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2021-01-08 濤濤隨記

宇宙中的超星系複合體、巨型類星體群、以及空洞等龐然大物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知道宇宙中的普通物質其實只佔宇宙總物質達不到5%。除了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外,其餘的佔比將近三分之一都是暗物質。那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是不是又和暗物質有關呢?沒錯,現代研究表明,宇宙中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關鍵就依賴於暗物質。因為是科學,所以才要把暗物質引入。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得從暗物質是怎麼一步步被當今科學界所接受說起了。歡迎來到濤濤隨記,精彩分享馬上開始。

其實,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天文學家們通過銀河系恆星的運動以及對后髮座星系團的研究都推斷出了他們的內部應該存在著大量看不見的物質,但當時還不叫暗物質,只是叫丟失了的質量。然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天文學家在研究星系轉速時發現星系外側的旋轉速度要比牛頓力學計算出來結果要快,我們銀河系以及大量觀測到的河外星系都存在這種現象,就是以目前外圍物質的轉速,這些物質應該會因為過大的離心力而脫離星系,也就是轉散架了。所以呢,推測在星系外側存在大量的不可見物質,將整個星系包裹了起來,以使外圍物質受力平衡,不至於散架。這個星系自轉曲線問題使得人們開始懷疑暗物質可能真的存在,但是懷疑終歸是懷疑還是得拿證據說話。目前最有力的天文學證據就是子彈星系團。這個子彈星系團其實是兩個星系團發生了碰撞後的樣子。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一個星系團正直穿過了另一個星期團。這次的碰撞之猛使得兩個星系團的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發生了錯位。

圖中亮的部分就是普通物質聚集的地方。白色和黃色部分密度最大,紅色的次之,藍色部分密度最小,這是通過X射線看到的情況。但是通過引力透鏡效應看到的質量分布卻不是這個樣子,而是圖中類似等高線的綠色圈圈這樣的分布。星系團的兩側那兩個小圈才是兩個星系團的質量中心。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當兩個星系團發生碰撞時,正常物質由於在引力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相互作用的摩擦,從而導致兩者存在一定的粘連。而暗物質呢,由於他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所以可以順暢地穿過去。如果說之前的星系自轉曲線問題,還可以通過修正牛頓動力學來解釋的話,那這種星系團的碰撞現象就基本把他排除了。所以這種現象成了目前暗物質存在的最有力證據。

至此暗物質的存在基本上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包括他的一些特性,我們也了解了,像是不會參與電磁作用什麼的,唯獨不清楚的只是說我們還不清楚他到底是什麼。如果他也是由粒子構成的,那麼構成它的粒子肯定不是在現在的標準粒子模型裡。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包括中微子、軸子之類很多候選粒子,但是目前這一領域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介紹完了暗物質是如何一步步被科學界所接受的。現在再來看為什麼要用暗物質來解釋宇宙中這些大尺度結構。

其實隨著暗物質理論的不斷完善,暗物質不僅可以解釋宇宙結構,反過來他對暗物質理論本身同時也是一種驗證,說道宇宙結構,需要先介紹下宇宙演化的三個重要時期。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早期由於剛經歷大爆炸,此時空間中充斥著大量的輻射,輻射密度要高於物質密度,也就是處於輻射主導階段,也叫輻射期。然後隨著空間膨脹,由於輻射密度下降的要比物質密度快,過了一個臨界點後,此時輻射密度開始低於物質密度,宇宙開始進入了物質期,之後又過了很長時間,原子開始逐漸形成,這個時期被稱為退耦。

由於暗能量的密度自始至終幾乎是不變的,所以隨著空間進一步膨脹,物質密度會逐漸低於暗能量的密度。此時宇宙正式進入了由暗能量主導的暗能量期。關於大爆炸的內容,後面我專門來分享,大家記得關注我就可以了。現在先知道這三個時期就行了。如果正常物質在退耦之前也就是形成原子之前就開始聚集。那麼根據理論計算,他之後的密度不均勻性會非常大。由於正常物質和背景輻射,兩者有著很大的耦合度,物質的密度高的地方要比密度低的地方相對較熱,所以如果密度分布波動很大的話,肯定會在微波背景上留下明顯的痕跡。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卻不是這樣,而是非常非常均勻的溫度分布。實際上在退耦之前,強烈的背景輻射會阻止正常物質相互聚集,物質相當於一直是被束縛著的。隨著輻射密度逐漸下降,這些正常物質才開始慢慢獲得自由,所以可以斷定正常物質應該不是在退耦之前聚集起來的。

