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看整個宇宙的暗物質

2020-10-18 博科園

博科園:宇宙是由時間、空間和能量三大部分構成、其中能量是由暗物質、暗能量和普通物質構成(其理論佔比是4%普通物質。24%是暗物質,72%暗能量)由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特殊性現階段暫無直接證據證明均為間接方式、普通物質也就如恆星、地球、你、我等組成物質,想想僅4%就組成目前預估的40000億個星系、可見宇宙的總能量是有多麼的巨大?想想就資源真豐富、可惜目前也只能坐吃山空啊!(說到物質、還有一位功臣可謂功不可沒、它就是希格斯場、因為它賦予了宇宙中的基本屬性——質量,想像一下沒有質量原子核還能束縛中字質子嗎?地球還會有引力?各種物質天體還會形成嗎?……當然不會、假如突然沒有了質量這一切都將瞬間崩潰…其場面反正我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

下面來看看宇宙中這些地方的暗物質

No.1:子彈狀星系團

在星系團碰撞過程中的熱氣體被看作是包含大部分正常物質的兩個粉紅色團塊。右邊的子彈狀的團塊是來自一個星系團的熱氣體,它通過另一個星系團的熱氣團。望遠鏡來探測星系團中的大部分物質,這些物質原來是暗物質(藍色突出顯示)

圖片版權:Credit: X-ray: NASA/CXC/CfA/M.Markevitch et al.; Optical: NASA/STScI; Magellan/U.Arizona/D.Clowe et al.; Lensing Map: NASA/STScI; ESO WFI; Magellan/U.Arizona/D.Clowe et al.

No.2:哈勃揭示暗物質的幽靈環

在星系群ZwCl0024 + 1652中漂浮的暗物質的幽靈環,是迄今為止存在暗物質的最強證據之一。天文學家認為,暗物質環是由兩個巨大的星系群之間的碰撞產生的。

圖片版權:ESA/Hubble

No.3:暗物質與燦爛星系間的聯繫

該圖顯示了在大爆炸16億年後,在早期宇宙的模擬中暗物質,大量光環和發光類星體的分布。灰色絲狀結構顯示暗物質的分布;小白圈標誌著暗物質的集中「光暈」比太陽質量的3萬億倍更大;;更大的藍色圓圈標誌著最大規模的光環,超過7萬億倍的太陽,它是最明亮的類星體。SDSS樣本中類星體的強烈聚類表明它們位於這些罕見的非常大的光環中(圖中顯示的方形盒子是360萬光年)

圖片版權:Paul Bode and Yue Shen, Princeton University

No.4:小星系中隱藏的秘密

銀河NGC5291(橙色,在中心)和它的碎片環(藍色),通過超大陣列幹涉儀看見。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密集星形成組(紅色顯示)存在暗物質的證據,其中存在「回收」的矮星系。

圖片版權:P-A Duc/CEA-CNRS/NRAO-NASA

No.5:早期宇宙的新模型

大爆炸後5.9億年的宇宙可能看起來像這樣,根據計算機模擬,有一些暗物質(綠色)和星系不同亮度的星系(黃色最亮)的星系。

圖片版權:Alvaro Orsi, Institute for Computational Cosmology, Durham University.

No.6:隱形的星系

這個橢圓顯示了天空區域中一個由暗物質構成的星

圖片版權:Cardiff University/Isaac Newton Telescope on La Palma

No.7:細絲狀分布的暗物質

在這個計算機模型中表示了在整個宇宙中暗物質的分布。

圖片版權:NASA / UNC

No.8:暗物質的映射空間

這張由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拍攝的圖顯示了4快在超星系團Abell 901/902的暗物質的分布

圖片版權:NASA, ESA, C. Heyman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M. Gray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M. Barden (Innsbruck), STAGES collaboration.

