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暗物質不存在,只是用錯了方程呢?

2020-12-06 火星科普

迄今為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最為成功的引力理論。過去100多年來,大量的實驗表明,這個引力理論對太陽系中引力現象的預測與實際觀測結果完全吻合,例如,最近幾年剛剛直接探測到的引力波和黑洞都在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之中。

然而,當天文學家把望遠鏡對準更遠的宇宙時,就會出現問題,例如,星系中恆星的旋轉速度比預期的更快,星系團中的星系運動速度也快於預期,宇宙空間的膨脹速度正在加快。廣義相對論沒有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

物理學家把這些令人困惑的現象歸因於兩種新假設的東西:暗物質和暗能量。星系中的恆星與星系團中的星系運動速度過快,它們需要額外的引力來束縛,這個引力被認為是由暗物質產生的。另一方面,空間的加速膨脹被認為是能夠產生負壓力的暗能量所驅使的。這兩種東西最初並沒有出現在愛因斯坦的原始方程中,它們被提出的唯一目的是消除預測和觀測之間的不匹配。

不過,暗物質和暗能量其實不是什麼新事物。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就已經發現暗物質存在的證據。而在1990年,暗能量就已經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注意。

自那以後,暗物質和暗能量成了現代宇宙學的最前沿課題,天文學家一直在嘗試解答以下最為棘手的問題:暗物質是由粒子組成的嗎?如果是,又是什麼類型的粒子?我們該如何測量它們?如果暗物質不是由粒子組成,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廣義相對論來修正測量的誤差呢?暗能量可能是一種新的場嗎?或者暗能量也是由某種粒子構成的嗎?暗物質與暗能量是否有關係呢?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科學家提出了數百種假設。但直到現在,仍然不知道答案。

這已經夠糟糕了,但真正讓人夜不能寐的是,也許成千上萬的物理學家只是用了錯誤的方程,得出了錯誤的結論。這不是說廣義相對論需要修改,而是物理學家一開始就錯誤地使用了廣義相對論方程。

在廣義相對論中,空間和時間的曲率與物質和能量有關。如果把物質和能量分布在時空中,引力場方程會告訴我們空間和時間的反應,以及物體如何根據這種反應進行運動。

然而,廣義相對論是一個非線性理論,這意味著如果引力場方程有兩個解,它們之和並不是方程的一個解。

當我們想要解釋一個星系或星系團,甚至整個宇宙的行為時,我們所做的不是把每一顆行星和恆星的物質和能量都代入引力場方程種,因為這在計算上是不可行的。相反,物理學家用物質和能量的平均值作為引力的來源。

不用說,如果在方程的一邊取平均值,也需要在方程的另一邊取平均值。但由於引力部分是非線性的,所以它不會給出我們在太陽系中使用的方程:變量函數的平均值與變量平均值的函數是不一樣的。然而,當在大尺度上使用廣義相對論時,物理學家假設是一樣的。

因此,我們十分清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使用的方程是錯誤的。那麼,最大的問題是,到底有多錯?

當有人問起這個問題時,通常會被告知這些方程不會有什麼錯,而是很好用。這是因為物理學家所用的方程和應該用的方程之間的差異是可以忽略的,考慮到引力在所有這些情況下都很弱。然而,這個論點已經受到了質疑。只是直到今天,爭論仍未解決。

無可否認,這是一個乏味的研究課題。這是技術性的問題,大多數物理學家都選擇忽略了它。因此,成千上萬的物理學家簡單地假設平均值的修正項可以忽略不計,只有極少數的人試圖確保這個假設實際上是正確的。

顯然,天文學乃至物理學的重大突破就在於解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問題。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暗物質和暗能量將一直是最前沿的研究課題。