那如果是在退耦之後才開始聚集地呢?這也有問題,因為空間一直在膨脹,而正常物質的密度相對來說本來就很小,想聚集起來很困難。如果是退耦之後才開始聚集的話,那麼這些物質聚集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將會非常漫長,甚至於直到今天都不會誕生任何星系,更別說那些大尺度結構了。如果沒有暗物質理論,這就是我們遇到的現實問題,解釋不了現在看到的宇宙萬物。但是假如把前面之前發現的暗物質理論引入進來的話,你會發現剛才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由於暗物質不與正常物質以及輻射發生任何電磁作用,所以它可以不受高密度輻射的束縛,早早的就依靠自身的引力開始聚集。可能在退耦之前甚至是宇宙剛進入物質期時,暗物質就已經開始聚集。到了退耦之後,這些暗物質的密度不均勻性就已經非常大了。可以說此時的暗物質已經決定了宇宙中質量的整體分布,今天看到的大尺度結構的骨架已基本成型,隨後那些正常物質又被暗物質的引力吸引了過去,從而形成了現在的星系和星系團,最終附著在骨架上的這些星系和星系團構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大尺度結構,把暗物質比作骨架可能還不太合適,應該說框架好一點。因為星系和星系團這種正常物質其實不能說是附著在上面。暗物質其實是把正常物質包裹了起來,就像之前說過的星系外圍的暗物質暈,所以應該說正常物質是填充到了暗物質的框架裡,這樣可能更準確一些。

