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是一種神秘的非發光物質,構成了宇宙中絕大多數物質。儘管數十年來專家一直觀察到暗物質的引力效應,但科學家對其暗色的真實性質仍感到困惑。
誰發現了暗物質?
在19世紀末,天文學家開始猜測散布在整個宇宙中的看不見的物質-昏暗的恆星或氣體和塵埃。多數人認為這種神秘的物質僅佔宇宙總質量的一小部分。
直到1933年,美籍瑞士天文學家弗裡茨·茲維奇才注意到,遙遠的星系彼此旋轉的速度比在望遠鏡中看到的可見物質要快得多。他在當年發表在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如果能夠證實這一點,我們將得到令人驚訝的結果,即暗物質的含量遠大於發光物質。」
但是直到1970年代,天文學家肯特·福特和維拉·魯賓對鄰近的仙女座星系外圍區域的恆星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之後,這些恆星以太快的速度繞銀河系軌道運行,幾乎就像某種不可見的物質在引力上拉動它們並推動它們前進一樣-科學家很快在整個宇宙的星系中注意到了這一現象。
研究人員不知道這種看不見的物質是什麼構成的,一些天文學家推測暗物質是由小的黑洞或其他緊湊的物體組成的,它們發出的光太少而無法在望遠鏡中顯示。
為什麼暗物質仍然是個謎
望遠鏡勘測從未找到足夠的小型緊湊物體來解釋這種巨大的材料堆積。大多數現代天文學家認為,暗物質可能由亞原子粒子組成,其性質與更熟悉的質子和中子大不相同。
被稱為弱相互作用塊狀粒子或WIMP。這些推測實體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找不到,WIMP與幽靈般的中微子更相似,只是其重量比質子重10至100倍。
像中微子一樣,WIMP僅與宇宙中四種基本力中的兩種相互作用:重力和核弱力,介導放射性原子核的衰變。這些暗物質粒子將是電中性的,這意味著它們將不會與電磁體(光的基礎)相互作用,因此將保持不可見狀態。
物理學家已經建造了巨大的探測器,並將其放置在地下深處,以保護它們免受宇宙射線的幹擾,從而努力探測WIMP,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實驗能為他們找到證據。
因此,一些科學家將注意力轉向了一種新型的稱為「軸突」的暗物質候選物,這將是電子質量的百萬分之一甚至十億分之一,
2020年6月,義大利國家實驗室的成員宣布發現一個小的但出乎意料的信號,該信號可以通過存在軸來解釋。該儀器最初是為捕獲WIMP 而設計的。這一結果震驚了科學界,但尚未得到其他實驗的證實。
暗物質甚至真實嗎?
一些理論家想知道宇宙是否存在整個暗區,有多個粒子甚至暗力僅影響暗物質,類似於可見宇宙中所見的亞原子複雜性。
少數科學家認為暗物質與暗能量無關,暗能量是另一種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現象。兩者簡單地使用了「暗」這個詞,科學家通常將其用作佔位符,以表示他們不完全了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