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2020-12-05 中國數字科技館

子彈星系團。(圖片來源:NASA/CXC/M. Weiss)

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暗物質」,宇宙的很大一部分都被認為是由這種隱形且未知的物質構成的。他們堅持這個理論的原因是暗物質可以解釋星系不符合基礎物理法則的現象。然而,對暗物質的搜尋一直未果。

但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釋為什麼星系的行為如此奇怪。我們發表在《宇宙學與天體粒子物理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只要根據星系巨大的尺度稍稍調整萬有引力定律,或許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暗物質。

瑞士天文學家Fritz Zwicky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發現,星系團的速度太大了,以至於無法解釋我們所能觀察到的物質的量。其他研究組的天文學家也都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比如說當時正在研究仙女座星系遠端恆星運動的Vera Rubin和Kent Ford。

遠離中心的恆星速度應該會減小,畢竟它們受到的引力也較小。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在軌道上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引力等於其質量和加速度的乘積, 而加速度和速度有關。

三角座螺旋星系的旋轉曲線。(圖片來源:Mario De Leo/wikipedia, CC BY-SA)

然而,測量結果顯示速度並沒有隨距離增加而降低。這讓科學家們相信,一定有一種不可見的物質產生了更強的引力,導致了更快的恆星運動。在過去幾十年裡,無數大尺度的引力系統探測器都表明了同樣的問題。

暗物質之外

解開暗物質究竟是什麼的謎團還是現代基礎物理的終極挑戰。核心問題在於它是否作為一種新的物質存在並成為缺失質量的來源,又或僅僅是因為萬有引力定律在長距離尺度下完全不同。

雖然第一種解釋看起來非常誘人,但我們實際上並沒有找到任何暗物質。並且,儘管在太陽系內,萬有引力定律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但我們在把這個理論推用到至少十億倍大的尺度時還是要謹慎。

一個眾所周知的不包括暗物質的理論是修正後的牛頓動力學(MOND),該理論表示當引力很弱時,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將變得不規則——星系邊緣處就是這樣。雖然這個理論在很多方面都很成功,它還是沒有像包含了暗物質的宇宙標準模型一樣通過嚴格的考驗。

MOND的主要問題是它並不能同時解釋星系內和星系團內的質量缺失問題。基於對相撞星系群的觀察,還有另一個反駁MOND的論據。碰撞時,兩個星系各自的恆星擦身而過,但氣體星雲卻聚在一起並被留在了後面。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子彈星系團,它由兩個碰撞的星系團組成。觀察表明在這些天體活動中暗物質會緊跟著總質量比氣體星雲小的恆星。MOND不能解釋這一點。

宇宙氣泡

讓我們換一種方法調整引力法則。我們假設一種叫做Vainshtein 篩選(Vainshtein screening)的現象在發揮作用。這暗示著空間中每一個足夠緊密的物體都能在周圍產生一個隱形球體,它將決定物理法則如何隨著距離增加而變化。這個球體只是一個幫助我們理解不同大小尺度的理論模型,而不是真正的物理膜。

根據我們的理論,這個氣泡內,我們所見到的太陽系內的普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對與中心大質量物體作用的物體成立。氣泡之外,該理論表明中心物體的引力會大大增強——儘管沒有更多的質量存在。

氣泡的大小與中心物體的質量成正比。如果說一個星系內這個氣泡的半徑有幾千光年——一個能觀察到暗物質的典型距離——我們的太陽所對應的氣泡半徑是50000天文單位(一天文單位的長度相當於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然而,太陽系的邊緣只有50天文單位。換句話說,我們無法觀察到離太陽足夠遠的物體,來檢驗太陽對它的引力與太陽對地球的引力是否不同。只有從很遠的距離觀察整個系統才能讓我們實現這一點。

出乎意料的是,牛頓氣泡以一種特定的方式隨質量增長。這意味著萬有引力定律在不同的長度制度下分別在星系和星系團中改變,因此能夠同時解釋兩種系統中顯然應當存在的暗物質。而MOND就無法解釋這一點。另外,這也與子彈星系團的觀察相符。這是因為星雲碰撞留下的氣體還不足以在周圍生成一個氣泡——也就是說只有在更緊密的恆星周圍才有暗物質的痕跡。MOND對恆星和氣體星雲不作區分。

令我們吃驚的是,我們的理論比愛因斯坦允許暗物質存在的廣義相對論能更好地解釋星系中的恆星速度。所以也許外面存在的暗物質比我們想像得少——甚至一點都不存在。

星系周圍的引力透鏡幻影。(圖片來源:NASA)

我們計劃進一步調查這有趣的現象。它還有可能是造成星系運動多樣性的原因,而我們也得到了這方面更多的證據。

根據廣義相對論,任何具有大質量的物體都能扭曲周圍的時空。所以,光線會明顯地繞過這個物體,而不是以一條直線通過——這種現象被稱為引力透鏡。我們的理論可以通過測量個體星系的引力光偏轉來進行檢驗,這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測試,儘管它很難測量。我們的理論預測十分緊密的星系會導致更強的光偏轉,而令人興奮的是,當有一天我們測量出結果時,它就會證明我們的理論是否正確。

