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和暗能量可能真的存在!是有多神秘?

2021-01-15 騰訊太空

暗物質和暗能量神秘莫測,難以捉摸,但它們可能真實存在。歐洲航天局官員7月17日宣布,「普朗克」任務的最終數據再一次驗證標準宇宙模型,而暗物質和暗能量正是標準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至2013年,「普朗克」衛星對最古老的宇宙光線進行細節空前的觀測。

 「普朗克」衛星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


「普朗克」衛星的最終數據再次證實標準宇宙模型。歐洲航天局「普朗克」項目科學家加恩•塔博爾表示:「這是『普朗克』任務留給我們的一份最重要的遺產。迄今為止,標準宇宙模型經受住了所有考驗。『普朗克』的觀測數據再一次驗證了標準模型。」

與美國宇航局此前的兩項太空任務一樣——「宇宙背景探測者」衛星和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普朗克」衛星也對宇宙微波背景(CMB)進行研究。大爆炸後大約38萬年,CMB開始在宇宙內傳播。很久之後,第一批恆星才開始形成。觀測到的CMB微小波動證明,宇宙內的大型天體從「種子」開始,逐漸發育長大。因此,對CMB進行研究能夠揭示關鍵線索,了解宇宙的幼年時代。


 歐航局的「普朗克」衛星


這項工作成果斐然。2013年3月首次公布的「普朗克」觀測數據顯示,宇宙已經138.2億歲,比此前預計增加了近1億歲。此外,「普朗克」的觀測還為宇宙膨脹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該理論認為在大爆炸後不到一秒鐘,宇宙以超光速膨脹。


2013年公布的觀測發現只依託「普朗克」的CMB溫度測量數據以及最初兩次巡天獲取的數據——總計進行8次巡天。2015年,也就是第二次公布的數據結合了溫度測量結果和CMB偏振(光振)觀測結果,涵蓋「普朗克」衛星獲取的所有類型數據。


 藝術概念圖,銀河系的暗物質藍色光暈


2015年公布的結果與兩年前保持一致,同時向宇宙學領域的大圖景進一步邁進。但任務組當時強調,「普朗克」的觀測結果仍是初步發現,需要進一步驗證。塔博爾說:「我們覺得某些偏振數據的質量不夠好,不足以用於宇宙學研究。」


隨著最終數據的公布,這種情況發生改變,因為最終數據是對「普朗克」觀測結果進行最新處理後得出的。此次公布的研究成果包括9篇論文,全部遞交《天文學&天體物理學》雜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登錄歐航局的「普朗克」任務出版物網頁,瀏覽這些論文以及與2013年和2015年公布的數據有關的論文。


 星系團Abell 1689,以引力透鏡效應著稱。對這個星系團進行研究有助於科學家揭示暗能量如何塑造宇宙


義大利費拉拉大學的萊諾·馬多勒希在聲明中指出:「我們現在充滿信心。除了僅僅利用溫度數據或者偏振數據來驗證標準宇宙模型,我們還『雙管齊下』來驗證這個模型。標準模型經受住了所有考驗。」馬多勒希是「普朗克」低頻儀器項目的首席研究員。「普朗克」衛星共攜帶兩種儀器,另一個是高頻儀器。


 星系團大碰撞。子彈形氣團(右)來自其中一個星系團,穿過另一個較大星系團的炙熱氣體。藍色區域為暗物質


根據標準模型,宇宙由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正常物質以及暗物質和暗能量構成。暗物質既不吸收,也不反射陽光,因此不可能直接探測到。暗能量是一種神秘莫測的能量,可能加速宇宙膨脹。在宇宙的物質-能量總量中,正常物質的比重最小,只有不到5%。暗物質和暗能量究竟是什麼?現在仍是一個未知數。對於暗物質的主要成分,物理學家提出了幾十種潛在粒子,但所有這些都停留在假設層面。


哈勃常數測量數據



「普朗克」的觀測數據能夠幫助天文學家縮小宇宙膨脹率的範圍,這個值被稱之為「哈勃常數」。根據「普朗克」衛星對早期宇宙的觀測,哈勃常數為67千米/秒/百萬秒差距。1秒差距大約相當於3.26光年。不過,這個數值遠未被證實,同時與其它方式測得的哈勃常數存在差異。根據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航局的「蓋亞」衛星對相對較近天文現象進行的觀測,哈勃常數為73.5千米/秒/百萬秒差距。研究人員表示差距似乎很小,但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大爆炸後宇宙迅速膨脹


「普朗克」低頻儀器項目副首席研究員、義大利米蘭大學的馬克·伯薩奈利在聲明中指出:「目前尚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天體物理學解決方案,能夠解釋這種差異。也許,存在某種新的物理學,等待我們去發現。」


塔博爾表示:「對於發現新的物理學,我們不應表現得過於興奮。這種小幅差異或許可以用一系列小誤差和局部影響加以解釋。我們需要不斷改進測量數據,同時思索更理想的方式,來解讀這種差異。」


暗物質是什麼?是怎樣被發現的?