相關焦點

  • 如果不存在暗物質和暗能量呢?英國科學家用「負質量」取而代之
    比如宇宙中的正反物質不對稱,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不兼容,星系的旋轉和宇宙加速膨脹問題等。其中星系旋轉引申出來暗物質,宇宙加速膨脹引申出了暗能量!在上個世紀後半葉,我們有了更先進的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系的運動,觀測的精細化讓我們可以量化星系的物理量。然而棘手的問題來了,用可觀測到的物質解釋星系的旋轉會出現一個矛盾。
  • 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沒錯,現代研究表明,宇宙中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關鍵就依賴於暗物質。因為是科學,所以才要把暗物質引入。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得從暗物質是怎麼一步步被當今科學界所接受說起了。歡迎來到濤濤隨記,精彩分享馬上開始。其實,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天文學家們通過銀河系恆星的運動以及對后髮座星系團的研究都推斷出了他們的內部應該存在著大量看不見的物質,但當時還不叫暗物質,只是叫丟失了的質量。
  • 暗物質暗能量藏身於太空哪個角落,它們真的存在嗎?
    人們常常很疑惑,我們看到的各種物資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些什麼呢?它們是存在於遙遠的外太空嗎?其實,暗物質充斥在所有空間的邊邊角角,並不只是外太空中。暗物質在我們周圍就有很多,比我們所見的物質多出了4倍多,是普通可見物質的約5.5倍。也就是說,你如果看到一棟房子,在這棟房子周邊很可能有這棟房子質量5倍多的暗物質存在。
  • 如果暗物質不存在,修正牛頓引力理論會是正解嗎?
    暗物質不可能是任何這些東西,它也不可能是由標準模型中的粒子構成的。但是,暗物質並不是唯一一個解釋在宇宙中觀測到的引力現象。另一個想法是修正引力理論本身,並且有很多人已經在嘗試構建這樣的理論。比如「修正牛頓引力理論」(MOND),這是眾多替代暗物質最廣為人知的理論。為了更好的解釋這其中的來龍去脈,讓我們回到19世紀,來解決一個長久懸而未決的問題:消失的質量。
  • 尋找了幾十年,科學家又說暗物質可能不存在,難道是竹籃打水?
    這兩項研究,都暗示著可能是十幾年前卡普坦所推測的暗物質所提供的引力導致的。1970年的時候,魯賓和福特在對仙女座大星系的恆星運動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外圍恆星的公轉角速度一點不落後於內側恆星,這違背了克卜勒第三定律。這是暗物質存在的最有力證據,科學家同樣推測是暗物質所帶來的引力或者其他牽引效果,導致外圍恆星公轉速度比預計要快。
  • 「暗物質」只是一種假說,或許它不存在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句經典的用語:「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哥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卻流傳著哥的傳說」。在科學界也有一種「傳說中的物質」,人類除了知道它的存在以外,卻對它一無所知,沒有人見過它,沒有人找到過它,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必須存在。
  • 沒有暗物質,宇宙根本無法解釋,人類也不會存在
    這個現象再次指向了此前的猜測——在星系的黑暗區域,很可能存在著大量物質,提供了某種引力,加快了其它天體的運動速度。迄今為止,類似的證據不勝枚舉。有人可能心裡會犯嘀咕:會不會是愛因斯坦的方程出問題了呢?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愛因斯坦的理論顯然不應該是宇宙的終極理論,未來,我們有可能會超越愛因斯坦。
  • 暗物質、暗能量為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科學家說它的的確確存在?
    當然,目前這還只是猜測,某種程度上看,我們也很難驗證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處於一種純能量的狀態,當時宇宙內有大量的高能電磁波(光子)。光子和光子如果對撞,就會發生反應。這個反應不是化學反應,而是從光子轉變為其他粒子。比如,一對高能光子對撞後,可能會產生一個正電子,一個電子。所謂正電子就是電子的反物質粒子。
  • 暗物質是什麼?宇宙中真實存在嗎?如果人類掌握暗物質會怎樣?
    中國現在對暗物質的研究也沒有停止過,就在四川的錦屏山下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極深的地下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的上面的垂直巖石厚度達2400米,這也是世界上擁有最深巖石覆蓋的地下實驗室。為什麼實驗室要建在地底深處呢?
  • 從質能方程到理解普通物質的本質,再到暗物質時代構想
    首先,我們比較熟知的是物質的質量能轉化為能量。轉化的能量就是前後質量只差乘以光速的平方。我們用一克物質完全轉化為能量來算算。如果我們仔細思考質能方程,會找到我們的答案!也許很多人還想不明白,那我就仔細的告訴大家。
  • 反物質、暗物質、負物質,都是什麼鬼?