相關焦點

  • 非自然現象=暗物質?傳說中神秘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暗物質是一種不參與電磁作用的有質量的物質,簡單來說就是暗物質不發射光也不接受光的一個能夠提供引力的物質。總的來說,就是現在的技術,我只能確定暗物質的存在,但是它長什麼樣,我們還不知道。所以在後來20世紀70年代維拉·魯賓觀測仙女座的各個星系運轉速度發現,各個星系的運轉速度都保持在一個高速狀態,與預測速度不一致,因此在80年代開始,天文界和物理界都普遍承認暗物質的存在。
  • 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暗物質?暗物質必須存在
    的確,暗物質的確是一種神秘的存在,即使是相對於奧妙無窮的宇宙而言,暗物質的神秘色彩仍然是眾多宇宙物質的佼佼者。暗物質之所以如此神秘,就在於其看不到,摸不著,從來也沒有被任何方法觀測到。可以說,暗物質的誕生源於假象,而存在也依賴於假象,那麼,這種假象的事物是否真實存在於宇宙之中呢?是的,它真實存在,它也必須存在。
  • 反物質和暗物質到底是啥玩意,它們真的存在於我們的世界嗎?
    許多人對反物質和暗物質概念很模糊,總把他們搞混了。事實上他們完全不是一碼事,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事物。那麼它們到底真的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先說說反物質。反物質與正物質湮滅是同質量進行的,因此1克反物質與1克正物質湮滅的能量就是180萬億焦耳。反物質在我們世界存在十分稀少,所以才能夠讓我們這個世界穩定。否則豈不隨時都湮滅了?再來說說暗物質。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暗物質暗能量藏身於太空哪個角落,它們真的存在嗎?
    人們常常很疑惑,我們看到的各種物資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些什麼呢?它們是存在於遙遠的外太空嗎?其實,暗物質充斥在所有空間的邊邊角角,並不只是外太空中。暗物質在我們周圍就有很多,比我們所見的物質多出了4倍多,是普通可見物質的約5.5倍。也就是說,你如果看到一棟房子,在這棟房子周邊很可能有這棟房子質量5倍多的暗物質存在。
  • 最小暗物質團塊科學家發現,暗物質真的存在嗎?或許事實並非如此
    於是科學家將,這些未知因素歸結為暗物質,他們認為暗物質應該存在,而且影響宇宙的變數。朋友們喜歡科學知識,記得點擊加我粉絲和關注,我會給大家推出一系列的相關文章。自從有了暗物質的概念,科學家就開始試圖證明暗物質的存在,他們找了很多的方法,可是直到如今,也沒有任何的直接證明。
  • 靈魂是暗物質嗎?
    我們肉眼所能觀察到的大部分物質被稱為正常物質或物質,它屬於目前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然而,有這樣一種物質,雖然目前為止也只是存在於科學家的推測中,只能確認它的可能存在,而不能直接觀察和探索,甚至迄今為止都沒有真正發現過它的存在痕跡。這就是暗物質或反物質。通過對靈魂和暗物質特性的推測對比,也許表明靈魂與暗物質有關,或者可能靈魂本身就是一種暗物質的存在。
  • 暗物質 真實存在嗎?
    最早提出「暗物質」可能存在的是天文學家卡普坦,他於1922年提出可以通過星體系統的運動間接推斷出星體周圍可能存在的不可見物質 然而未能得出暗物質存在的確鑿結論。 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利用光譜紅移測量了后髮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於星系團的運動速度。 利用位力定理,他發現星系團中星系的速度彌散度太高,僅靠星系團中可見星系的質量產生的引力是無法將其束縛在星系團內的,因此星系團中應該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其質量為可見星系的至少百倍以上。
  • 暗物質存在嗎?我們是如何感知到的?
    暗物質既不能觀察到又不能用設備檢測到,那麼我們是如何知曉它是真的存在的?請將宇宙想像成一張餅,而你正按比例將餅切分,那麼餅中最大的部分,68%將成為暗能量,這種神秘力量加速了宇宙的膨脹。27%將成為暗物質,這種圍繞著星系的神秘物質只能通過引力進行相互作用。
  • 宇宙中真的充滿了暗物質和暗能量嗎?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兩種概念,從科學家的說法來說,他們通過它的引力對光的影響來探測它。暗物質佔宇宙的27%,暗能量佔宇宙的68%。但是天文學家真的不知道它是什麼,只是他們很確定它確實存在。宇宙95%的性質是完全神秘的。
  • 連暗物質都沒有的宇宙空洞裡真的有物質存在嗎?
    該區域幾乎沒有宇宙物質的跡象,沒有恆星、行星、太陽系或宇宙塵埃雲。研究人員甚至找不到暗物質(暗物質是看不見的,但可以通過它的引力來測量。)此外,也沒有任何跡象顯示該地區有黑洞,因為如果有黑洞,它可能會吞噬掉這些物質。黑洞最初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在一個研究宇宙大爆炸中輻射擴散的項目發現的。科學家們認為,大爆炸孕育了我們的宇宙。
  • 暗物質真的是「黑暗」?憑啥說暗物質真實存在?科學家提供了證據
