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探索宇宙暗物質與電磁波理論

2020-12-03 老賀故事匯

賀俊傑/文

暗物質暗能量在科學界已經論證了很長時間了。其實宇宙空間是沒有絕對真空的,它充滿了暗物質暗能量。如果是絕對真空,光和電磁波將無法傳輸,引力波也不復存在,因為失去了導體。

暗物質其實也是一種微粒,根據理論計算,應該是基本粒子的五千萬億分子零點零零零一都不到。目前人類根本無法觀測到,也沒有任何儀器可以測到。

而且暗物質不止一種,初步估計少說也有上萬種。人類目前研發的對撞機,和暗物質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猶如在宇宙深處萬億光年的地方觀測地球上一隻小小螞蟻,徒勞無益。

不過有科學家認為:探索宇宙暗物質暗能量的奧秘的關鍵所在,應該要了解電磁波理論。

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揭示了物質的形態與物質的實在性是意識的變現。

哲學上,人生意義的剖析揭示了人類創造就是意識創造,人生需求就是意識需求。意識決定了物質,意識也決定了生命。

所以,一切物質也都是意識思維的載體,而意識思維正是一切物質所存在的現象,什麼樣的物質就有什麼樣的形態和性質,那麼就會表現出什麼樣的意識思維。

原始電磁波以電磁風暴的形式構建起質子和中子「星球」,質子、中子構成原子核、原子核與電子構成了原子,電子在運動中發送光子,實際上微觀的原子結構就如一個宏觀的宇宙模型。

宇宙時空起源完美的球形光磁能量體的膨脹,然後通過意識構建起宇宙時空。

如上的這一電磁波理論只是有形理論,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那麼暗物質暗能量是否與這一理論一致呢?按道理應該是一致的,只是現在無法觀測到,無法證實。

宇宙中有大約三分之一是暗物質。中微子就是一種暗物質粒子,它的質量應當非常小,在暗物質中只能佔微小的比例,絕大部分應是所謂的中性的弱作用重粒子。它們究竟

是什麼目前還不清楚。理論物理學家猜測,它們可能是超對稱理論中的最輕的超對稱粒子,是穩定的,在宇宙演化過程中像微波背景光子一樣被遺留下來。

暗物質暗能量單靠傳統的科學實驗和理論研究並不能解開其神秘面紗,電磁波理論可以簡單的形象的解釋暗物質暗能量方面的一些道理。

我們知道電磁波就是光,光與電磁波是同一事物的兩種叫法。這裡的光不只是指人類肉眼可見光,而更多的光是人不可見的。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就是光速。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屬於一種暗物質。

原始電磁波以電磁風暴形成質子的球型結構,由於磁力線帶正電荷,因而質子的一端帶有正電。這組電磁波分成了兩個部份,一個是電子,是質子的磁矩和周邊虛光子的組合,因而電子是以概率波的形態而會發生衍射。

電磁波是光與磁結合的單元能量和動量體,電磁波存在一個結構模型和運行模式,所以電磁波是一個單元邏輯門,它在三維時空的傳播模式就是一個單元邏輯,而電磁波的聚集就是一種邏輯算法。

電磁波就是按照邏輯算法構建起宇宙的時間與空間及宇宙中一切物質。

邏輯算法是思維意識的基礎。按照弦理論,宇宙是弦振蕩的海洋,我們假定宇宙就是一個電磁波振蕩的海洋,因為電磁波是一個單元邏輯門,那麼宇宙時空就是由電磁波的幾何邏輯算法構建起來的,邏輯是意識思維的基礎,因此具有邏輯的宇宙就是一個意識宇宙,從而時空也是存在意識的。

更準確地說:意識是電磁波表現出來的三維時空波動效應,電磁波是意識的單元載體,電磁波會集體產生邏輯算法形成意識並構建起宇宙、宇宙的時空、宇宙中一切物質。

因為宇宙中一切物質都是以電磁波這種能量的存在形式,那麼物質發送的可見電磁波就構成了物質的外形態即粒子性,而物質發送的不可見電磁波就構成和物質的內在屬性即波動性。

而電磁波就是意識思維模型,所以物質的兩而性都只是一個意識形態,只是可見與不可見之分而已。而可見與不可見也只是相對於我們的意識來說的。而相對於其它意識生命,並不一定也是這樣認為的。

愛因斯坦的一個最偉大最重要成果,就是發現了質量與能量之間的內在關係,並對這種關係進行了定量描述,這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式E=MC2。趨勢論的唯一理論前提就是:假設能量與質量之間存在數量轉換關係,即類似於E=MC2這樣的方程式成立或存在。

