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揭露黑洞、暗物質和粒子理論中的奧秘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預言的在空間結構中不可見的漣漪。它開啟了天文學的一個全新的時代,讓科學家們能夠看到宇宙中曾經被認為不可見的部分,比如黑洞,暗物質以及被稱為軸子的一些理論上的亞原子粒子。

在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存在作為廣義相對論的一部分之後幾乎100年,引力波第一次在2015年被在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工作的科學家們(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 Waves Observatory , LIGO)探測到,並且讓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解:當兩個天體,比如黑洞和中子星合併時,它們導致引力波的頻率上升,就像漣漪一樣。圖片來自-LSE/Alex Nitz

這個巨大的裝置檢測到的微小的擾動產生於距地球13億光年的兩個黑洞的合併。當這兩個質量巨大的天體碰撞時,它們扭曲了時間和空間。

「這種扭曲像湖面上的水波一樣傳播」,義大利羅馬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保羅·帕尼教授解釋道,「這就是引力波」。

所有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在時空結構中產生它們自己的微小的凹陷,即產生所謂的引力。但是,只有最重的天體參與的激變事件,比如黑洞和中子星,才可以產生足夠大到在地球上可以探測到的引力波。它們以光速在宇宙中輻射出去,穿過幾乎所有它途經的天體。

但是探測這些波動的能力也給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研究宇宙的新方法。帕尼教授正領導DarkGRA 項目,試圖利用引力波去探測宇宙中的一些最大的謎題,包括大質量奇異星,暗物質和黑洞本身。

先前的天體物理學家不得不通過研究黑洞周圍物質的行為來推測黑洞的存在。黑洞被認為是坍縮恆星的超大質量遺蹟。它們產生的引力強到甚至連光也無法逃逸。經過黑洞邊界(也就是視界)的任何物體都會看上去永遠停留在那裡。

「這就是我們看不到黑洞的原因」,帕尼教授說,「我們看不到它們那裡的光線。黑洞仍然是一個大謎團」。

然而,引力波讓像帕尼教授一樣的科學家可以直接看到這些黑洞成為可能。「它們是黑洞周圍的信使,不需要任何傳播媒介」,他說。

通過研究這些波動的特徵,獲得關於這些之前不可見物體的質量,轉動,半徑和速度的信息是可能的。「我們的項目的目的是理解極緻密天體的引力波觀測,所以我們可以排除或認證其他類型的天體」,帕尼教授說。

「暗物質幾乎不與其他任何事物相互作用,所以在實驗室中是非常難以探測的。」——保羅·帕尼教授,羅馬大學,義大利

根據廣義相對論,兩個極緻密天體的合併——比如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會導致最後的生成物坍縮形成一個黑洞。但是,有理論預測它們也會形成與黑洞具有相似質量和半徑的天體,但是不存在視界。因此,這些神秘的緻密天體擁有一個可以反射引力波的表面。

「如果在這些天體的合併之後存在一個表面,那將會產生引力波回音,也就是一個從表面反射的信號」,帕尼教授解釋道。從在地球捕捉到的信號裡探測到這些回聲是可能的。

暗物質

然而,還存在另外一種說法可以用來解釋導致黑洞莫名產生或者其他尚未說明的引力波特徵——黑洞沐浴在暗物質中。暗物質是一種尚未被觀測到的物質形式,但是它被認為佔據了宇宙所有物質的85%。這樣也可以產生一個獨特的能夠說明問題的引力波。

「暗物質幾乎不與其他任何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所以在實驗室中非常難探測」,帕尼教授說。但是通過在引力波中尋找獨特的信號可以讓科學家們第一次看到它。

一些關於引力的觀測僅能被我們看不見的暗物質的存在或是通過改變我們的引力定律解釋。英國劍橋大學的烏爾裡希·斯比爾海克教授,同時也是StronGrHEP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將引力波描述成一個「宇宙的新窗戶」。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解開這些謎題。

如果當兩個黑洞在合併時周圍全是暗物質,,暗物質會吸收能量。這將意味著在類似LIGO探測到的黑洞碰撞過程中,引力波將會與沒有暗物質時看起來不一樣。

暗物質可以解釋的一個觀測問題是為什麼星系比它們的大小所表明的轉得快。「轉動速度和星系中的質量有關」,斯比爾海克教授說。所以如果一個星系轉得比我們可見的質量快,那就有兩種解釋——我們要麼需要改變我們關於引力如何作用的基本理論,要麼在星系中存在我們不可見的暗物質。

斯比爾海克教授正在研究的觀點是用一個叫做標量張量引力的新理論來拓展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這個觀點表明宇宙充滿了一種尚未被探測的額外的場——類似於磁場或電場。

這意味著一個瀕死恆星的超新星爆發將不僅被作為引力波觀測到。在引力波之後,我們可以探測到一種餘暉。我們可以將LIGO指向恆星爆發的天區——嘗試探測可能會在實際爆炸之後持續幾個世紀來自標量場的餘暉。

