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質能方程到理解普通物質的本質,再到暗物質時代構想

2020-12-07 沙漠月亮灣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大家應該相當熟悉,這個理論如同牛頓力學一樣被大多數人熟知。相對論中最重要的一個公式就是質能方程:E=mcc。這個公式大家熟知,可是其中蘊含的含義,大家並不一定知道。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我們就來一一告訴大家這個簡單公式蘊含的含義。

首先,我們比較熟知的是物質的質量能轉化為能量。轉化的能量就是前後質量只差乘以光速的平方。我們用一克物質完全轉化為能量來算算。

質能方程:E = m * c^2

所以1克的物質所對應的能量 = 0.001 * (3*10^8)^2 = 9*10^13 J

而1度電對應的能量 = 3.6*10^6 J

所以1克的物質所對應的能量相當於 (9*10^13)/(3.6*10^6) = 2.5*10^7度電

物質轉化為能量的能量非常的巨大。由此我們發明了核彈,核能電站等。由於原子彈的發明使用,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階段快速結束,也導致了世界大國都不敢輕易使用核武器,都不敢將人類代入滅亡深淵。

微分方法推導質能方程

有一個大家很感興趣的問題,那就是關於有沒有超光速的問題。如果我們仔細思考質能方程,會找到我們的答案!也許很多人還想不明白,那我就仔細的告訴大家。

《星球大戰》中能超光速飛行的飛船

世界上絕對沒有超光速。從公式看,我們可以看到當物質的靜止質量逐步轉化為能量的時候,它的質量減少,轉化成的能量變多。當質量變為零的時候,物質就變成了完全的能量。完全能量是什麼呢?光或電磁波就是完全的能量。也就是說物質如果完全轉化為能量,那麼它的速度就是光速。而這時候物質在沒有靜止質量去轉化了,所以就停留在了光速階段,再也無法提高速度了。世界上任何物體,它只要有靜止質量,那麼它的速度就一定比光速小。

超光速飛船 幻想

有很多科幻幻想人能超光速運動,甚至穿越到過去。雖然想的美好,但是這樣的事絕不可能真實發生。就是因為如果人能達到光速,這時候人已經完全變成了光子或電磁波了。這時候還能叫人嗎?而且要轉化成完全能量,必須通過正反粒子湮滅才能實現。也就是說如果要讓你達到光速,必須找一個由反物質組成的你才能實現。不然世界上沒有任何辦法讓你達到光速。而且即使達到光速,也不可能回到過去。我們拿光子或電磁波來說,它們在光速階段,也沒有發生一個光子能回到過去的情況。

氫彈爆炸

所以我們穿越只能是幻想,大家也別去想超光速等問題了。

除了這兩個非常重要的認識,我們還可以看到什麼呢?

我們知道物理公式做功等於力量乘以作用距離,即W=FS。我們知道做功就是在釋放能量。那能量就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量,從質能方程,我們可以知道物質與能量就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的狀態,這類似於水和冰的情況。

核裂變反應堆

能量是改變運動狀態,而運動狀態是什麼呢?就是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與速度。也就是說我們的物質與能量都是逃不脫三維空間、時間、質量的問題。從這裡我們還能認識到,如將一個麵條無限延伸,在三維空間中的極限延伸狀態就是光或電磁波。

我們主要開發核能、化學能源等能源,最為主要的是改變我們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速度的問題。工業上通過改變機器運動速度,提高生產力。也就是說我們對物質能源的認識始終停留在三維空間與時間、質量的問題上。

國產三代核能發電站『』華龍一號『』

這一切的根本就是我們的世界觀,我們的世界是三維空間的。

從工業生產等我們也可以發現我們世界的主要經濟都是圍繞著三維空間能量物質的。而世界上是不是只有三維空間呢?還有沒有其他維度空間呢?

核聚變反應堆內部

當然有,而且世界萬物還是n維空間的。我們存在與n維空間中。除了三維空間的物質能量,還有超過三維空間的物質與能量。這些超過三維空間的物質與能量就是我們一直尋找的暗物質與暗能量。

核聚變反應堆

在新的多維空間的世界認識下,我們將對生活中很多事物有全新角度的認識,我們會如同三維空間中的認識那樣,引入力。我們將能更好的認識那些看不見的,甚至很抽象的事物。從而可以更好改善我們的生活等。我們的生產不在主要改變三維空間的運動狀態,而且全面改變多維空間中的狀態。世界的能源認識也會從簡單的三維能量,過度到多維能量。