根據這一理論推導出的暗物質和暗能量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晴朗天空中的兩朵烏雲,揭開暗物質、暗能量之謎,無疑將是人類認識宇宙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必然會導致一場新的物理學革命。

相關焦點

  • 探索暗物質
    而我們想要探索宇宙,暗物質顯然是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接下來我們來談論一下關於暗物質的事。從普通人類的視角出發,暗物質看起來又是神秘莫測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五感,而所有這五感都源自某種電磁相互作用。譬如說視覺,就是基於我們對光的敏感——所謂的可見光本質上就是屬於特定頻率範圍內的電磁波。我們能夠看見常見的物質,就是通過感受構成這些物質的原子所發出或者吸收的可見光。歸根結底來說,原子中的電子和質子所攜帶的電荷就是我們能夠看見事物的原因。
  • 趣探索:暗物質是物質宇宙的骨架,沒有暗物質就沒有人類文明
    科學的理論,一般都是「可證偽、且未被證偽」的。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茨威基第一個提出:宇宙中可見物質遠遠不足以把宇宙連成一片,如果不是存在一種神秘而不可見的物質,星系早就分崩離析。
  • 大爆炸、暗物質與宇宙的命運
    宇宙到底是如何構成的?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千百年的時間。按照目前宇宙物理學的理論,宇宙起源於一場宇宙大爆炸。宇宙的形成是目前人類的終極問題,對於宇宙大爆炸的探索,科學家們是否已經有答案了呢?宇宙是如何膨脹的?宇宙有可能還會再爆炸一次嗎?暗物質又如何被發現?人類是否將會陷入永恆的孤寂?
  • 【科普】暗物質與暗能量
    宇宙起源,黑洞,蟲洞,多維空間,相對論,量子力學,地外文明,迷失古蹟,不解之謎,科技前沿。從宏觀到微觀,從科技到科幻,我們一一為您呈現!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 首先,不要把暗物質與暗能量混為一談。有很多人認為暗能量就是暗物質發出?錯,暗物質與暗能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 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宇宙是世間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雖然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實際上我們能窺探到的宇宙中非常小,宇宙對於我們來說依舊是神秘變幻莫測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 暗物質起源的新理論
    墨爾本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關於暗物質起源的新理論,可以幫助澳大利亞和國外的實驗人員尋找神秘的新物質。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描述了早期宇宙中膨脹的氣泡可能是理解暗物質的關鍵。「這些相變預計在早期的宇宙中發生,可以類似於沸水中形成的氣體氣泡。我們表明,期望暗物質粒子發現很難進入這些氣泡是很自然的,這為宇宙中觀測到的暗物質數量提供了新的解釋。」
  • 宇宙的幽靈:探索暗物質的前世今生
    宇宙溫度漲落暗示存在暗物質後來物理學家了解到要解釋這樣的溫度的漲落,有一個必須的假設就是這個宇宙中,其實存在著暗物質,溫度的漲落反映了宇宙暗物質的分布在那個時候是不均勻的,暗物質密度的漲落是10的負5次方左右,這就完美的解釋觀測到的現象。
  • 宇宙中暗物質的真面目
    物理學家與天文學家已經確定宇宙中大部分的物質是「暗物質」,我們可以從它的重力效應來推論它的存在,而非透過電磁作用(我們藉此感知一般物質),但是暗物質可能因為人類的視角而成為謎團。每個人都有五感,五感仰賴電磁作用。
  • 科普知識:什麼是電磁波?
    由同向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電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為光速。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傳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電磁波是橫波。當其能階躍遷過輻射臨界點,便以光的形式向外輻射,此階段波體為光子,太陽光是電磁波的一種可見的輻射形態。電磁波不依靠介質傳播。
  • 科普文章《靈魂是暗物質的一部分》
    賀俊傑/文宇宙中普通物質只佔4%,23%的物質為暗物質,73%是暗能量。從物質基本結構的觀點出發,普通的物質,如樓房、樹木、花草、桌椅等等,以及世界上的動物和我們人類本身,是由分子、原子構成。什麼是暗物質呢?暗物質是不發光的,但是它有顯著的引力效應。比如,對於一個星系考慮距其中心遠處的天體的旋轉速度,如果物質存在的區域和光存在的區域是一樣的話,由牛頓引力定律可知,距離中心越遠,速度應該越小。可是天文觀測事實不是這樣的,這就說明當中有看不見的暗物質。你看不見、摸不著不代表不存在。
