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質疑暗物質理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2021-01-07 科技領航人

大多數天文學家相信他們對宇宙的能量和物質有廣泛的了解,但是一小群特立獨行的研究人員並不信服。他們聲稱,新的衡量標準意味著科學界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立場。根據那些對公認的物理學持懷疑態度的人的說法,物理學家需要使用新的運動和引力理論來解釋宇宙,而不是接受一種叫做暗物質的擬議物質的存在。這些新理論的通用名稱是MOND,是牛頓動力學修改的簡稱。

圖註:引力使星系旋轉。天文學家可以研究距銀河系中心不同距離的恆星速度,以尋找暗物質或其他新物理學的證據。

天文學家之間的普遍共識是,我們宇宙中的物質由兩部分組成:普通物質和暗物質。普通物質是原子和化學的熟悉世界。本質上,這就是我們的材料。暗物質是既不發光也不吸收光而是經歷引力的物質。

儘管暗物質是看不見的,但科學家聲稱,暗物質比普通物質大約普遍多五倍半。有大量證據支持它的存在。例如,星系旋轉得如此之快,以致它們應根據公認的引力理論以及觀測到的恆星和氣體數量飛散。類似地,在成百上千個星系的星系團中,星系的速度遠遠快於預期。還有許多其他觀察結果表明,宇宙中存在的物質比望遠鏡所能看到的更多。

替代解釋

但是,MOND的擁護者對這些無法解釋的觀察結果的解釋不同。他們認為,通過修改牛頓運動定律或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可以找到更合理的解釋。第一個MOND理論是1983年由以色列物理學家莫德海·米爾格羅姆(Mordehai Milgrom)提出的,當時他調整了牛頓的第二運動定律。根據米爾格羅姆的理論,牛頓定律適用於強大的力量。但是,對於弱力,加速度比牛頓預測的要強。

另一個可能性是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在低引力狀態下是不正確的。這項新研究探索了這一前景。

圖註:大約在1931年:愛因斯坦站在一塊黑板旁邊,上面滿是數學引力計算。

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原則之一是強等價原理,該原理指出,星系中恆星的運動應獨立於外部均勻引力場。如果發現該原理存在偏差,則意味著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將不得不修改。

研究人員觀察了153個星系,並測量了距銀河中心不同距離的恆星的速度。然後,他們查看了由周圍其他星系產生的引力場引起的每個星系的加速度。強加速星系的加速度是最弱加速星系的十倍。

然後,他們選擇了周圍環境引力最大的兩個星系,並將它們的旋轉行為與兩個孤立的星系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在強引力場中,星系的外層恆星的運行速度比孤立星系的行為所預測的慢。他們還研究了具有中間外部引力場的星系,並發現數據與極端例子相符,每個星系的旋轉特性取決於其周圍環境。他們的數據似乎違反了強當量原則。

這是什麼意思?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這種分析推翻了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的宇宙充滿了暗物質的看法?不會。畢竟,這是由特立人群執行的單個分析,其中一些人具有挑戰暗物質的歷史。您可能會對大腳怪愛好者聲稱大腳怪的證據感到懷疑。但是,該測量方法已經過同行評審,並已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這是有聲望的。

此外,並非所有參與研究的研究人員都有尋找偽造暗物質數據的歷史。簡而言之,當然需由獨立的小組調查測量結果,以查看其他人是否可以重現這些結果。如果他們這樣做了,那麼天文學家將不得不看暗物質模型是否可以解釋結果,或者是否必須放棄這個想法。一種可能性是潮汐力負責。潮汐力是由不均勻的引力場引起的。該研究的作者考慮了這種可能性,但也許他們沒有正確建模。

