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也許「暗物質」根本不存在

2021-01-08 量子認知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Dark matter)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無法透過電磁波的觀測進行研究,也就是不與電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質。人們目前只能透過引力產生的效應得知,而且認為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的奇異物質存在。

根據數學模型,暗物質佔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四分之三。但是它從未被看到或沒有得到充分的解釋。儘管暗物質已成為解釋宇宙更大奧秘之一的流行理論,但一些科學家仍在不斷尋找替代解釋,以解釋星係為何以其行為方式行事。

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說,他們已經發現了新的證據,證明可能暗物質根本就不存在。在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認為遙遠的恆星的軌道速度存在微小差異,他們認為這揭示了一種微弱的引力效應,並且可以終止普遍存在的暗物質的觀念。

研究表明,對引力的不完全科學理解是背後似乎是星系和星系團的引力強度,而不是巨大的暗物質雲。研究合著者,克利夫蘭大學天文學系主任斯塔西·麥高(Stacy McGaugh)說,這也許意味著純粹的數學而不是無形的物質可以解釋星係為何如此行事。

這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在150多個星系的恆星軌道速度中,可以從統計學上觀察到微弱的引力潮跡象,即「外部場效應」。在牛頓力學中,物體的加速度可以作為加速度矢量的總和,這是由於每個單獨的力作用在物體上。 這意味著子系統可以簡單地通過將其組成粒子的運動指向其質心來與嵌入其中的較大系統分離。 換句話說,較大的系統的影響與子系統的內部動力學無關。 由於米爾格羅姆定律在加速方面是非線性的,因此無法以這種方式將修正牛頓動力學子系統與其環境分離,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這會導致行為與牛頓平行。 這就是所謂的「外部場效應」(external field effect,縮寫EFE)。

研究論文說,這種影響無法用暗物質理論來解釋,但可以通過修正牛頓動力學理論來預測。修正牛頓動力學(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縮寫:MOND)是一種假設,它提出了牛頓定律的修正,以解釋星系的觀測特性。 在解釋為什麼星系似乎不服從當前理解的物理定律方面,它是暗物質假設的一種替代方法。

研究人員說:「我們真正要說的是,絕對有證據表明存在差異。」 「如果您只知道牛頓和愛因斯坦,那麼您所看到的並不是所得到的。」

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恆星以超過300年前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牛頓所提出的引力理論所預測的速度在銀河系中心運行。

牛頓基於他的理論,即根據對行星軌道的觀察,物體根據質量相互變化而相互吸引。後來通過愛因斯坦理論的改進,但它仍然具有相當的準確性。

1930年代當時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工作的瑞士天文學家弗裡茨·茲維克(Fritz Zwicky)對星系團的觀測發現,它受到了比預期大的引力的作用,他將此歸結為「敦刻爾母體」(dunkel materie) 」,德語為「暗色材料」。

1970年代,當美國天文學家維拉·魯賓(Vera Rubin)和肯特·福特(Kent Ford)在銀河系中的恆星軌道上發現異常時,許多科學家認為它們是由銀河系內部和周圍大量無形的「暗物質」引起的,從那時起,暗物質這個想法就一直統治著天體物理學。

據某些估計,暗物質約佔宇宙所有物質的85%,它只能通過引力與光和可見物質相互作用,並且可以解釋在遙遠星系中觀察到的異常。但是它從未被發現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完全解釋它可能是什麼,儘管暗物質候選物包括「弱相互作用有質量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 WIMP)、原始黑洞和中微子。

修正牛頓動力學理論由以色列物理學家Mordehai Milgrom於1980年代制定,旨在解釋觀察到的無暗物質的差異。它提出,引力會導致很小的加速度,這是牛頓和愛因斯坦無法預測的,其加速度很小,只能在銀河大小的物體中看到。這意味著不需要解釋暗物質。

到目前為止,修正牛頓動力學理論經受了數項科學測試的考驗。這個理論在天體物理學中還只是少數派觀點,並且大多數科學家都贊成暗物質的存在。該理論的許多預測已在天文觀測中看到,而最新的研究為其提供了又一個證據。

該研究指出:「修正牛頓動力學理論是唯一以這種方式成功的理論。這是唯一一例能使所有預言成真的理論。」

德國海德堡大學理論天體物理學教授馬蒂亞斯·巴特爾曼(Matthias Bartelmann)評價這項研究結果說,這項新研究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暗物質可以用不同的引力定律解釋嗎?如果可能的話,這對宇宙學以及粒子物理學都將是最重要的。」

