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一直都是科學的最大的盟友,旨在探索物質的本質,從電燈的發明到發電站的運用,物理學家用智慧指導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
自從17世紀以來,人們的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過去的神學思想一去不復返,人們開始用科學與理性的眼光去思考社會。伽利略是物理界的啟蒙研究者,後來牛頓根據前人的經驗和自己的探索,總結出經典力學定律。
一般對於地球上的物體而言,牛頓的經典力學幾乎全都適用於它們,不同的物體在不同的運動狀態下,能夠受到不同的作用力,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
但是隨著物理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逐漸發現牛頓經典力學中的萬有引力不能解決一些問題,其實當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總會出現瓶頸期。於是出現了更前沿,更具有時代意義的新理論取代舊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我們會發現牛頓的經典力學剛剛提出的時候,我們都欣然接受了,可是為什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後,質疑聲卻很高呢?
雖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總是存在著質疑,尤其是在愛因斯坦剛剛提出相對論的理論之後,質疑聲最高,但是相對論上提出也讓人類對於宇宙天體的認識更加深刻,研究得也更加的深入了。
然而,相對論還是在長久以來受到了很多人的爭論,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對論顛覆了以往我們對物理學的傳統認知。就比如愛因斯坦之前就提出的一個假設性的問題,目前它的答案還讓人爭議不斷,這個問題就是,當世界上只剩下你一個人時候,門外傳來了敲門聲,你會怎麼做?一聽到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覺得特別荒謬,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但是相對論的觀點認為,當我們處在時空扭曲狀態的時候,任何超乎我們人類目前科學認知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都將會變成現實,這就是相對論,於是相對論在一開始根本不被人們所接受,但是目前相對論對於我們人類的科學研究,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