值得記住的是,暗物質仍然是一個假設。數據很好地支持了此方法,但尚未確認。確實,幾十年的搜索並沒有確切地確定什麼是暗物質。那些年的研究僅告訴我們什麼不是暗物質。直到我們在地球上的探測器中實際發現暗物質之前,保持開放的態度並從不同方向解決問題是很重要的。大量數據支持暗物質,但至少未來的天文學家至少有一天會記住這一想法,但這一想法並未成功。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相對論遭到質疑,科學家發現神秘物質
    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測量到了運動速度超過光速的亞原子粒子,如果發現得到證實,將顛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即物理學界的基礎因為如果他們的發現得到證實,將顛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光速超過任何物質運動的速度」這一基本物理定律。  但該研究小組發言人安東尼奧·艾萊迪塔諾說:「我們對研究成果很有信心。
  • 愛因斯坦相對論遭質疑:有人發現超光速粒子
    科學家發現超光速粒子愛因斯坦相對論遭質疑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22日聲稱,他們測量到了運動速度超過光速的亞原子粒子,其運動速度是通過從日內瓦實驗室向700公裡以外的另一個實驗室發射的微子中測到的。因為如果他們的發現得到證實,將顛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光速超過任何物質運動的速度」這一基本物理定律。但該研究小組發言人安東尼奧·艾萊迪塔諾說:「我們對研究成果很有信心。我們花了幾個月時間,反覆檢驗數據和設備,都沒有發現任何錯誤。」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稱,在真空環境中,宇宙中沒有任何物質的運動速度可以超過光速。
  • 愛因斯坦突破!「革命性」的暗物質發現證明了一個世紀之久的理論
    暗物質是一種未知物質,據認為大約佔宇宙的85%。它的存在在各種各樣的天體物理觀測中都有暗示,包括那些不能被公認的引力理論所解釋的引力效應,除非存在的物質比所能看到的要多。
  • 宇宙膨脹異常的4種猜想,愛因斯坦相對論遭質疑
    宇宙的快速膨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遭到質疑,因為該公式是計算框架,如果計算公式稍有錯誤,哪怕其他都是對的,結果肯定是不精確的。宇宙膨脹的速率是檢驗宇宙理論的驗金石,它通常被稱為哈勃常數,也是哈勃定律中的常數值。哈勃定律是關於物理宇宙論的陳述。
  • 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揭露黑洞、暗物質和粒子理論中的奧秘
    但是探測這些波動的能力也給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研究宇宙的新方法。帕尼教授正領導DarkGRA 項目,試圖利用引力波去探測宇宙中的一些最大的謎題,包括大質量奇異星,暗物質和黑洞本身。先前的天體物理學家不得不通過研究黑洞周圍物質的行為來推測黑洞的存在。黑洞被認為是坍縮恆星的超大質量遺蹟。它們產生的引力強到甚至連光也無法逃逸。
  • 暗物質和修正引力理論 誰是解釋宇宙本質的真理
    另一種理論解釋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需要進行修改。雖然在整個十九世紀後半葉,人們都在致力於通過驗算和觀測尋找所謂的Vulcan,但是一無所獲。而在另一方面,隨著物理學的研究領域拓展到接近光速時,牛頓經典力學已經無法對現實做出合理解釋,麥可遜-莫雷(Michelson-Morley)實驗和狹義相對論的發展也表明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需要進行改進。
  • 暗物質與科學發展的愛恨糾纏,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兩條路
    在今天,當我們研究星系,宇宙,光線彎曲等問題時,會發現問題:引力和物質的量不相符,觀測到的物質不足以產生這樣大的引力,似乎總有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在影響著外面對宇宙的觀測。所以科學家推測存在某種未知的新物質(暗物質),其與我們看得見的普通物質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這樣之前發現的問題才得到合理的解釋。
  • 尋找了幾十年,科學家又說暗物質可能不存在,難道是竹籃打水?
    這兩項研究,都暗示著可能是十幾年前卡普坦所推測的暗物質所提供的引力導致的。1970年的時候,魯賓和福特在對仙女座大星系的恆星運動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外圍恆星的公轉角速度一點不落後於內側恆星,這違背了克卜勒第三定律。這是暗物質存在的最有力證據,科學家同樣推測是暗物質所帶來的引力或者其他牽引效果,導致外圍恆星公轉速度比預計要快。
  • 尋找暗物質是削足適履
    暗物質暗能量根本不存在,它來源於理論假設。正確的理論是理論符合客觀實際,也叫科學論斷。而不是客觀存在符合理論假設。我們需要尋找的是理論的錯誤,而不是客觀世界的錯誤。暗物質暗能量的來源是理論,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對星系旋轉異常(旋轉過快,沒有散架),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不了,弄個暗物質就是為了彌補萬有引力定律誤差,其實星系旋轉異常,不符合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廣義相對論
  • 「973」計劃項目「暗物質、暗能量的理論研究及實驗預研」啟動
