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或是「暗物質」包裹的巨大「原子核」

2020-11-11 星空天文

「引力分子」?

黑洞及其周邊模擬。

科學家們也不乏奇思妙想,尤其是在不同研究領域之間,常常有人根據某種相似性提出假設。雖然這種相似性並不見得總有邏輯。

研究天體物理的科學家中有人認為黑洞周圍存在著一種不可思議的「引力分子」,可以為我們揭示暗物質乃至時空的本質。而這個想法就來自粒子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場。粒子物理學認為,場可以用來描述現實的本質,而且宇宙中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場。

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我們無法確切地說出一個電子在某一時刻的準確位置。這讓人費解。但是當我們引入了場的概念之後,就變得比較好理解了。

場理論認為電子也是一種場。由於場和周圍的世界是相互作用的,因此電子場和原子核會相互影響,進而改變電子在某處出現的概率,導致電子只出現在原子核周圍的某個特定範圍內。在場理論看來,原子就是被電子場包圍的原子核。而由多個原子組成的分子也是一樣。

令人稱奇的是,黑洞和原子有著許多至少是表面上的相似性。奇點相當於原子核,而黑洞周邊相當於場。場和奇點互相影響,進而導致與這種場相對應的某種粒子只出現在特定範圍內。黑洞是被場包圍的奇點,而在由多個黑洞形成的天體系統周圍,場就能像原子結合成分子一樣,以某種方式交織在一起。雙黑洞周邊場的這種行為被稱為「引力分子」。

理論上,暗物質和暗能量都有可能是場。假如暗物質真是由某種場構成的,那麼在雙黑洞周圍,暗物質就會處在一種非常特殊的狀態中;而與此相對應的暗物質粒子,其運行軌道也會很特殊。這一切就像分子周圍的電子場一定和原子周圍的電子場不一樣一樣。

在這個理論中具有現實意義的一點是:由於雙黑洞會合併,黑洞周圍的暗物質場就會在黑洞的合併過程中,影響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假如我們的引力波探測器足夠靈敏,暗物質就會露出馬腳。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或許可以打開一扇通往「黑暗宇宙」的門。

參考
Black hole binaries and light fields: gravitational molecules
https://arxiv.org/abs/2010.00008