就三維能量的核能問題,我們從多維空間世界的認識中,也許我們也能找到解決核聚變反應堆發電的難題。到時候世界就不會再缺乏三維空間能源了,我們將大力開發其他維度空間的能源。世界經濟也將進入一個新的大發展階段。

想了解更多四維空間、多維空間、暗物質等的朋友,請關注我。我一直在寫這些內容的文章,以後也會一直寫。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能了解,認識多維空間與暗物質等。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原因就是普通物質最簡單、我們也最容易理解,因為我們人類自己本身,包括我們目前能在地球上、宇宙中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有有普通物質組成的。在宏觀尺度上看,一些物質的結構/集合,包括你手上的手機、面前的辦公桌、水杯、呼吸的空氣、腳下踩的地球、家裡的寵物、以及更大尺度上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都有我們所說的普通物質。
  • 我們該如何理解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該文是關於如何理解愛氏質能方程的內容。寫這一篇文章,當然是因為它和前面的很多章節是有密切聯繫的。我希望每一個看此作品的人,都要保持懷疑態度。是因為一個人的學識有限,能力有限,想像有限。我的能力更不值得一提。即使你們面對愛因斯坦,也保持懷疑態度,是好的。最好能發現疑點,以發問的形式告訴大家。
  • 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本質,暗物質的物理性質是什麼?
    包括歐核中心科學家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藉助超級計算機聚焦大爆炸後瞬間誕生的原始黑洞,再現了光子與氫之間的交互,該研究有望為人們揭示暗物質的本質。根據這張圖,再結合剛才的旋轉曲線、X射線觀測、引力透鏡的觀測情況,總之有大量的天文觀測,現在的最新結果表示,宇宙中我們只弄清了5%,還有95%是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質大概佔26%點幾,接近70%的是暗能量。我今天重點講暗物質。
  • 如何理解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質量是如何消失的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在愛因斯坦誇時代的提出質能方程以前,人們總是講質量和能量做了絕對的區分,那時候科學家認為,質量和能量是不一樣的,質量有實體,而能量像是空中樓閣,只能間接的測量,並沒有精準的定義
  • 質能方程描述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那麼能量可以轉化為物質嗎?
    狹義上理解,能量和物質是分開的,兩者可以相互轉化,比如兩個高能光子相碰,就有可能產生正負電子對;廣義上理解,能量和物質則是統一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描述到,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質能方程,微小的質量可以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比如在廣島原子彈中,質量虧損還不到1克。相反,能量也是可以轉化為質量的,在宇宙大爆炸初,所有物質都是能量轉化而來。
  • 觀點:科學家為什麼能提出暗物質,卻不能觀測到暗物質自身的存在
    以後又有不少科學家們為此研究奮鬥,但無數次的理論推演加上科學觀測,卻一直無法真正觀測到暗物質的存在,這種有著理論依據,但無法被觀測的事實現象讓天文學家們大傷腦筋。其實我倒認為暗物質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人類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觀測到(如果人類文明能更近一步的話,有可能觀測到)我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你舉起手朝空中抓一下,你抓到了什麼?你又能抓到什麼?是不是空無一物?你往天空一看,你看到什麼?除了遠處的高樓和近處的花草,你看到空氣本身了麼?是不是沒有?但不能說你看不到空氣本身就否定空氣不存在。
  • 按照質能方程E=mc^2,能量能轉化為物質麼?
    質能方程的由來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把質能方程搞明白。或者說,我們應該搞明白的是物質、質量和能量這三者的關係。這要從1905年說起了,這一年是愛因斯坦人生當中最高光的時刻了。在這一年,愛因斯坦接連發表了多篇開創性論文。
  • 暗物質存在嗎?我們是如何感知到的?
    暗物質既不能觀察到又不能用設備檢測到,那麼我們是如何知曉它是真的存在的?請將宇宙想像成一張餅,而你正按比例將餅切分,那麼餅中最大的部分,68%將成為暗能量,這種神秘力量加速了宇宙的膨脹。27%將成為暗物質,這種圍繞著星系的神秘物質只能通過引力進行相互作用。
  • 暗物質又出「模糊暗物質」新概念!天吶,已經有很多種暗物質了
    暗物質很可能是醞釀宇宙中最早星系的起始成分,在大爆炸後不久,暗物質粒子就會聚集在一起形成引力「暈」,將周圍的氣體拉進它們的核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核心冷卻並凝聚成第一個星系。儘管暗物質被認為是宇宙結構的中堅力量,但科學家對其性質知之甚少,因為到目前為止,這些粒子一直沒有被探測到。
  • 核反應背後的質能方程,其實很多人理解錯了,真正的解讀在這裡
    很多人都知道,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用公式表示為E=mc^2。其實很多人對它的理解是存在誤區的,很多人認為:在核反應中發生質量虧損,少掉的質量轉變為能量釋放出來,就以為核反應質量不守恆,其實這種觀點不正確,那真正的質能方程的含義是什麼?這得從方程的起源說起。