    19世紀末物理學晴朗天空中的「兩朵烏雲」:麥可遜—莫雷實驗和黑體輻射實驗給物理學界帶來了革命性變革,促使「新理論」——「量子論」和「相對論」的發現,極大地推進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吳嶽良認為,理解暗物質和暗能量問題同樣需要發展和建立新的理論,一旦取得突破,將帶來一場重大的物理學和天文學革命。
  • 愛因斯坦相對論錯了?超弦理論又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創立的兩大複雜的理論,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這兩大理論構成了當代關於地球認識的基礎,有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就是兩兄弟對坐在火爐面前,如果此時有一個美女,那麼他們就不會覺得這個火的溫度是烤人的。
  • 如果暗物質不存在,只是用錯了方程呢?
    迄今為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最為成功的引力理論。過去100多年來,大量的實驗表明,這個引力理論對太陽系中引力現象的預測與實際觀測結果完全吻合,例如,最近幾年剛剛直接探測到的引力波和黑洞都在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之中。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大一統」理論何時才能解除封印?
    愛因斯坦有兩大著名的相對論,一個是狹義相對論,另一個則是廣義相對論。那麼到底什麼相對論呢?相對論的提出其實和牛頓以及光速有一定的關係。但短短數十年後的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橫空出世,直接將打破了牛頓的時空觀,世界進入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時空中,這在科學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利用廣義相對論,甚至能計算出宇宙的過去和未來,結合狹義相對論中附加篇,就能將宇宙誕生、物質由來以及宇宙的發展和未來做一個整體的描述,這也許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是否適用於所有類型物質中?
    換句話說,人們觀察到這種萬有引力可能產生的太少的物質。早在1933年,瑞士天文學家Fritz Zwicky就有了解釋這種差異的暗物質的想法。而他們中的很多:為了能夠解釋宇宙中觀察到的重力勢能行動的所有進程應該除了恆星,星雲和星系的「正常」物質的五倍無形質量發揮其嚴重性,今天天體物理學家升值。WIMP非常想要然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直接或以其他方式證實暗物質。
  • 宇宙暗能量是什麼?暗物質又是什麼?
    在星球的周圍漆黑一片的是暗物質。暗物質我們看不到,並不代表它不存在,我們科學家根據多方位的觀察和計算,得知暗物質也是有質量的。暗物質的質量約佔據宇宙總質量的三分之一,並且暗物質還具有能量,我們把這種能量稱為「暗能量」。暗能量也是十分巨大的,約佔據宇宙總能量的三分之二。
  • 英國超算模擬星系顯示:這一理論可媲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7月9日消息,利用超級計算機對星系進行模擬表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能不是解釋引力如何發揮作用或星系如何形成的唯一方法。英國杜倫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另外一種引力模型f(R)——即所謂的變色龍理論,對宇宙進行了模擬。
  • 為了解釋暗物質,科學家提出大膽假設
    根據現在的理論模型,暗物質佔據了宇宙總質量的85%,是可見物質的近6倍。  即便如此,由於它與可見物質幾乎沒有任何引力之外的相互作用,人類終究還是沒有實際觀測到暗物質的存在。因此,直到今天,還有人在質疑暗物質理論,並且提出新的想法,甚至有一些暗物質的堅定支持者都會忍不住思考有沒有其他可能的答案。
  • 人們總是質疑相對論,而不是牛頓力學,為什麼?
    物理學一直都是科學的最大的盟友,旨在探索物質的本質,從電燈的發明到發電站的運用,物理學家用智慧指導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自從17世紀以來,人們的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過去的神學思想一去不復返,人們開始用科學與理性的眼光去思考社會。
  • 一個新的理論可以改寫我們所知道的物理定理,並解釋暗物質是什麼
    然而,根據Verlinde的說法,這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廣義相對論仍然只是我們稱之為引力的一種描述。它留下了一個懸而未決的關鍵問題:物質究竟如何影響空間和時間。Verlinde認為暗物質並不存在為了進行他的研究,Verlinde不得不努力解決一些科學上最深奧的問題,包括尋求所謂的「萬物理論」——一種將引力和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的理論,幾十年來一直被認為是物理學的聖杯。
  • 多虧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才有這樣的10大認知
    愛因斯坦認為空間和時間交織在一個無限的、就像張開的毯子一樣的「織物」狀中,諸如太陽之類的重物會通過引力彎曲這個時空毯,使光線在經過太陽時不再沿直線傳播。    這意味著在天空中靠近太陽的背景恆星的位置,包括在日食期間,看起來應該略有偏移,因為太陽的引力會使光線彎曲。但是在日食實驗之前,沒有人能夠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因為沒有人可以在白天看到太陽附近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