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的秘密:存在還是不存在?

2021-02-08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暗物質是什麼?

暗物質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它不與任何形式的電磁輻射(即光)相互作用。它不會輻射光,光也不會反射回來。儘管我們從未直接探測到暗物質,但大量證據證明了它的存在。

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弗裡茲·扎維奇於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這個想法,當時他正在觀察附近眾多的彗發星系團。通過觀察這些星系發出的光,扎維奇估計了星團的總質量。但當他測量星系速度時,扎維奇發現它們移動得太快了,星系團本來應該已經分裂了,可相比之下,它質量引力太小不夠支持星系團的分裂。

扎維奇似乎不太可能在分崩離析中抓住這一集群。相反,其他星系不可觀測的物質,卻對星系團總質量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將其聚集起來。茲維奇認為,這裡一定有某種看不見的物質在起作用,這種物質產生了可觀察到的引力效應,但卻不像正常物質那樣進行輻射。

進一步證明暗物質存在,是來自單個星系的旋轉曲線,這些曲線將恆星繞其星系中心運行的速度與恆星距星系中心的距離進行比較。外圍軌道上的恆星速度運行極快,它不應受星系的束縛,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如果我們對引力的理解是正確的,那麼只有銀暈中存在無法觀測的質量源時,才能解釋這些恆星擁有如此之快的速度。

星系團阿貝爾1689中的暗物質濃度呈藍色。天文學家通過引力透鏡確定了這些濃度的位置。

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公共操作環境系(美國宇航局 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以及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

宇宙學家也懷疑過,暗物質的存在是由於引力透鏡效應。來自遙遠星系的光傳向地球時,它必須經過其他宇宙結構,如星系團。而光通過這樣的星系團時,星系團強大的引力場就會像一個透鏡,彎曲並放大遙遠星系的光。背景星系的圖像可能會被塗抹成一個弧、一個光環,或者分離成多個圖像。因為扭曲程度取決於前景星系團的質量,天文學家可以使用這種引力透鏡來測量附近星系團的質量。而且,測量到的質量總是遠遠超過星系團預期發射的光。

宇宙微波背景的波動,是大爆炸遺留下來的輻射,這為暗物質的存在,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宇宙學家可以利用這些波動,來計算宇宙的密度和成分。歐空局普朗克太空飛行器觀測的計算結果表明,原子只佔宇宙總能量和總質量的4.9%。此外,普通物質只佔宇宙中所有物質(常規物質和暗物質)的1/6。所以暗物質一定佔宇宙總質量和總能量的27%。

圖解: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

除此之外,對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模擬,只有在包含暗物質的情況下,才與觀測結果相匹配。沒有暗物質的模擬,不會產生宇宙中所看到的星系團「宇宙網」的絲狀體和空洞結構。

暗物質的性質

暗物質的性質仍然懸而未決。在最廣泛研究的模型中,科學家們假設暗物質由弱相互作用的大質量粒子組成。這些亞原子粒子並不存在於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但是物理學家們在超對稱模型的擴展中預測了它們的存在。WIMPs通過重力與正常物質相互作用,很少通過四種基本力之一的弱核力(其他三種是強核力、電磁力和引力)。

圖解:弱核力(弱相互作用力)

目前,科學家們正試圖使用地下礦井中的探測器直接找到WIMPs,或者通過粒子湮滅時發射的伽馬射線間接地找到WIMPs。(後者要求WIMP粒子是它自己的反粒子,物質和反物質相互作用)然而,最近非探測數據,如來自勒克斯、低溫暗物質搜尋計劃以及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報導,科學家們已經研究了更加複雜的WIMP模型。

圖片來源:英國廣播公司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我們目前對引力的理解(即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迫切需要修改。到目前為止,廣義相對論已經成功地通過了每一項測試,但仍有一些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正在研究引力的變化,例如修正牛頓動力學,看看他們是否能夠否定暗物質的需求。