你可能還想了解更多:


美宇航局40年前親手燒掉火星生命證據?


攻略!太陽系旅遊有風險 出行需謹慎


月球殖民不是夢!月球水冰開採計劃開始成形啦


咋樣才能上天?想體驗上帝視角嗎?太空船票開始銷售,價格請看這裡


來源:www.space.com

翻譯:牛樹軍

責編:Strawberry

相關焦點

  • 暗物質和暗能量可能真的存在,是有多神秘?
    博科園-科學科普暗物質和暗能量神秘莫測,難以捉摸,但它們可能真實存在。歐洲航天局官員7月17日宣布,「普朗克」任務的最終數據再一次驗證標準宇宙模型,而暗物質和暗能量正是標準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至2013年,「普朗克」衛星對最古老的宇宙光線進行細節空前的觀測。
  • 宇宙中真的充滿了暗物質和暗能量嗎?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兩種概念,從科學家的說法來說,他們通過它的引力對光的影響來探測它。暗物質佔宇宙的27%,暗能量佔宇宙的68%。但是天文學家真的不知道它是什麼,只是他們很確定它確實存在。宇宙95%的性質是完全神秘的。
  • 暗物質暗能量藏身於太空哪個角落,它們真的存在嗎?
    暗物質在我們周圍就有很多,比我們所見的物質多出了4倍多,是普通可見物質的約5.5倍。也就是說,你如果看到一棟房子,在這棟房子周邊很可能有這棟房子質量5倍多的暗物質存在。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已經有幾十年歷史了,人們發現了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並不等於看到了或者「抓住了」這種東西,而是通過理論計算出來的。因為自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問世後,就成為人們研究宇宙的基本理論,其中的引力場方程成為指導宇宙天體研究的最基礎理論。
  • 暗物質和暗能量
    暗物質和暗能量暗物質和暗能量概念逐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更多的科學家開始接受這兩個概念。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似乎都沒有涉及這兩個概念。估計物理學的大發展可以一併解決這三個問題,看起來很複雜的問題,也許真的不算複雜。待到理論獲得創新以後,我們也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 一批物理學家或天文學家通過估測銀河系等星系的物質總量,以及星系中恆星運動的速度的矛盾,想像推測出暗物質的存在。還有若干獨立證據顯示應該有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參與萬有引力活動,因為暗物質本身就是通過萬有引力推測想像出來的。
  •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否真的存在?
    在中國科學院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首席科學家常進對外宣布了這一重大消息。宇宙中所有可見物質,只佔宇宙不到5% ,剩下的95%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暗暗能量。暗能量 (Dark matter)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宇宙中一中不可見的物質 他可能是宇宙中最主要的組成成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 目前已知的物質那你量是驅動宇宙運動的一種力量 他好愛我知道不會吸收反射或者輻射 光,所以人類無法直接使用現存技術進行觀測 。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現在我想問大家的問題是:這個世界真的是由原子組成的嗎?或者說,我們通常意義上熟悉的原子、分子,以及原子、分子所組成的物質佔宇宙當中物質的多少呢?這個問題很難從理論的角度去回答,但是宇宙學觀測已經給了這個問題一個答案:我們通常所熟悉的原子、分子所組成的物質只佔宇宙總物質的大約5%,其他25%是一種所謂的「暗物質」,而更多的70%被稱為「暗能量」。
  • 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暗物質?暗物質必須存在
    暗物質,光是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神秘的感覺。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不存在會引起物理學翻天覆地的變化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當今宇宙學的重大研究課題,一旦對其有了實質性的突破研究,用諾貝爾獎也無法體現出研究成果的偉大。圍繞著暗物質和暗能量,科學家在天上和地底下布下了天羅地網,可一直未發現它們的真實蹤跡。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名字上都有一個「暗」字,顧名思義這種物質人類看不到,用各種儀器也沒有直接探測到。嚴格地講,它們還只是假說。
  • 究竟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有什麼理論嗎?
    不過更糟的是, 我們根本搞不懂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什麼,也不知道他們怎麼用。儘管我們確信它們是存在的。那我們現在知道什麼呢? 暗物質是讓星系得以存續的原料之一。當我們計算為啥宇宙長成現在這樣的時候, 我們很容易發現它不只由普通物質構成。可視物質的引力不足以構成宇宙、星系和這樣複雜的結構。星星更有可能散作一片而不能形成星系。
  • 暗物質和暗能量理論過時了嗎?
    從量子粒子之間的單個相互作用到最大的宇宙尺度,我們在宇宙歷史中發生的每一個事件(在經典混沌和量子不確定性的範圍內)都可以被了解和詳細描述。當我們嘗試做到這一點時,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儘管我們對宇宙了解甚多,但除非我們添加至少兩個神秘成分,否則我們的預測和觀察到的結果將不會完全匹配:某種暗物質和某種類型的暗能量。這是一個非凡的難題,每個天體物理學家都不得不想辦法解決它。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合構成了宇宙,那暗物質的組成結構是什麼?