    emm,蟲洞嘛,要來個太陽質量的負物質,倒也能撐開一個一公裡大小的蟲洞了。好吧,這胡言亂語都是些啥啊?反物質?暗物質?負物質?都是些什麼鬼?為了跟人吹牛不被當小白,咱還是講講清楚,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保羅·狄拉克(1902-1984)不過呢用狄拉克方程計算時需要開根號,於是就是出現負數。那這個負數有物理意義嗎?
  • 外星人以暗物質形式存在?科學家思想那麼開放?允許暗物質生命?
    還有以能量形式或者電磁波與信息狀態存在的生命,這些能量或者信息生命明顯就是超出了人類的理解範圍,最多的也就是鬼魂來解釋了,除此以外,可能我們的用詞是比較單薄的。比如《幽冥》中以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存在的生命,當然這只是科幻片中的描述,切不可信以為真。
  • 暗物質究竟存在不存在?科學家:用這種比喻,可能大家就都明白了
    文/行走天涯暗物質究竟存在不存在?,所以暗物質就從科學家的口中誕生了!那麼暗物質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呢?如果真的存在的話,為何人類一點也感受不到呢?來看看科學家的解釋,也許用一種比喻,可能大家就都會明白了!不是有一首古詩叫做身在此山中,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已經處在廬山之中了嗎?
  •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對它的判斷可能一開始就錯了
    科學家研究後認為,可能是有一種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把它制住了。也就是說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物質將天體鎖定在了星系裡面,即使星系的旋轉速度大於引力,也無法將其中的天體等物質甩出去,而這種看不見的物質,科學家稱之為暗物質。暗物質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被科學家提出來了,當時這只是科學家猜想中的一種物質。
  • 最新研究:也許「暗物質」根本不存在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Dark matter)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無法透過電磁波的觀測進行研究,也就是不與電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質。人們目前只能透過引力產生的效應得知,而且認為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的奇異物質存在。根據數學模型,暗物質佔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四分之三。
  • 暗物質的秘密:存在還是不存在?
    暗物質是什麼?暗物質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它不與任何形式的電磁輻射(即光)相互作用。它不會輻射光,光也不會反射回來。儘管我們從未直接探測到暗物質,但大量證據證明了它的存在。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弗裡茲·扎維奇於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這個想法,當時他正在觀察附近眾多的彗發星系團。通過觀察這些星系發出的光,扎維奇估計了星團的總質量。
  • 非自然現象=暗物質?傳說中神秘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對於暗物質的研究是現在基礎物理的研究最前沿的方向之一,如果人類在暗物質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話,將是一場動蕩整個科學界的革命,會對整個物質世界的微觀結構以及宇宙的演化過程給出解釋。暗物質是一種不參與電磁作用的有質量的物質,簡單來說就是暗物質不發射光也不接受光的一個能夠提供引力的物質。總的來說,就是現在的技術,我只能確定暗物質的存在,但是它長什麼樣,我們還不知道。
  • 暗物質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暗物質存在的一個重要證據來自1970年魯賓和福特對仙女座大星雲中星體旋轉速度的研究。利用高精度的光譜測量技術,他們可以探測到遠離星系核區域的外圍星體繞星系旋轉速度和距離的關係。按照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如果星系的質量主要集中在星系核區的可見星體上,星系外圍的星體的速度將隨著距離而減小。
  • 暗物質又出「模糊暗物質」新概念!天吶,已經有很多種暗物質了
    在研究模擬中,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暗物質是冷的,那麼早期宇宙中的星系將在接近球形的暈中形成。但是,如果暗物質的性質是模糊暗物質或暖暗物質,那麼早期的宇宙看起來會非常不同,星系首先在延伸的尾巴狀細絲中形成。
  • 困擾人類100年的「暗物質」只是個幻覺?
    根據當今宇宙學的觀點,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質是暗物質。但這種物質與我們日常體驗到的物質十分不同。太陽是太陽系內質量最大的物體,它是由普通物質構成的(質子、中子和電子)。行星、氣體、塵埃、等離子體和恆星殘骸也都是普通物質。但暗物質並不是這些東西,構成暗物質的粒子甚至都不包含在所謂的標準模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