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我們生活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但是在06年的時候冥王星被定義為矮行星,所以被排在了「九大行星」之外,所以現在我們的太陽系是八大行星。
太陽系各大行星中的天王星是一個異類,比如地球、金星、木星跟別的幾顆都有自己的運行軌跡,而且這些軌跡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是唯獨天王星,它的運動軌跡可以用詭異來形容,它從來不按固定的軌道運行,人們根本無法預測它的下一步軌跡,總會有那麼一絲的偏差。
當初觀測到這個現象的天文學家覺得很不可思議,按理說不該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就有人猜測是不是還有一顆人類沒有發現的行星在影響著天王星,然後就根據天王星那些不規律運動的軌跡,把天文望遠鏡調整到他們預測可能出現未知行星的位置,果然又發現了一顆行星,這顆就是海王星。
也正是根據這個發現,人們開始認識到很多東西你沒有發現,但是它們卻是真實存在的。在1922年的時候有個天體學家卡普坦,他根據觀測宇宙中天體的運動推斷出,在天體之間存在著肉眼不可見的物質,這就是暗物質第一次被提出來,儘管沒有證明確實存在,但是也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多位天文學家以及天體物理學家都對宇宙是否存在暗物質進行了研究,通過對宇宙中各星系團的研究,並且通過很高精度的光譜測量技術對星系團邊緣星體的運動速度和距離進行測量,發現那些星體的運動速度是恆定的,而通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那些星體因為遠離星系內核,受星系內核引力的影響,運動速度應該是越來越慢的。由此可以推斷星系核心的引力不僅僅是束縛住了星系中的星體,也吸收了很多不可見的物質在星系核心周圍。
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在198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很多支持暗物質存在的觀測數據,而且通過對一些觀測數據的分析發現,暗物質的成分不是任何一種我們現在已知的粒子,所以現在很多的粒子物理學家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去嘗試分析出暗物質的粒子屬性。
中國現在對暗物質的研究也沒有停止過,就在四川的錦屏山下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極深的地下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的上面的垂直巖石厚度達2400米,這也是世界上擁有最深巖石覆蓋的地下實驗室。
為什麼實驗室要建在地底深處呢?那是因為在地表之上,我們日常的生活環境中有大量的宇宙射線,而這種宇宙射線是粒子物理學家最怕的東西,它的存在嚴重幹擾探測器,被影響的探測就無法精準的探測暗物質。所以一個「乾淨」的環境對觀測暗物質的影響很大。
雖然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還沒能夠直接發現暗物質,但是基本可以確定在宇宙的黑暗區間,確實有暗物質的存在。而且通過對已知數據的分析發現,跟暗物質共同存在的暗能量大約佔宇宙比例的68%左右,而暗物質大約佔27%左右,剩下的就是一些我們已知的物質。
你可能會問,人類為什麼這麼執著的去探測暗物質?其實探測到暗物質只是開始,在那些粒子物理學家看來,他們尋找的是物質最深層的奧秘,就像電被應用一樣,一開始的時候僅僅是用來照明,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無法想像的事情發生了,電的用途真是太廣泛了,我們現在身邊的任何電器都要用點,任何科學儀器都需要電,電更是影響著我們每個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大家對這種宇宙中含量最高的物質充滿了期待,因為暗物質在宇宙中取之不盡的,所以假如掌握了利用暗物質的技術,那麼整個宇宙都將為你所用,根據之前對文明等級的理解,人們推測大約在三級文明的時候就可以掌握並利用暗物質,而我們人類現在連一級文明還沒有達到,準確的說只是0.73級文明,人類還有很遙遠的路要走。
其實現在我們對一些理論的理解,僅僅只是從我們現在的認知出發,比如愛因斯坦一些著名的理論,但是這些我們熟悉的理論並不是宇宙的終極理論。隨著我們認知的逐漸提升,對宇宙的了解越來越多,也許就能超越愛因斯坦的理論,畢竟文明是一直在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