#暗物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科學家總是找不到暗物質,或許說暗物質根本不存在?
    事實上,對宇宙大爆炸餘輝的最新觀測表明,超過84%的宇宙物質是另類的「黑暗」粒子,不同於構成我們日常世界中常見物體的普通原子。根據目前正統的觀點,暗物質主導了星系、星系團和宇宙更大尺度結構的形成。也正是暗物質的引力維繫住了這些系統,使之免於瓦解。在迄今觀測到的無數星系中,以恆星繞星系中心轉動的速度之快,單靠該星系中的發光物質根本不足以束縛這些恆星。
  • 銀河系中央發出的伽馬射線也許由暗物質產生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在一篇新論文中指出,此前將暗物質當作伽馬射線來源的模型也許存在一處致命缺陷。麻省理工學院理論物理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瑞貝卡·萊恩(Rebecca Leane)指出:「假如事實證明這些信號的確是暗物質的話,將大大影響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我們知道宇宙的大部分都由暗物質構成,但我們並不清楚暗物質究竟是什麼東西。
  • 暗物質根本不存在?你的個性腸子說了算 | 一周科技速覽
    暗物質根本不存在?2. 術語越多越專業,聽眾越怕越遠離3. 氫甲醯化領域50年來的第一次重要發現4. 你的個性腸子說了算5.看見光回流編輯 | 韓若冰、琵思佛編譯 | 董唯元、楊凌、顧淼飛、顧舒晨、劉航1暗物質根本不存在?追溯宇宙暗物質的提出,最初是為了解釋星系邊緣的星體運動速度過快的現象。
  • 暗物質和暗能量也許是外星人變的
    也許我們生存的宇宙就是其他文明轉換他們世界的形式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僅看不見它們,而且根本意識不到它們存在,因為它們已經和我們概念中的「自然」渾然一體。宇宙中只有5%的質能是由普通物質構成的:質子、中子和電子,它們也構成了人體本身。95%的存在是看不見的、神秘的東西。儘管有些問題還有待解決,但天文學證據已經很有力地證明了這種看不見的、能產生引力的物質的存在。
  • 丁肇中公布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暗物質可能存在—新聞—科學網
    新華網日內瓦9月18日電(記者張淼 施建國)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物理學家丁肇中18日公布阿爾法磁譜儀項目最新研究成果,進一步顯示宇宙射線中過量的正電子可能來自暗物質
  • 也許黑洞根本不存在
    它極為龐大,會不斷吞進物體,讓恆星四分五裂,甚至就連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引力,要接受黑中存在的這件事是很困難的,而且就數學這方面來講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以我們的已有認知來解釋一下黑洞是什麼吧。黑洞不僅能吞噬掉周圍所有的物質,還會把吞進的所有微粒的信息也都吸收掉,在量子物理學中,信息是不可能就這麼從現實中被刪除的,但黑洞卻能做到,儘管事實上黑洞會慢慢蒸發掉,進而釋放出其質量和能量,但他們也不會就此將所有信息歸還宇宙,這也就不應該有發生的可能性。
  • 11個有關暗物質未解之謎:為你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
    因此他提出,這些星系中也許存在某種看不見的物質、即暗物質,通過引力拉動星系旋轉。  此後,研究人員證實了宇宙各處都存在這種神秘物質,並且其總量多達構成恆星、人體等普通物質的六倍。然而,儘管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暗物質,它們仍令科學家大傷腦筋。本文將為你介紹11個有關暗物質的未解之謎。
  • 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Weiss)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暗物質」,宇宙的很大一部分都被認為是由這種隱形且未知的物質構成的。他們堅持這個理論的原因是暗物質可以解釋星系不符合基礎物理法則的現象。然而,對暗物質的搜尋一直未果。但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釋為什麼星系的行為如此奇怪。
  • 暗物質存在嗎?我們是如何感知到的?
    暗物質既不能觀察到又不能用設備檢測到,那麼我們是如何知曉它是真的存在的?請將宇宙想像成一張餅,而你正按比例將餅切分,那麼餅中最大的部分,68%將成為暗能量,這種神秘力量加速了宇宙的膨脹。27%將成為暗物質,這種圍繞著星系的神秘物質只能通過引力進行相互作用。
  • 暗物質究竟存在不存在?科學家:用這種比喻,可能大家就都明白了
    文/行走天涯暗物質究竟存在不存在?,所以暗物質就從科學家的口中誕生了!那麼暗物質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呢?如果真的存在的話,為何人類一點也感受不到呢?來看看科學家的解釋,也許用一種比喻,可能大家就都會明白了!不是有一首古詩叫做身在此山中,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已經處在廬山之中了嗎?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暗物質的秘密:存在還是不存在?