    在回答暗物質存在性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暗物質?實際上,暗物質是一種假設形式的物質,除引力之外,它不會與已知的物質發生作用。也就是說,它是難以捉摸的、無形的、無法衡量的,而且它不會與現實世界互動,但它依然存在。
  • 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其實,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天文學家們通過銀河系恆星的運動以及對后髮座星系團的研究都推斷出了他們的內部應該存在著大量看不見的物質,但當時還不叫暗物質,只是叫丟失了的質量。然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天文學家在研究星系轉速時發現星系外側的旋轉速度要比牛頓力學計算出來結果要快,我們銀河系以及大量觀測到的河外星系都存在這種現象,就是以目前外圍物質的轉速,這些物質應該會因為過大的離心力而脫離星系,也就是轉散架了。所以呢,推測在星系外側存在大量的不可見物質,將整個星系包裹了起來,以使外圍物質受力平衡,不至於散架。
  • 天文與物理學的沉思;宇宙的意義、存在暗物質生命嗎?
    a,劉慈欣在《三體》的第三部《死神永生》裡說,在宇宙中生命只是極短的瞬間,而宇宙的死亡才是永恆,因此死神才是永生的……b,思考宇宙的意義有一個框架:(1)宇宙中上帝創造的存在(非人為),人類不探究意義,只研究規律。(2)宇宙中所有人類創造的存在,先探究意義,再研究規律。
  • 宇宙中存在「暗物質世界」?多名科學家共同認可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宇宙中除了明物質之外,還有暗物質的存在,而且暗物質在整個宇宙中,所佔的組分大約是22%,這意味著,很可能在宇宙中,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到的「暗物質世界」,真的如此嗎?1932年,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提太陽系最外層出奧爾特雲猜想的天文學家),第一次提出了「暗物質」的概念,此後,很多天文學家也都陸續加入了暗物質研究的隊伍之中。時間進入到21世紀,對於暗物質的研究越來越深入,雖然暗物質看不到、摸不到,但是科學家們已經普遍相信,宇宙中存在著暗物質。那麼,是否宇宙中也有「暗物質世界」存在呢?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什麼是暗物質?
    儘管專家們已經觀察暗物質的引力效應幾十年,但仍然對它的真實性質感到困惑。誰發現了暗物質?在19世紀後期,天文學家開始推測一些看不見的物質——暗星或者氣體和塵埃,它們可能散布在整個宇宙中。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神秘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一小部分。直到1933年,瑞士裔美國天文學家弗裡茨·茲威基注意到,遙遠的星系彼此繞著對方旋轉,其速度遠遠超過了用望遠鏡觀測到的可見物質所能達到的速度。他在當年發表在《Helvetica Physica Acta》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如果這一結論得到證實,我們將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那就是暗物質的存在量遠遠大於發光物質。」
  • 暗物質和暗能量可能真的存在!是有多神秘?
    暗物質和暗能量神秘莫測,難以捉摸,但它們可能真實存在。
  • 觀點:科學家為什麼能提出暗物質,卻不能觀測到暗物質自身的存在
    宇宙的組成成分難道暗物質就真的不能被觀測到?或者說宇宙本就沒有暗物質,當然也就觀測不到,我們之前的努力都在做無用功?再舉個例子,水中的魚,它們暢快的在水中生活,但魚能感覺到水的存在麼?所以說,暗物質和物質的關係,就像空氣中的動物,水中的魚兒,動物和魚就好比我們熟知的物質,而空氣和水就好比暗物質。水孕育了魚,魚只能在水中生存,離開水,魚會死亡,水是魚生存的媒介,但魚感覺不到水的存在。
  •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地球作為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的這種特性讓我們感到十分恐懼。它們的存在,讓我們對宇宙的了解變得詳細起來。只不過我們的科技水平有限,對宇宙的探測還處於初級階段。探測器帶來了宇宙的各種信息,在經過科研人員分析後,發現原來宇宙中存在著很多的特殊物質,比如暗物質和反物質。尤其是暗物質,它的存在格外特別。科研人員發現,暗物質似乎擁有可以控制宇宙的力量。如果把宇宙比作一個超級計算機,那麼暗物質無疑就是編程的數據。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超過國際上所有同類探測器。它將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布規律。佔宇宙95%以上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由萬有引力定律證實存在,卻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暗物質粒子的探測目前是國際科學前沿競爭最為激烈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