  • 波的科普 1-機械波與電磁波
    《波的科普》系列文章之(一)促使我(原作者)寫這組文章的原因有三個:一、女法醫王雪梅在馬躍案中有一段笑話,「手機……突然接收了一個來自巨大網絡空間的異常信號,導致他的身體周圍突發電磁巨變……這個電磁巨變恰巧超越了……安全設施的最大防護能力」;二、防輻射服顯然是商業騙局,不過打假者方舟子依然在深圳敗訴
  • 製造一臺「收音機」捕捉暗物質
    □曼努埃爾·格尼達 研究人員正在測試一種「收音機」的原型機,這種收音機能讓他們聽到來自神秘的暗物質粒子的旋律。 暗物質是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廣布宇宙之中,是普通物質的五倍之多。根據理論推測,每秒鐘有數十億的暗物質粒子穿過地球。它們僅通過引力與普通物質發生微弱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難以注意到它們。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洞察宇宙的身世,是人類智慧的驕傲
    有人說過:「洞察宇宙的身世,是人類智慧的驕傲。」但我想他說這話時,恐怕沒把宇宙間最大一股勢力考慮進去——這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今天我們先說說神秘的暗物質。但這是基於一點:新元素還是我們所熟悉的物質,即參與電磁相互作用的物質。而暗物質和我們熟悉的物質一點也不一樣,它們參與引力相互作用,卻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因此我們無法通過光線或電磁波看到它們的真身。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探索暗物質有什麼進展了?
    相比來說,暗物質的境況要好的多,至少已經有了相關的理論,指不定哪天這黑鍋就不用背了。暗物質的起源天文學家個個都是福爾摩斯,僅僅根據一顆恆星亮度的變化規律,就能演算出各種活靈活現的參數。然而,在計算體重時,天文學家算懵圈了。
  • 暗物質暗能量在宇宙的分布均衡嗎?
    賀俊傑/文物理宇宙學認為,暗能量是一種充溢空間的、增加宇宙膨脹速度的難以察覺的能量形式。暗物質是一種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物質,不帶電荷,不與電子發生幹擾,能夠穿越電磁波和引力場的未知物質。現代天文學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68.3%的暗能量,26.8%暗物質,4.9%的重子物質組成。全世界的專家學者們研究暗能量、暗物質,基本上都建立在宇宙爆炸、宇宙膨脹的基本理論基礎之上,基本證明了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存在,但仍然沒能找到暗能量和暗物質。
  • 超重引力子,就是暗物質?暗物質重量級候選者誕生!
    根據宇宙學家的理論,宇宙25.8%是由暗物質組成,暗物質的存在基本上只能通過引力來顯示。這種物質由什麼組成仍然是個謎。波茨坦馬普引力物理研究所所長赫爾曼·尼科萊和華沙大學同事Krzysztof Meissner現在提出了一個新的候選者——超重引力子。
  • 新聞背景:「宇宙幽靈」暗物質快現形了嗎?
    科學家將宇宙比喻成一個由三部分組成的大餅,構成日、月、星辰、生命以及一切人類所認知的普通物質只佔宇宙的大約5%,宇宙的95%以上是人類還沒弄清楚的暗物質(26.8%)和暗能量(68.3%)。宇宙的絕大部分對人類來說是隱藏和最難了解的。科學家將宇宙比喻成一個由三部分組成的大餅。 賀萌繪科學家如何發現宇宙中存在暗物質?
  • 論引力場、宇宙、暗能量、暗物質
    因為離開物體的移動波還沒有遇到物體。如果物體是移動的則遵循一個公式。暗物質是什麼?暗能量是什麼?大爆炸宇宙之外,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關鍵詞:移動波;宇宙;暗能量;暗物質;速度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1920年代,哈勃發現了宇宙膨脹,宇宙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它浩瀚的空間每分每秒都在擴張,星系之間彼此遠離。
  • 靈魂是暗物質的一種麼?揭示靈魂本質進而探索世界奧秘
    在道佛等教中都認為,宇宙分陰陽,萬物分正反。我們可以肉眼觀測的大多稱為正常物質,隸屬於可見宇宙。然而,有這樣一種物質,科學家只能確認其可能存在,卻無法直接觀測探查,這就是暗物質。眾多推測均認為靈魂與暗物質有關,也可能就是暗物質的一種。
  • 宇宙誕生之後一直處於膨脹狀態,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關係呢?
    宇宙誕生之後,一直處於膨脹狀態,大概在宇宙大爆炸後2億年,恆星就出現了,後來逐漸有了星系,然後如今宇宙中的各種天體。天文學家就發現,在許多大星系中,通過理論計算,就發現遠離星系質心的恆星沒有引力距離遠了,運動速度減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