    暗物質是什麼?暗物質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它不與任何形式的電磁輻射(即光)相互作用。它不會輻射光,光也不會反射回來。儘管我們從未直接探測到暗物質,但大量證據證明了它的存在。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弗裡茲·扎維奇於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這個想法,當時他正在觀察附近眾多的彗發星系團。通過觀察這些星系發出的光,扎維奇估計了星團的總質量。
  • 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暗物質?暗物質必須存在
    的確,暗物質的確是一種神秘的存在,即使是相對於奧妙無窮的宇宙而言,暗物質的神秘色彩仍然是眾多宇宙物質的佼佼者。暗物質之所以如此神秘,就在於其看不到,摸不著,從來也沒有被任何方法觀測到。可以說,暗物質的誕生源於假象,而存在也依賴於假象,那麼,這種假象的事物是否真實存在於宇宙之中呢?是的,它真實存在,它也必須存在。
  • 暗物質是什麼?宇宙中真實存在嗎?如果人類掌握暗物質會怎樣?
    也正是根據這個發現,人們開始認識到很多東西你沒有發現,但是它們卻是真實存在的。在1922年的時候有個天體學家卡普坦,他根據觀測宇宙中天體的運動推斷出,在天體之間存在著肉眼不可見的物質,這就是暗物質第一次被提出來,儘管沒有證明確實存在,但是也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 「暗物質」只是一種假說,或許它不存在
    上述例舉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天文現象,如果我們假設「暗物質」存在,那麼這些現象就全部說的通了,但是我們卻始終沒有抓到「暗物質」的原型來告訴人們這個就是「暗物質」。根據最新的觀測數據顯示,在宇宙中所有的物質中,80%以上是「暗物質」,是普通物質的6倍之多,而我們卻對它們知之甚少。
  • 「暗物質」——一個必須存在,卻又找不到的物質
    上述例舉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天文現象,如果我們假設「暗物質」存在,那麼這些現象就全部說的通了,但是我們卻始終沒有抓到「暗物質」的原型來告訴人們這個就是「暗物質」。根據最新的觀測數據顯示,在宇宙中所有的物質中,80%以上是「暗物質」,是普通物質的6倍之多,而我們卻對它們知之甚少。
  • 沒有暗物質,宇宙根本無法解釋,人類也不會存在
    這是暗物質存在的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茲威基現在也是公認的暗物質研究先驅。1970年左右,人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現象,即星系外圍物質的運動規律與星系旋轉曲線相悖。這兩點告訴我們:如果宇宙中確實存在暗物質,哪怕現在看起來不那麼好理解,那麼我們這個宇宙反而是更容易理解的。甚至,暗物質最好是存在的。它的存在對我們來說很關鍵,因為它可以加速星系的形成。如果宇宙中沒有暗物質,就沒有銀河系,沒有太陽系,也就沒有我們人類自身。所以說,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得感謝暗物質,給了我們存在的機會。
  • 尋找了幾十年,科學家又說暗物質可能不存在,難道是竹籃打水?
    1922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卡普坦提出一種假說,認為宇宙中充滿了我們難以探知的暗物質。雖然難以直接探知,但是可以通過天體的運動來推測出它們的存在。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在對后髮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於星系團的運動速度時,發現了詭異的現象:憑著星系團本身的質量,根本不足以提供這麼強的引力,將這些星系集中在一起。1936年,S.史密斯在對室女座星系團進行觀測的時候,得到了同樣的結果。這兩項研究,都暗示著可能是十幾年前卡普坦所推測的暗物質所提供的引力導致的。
  • 非自然現象=暗物質?傳說中神秘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對於暗物質的研究是現在基礎物理的研究最前沿的方向之一,如果人類在暗物質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話,將是一場動蕩整個科學界的革命,會對整個物質世界的微觀結構以及宇宙的演化過程給出解釋。暗物質是一種不參與電磁作用的有質量的物質,簡單來說就是暗物質不發射光也不接受光的一個能夠提供引力的物質。總的來說,就是現在的技術,我只能確定暗物質的存在,但是它長什麼樣,我們還不知道。
  • 外星人以暗物質形式存在?科學家思想那麼開放?允許暗物質生命?
    人造生命即類似於機器人狀態存在的生命,至於外界交換能量和信息,沒有新陳代謝過程,這個典型是據羅斯威爾事件的親歷者稱,她見到的外星生命只是一個複雜的無機體,無比精密,但其承載的靈魂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也許這種可能稱得上人造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