質驅動方式更高級的就是暗物質,也許反物質可以讓人類達到亞光速飛行。而想要進行更廣闊的探索,則需要暗物質來實現光速,甚至是突破光速。只有愈發強大的能源,才能讓探索更廣闊,更遙遠。
而在這之上,想要達到超光速,或者更高級別的超高速,能源上已經無法再進行深層次的突破了。那時候需要的可能就是掌握空間的奧秘,甚至是愛因斯坦的蟲洞理論了。相信在那個時候,人類會突破是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對宇宙進行更高層次的探索,最終揭開整個宇宙的奧秘所在。
小夥伴們對此有著怎麼樣的看法呢?歡迎關注留言噢,小編評論區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