此外,斯比爾海克教授正研究是否暗物質可以被叫作軸子的理論上的亞原子粒子解釋。他正嘗試建立當這些粒子存在時來自黑洞的引力波回聲的構型的模型。

「我可以說軸子是暗物質的最佳候選者之一」,他說。下一步就是將他的模型應用到LIGO收集的數據去看看理論和觀測是否相匹配。

美麗的理論

理察·布裡託博士在參與了帕尼教授在義大利的小組,作為他自己項目FunGraW的一部分,去利用引力波來檢驗軸子粒子的存在。但是他也將利用它們檢驗愛因斯坦理論本身以及是否愛因斯坦理論在大尺度上是不正確的。

「如果我們看到了與黑洞一樣緻密的天體但沒有一個視界面,那這就意味著在那些尺度上廣義相對論是錯誤的」,他說。

這可能有一個重要的涉及日常生活的含義。例如,廣義相對論理論對GPS的日常運作非常重要。但是發現愛因斯坦理論在大尺度上不成立並不意味著它應當被拋棄。相反,我們需要一個修正。

「你可能在很難達到愛因斯坦理論的數學清晰度」,斯比爾海克教授說。「它不僅僅因為作出了精彩的語言而顯得驚人,還有著成為一個美麗理論的吸引力。並且,有趣的是,物理學家將美感看作一個理論中的重要成分。」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Anthony King-horizon-林令瑞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探索暗物質粒子奧秘 酷似黑洞吃「零食」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探索宇宙粒子的新途徑,通過黑洞的引力波輻射揭開宇宙亞原子粒子的奧秘。在此之前,粒子物理學家希望通過位於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被喻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
  • 理論物理所在原初黑洞暗物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宇宙學和天文學觀測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質,約佔宇宙全部物質的85%。不同於其他約佔15%的普通物質,暗物質的本質依然是當前基礎物理中最大的謎團之一。儘管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被認為是暗物質的一個重要的候選者,但是大量的實驗觀測都沒有發現它們存在的證據。相反地,它們賴以存在的理論參數空間正在被迅速壓縮。原初黑洞最早由霍金以及卡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提出。
  • 暗物質是什麼?我們用引力波探測出了些什麼?
    理論預測與引力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會打破這個扭曲,並發出漣漪。與引力相互作用的任何事物都會生成引力波。但僅僅最具有災難性的宇宙事件才能夠生成足夠強,可以令我們觀測到的引力波。現今觀測者們已經開始常態化記錄引力波,科學家們正在討論暗物質是怎樣的——只知曉其通過引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或許能發出足夠強被發現的引力波。
  • 科學家們尋找引力波背景和暗物質的答案越來越接近
    科學家們越來越接近尋找引力波背景和暗物質研究人員在本周舉行的第237屆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報告說,天文學家們可能越來越接近於發現尚未隱藏的宇宙秘密,如暗物質的性質和空間中普遍存在的扭曲現象。暗物質的存在,一種被認為在宇宙中超過五分之四的物質的無形物質的存在,可能有助於解釋各種宇宙謎題,例如星系如何可以像它們那樣快速旋轉而不被撕裂。然而,關於暗物質的本質——甚至它是否存在——的很多問題仍然不得而知。為了幫助確定暗物質的特性,研究人員試圖直接測量暗物質對恆星在銀河系中移動速度的引力效應。
  • 黑洞或是「暗物質」包裹的巨大「原子核」
    研究天體物理的科學家中有人認為黑洞周圍存在著一種不可思議的「引力分子」,可以為我們揭示暗物質乃至時空的本質。而這個想法就來自粒子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場。粒子物理學認為,場可以用來描述現實的本質,而且宇宙中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場。
  • 科研人員在原初黑洞暗物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慶國等在伴隨原初黑洞形成而產生的誘導引力波的理論研究和觀測數據分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宇宙學和天文學觀測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質,約佔宇宙全部物質的85%。不同於其他約佔15%的普通物質,暗物質的本質依然是當前基礎物理中最大的謎團之一。
  • 物理學家認為大爆炸中的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此外,一旦LIGO開啟,並立即開始聽到這些類型的天體相互合併,天體物理學家意識到,那裡潛伏的黑洞肯定比他們想像的要多,也許更多。這些奇特的標本的發現使新的想法煥發出了新的生機,這是近幾年被貶低的邊緣。我們知道垂死的恆星會產生黑洞。但是也許在「大爆炸」本身期間也產生了黑洞。這種「原始」黑洞的隱藏種群可能會構成暗物質。畢竟,儘管進行了數十年的搜索,但沒有暗物質粒子顯示出來。
  • 原始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這一理論已經失寵了幾十年,但一系列新的研究顯示,這一理論或許可以解釋許多東西。黑洞是一種優雅、簡潔的天體,但在大眾的想像中,它們有時會顯得十分可怕。在許多方面,它們就像一個理想的黑體(能吸收全部外來電磁輻射,沒有任何反射和透射的物體),使得我們很難估計宇宙中存在多少黑洞,以及它們的大小。
  • 暗物質可能並非難以觀測的粒子,而是誕生自宇宙大爆炸的原初黑洞
    我們知道,大恆星死亡的時候會產生黑洞。但宇宙大爆炸本身也可能會誕生黑洞。根據宇宙規模的經驗法則可以想到,許多這樣隱藏起來的原初黑洞是由暗物質構成的。畢竟雖然科學家已經找了幾十年,但到現在也沒找到任何暗物質粒子。要是黑洞這個我們所需的配方就在我們眼皮子底下呢?