    宇宙不只包含我們眼睛看得到的東西,而是比這多得多。事實上,就宇宙的絕大部分而言,人是種怪異的存在,微不足道。構成你以及你所關心的一切事物的普通材料只佔宇宙不到10%的內容;宇宙的其餘部分則是由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神秘物質構成的,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宇宙奧秘之一。至於它們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準。
  • 什麼是暗能量,暗物質?
    暗能量,暗物質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有一件事對宇宙的擴張是相當肯定的。它可能具有足夠的能量密度來阻止它的膨脹和重新坍塌,它可能具有如此小的能量密度以至於它永遠不會停止膨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重力肯定會減緩膨脹。當然,沒有觀察到減速,但理論上,宇宙必須放慢速度。宇宙充滿了物質,引力的吸引力將所有物質拉到了一起。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我們來聊一聊,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解釋,暗物質貢獻引力,努力把物質拉向一起,暗能量則貢獻壓力,努力讓物質相導憶離,努力讓物質相互遠離,因為兩者都無法直接觀測,所以它們都姓「暗」,好啦今天的視頻就到這裡,目前的觀測表明,宇宙中的常規物質只佔總能量的4.9%,暗物質佔26.8%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我們來聊一聊,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解釋,暗物質貢獻引力,努力把物質拉向一起,暗能量則貢獻壓力,努力讓勿質相導憶離,努力讓物質相互遠離,因為兩者都無法直接觀測,所以它們都姓「暗」,好啦今天的視頻就到這裡,目前的觀測表明,宇宙中的常規物質只佔總能量的4.9%,暗物質佔26.8%,剩下的68.3%
  •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什麼?它們為什麼佔據了百分之95的宇宙?
    我們認知中的恆星、行星、物質等連宇宙的百分之5都不到。剩下百分之95都是由人類根本無法探測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也就是說,我們所體驗到的,所感知到的是現實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我們對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一切,它們是什麼,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存在的方式完全沒有任何頭緒。那麼為什麼我們如此確信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呢?
  • 暗物質與暗能量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就是系統地研究其中的粲(charm)夸克和陶(tau)輕子。 什麼是暗物質呢?暗物質是不發光的,但是它有顯著的引力效應。比如,對於一個星系考慮距其中心遠處的天體的旋轉速度,如果物質存在的區域和光存在的區域是一樣的話,由牛頓引力定律可知,距離中心越遠,速度應該越小。可是天文觀測事實不是這樣的,這就說明當中有看不見的暗物質。
  • 宇宙是否存在負質量物質,它們會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嗎?
    現在科學家利用各種地面和空間望遠鏡,發現了無數的星球、星系,以至更大尺度的星系團等等宇宙結構。但你是否有想過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是什麼?現在科學家認為,宇宙中所有可見物質其實只佔有整個宇宙的5%左右,而那95%無法探測的東西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
  • 天文科普:2分鐘,帶你快速了解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我們日常所熟知的物質佔整個宇宙不到5%,例如:樹、巖石、原子、行星、恆星、星系以及我們。在整個宇宙中,大約25%是暗物質,70%是暗能量。暗物質與暗能量都無法被觀測到,這表示我們所接觸到的世界只佔了極其微小的部分。更糟糕的是,我們對暗物質與暗能量究竟是什麼,是如何運作的毫無頭緒!但是我們非常確定它們是存在的。
  • 非自然現象=暗物質?傳說中神秘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暗物質是一種不參與電磁作用的有質量的物質,簡單來說就是暗物質不發射光也不接受光的一個能夠提供引力的物質。總的來說,就是現在的技術,我只能確定暗物質的存在,但是它長什麼樣,我們還不知道。暗能量是一種不可見的、能推動宇宙運動的能量,宇宙中所有的恆星和行星的運動都是由暗能量與萬有引力來推動的。暗能量充溢空間、且具有負壓強,而這種負壓強在長距離類似於一種反引力。簡單來說,暗能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提供斥力的物質。暗物質是引力自吸引的,而且與普通物質成團並形成星系。
  • 暗物質和暗能量之間有什麼區別?
    像暗物質和暗能量。因此,「黑暗」一詞-並不意味著可能看起來像什麼,而是表明我們理解它的能力上的巨大空白。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絕對難以捉摸可能是它們如此普遍相互混淆的原因。對於所有我們不知道的事物,「黑暗」通常是語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