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想要突破光速去探索宇宙,能夠依賴反物質和暗物質嗎?

2020-12-05 科學社

以現有人類的科學水平,宇宙的浩瀚程度還無法給予詳細的數據。但是隨著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發展,觀測範圍也空前高漲到930億光年的範疇。雖然對於人類來說這個數據已經是目前科技力量能夠達到的極限值了,可是對於宇宙來說也許僅僅是鳳毛麟角。

人類渴望更大能力的走出地球,走出太陽系,來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雖然現有的航天飛行器已經抵達了將近冥王星軌跡的距離,但是離著脫離太陽系還是非常遙遠。在過去人類的認知當中,太陽系的邊緣地帶就是冥王星。但是根據現有科研成果來看,太陽系的邊緣在奧爾特星雲附近,它的範圍也達到了1光年。所以,太陽系的實際直徑在2光年左右。

眾所周知,光年的計算宇宙距離的單位。如果換算成我們常見的「米」來說,1光年=9.5萬億千米。這樣的換算數據有沒有震撼到你呢?而銀河系的直徑接近10萬光年,飛躍太陽系就需要上萬年的時間,更別說跨出銀河系的界限,更宏觀的進行探索了。

所以想要達到更高的探索範圍,拜託空間的束縛,就必須掌握更強、更快的航行速度。可是想要暢遊整個宇宙的話,需要達到多塊的飛行速度呢?因為光速僅僅只是宇宙中的基本速度單位,掌握了光速飛行的技術,可以輕而易舉得飛出太陽系,可是想要穿越出銀河系,依舊是很緩慢的。由此得出,只有超越光速飛行,才能是宇宙星系之間航行的準則,而超光速又是分為不同等級和速度的。

所以人類想要探索宇宙首先就要達到期望值中的速度,儘快的飛出太陽系,去找尋去探索類地行星,搜集到能源和資源甚至是適合移民的第二星球,進行更好的探索。畢竟航天飛船的發展,跟能源的發展相輔相成。現有的化學燃料,根本不可能滿足超光速飛行的需求,甚至是達到亞光速都很困難。人類想要突破光速去探索宇宙,能夠依賴反物質和暗物質嗎?

針對這樣的情形,科學家們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究可控的核聚變技術,這樣技術假若成功的話,航空飛船的速度將會達到質的提升,雖然還離亞光速有著一定的距離,但是卻離飛躍太陽系的夢想更近一步,但是這樣技術的研發還需要人類的很長的時間。

可是,有什麼樣的能源可以讓飛船達到預想的亞光速呢?也許它就是反物質能源。這種能源的概念就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能源相撞,由於相互之間的消耗和抵銷,會發生爆炸並由此衍生巨大的能量迸發。我們知道的,正電子和負質子,都屬於反粒子的範疇。它們跟我們常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的話,電量是一致的,但是電性卻是完全相反的。

根據這樣的推理,科學家們假設,宇宙中會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反物質。關於暗物質理論人類尚處於探索階段,可是反物質現在已經能達到在實驗室的微量研究,關於它的研究已經漸漸出現了希望,只是人類還不能進行批量生產。

假若人類研究出一款靠反物質能源驅動的宇宙飛船,那麼它的速度很有可能達到子彈速度的1.5萬倍。也就是說,搭載它去火星僅僅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而不是現有狀態的半年時間。它的出現,會讓人類飛出太陽系的時間提上日程,是一種全新概念的驅動方式或著飛行體驗。

這種反物質驅動原理跟核燃料的爆炸近似,但是卻體積很小,能量很強悍。也許反物質飛船、反物質能源的合理運用,會讓人類的航空飛行實現亞光速的狀態。從而打破固有人類的認知,飛出太陽系去進行探索和發現,也許外星文明甚至是生命或者是能源都會被儘快的發現,從來實現人類文明的更快速更迅猛的發展勢頭。

而比反物質驅動方式更高級的就是暗物質,也許反物質可以讓人類達到亞光速飛行。而想要進行更廣闊的探索,則需要暗物質來實現光速,甚至是突破光速。只有愈發強大的能源,才能讓探索更廣闊,更遙遠。

而在這之上,想要達到超光速,或者更高級別的超高速,能源上已經無法再進行深層次的突破了。那時候需要的可能就是掌握空間的奧秘,甚至是愛因斯坦的蟲洞理論了。相信在那個時候,人類會突破是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對宇宙進行更高層次的探索,最終揭開整個宇宙的奧秘所在。

小夥伴們對此有著怎麼樣的看法呢?歡迎關注留言噢,小編評論區等你們!