  • 原始黑洞是否可能是暗物質?
    畢竟,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研究者仍然沒有探測到暗物質粒子。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如果黑洞一直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情況又會如何?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宇宙學家馬克·卡米奧考斯基(Marc Kamionkowski)表示,這的確是一個瘋狂的想法,但並不一定比其他觀點更瘋狂。事實上,探索這方面可能性的論文已經有很多。
  • 大量原始的原初黑洞充斥在宇宙中,也許是暗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
    黑洞也許並不是都是像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的龐然大物,達到了400萬個太陽質量。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宇宙中可能充滿了古老的小黑洞。 這些來自宇宙誕生之初的微型黑洞,即原初黑洞(PBH)。研究人員提出它們是暗物質的一種潛在可能性,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會在整個宇宙空間內施加引力。
  • 由黑洞形成的引力分子:將指引我們發現暗物質
    黑洞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它們的簡單性。這種簡單性使我們能夠在黑洞和其他物理學分支之間看到驚人的相似之處。 例如,有研究人員證明,一種特殊的粒子可以存在於一對黑洞的附近,就像電子在兩個氫原子之間形成化學鍵一樣——這是首個"引力分子 "的例證。
  • 由黑洞形成的引力分子:將指引我們發現暗物質
    黑洞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它們的簡單性。這種簡單性使我們能夠在黑洞和其他物理學分支之間看到驚人的相似之處。例如,有研究人員證明,一種特殊的粒子可以存在於一對黑洞的附近,就像電子在兩個氫原子之間形成化學鍵一樣——這是首個"引力分子 "的例證。
  • 暗物質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圖片:Shutterstock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Antonio Riotto說:理論上所有暗物質的解釋都是基於原始黑洞的形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信服,一些物理學家說,這些原始黑洞不太可能解釋宇宙中所有的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是在所謂的希格斯場中產生,它在宇宙中瀰漫並給粒子質量。當希格斯玻色子被發現時,發現它比質子重約126倍,比許多物理學家預期的要輕。
  • 暗物質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圖片:Shutterstock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Antonio Riotto說:理論上所有暗物質的解釋都是基於原始黑洞的形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信服,一些物理學家說,這些原始黑洞不太可能解釋宇宙中所有的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是在所謂的希格斯場中產生,它在宇宙中瀰漫並給粒子質量。
  • 奇怪的「引力分子」可以圍繞黑洞旋轉,它難道就是暗物質嗎?
    這種奇怪的粒子也許會為我們揭示暗物質的真實面目和時空的終極本質。,你可以用三個屬性來描述基本粒子(比如電子):質量、自旋和電荷。在引力物理學中,你同樣可以用三個屬性來描述黑洞:質量,自旋和電子電荷。這難道是巧合嗎?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相似性來更好地理解黑洞。你可以把一個原子描述成一個被電子場包圍的小原子核。該電子場對原子核的存在作出反應,並且只允許電子在特定區域出現,圍繞兩個原子核的電子也是如此,例如在氫(H2)等雙原子分子中。
  • 物理學家認為大爆炸中的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我們知道垂死的恆星會產生黑洞。但是也許在「大爆炸」本身期間也產生了黑洞。這種「原始」黑洞的隱藏種群可能會構成暗物質。畢竟,儘管進行了數十年的搜索,但沒有暗物質粒子顯示出來。如果我們真正需要的成分——黑洞——一直在我們的鼻子底下呢?
  • LIGO之後:暗物質,相對論,超對稱,中微子,黑洞誰贏誰輸?
    現在在接近2017年底的時候,科學家已經用引力波天文學探測到了5個合併的黑洞和一對合併中子星,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果。然而這些發現為我們提供了大量關於暗物質及其替代物的數據,充滿了贏家和輸家。在充分證據的背景下,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
  • 一個新的理論可以改寫我們所知道的物理定理,並解釋暗物質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包括2015年發現的引力波——兩個黑洞碰撞引起的時空結構中的漣漪。引力的真相Verlinde花了數年時間從理論和觀察中拼湊線索,創造出我們稱之為引力的全新視角。現在他的想法正在接受測試,結果很有趣。
  • 反物質和暗物質的奧秘可以聯繫在一起嗎?
    反物質和暗物質的深刻奧秘可以聯繫在一起嗎?由RIKEN創業研究集群的Stefan Ulmer領導的國際BASE協作的科學家以為自己可能是這樣,合作者已經進行了第一個實驗室實驗,以確定物質和反物質與暗物質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否稍有不同是解決這兩個謎團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