現在知道為什麼說宇宙中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關鍵依賴於暗物質了吧。雖然這個暗物質的理論不能證明一定就是對的,但是從目前來看,這套理論和我們實際觀測到的現象,無論是整體上還是在細節方面都符合的非常好。科學就是這樣,在沒有更好的理論出來之前,哪個理論最能解決實際問題且代價最小,那它就是好的理論。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關於文章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下方留言交流。我是濤濤隨記,歡迎你的關注,我們下次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和天文學家們,都相信暗物質是存在的?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暗物質,就其本質而言,是看不見的,用望遠鏡也無法觀察暗物質,粒子物理學家也沒有通過實驗發現暗物質。那麼,為什麼大多數科學家及主流理論都相信並支持宇宙的大部分質量是由暗物質組成,而不是由恆星、行星和我們天空中所有其他可見物體組成的常規物質?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理解暗物質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理解它潛伏在宇宙中的什麼地方,並意識到「暗」只是謎題的開始。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什麼是暗物質?
    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神秘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一小部分。直到1933年,瑞士裔美國天文學家弗裡茨·茲威基注意到,遙遠的星系彼此繞著對方旋轉,其速度遠遠超過了用望遠鏡觀測到的可見物質所能達到的速度。他在當年發表在《Helvetica Physica Acta》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如果這一結論得到證實,我們將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那就是暗物質的存在量遠遠大於發光物質。」
  •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看過《地質災難》這部電影,暗物質自天外之內,頃刻間穿過地球!造成的一系列毀滅性災難,而且明顯還是弱化了暗物質的實力。那麼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 暗物質真的是「黑暗」?憑啥說暗物質真實存在?科學家提供了證據
    在回答暗物質存在性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暗物質?實際上,暗物質是一種假設形式的物質,除引力之外,它不會與已知的物質發生作用。也就是說,它是難以捉摸的、無形的、無法衡量的,而且它不會與現實世界互動,但它依然存在。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超過國際上所有同類探測器。它將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布規律。佔宇宙95%以上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由萬有引力定律證實存在,卻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暗物質粒子的探測目前是國際科學前沿競爭最為激烈的研究領域。
  • 暗物質是什麼
    科學家通過觀察星空,發現我們這個宇宙,存在著大量的數不勝數的恆星系統。雖然它們都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觀測他們。近幾年,科學家不僅觀測到各種各樣的星系,同時也發現,在各個星系中存在著一塊一塊的黑區,裡頭似乎什麼恆星也沒有,不過它們像一個生命體一樣,含有巨大的能量,不斷地膨脹。科學家就猜測,那看不見的那些區域,是不是存在著我們目前所不認識的一種物質存在。
  • 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暗物質?暗物質必須存在
    的確,暗物質的確是一種神秘的存在,即使是相對於奧妙無窮的宇宙而言,暗物質的神秘色彩仍然是眾多宇宙物質的佼佼者。暗物質之所以如此神秘,就在於其看不到,摸不著,從來也沒有被任何方法觀測到。可以說,暗物質的誕生源於假象,而存在也依賴於假象,那麼,這種假象的事物是否真實存在於宇宙之中呢?是的,它真實存在,它也必須存在。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Weiss)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暗物質」,宇宙的很大一部分都被認為是由這種隱形且未知的物質構成的。他們堅持這個理論的原因是暗物質可以解釋星系不符合基礎物理法則的現象。然而,對暗物質的搜尋一直未果。但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釋為什麼星系的行為如此奇怪。
  • 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是一個神秘的非發光物質宇宙,儘管幾十年來專家們一直在觀察暗物質的引力效應,儘管如此人們仍然對暗物質的真實性質感到非常的困惑。在19世紀末,天文學家開始猜測散布在整個宇宙中的看不見的物質-昏暗的恆星或氣體和塵埃。
  • 觀點:科學家為什麼能提出暗物質,卻不能觀測到暗物質自身的存在
    其實我倒認為暗物質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人類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觀測到(如果人類文明能更近一步的話,有可能觀測到)我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你舉起手朝空中抓一下,你抓到了什麼?你又能抓到什麼?是不是空無一物?你往天空一看,你看到什麼?除了遠處的高樓和近處的花草,你看到空氣本身了麼?是不是沒有?但不能說你看不到空氣本身就否定空氣不存在。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這讓我想起一道腦筋急轉彎,叫做「1+1在什麼情況下等於3?」 你們可能都知道,在算錯了的情況下等於3,但是科研工作者並不喜歡這個答案,我們可以給大家另一個答案:1+1,再加上一個看不見的「暗」數字1,那麼也可以等於3。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星系當中所有的可見物質加到一起,不能提供足夠的引力去維持速度幾乎不變的旋轉曲線。怎麼辦?我們就再加一些看不見的物質,這種看不見的物質我們叫作「暗物質」。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經常關注宇宙學得朋友,肯定都看到過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這三個物理學中的詞彙,除了這三個還有一個普通物質,它們一起構成了宇宙中以前存在、現在存在的所有物質/能量形式,其中的反物質在目前的宇宙中,據我們觀察並不存在,而暗物質、暗能量、普通物質依然充斥著宇宙空間,組成了我們當今的宇宙。
  • 什麼是暗能量,暗物質?
    也許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存在一些問題,而新理論可能包括某種創造宇宙加速的領域。理論家們仍然不知道正確的解釋是什麼,但是他們給了解決方案一個名字。它被稱為暗能量。什麼是暗能量?更多的是未知的。我們知道有多少暗能量,因為我們知道它如何影響宇宙的膨脹。除此之外,這是一個完全的迷。但這是一個重要的謎。
  • 為什麼科學家總是找不到暗物質,或許說暗物質根本不存在?
    這暗示存在大量不可見的物質維繫著星系。此外,通過把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的比例按照5∶1設定,對宇宙的計算機模擬能再現出大部分我們今天能見到的宇宙結構。然而,這裡也存在一個重大的弊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探測到一個暗物質粒子,也沒有人能肯定暗物質到底由什麼構成。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天文學家斯泰西·麥高問道:「為什麼所有的暗物質搜尋都空手而歸?」
  • 暗物質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作者:彭曉韜 日期:2020.06.03 [文章摘要]: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或是由什麼構成的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統一的意見。但從暗物質的由來可知:暗物質很可能是由不能產生可見光的正常低溫物質構成的。本人在解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時,偶然計算了不同溫度條件下的黑體輻射強度變化數據後發現:低於30K的低溫物質所產生的可見光波段的黑體輻射強度幾乎可以認定為0。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暗物質應該是溫度低於30K的低溫正常物質。
  • 「暗物質」——一個必須存在,卻又找不到的物質
    圖解:「暗物質」模擬圖人類是如何發現暗物質的?先來舉個例子,如果您坐在一輛旋轉木馬上,木馬的轉動會使你感受到一股向外甩出的力量,如果木馬失控,轉速一直加快快到就連爬在上面的螞蟻都要飛出去的時候,您卻安然無恙地坐在木馬上面,如果不是見了「鬼」,那麼就一定是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在作怪。
  • 宇宙暗能量是什麼?暗物質又是什麼?
    科學家表明經過觀測宇宙中存在大量暗能量,特別存在大量非重子取值的暗能量,在廣袤的宇宙中,並不是只有星球等天體的存在。在星球的周圍漆黑一片的是暗物質。暗物質我們看不到,並不代表它不存在,我們科學家根據多方位的觀察和計算,得知暗物質也是有質量的。
  • 天文小知識:什麼是暗物質?
    有關暗物質的故事可以分成兩部分。首先,有證據可以證實它的存在。其次,是關於它究竟是什麼的解釋。為什麼宇宙需要暗物質?從對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觀察中得出結論:宇宙在開放和封閉之間是嚴格平衡的。這個平衡需要一定數量的物質來完成。我們稱之為M。通過研究大爆炸的核合成可以估計出宇宙的總重子物質。
  • 暗物質是什麼?宇宙中真實存在嗎?如果人類掌握暗物質會怎樣?
    也正是根據這個發現,人們開始認識到很多東西你沒有發現,但是它們卻是真實存在的。在1922年的時候有個天體學家卡普坦,他根據觀測宇宙中天體的運動推斷出,在天體之間存在著肉眼不可見的物質,這就是暗物質第一次被提出來,儘管沒有證明確實存在,但是也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