相關焦點

  • 反物質飛船的速度是子彈的1.5萬倍,能夠實現亞光速飛行
    只能掌握了超高的航行速度,人類才有希望實現探索宇宙的夢想,那麼什麼樣的速度才算是不錯的速度?想要探索整個宇宙,到底需要多快的速度才行,這個無人知道,我們不知道宇宙的邊界在哪裡。但光速在宇宙中只能算是基本的速度,飛船即使以光速飛行,我們可以飛出太陽系,但無法飛出銀河系。超光速飛行才是宇宙星系航行的王者速度,當然超光速也是分不同等級的。
  • 反物質和暗物質到底是啥玩意,它們真的存在於我們的世界嗎?
    許多人對反物質和暗物質概念很模糊,總把他們搞混了。事實上他們完全不是一碼事,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事物。那麼它們到底真的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先說說反物質。進一步研究發現,宇宙總質能中,可以看到的物質只佔有總量的4.9%,暗物質佔26.8%,暗能量佔有68.1%。現代天文物理學研究認為,暗物質主導著宇宙星系之間的引力平衡,而暗能量著是宇宙膨脹的主要力量。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較量,決定著宇宙的走向和歸宿。反物質怎麼來的,今後有什麼走向。
  •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地球作為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的這種特性讓我們感到十分恐懼。在過去的幾個月,各種災難頻繁出現,我們的這種恐懼感也變得越來越強,科研人員也加快了探索宜居星球的步伐。人類在地球出現的這些年裡,看似順風順水,實則暗藏洶湧。人類在災難面前,無異於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那麼在未來,科研人員是否能夠找到一顆特殊的星球,能夠供我們生存呢?
  • 反物質和暗物質,為什麼被科學家稱為物理界的「烏雲」
    、暗物質和載人探空過程中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為主要目的的大型國際合作科學實驗項目,是人類送入宇宙空間的第一個大型物理探測儀器。這些成果和發現,將有助於人類進一步探索宇宙中的最基本粒子,認識宇宙的起源。 阿爾法磁譜儀-01於1998年6月隨「發現」號太空梭升空。此次飛行中阿爾法磁譜儀各子探測器工作正常,性能達到了設計目標,能正確區分各種原子核及其電荷。
  • 探索暗物質
    暗物質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能夠給予合理的解釋,人類不知道暗物質所代表的物質到底是什麼,但是暗物質這種東西確確實實存在,並且暗物質所造成的影響比黑洞還要強烈。而我們想要探索宇宙,暗物質顯然是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接下來我們來談論一下關於暗物質的事。
  • 用「暗物質」作為燃料,人類有望實現「光速」飛行
    用「暗物質」作為燃料,人類有望實現「光速」飛行我們知道宇宙當中除了有組成幾千億顆星體的物質之外,還有一種叫做「暗物質」的東西存在。暗物質顧名思義。就是它即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科學家們卻能夠用其它我們能夠觀測的物質,和一些物理現象,來證明它的存在——就好比我們同樣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但是能夠根據黑洞對其他星體造成的引力影響,來證實黑洞的存在。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暗物質在宇宙當中,佔據了所有物質的95%以上,而組成幾千億顆星球的物質,還不到5%。而暗物質的許多物理性質,同樣是科學家們非常熱衷的一個話題。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經常關注宇宙學得朋友,肯定都看到過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這三個物理學中的詞彙,除了這三個還有一個普通物質,它們一起構成了宇宙中以前存在、現在存在的所有物質/能量形式,其中的反物質在目前的宇宙中,據我們觀察並不存在,而暗物質、暗能量、普通物質依然充斥著宇宙空間,組成了我們當今的宇宙。
  • 反物質、暗物質、負物質,都是什麼鬼?
    宇宙大爆炸概念畫這偌大的宇宙,咱是望不到頭了,更別說宇宙中還有很多根本看不見的暗物質呢,不過真要去宇宙的盡頭看一看那這個負數有物理意義嗎?於是他預言了一種帶正電的粒子,除了電性和正常電子相反,其他性質都一樣,包括質量也是正的。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遜在觀察宇宙線實驗時,當宇宙射線進入雲室後,軌跡發生了彎曲,但是其中有一個粒子的軌跡和電子的軌跡完全一樣,但是方向卻相反。恰好驗證了狄拉克預言的正電子。後來他又用γ射線轟擊的方法產生了正電子,在實驗上完全驗證了正電子的存在。
  • 宇宙的幽靈:探索暗物質的前世今生
    這個媽媽跟小孩在玩甩人的遊戲,如果小朋友甩的快,旋轉速度快,媽媽就需要用更大的力把他拉在一起,否則小孩就會甩到外面去,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來理解天文學的觀測現象。還有一個重大的突破在上個世紀末期和本世紀初,是宇宙學的觀測:所謂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
  • 宇宙中的暗物質是什麼,它在宇宙中有什麼作用?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10,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恆星,行星和其它的天體,只佔到宇宙總量的百分之10,那麼這就說明暗物質真的是非常多!目前人類的技術都沒有辦法找到暗物質,所以還不能夠利用它們,宇宙中的天體都能夠穩定的運行,其實和暗物質也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雖然我們知道宇宙中的天體和引力有關係,但是如果只有引力的話,那麼也不可能讓所有的天體都有規律的運行,比如說我們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質量超大的黑洞,銀河系的所有物質都是在圍繞這個黑洞轉動的,但是要知道銀河系的直徑達到了10萬光年,所以這樣看來,銀河系邊緣的物質應該早就被甩出銀河系去了