No.9:銀河系的暗物質比重比想像中的多

宇宙中的普通物質和隱形的暗物質在這幅由太空望遠鏡觀測組合的圖像中被揭示出來。普通物質呈紅色,其分布主要由歐洲航天局的XMM / Newton望遠鏡觀測。哈勃太空望遠鏡記錄的藍色區域區分不可見和難以捉摸的暗物質區域。灰色區域表示恆星和星系,哈勃望遠鏡可觀察到可見光。

圖片版權:NASA, ESA and R. Masse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10:暗物質模擬圖

計算機模擬顯示暗物質方式分布。在圖中,高密度區域顯得明亮,而暗區域幾乎是,但不是完全為空的。

圖片版權: Institute for the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the Universe

No.11:強大的宇宙碰撞造成物質的分離

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哈勃望遠鏡捕獲了星系團的另一個強大的碰撞。像其著名的表兄弟所謂的「子彈星團」一樣,這種星系團的碰撞顯示了暗物質和普通物質之間的明顯分離。這有助於回答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黑暗物質是否以與重力不同的方式與自身相互作用。

圖片版權:X-ray(NASA/CXC/Stanford/S.Allen); Optical/Lensing(NASA/STScI/UC Santa Barbara/M.Bradac)

No.12:暗物質保護的星系

這四個矮星系是在附近的英仙座星系團混亂心部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圖像證明,這些未受幹擾的星系被暗物質的「緩衝」所包圍,從而保護他們免受分離與其他星系碰撞。

圖片版權:NASA, ESA, and C. Conselice and S. Penny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o.13:模擬難以捉摸搜尋的暗物質

研究人員通過將散射在距離地球的一系列距離的一百多萬個星系的引力透鏡數據相結合,在宇宙的大部分地區創造了一幅暗物質的3D地圖。盒子的三個軸(底部)對應於天空位置,距離地球的距離從左到右增加。

圖片版權:NASA,ESA,R. Massey(加州理工學院)

No.14:胖乎乎的星系團表明暗物質在很久前很強

這張NASA哈勃空間望遠鏡圖像顯示了巨大星系團Abell 1689中心的暗物質分布,包含大約1000個星系和數萬億顆恆星。

圖片版權: NASA, ESA, D. Coe (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N. Benitez (Institute of Astrophysics of Andalusia, Spain), T. Broadhurst (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 Spain), and H. Ford

No.15:暗物質模擬

當宇宙大約30億年時,暗物質的分布從星系形成的數值模擬中獲得。左面板顯示暗物質顆粒的連續分布,而右側面板突出了用於形成星爆星系的暗物質光環,其最小暗物質光暈質量為太陽的三千億倍。

圖片版權:Virgo Consortium/Alexandre Amblard/ESA

No.16:通過研究矮星系縮小暗物質的質量

這是NASA的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的宇宙觀測圖。布朗大學的物理學家研究了七個矮星系(以白色圈出)。他們的觀察結果表明,這些星系充滿了暗物質,因為它們的恆星運動不能僅靠它們的質量來解釋,是尋找暗物質湮滅信號的理想場所。

圖片版權:NASA / DOE / Fermi-LAT協作/ Koushiappas和Geringer-Sameth /布朗大學

No.17:宇宙中的暗物質

宇宙中的黑暗物質被認為是分布在巨大密集(光)和空(黑色)區域的網絡中

圖片版權:Van Waerbeke,Heymans和CFHTLens合作

No.18:普通物質與暗物質在大尺度結構中的比較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這種假彩色圖像比較了暗物質物質(紅色,左邊)與暗物質(右,藍色)的分布。暗物質解釋了宇宙的大部分問題,但只能通過其引力效應來看。HST捕獲空間扭曲的能力有助於科學家測量暗物質的分布。天文學家認為黑暗物質可以為第一顆恆星提供動力。

圖片版權:NASA,ESA和R. Massey(加州理工學院)

No.19:圍繞「暗星」的神秘漩渦

這由藝術家的構想展示了一個看不見的「暗星」在紅外光中以熱散發的樣子。核心被氫氣和氦氣雲所籠罩。猶他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沒有發光,但可能是暗星

圖片版權:猶他大學

(這樣的照片還有很多或者說是無數的)這挑選看經典的19張圖片以各種情景為我們展示了暗物質的存在情況、對此你有什麼收穫?或有什麼疑問?可以在評論區內留言哦、說不定可以為你科普一二O(∩_∩)O哈哈~