作者: skyandtelescope

FY: 小蜜蜂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暗物質究竟存在不存在?科學家:用這種比喻,可能大家就都明白了
    文/行走天涯暗物質究竟存在不存在?那麼暗物質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呢?如果真的存在的話,為何人類一點也感受不到呢?來看看科學家的解釋,也許用一種比喻,可能大家就都會明白了!不是有一首古詩叫做身在此山中,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已經處在廬山之中了嗎?
  • 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Weiss)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暗物質」,宇宙的很大一部分都被認為是由這種隱形且未知的物質構成的。他們堅持這個理論的原因是暗物質可以解釋星系不符合基礎物理法則的現象。然而,對暗物質的搜尋一直未果。但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釋為什麼星系的行為如此奇怪。
  • 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其實,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天文學家們通過銀河系恆星的運動以及對后髮座星系團的研究都推斷出了他們的內部應該存在著大量看不見的物質,但當時還不叫暗物質,只是叫丟失了的質量。這個星系自轉曲線問題使得人們開始懷疑暗物質可能真的存在,但是懷疑終歸是懷疑還是得拿證據說話。目前最有力的天文學證據就是子彈星系團。這個子彈星系團其實是兩個星系團發生了碰撞後的樣子。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一個星系團正直穿過了另一個星期團。這次的碰撞之猛使得兩個星系團的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發生了錯位。圖中亮的部分就是普通物質聚集的地方。
  • 暗物質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一、暗物質的由來及簡介1、暗物質的由來最早提出「暗物質」可能存在的是天文學家卡普坦,他於1922年提出可以通過星體系統的運動間接推斷出星體周圍可能存在的不可見物質。1980年代,出現了一大批支持暗物質存在的新觀測數據,包括觀測背景星系團時的引力透鏡效應,星系和星團中熾熱氣體的溫度分布,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各向異性等。暗物質存在這一理論已逐漸被天文學和宇宙學界廣泛認可。根據已有的觀測數據綜合分析,暗物質的主要成分不應該是目前已知的任何微觀基本粒子。
  • 暗物質 真實存在嗎?
    最早提出「暗物質」可能存在的是天文學家卡普坦,他於1922年提出可以通過星體系統的運動間接推斷出星體周圍可能存在的不可見物質 然而未能得出暗物質存在的確鑿結論。 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利用光譜紅移測量了后髮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於星系團的運動速度。 利用位力定理,他發現星系團中星系的速度彌散度太高,僅靠星系團中可見星系的質量產生的引力是無法將其束縛在星系團內的,因此星系團中應該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其質量為可見星系的至少百倍以上。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超過國際上所有同類探測器。它將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布規律。佔宇宙95%以上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由萬有引力定律證實存在,卻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暗物質粒子的探測目前是國際科學前沿競爭最為激烈的研究領域。
  • 最新研究:也許「暗物質」根本不存在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Dark matter)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無法透過電磁波的觀測進行研究,也就是不與電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質。人們目前只能透過引力產生的效應得知,而且認為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的奇異物質存在。根據數學模型,暗物質佔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四分之三。
  • 暗物質存在的3條證據
    暗物質什麼是暗物質,它有質量,但是我們看不見,無法直接測量,普通物質無法與其發生碰撞。根據目前的推測,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存在大約是普通物質的5倍。那麼既然我們看不見它,那我們是怎麼知道的暗物質的存在的呢。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暗物質?暗物質必須存在
    的確,暗物質的確是一種神秘的存在,即使是相對於奧妙無窮的宇宙而言,暗物質的神秘色彩仍然是眾多宇宙物質的佼佼者。暗物質之所以如此神秘,就在於其看不到,摸不著,從來也沒有被任何方法觀測到。可以說,暗物質的誕生源於假象,而存在也依賴於假象,那麼,這種假象的事物是否真實存在於宇宙之中呢?是的,它真實存在,它也必須存在。