  • 十張趣圖告訴你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的密度非常小,但是數量龐大,因此它的總質量很大,它們代表了宇宙中26%的物質含量,其中人類可見的只佔宇宙總物質量的5%不到(約4.9%)。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得到,但它能干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顯地感受到。暗物質存在的最早證據來源於對矮橢球星系旋轉速度的觀測。
  • 暗物質發生機制的深層次探討
    作為有質量物質的代表,電子的這一特徵理論上可以推廣到所有其它宏觀物質,並且不受質量大小影響。首先應該明確,更大質量物質,如原子,籃球,汽車,地球,乃至更大星球的運動不會表現出測不準特徵,原因在於主體具有足夠大質量時,運動能量形成糾纏環對應的等效質量相對主體質量將非常小。這與電子運動能量對應等效質量與電子質量相當具有本質不同,更與光子波動能量是其全部質能量完全不同。
  • 人類在解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不得了」的知識
    據他推斷,這只能意味著,「宇宙中,暗物質的密度要遠遠大於可見物質的密度」。後續的研究表明,在宇宙的初創階段,如果沒有暗物質產生的引力將原始材料聚集在一起,星系永遠都不可能創生。 暗物質並非比較不起眼的普通物質,這樣解釋遠遠不夠。
  •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物質構成了宇宙,大到整個宇宙,小到我們身邊周圍,物質無處不在,那麼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138億年前,奇點大爆炸之後,誕生了正物質,反物質,暗物質等,很多人經常把暗物質與反物質混在一起,但暗物質不是反物質,它們之間也沒有什麼聯繫,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種物質。
  • 反物質和暗物質到底是啥玩意,它們真的存在於我們的世界嗎?
    這種爆發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完美完全的質量能量釋放,是最乾淨徹底的能量爆發,符合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智能轉換規律。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為:E=MC根據這個方程,我們可以計算出1克的質量完全釋放可以得到90000000000000(90萬億)焦耳的能量,相當於2500萬度電,或者21510噸TNT炸藥威力。反物質與正物質湮滅是同質量進行的,因此1克反物質與1克正物質湮滅的能量就是180萬億焦耳。
  • 探索暗物質
    暗物質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能夠給予合理的解釋,人類不知道暗物質所代表的物質到底是什麼,但是暗物質這種東西確確實實存在,並且暗物質所造成的影響比黑洞還要強烈。從普通人類的視角出發,暗物質看起來又是神秘莫測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五感,而所有這五感都源自某種電磁相互作用。譬如說視覺,就是基於我們對光的敏感——所謂的可見光本質上就是屬於特定頻率範圍內的電磁波。我們能夠看見常見的物質,就是通過感受構成這些物質的原子所發出或者吸收的可見光。歸根結底來說,原子中的電子和質子所攜帶的電荷就是我們能夠看見事物的原因。
  • 人類為什麼不能用能量轉化物質?質能方程到底告訴我們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申明一點,能量守恆定律是對的,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宇宙中,能量守恆定律是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
  • 哈勃望遠鏡探測到暗物質的聚集團了嗎?
    ,但無法直接探測到。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他們觀察物體運動的方式和他們預測這些物體運動的方式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這些差異將被一個未觀測到的質源所固定
  • 宇宙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人類物理學新紀元的開端
    目前,唐楚鏨先生從暗物質的結構和暗能量的強力測試得出的結果斷言:開發暗物質的團隊以及首領或者元首必將統一全人類,必將統一地球世界,必將開啟全人類的新紀元,必將開創一個全新的人類新時代,必將帶領人類走向宇宙新紀元。唐楚鏨先生還說,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意味著舊物理時代的終結和新物理時代的開端,意味著文明時代即將走向終結,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 如何觀測到暗物質
    一小隊天文學家優化了"觀測"星系附近的暗物質的手段,新技術比以前最好的方法還要精確10倍。這項工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科學家目前估計,宇宙中高達85%的質量實際上是不可見的。這種"暗物質"無法被直接觀察到,因為它與光的相互作用方式與構成恆星、行星和地球上生命的普通物質不同。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觀測不能看到的東西呢?關鍵是測量暗物質產生的引力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