博科園|研究/來自:SPACE

參考來源/資料:SPACE、NASA、ESA、HUBBLE等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暗物質,宇宙是否存在整個暗區?
    什麼是暗物質?暗物質是一種神秘的非發光物質,構成了宇宙中絕大多數物質。儘管數十年來專家一直觀察到暗物質的引力效應,但科學家對其暗色的真實性質仍感到困惑。在19世紀末,天文學家開始猜測散布在整個宇宙中的看不見的物質-昏暗的恆星或氣體和塵埃。多數人認為這種神秘的物質僅佔宇宙總質量的一小部分。直到1933年,美籍瑞士天文學家弗裡茨·茲維奇才注意到,遙遠的星系彼此旋轉的速度比在望遠鏡中看到的可見物質要快得多。
  • 宇宙未解之謎之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
    宇宙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由各種我們人類無法理解並且看不見的力量所構成的,而這些無法理解和看不見的力量正可謂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未解之謎,它們可以是從暗物質到多元宇宙,也可以是從暗能量到量子糾纏,相信這些未解之謎能夠幫助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世界。
  • 宇宙的幽靈:探索暗物質的前世今生
    我們只能直接觀測到5%的可見的物質,所以我們對整個宇宙非常無知。從宇宙的尺度,我們在回到銀河系的尺度,左邊這張圖展現了銀河系裡兩千億顆恆星分布的狀況,它都是在一個類似於圓盤一樣的結構中運動。那麼右邊這張圖,其實就顯示了如果你把暗物質這個結構加上去,這個圖象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就是兩千億顆恆星,大概都集中在非常中間的地方,這些恆星生活在暗物質暈這樣一個結構裡頭。
  • 大爆炸、暗物質與宇宙的命運
    吳寶俊:就是說,我看你,你在遠離我;你看我,我也在遠離你——奇點並不是爆炸的中心,而是一個發糕。黃慶國:在數學上,奇點是指在那個地方某一些數學的量失效了。吳寶俊:所以暗物質起名字的時候,「暗的」就是指看不見的。曹瑧:這個東西對宇宙學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比我們現在用物理觀測手段能夠看見的物質要多出來幾十倍。如何探測暗物質?
  • 充斥統領宇宙的暗物質。原來是看不見和摸不著的
    從地球上看,銀河是帶狀的。計算表明,想要維持那麼高的速度,暗物質不但要提供多餘引力,而且必須提供很多很多引力才行 —— 暗物質的總質量,必須是已知物質總質量的6倍。整個星系被一層厚厚的暗物質包圍。暗物質在星系中間比較濃,遠離星系的地方慢慢變淡。因為我們的太陽系只是整個星系中間的一小塊區域,行星和衛星都太小,運動不會受到暗物質影響,我們沒感覺到。但是考察星系邊緣那些恆星的運動,影響就非常明顯了。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合構成了宇宙,那暗物質的組成結構是什麼?
    宇宙不只包含我們眼睛看得到的東西,而是比這多得多。事實上,就宇宙的絕大部分而言,人是種怪異的存在,微不足道。構成你以及你所關心的一切事物的普通材料只佔宇宙不到10%的內容;宇宙的其餘部分則是由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神秘物質構成的,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宇宙奧秘之一。至於它們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準。
  • 暗物質揭示了宇宙的奧秘
    什麼是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為什麼這三種東西如此神秘?反物質類似於物質,不同之處在於它具有相反的電荷,因此反質子是帶負電荷的質子,與我們自己原子中帶正電荷的質子相反。反電子,有時也稱為正電子,是帶正電的電子,與我們自己原子中的負電子相反。物質和反物質可能會相遇並相互破壞,釋放出大量能量。這是真理的物理核心,是科幻反物質驅動器的基礎。
  • 科學家在虛擬宇宙中探測暗物質
    研究表示:暗物質暈作為天空中最富活力的部分,不但充斥著整個星系,而且存在於放射性物質中。經過碰撞,我們能確切地,在天空中找到暗物質暈。我們認為宇宙中的每個星系都被擴散分布的暗物質包圍,根據星系類型的不同,暗物質比發光物質的質量要大10到100倍不等。因為暗物質在所有方向包圍星系,所以我們叫它暗物質暈。」
  • 暗物質才是宇宙真正的支配者
    這個宇宙中,存在著一個驚人的事實:佔據宇宙大部分的成分,我們是看不見的。科學家把這些看不見的成分,統稱為「暗物質」。
  • 看不見摸不著?最新計算機模擬帶你「窺見」暗物質容顏
    這是研究暗物質的天文學家所面臨的挑戰。儘管暗物質佔宇宙總物質的85%,但因為它與光不會相互作用,我們只能通過暗物質對光和其他物質的引力影響才能發現它。事實上,直到現在科學家都一直沒能成功直接檢測到地球上暗物質。儘管暗物質的質量難以估量,但我們對暗物質並非一無所知。我們知道,它黑暗且寒冷,但凝聚在一起時會成為星系團的溫床,還會經常在星系周圍形成暈圈,成為整個星系中質量最大的物質。
  • 暗物質,充滿整個宇宙,但卻有無數謎團圍繞著它
    我們如何知道暗物質存在當我們觀察宇宙時,我們有兩種方法來觀測一個位置是否存在物質:第一種方法是利用天文觀測,直接觀測某個位置是否發射或者吸收了輻射(包括光);第二種方法是利用萬有引力定律(以及相對論),來嘗試重建在一個物理系統中需要存在多少質量。
  • 趣探索:暗物質是物質宇宙的骨架,沒有暗物質就沒有人類文明