  • 「暗物質」只是一種假說,或許它不存在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句經典的用語:「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哥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卻流傳著哥的傳說」。在科學界也有一種「傳說中的物質」,人類除了知道它的存在以外,卻對它一無所知,沒有人見過它,沒有人找到過它,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必須存在。
  • 「暗物質」——一個必須存在,卻又找不到的物質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句經典的用語:「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哥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卻流傳著哥的傳說」。在科學界也有一種「傳說中的物質」,人類除了知道它的存在以外,卻對它一無所知,沒有人見過它,沒有人找到過它,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必須存在。
  • 暗物質暗能量藏身於太空哪個角落,它們真的存在嗎?
    是愛因斯坦的理論有問題,還是這個宇宙有隱藏的秘密?經過幾十年研究,科學家們認為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錯,而且這些古怪現象更證明了場方程的正確性,宇宙中存在一些人類看不見的東西,才導致了與理論的不符。最終鹿死誰手,要看是暗物質的引力還是暗能量的張力最終勝利。從目前狀態看,除非暗能量會隨著時間衰減或改變,否則宇宙膨脹加速態勢將無法停止,宇宙最終的命運將是撕裂或者滅寂。這是另一個話題,有興趣的朋友可閱讀時空通訊過去發表過的相關宇宙歸宿文章或回答,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 在暗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新線索,更加確定:暗物質是存在的!
    這一結果鞏固了關於暗物質存在和行為的幾條線索,為其與明亮物質的相互作用開闢了新場景。暗物質就在那裡,但你就是看不見它,暗物質似乎約佔宇宙質量的85%;暗物質的影響可以在宇宙中存在的其他物體上檢測到,但因為它不發光,所以不能直接觀察到它。研究方法之一是星系的旋轉曲線,這是一種基於恆星到星系中心的距離來描述恆星速度趨勢的系統。觀測到的變化與恆星存在和物質的暗成分引起引力相互作用有關。
  • 為什麼說暗物質如果不存在,人類就無法解釋宇宙的結構
    當你讀這篇文章時,大概每秒鐘有一百萬個暗物質粒子穿過你的身體。人們看不見它們,因為它們不發光,不帶電荷,與原子物質的相互作用也很小。暗物質沒有電磁場,這意味著它們很難被任何傳統的科學測量設備探測到。但人們知道它們存在,因為如果它們不存在,就無法解釋宇宙的結構。暗物質是誰最先發現的?
  • 非自然現象=暗物質?傳說中神秘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暗物質是一種不參與電磁作用的有質量的物質,簡單來說就是暗物質不發射光也不接受光的一個能夠提供引力的物質。總的來說,就是現在的技術,我只能確定暗物質的存在,但是它長什麼樣,我們還不知道。所以在後來20世紀70年代維拉·魯賓觀測仙女座的各個星系運轉速度發現,各個星系的運轉速度都保持在一個高速狀態,與預測速度不一致,因此在80年代開始,天文界和物理界都普遍承認暗物質的存在。
  • 為什麼科學家總是找不到暗物質,或許說暗物質根本不存在?
    事實上,對宇宙大爆炸餘輝的最新觀測表明,超過84%的宇宙物質是另類的「黑暗」粒子,不同於構成我們日常世界中常見物體的普通原子。根據目前正統的觀點,暗物質主導了星系、星系團和宇宙更大尺度結構的形成。也正是暗物質的引力維繫住了這些系統,使之免於瓦解。在迄今觀測到的無數星系中,以恆星繞星系中心轉動的速度之快,單靠該星系中的發光物質根本不足以束縛這些恆星。
  • 最小暗物質團塊科學家發現,暗物質真的存在嗎?或許事實並非如此
    於是科學家將,這些未知因素歸結為暗物質,他們認為暗物質應該存在,而且影響宇宙的變數。朋友們喜歡科學知識,記得點擊加我粉絲和關注,我會給大家推出一系列的相關文章。自從有了暗物質的概念,科學家就開始試圖證明暗物質的存在,他們找了很多的方法,可是直到如今,也沒有任何的直接證明。
  • 外星人以暗物質形式存在?科學家思想那麼開放?允許暗物質生命?
    可能存在暗物質生命和暗能量生命嗎?暗物質最早發現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後七十年代被證實,暗能量則是1998年兩個科學團隊在觀測超深空Ia型超新星爆發時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而意外的發現了暗能量。當然暗能量和暗物質一樣,即使有再多的證據指向它們是存在的,但科學家對它們仍然一頭霧水,而且到現在為止也說不出一個子醜寅卯來!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不存在會引起物理學翻天覆地的變化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名字上都有一個「暗」字,顧名思義這種物質人類看不到,用各種儀器也沒有直接探測到。嚴格地講,它們還只是假說。上世紀30年代起,科學家們陸續發現星系的運動數據與萬有引力的計算結果之間存在很大的偏差,為了解釋這種現象科學家提出了暗物質概念,認為宇宙中存在不參與電磁相互租用但是能參與引力相互作用的暗物質,正是這種物質導致了觀測結果與理論值之間有很大的偏差。星系和星系之間存在著引力相互作用,照理說宇宙的膨脹會在引力的作用下趨於緩和,可實際的觀測卻顯示宇宙是在加速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