  • 未來的電池技術會有哪些重大突破?反物質電池強大到你無法想像
    人類自從300年前工業革命開始,進入了科技發展的道路。人類文明也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迎來了新時代。有了發達的交通工具,地球的距離不再是問題,有了先進的通訊工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是問題。科技的日新月異讓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也讓人類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地球探索宇宙。
  • 靈魂是暗物質嗎?
    我們肉眼所能觀察到的大部分物質被稱為正常物質或物質,它屬於目前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然而,有這樣一種物質,雖然目前為止也只是存在於科學家的推測中,只能確認它的可能存在,而不能直接觀察和探索,甚至迄今為止都沒有真正發現過它的存在痕跡。這就是暗物質或反物質。通過對靈魂和暗物質特性的推測對比,也許表明靈魂與暗物質有關,或者可能靈魂本身就是一種暗物質的存在。
  • 大爆炸、暗物質與宇宙的命運
    宇宙到底是如何構成的?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千百年的時間。按照目前宇宙物理學的理論,宇宙起源於一場宇宙大爆炸。宇宙的形成是目前人類的終極問題,對於宇宙大爆炸的探索,科學家們是否已經有答案了呢?宇宙是如何膨脹的?宇宙有可能還會再爆炸一次嗎?暗物質又如何被發現?人類是否將會陷入永恆的孤寂?
  • 反物質和暗物質的奧秘可以聯繫在一起嗎?
    反物質和暗物質的深刻奧秘可以聯繫在一起嗎?由RIKEN創業研究集群的Stefan Ulmer領導的國際BASE協作的科學家以為自己可能是這樣,合作者已經進行了第一個實驗室實驗,以確定物質和反物質與暗物質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否稍有不同是解決這兩個謎團的關鍵。
  • 宇宙探索:人類看不見的,暗物質構成的虛空,才是這個宇宙的真身
    一,什麼是暗物質?宇宙中基本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與光子的相互作用超級弱,以至於基本不發光,因此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存在被稱為暗物質。暗物質粒子不屬於我們已知的任何一種基本粒子。觀測表明宇宙總能量的26.8% 由暗物質貢獻,構成天體和星際氣體的常規物質只佔4.9%,其餘68.3%為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
  • 宇宙探索:人類看不見的,暗物質構成的虛空,才是這個宇宙的真身
    一,什麼是暗物質? 宇宙中基本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與光子的相互作用超級弱,以至於基本不發光,因此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存在被稱為暗物質。 暗物質粒子不屬於我們已知的任何一種基本粒子。
  •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物質構成了宇宙,大到整個宇宙,小到我們身邊周圍,物質無處不在,那麼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138億年前,奇點大爆炸之後,誕生了正物質,反物質,暗物質等,很多人經常把暗物質與反物質混在一起,但暗物質不是反物質,它們之間也沒有什麼聯繫,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種物質。
  • 「史萊姆黴菌」到暗物質網絡,折射出人類對於宇宙探索的新思考
    雖然這個學科到目前為止還從未開放,其也只是科幻小說中的一個幻想學科,但仔細思考,當人類的太空探索和宇宙探索達到了能夠「給歲月以文明」的時候,那是不是說明人類已經真正的跨入了一個新的文明階段!我們幻想著能夠宜居火星,我們幻想著能夠見到外星人,我們幻想著能夠搞明白宇宙的運行和宇宙的結構。宇宙的探索總是接二連三,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去對宇宙探索進行一個新的思考。
  • 趣探索:暗物質是物質宇宙的骨架,沒有暗物質就沒有人類文明
    暗物質間接發現源於1970年左右魯賓和福特對銀河系鄰近星系仙女座星系中星體旋轉速度的研究。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具有以下特點。a,不發光、不發出電磁波、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因此人類無法用光學或電磁監測設備直接「看到」。b,密度小、速度快,難以捕捉。c,宇宙大爆炸時,包括暗物質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物質同期產生。d,暗物質貢獻引力且不與物質發生作用,高度穩定,是宇宙絲狀結構的主要支撐者。
  • 如果能突破宇宙溫度的極限,就能打開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宇宙大門
    首先,我們說宇宙溫度是我們宇宙的宇宙溫度,還是所有的宇宙的宇宙溫度?如果說假如宇宙溫度被突破,也就是我們宇宙的不可能,是不是另外一個宇宙的可能呢?或者這樣說,在我們宇宙裡,光速每秒30萬千米,會不會在另一個宇宙,它是超或少於每秒30萬千米這個物理量的,所有的客觀世界規律都是共用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