    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具有以下特點。a,不發光、不發出電磁波、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因此人類無法用光學或電磁監測設備直接「看到」。b,密度小、速度快,難以捕捉。c,宇宙大爆炸時,包括暗物質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物質同期產生。d,暗物質貢獻引力且不與物質發生作用,高度穩定,是宇宙絲狀結構的主要支撐者。
  • 暗物質暗能量在宇宙的分布均衡嗎?
    賀俊傑/文物理宇宙學認為,暗能量是一種充溢空間的、增加宇宙膨脹速度的難以察覺的能量形式。暗物質是一種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物質,不帶電荷,不與電子發生幹擾,能夠穿越電磁波和引力場的未知物質。現代天文學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68.3%的暗能量,26.8%暗物質,4.9%的重子物質組成。全世界的專家學者們研究暗能量、暗物質,基本上都建立在宇宙爆炸、宇宙膨脹的基本理論基礎之上,基本證明了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存在,但仍然沒能找到暗能量和暗物質。
  • 神秘的宇宙:暗物質之謎
    暗物質之謎雖然我們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但能夠感知暗物質對浩瀚宇宙產生的巨大影響。那麼暗物質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呢?之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約為一百五十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的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並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
  • 宇宙中暗物質的真面目
    物理學家與天文學家已經確定宇宙中大部分的物質是「暗物質」,我們可以從它的重力效應來推論它的存在,而非透過電磁作用(我們藉此感知一般物質),但是暗物質可能因為人類的視角而成為謎團。每個人都有五感,五感仰賴電磁作用。
  • 十張趣圖告訴你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Dark Matter)是一種因存在現有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而假想出的物質,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物質,不帶電荷,不與電子發生幹擾,能夠穿越電磁波和引力場,是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天文學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68.3%的暗能量,4.9%的重子物質,26.8%暗物質組成。
  • 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宇宙暗物質,科學家們放大了宇宙暗物質團塊結構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將虛擬宇宙中的暗物質團塊放大了。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論文揭示了,暗物質其實是活躍的,它們無處不在,它們不僅在每一個星繫結構中,而且它們還會散布放射線。
  • 暗物質——宇宙的陰影
    時至今日,暗物質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本人對此也有點思考,現寫出來供大家一閱。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迪。不勝榮幸!我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暗物質不帶電,原因是其不參與電磁作用。這點大家可能較易接受。但暗物質還有什麼其它的特徵呢?為什麼我們難以找到它?現作如下分析。以人類的獨特視角,凡是能發光或能反光的物體,只要其光線能射入人眼,我們就能看見。
  • 宇宙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未知的部分統稱暗物質
    你所見的一切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從你自己的身體,到你此刻所處的這顆行星,再到天空中的太陽和所有的星星。而如果更進一步,所有的原子都是由更加細微的粒子,如質子和中子所構成的,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即便是質子和中子仍然可以被分出更加細小的結構。20世紀初,當物理學家們最初開始了解到原子的結構組成時,他們曾經以為我們即將洞察整個宇宙中一切物質的本質。
  • 有人說暗物質佔宇宙中物質的96%,對此你怎麼看?有何依據?
    宇宙中除了暗物質還有我們的普通物質以及暗能量,而且在目前的模型中佔大頭的是暗能量而不是暗物質,通過歐航局在2009年發射的普朗克衛星顯示,宇宙中普通物質佔4.9%,暗物質佔26.8%,暗能量佔68.3%可以說暗物質和暗能量加起來差不多佔了宇宙總質量的96%,科學家們最早意識到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是因為觀測到星系外圍恆星和星系團外圍星系運動速度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