相關焦點

  • 暗物質或能像放射性原子核一樣衰變 讓整個天空充滿伽馬射線
    暗物質或能像放射性原子核一樣衰變 讓整個天空充滿伽馬射線  Emma Chou • 2020-01-23 14:31:05
  • 由黑洞形成的引力分子:將指引我們發現暗物質
    場會對周圍的世界做出反應,最終的結果是,電子只能出現在原子核周圍的某些區域,從而使全部化學成為可能(我有點簡化,但你明白我的意思)。 黑洞之友 現在輪到了黑洞。在原子物理學中,完全可以僅僅用3個數字來刻畫一個基本粒子(比如電子):質量、自旋和電荷數。
  • 由黑洞形成的引力分子:將指引我們發現暗物質
    場會對周圍的世界做出反應,最終的結果是,電子只能出現在原子核周圍的某些區域,從而使全部化學成為可能(我有點簡化,但你明白我的意思)。黑洞之友現在輪到了黑洞。在原子物理學中,完全可以僅僅用3個數字來刻畫一個基本粒子(比如電子):質量、自旋和電荷數。
  • 奇怪的「引力分子」可以圍繞黑洞旋轉,它難道就是暗物質嗎?
    這種奇怪的粒子也許會為我們揭示暗物質的真實面目和時空的終極本質。在引力物理學中,你同樣可以用三個屬性來描述黑洞:質量,自旋和電子電荷。這難道是巧合嗎?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相似性來更好地理解黑洞。你可以把一個原子描述成一個被電子場包圍的小原子核。該電子場對原子核的存在作出反應,並且只允許電子在特定區域出現,圍繞兩個原子核的電子也是如此,例如在氫(H2)等雙原子分子中。
  • 我們將如何捕獲暗物質
    現在新一代探測器——包括我們正在維多利亞一個金礦中建設的這臺——正帶給我們可能最終揭示暗物質的希望。黑暗中的輝光一些模型預測構成暗物質的任何粒子也就是其自身的反粒子。這就導致了如果兩個暗物質粒子相互作用,它們就會湮滅為一陣奇異粒子或是輻射的迷人預測。
  • 暗物質到底是啥?
    暗物質(本人稱之為無能量粒子或熱粒子)是:1、暗物質是組成所有有形態物質的物質;2、暗物質是唯一不受類似地球引力這樣的引力束縛的物質;3、暗物質是以獨立態和聚合態兩種形態存在的物質,獨立態存在的暗物質由溫度來體現,絕對零度以上的空間(包括原子核內的空間),表明有獨立態的暗物質存在。
  • 在雙黑洞周圍發現的奇怪電子物體,或有助於揭示暗物質和時空本質
    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物體,該物體可能存在於一對黑洞周圍。 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揭示暗物質的身份,並揭示時空的本質。新的研究發現,這種特殊粒子可以以類似於電子在一對氫原子周圍存在的方式,存在於雙黑洞周圍。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望解釋所謂的「引力分子」的存在。在雙黑洞周圍發現的奇怪電子物體,或有助於揭示暗物質和時空本質。
  • 原始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過一個觀點:看不見的「原始」黑洞可能是隱藏的暗物質。畢竟,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研究者仍然沒有探測到暗物質粒子。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如果黑洞一直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情況又會如何?
  • 暗物質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圖片:Shutterstock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Antonio Riotto說:理論上所有暗物質的解釋都是基於原始黑洞的形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信服,一些物理學家說,這些原始黑洞不太可能解釋宇宙中所有的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是在所謂的希格斯場中產生,它在宇宙中瀰漫並給粒子質量。當希格斯玻色子被發現時,發現它比質子重約126倍,比許多物理學家預期的要輕。
  • 暗物質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圖片:Shutterstock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Antonio Riotto說:理論上所有暗物質的解釋都是基於原始黑洞的形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信服,一些物理學家說,這些原始黑洞不太可能解釋宇宙中所有的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是在所謂的希格斯場中產生,它在宇宙中瀰漫並給粒子質量。
  • 暗物質是如何產生的?或是由宇宙爆炸後的小型原始黑洞產生!
    對於暗物質的研究研究人員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而最新的一種解釋稱或許是大爆炸產生的小型黑洞形成的。暗物質一直我們想要探尋的外太空物質,是存在於宇宙當中的一種神秘物質,它們本身沒有光線,但是它可以存在相當大的引力足以把它周圍的一切物質吸入囊中。
  • 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本質,暗物質的物理性質是什麼?
    包括歐核中心科學家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藉助超級計算機聚焦大爆炸後瞬間誕生的原始黑洞,再現了光子與氫之間的交互,該研究有望為人們揭示暗物質的本質。我今天重點講暗物質。剛才講了那麼多天文觀測結果,表明暗物質在宇宙中是肯定存在,但是暗物質的物理性質是什麼呢?人類到目前為止已經弄清楚,物質是由61種基本粒子組成的。前幾年「上帝粒子」被發現了,但是這61種基本粒子和暗物質粒子的物理性質都不吻合,那麼暗物質粒子必須具備什麼性質呢?
  • 上海交大公布暗物質相關研究最新結果-自旋,原子核,探測,物質,相互...
    原標題:上海交大公布暗物質相關研究最新結果  據《青年報》報導:由上海交大主導的PandaX-II液氙暗物質探測實驗最近公布了暗物質和核子自旋相關作用的最新研究結果。該結果在《物理評論快報》上作為編輯推薦於近日發表。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什麼是暗物質?
    儘管專家們已經觀察暗物質的引力效應幾十年,但仍然對它的真實性質感到困惑。誰發現了暗物質?在19世紀後期,天文學家開始推測一些看不見的物質——暗星或者氣體和塵埃,它們可能散布在整個宇宙中。這些恆星繞著星系核心旋轉的速度太快了,就好像有一些看不見的暗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拉著它們,推動它們向前移動——科學家們很快在整個宇宙的星系中發現了這個現象。研究人員不知道這個看不見的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一些天文學家推測暗物質是由小黑洞或其他緊湊的物體組成的,這些物體發出的光太少,無法在望遠鏡中顯示出來。
  • 一個有吞光效應,一個不與光相互作用,黑洞與暗物質可能同質?
    科學家們對黑洞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83年,當時英國天文學家約翰·米歇爾提出了早期牛頓版的黑洞假說,根據他的計算,當恆星的質量大到一定程度時,其巨大的引力使得光都無法從中逃逸,因而它是不可見的。越是不可見的東西越容易激發起人們的探究之心,這可能是作為智慧生物的人類的天性。
  • 「旅行者1號」再立新功 或排除暗物質是微型黑洞假說
    遨遊太空的「旅行者1 號」 圖片來源:JPL Caltech/NASA來源:中國科學報自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Vera Rubin通過旋轉曲線第一次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證據以來,在過去的40年間,天文學觀測為暗物質的存在積累了豐富證據。然而,暗物質的本質仍晦暗不明,不過黑洞作為暗物質的一種選擇,儘管有可能所佔比例極小,但並未完全排除。
  • 原始黑洞是否可能是暗物質?
    這些奇怪黑洞的發現給一個舊觀點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來,這種觀點已經逐漸邊緣化。我們知道,垂死的恆星可以產生黑洞,但黑洞或許也能在宇宙大爆炸中誕生。這些「原始」黑洞可能隱藏了起來,並構成了暗物質。  可惜的是,紐約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亞辛•阿里-海蒙德(Yacine Ali-Haimoud)在2017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對這種類型的黑洞將如何影響LIGO的探測率進行了檢驗,在此之後,暗物質與原始黑洞的關係開始受到質疑。
  • 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揭露黑洞、暗物質和粒子理論中的奧秘
    它開啟了天文學的一個全新的時代,讓科學家們能夠看到宇宙中曾經被認為不可見的部分,比如黑洞,暗物質以及被稱為軸子的一些理論上的亞原子粒子。圖解:當兩個天體,比如黑洞和中子星合併時,它們導致引力波的頻率上升,就像漣漪一樣。圖片來自-LSE/Alex Nitz這個巨大的裝置檢測到的微小的擾動產生於距地球13億光年的兩個黑洞的合併。當這兩個質量巨大的天體碰撞時,它們扭曲了時間和空間。
  • 暗物質由迷你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什麼?很多個人、國家以及國際機構對此都有深入研究,或合乎情理或匪夷所思的解釋時有冒出,但終究還是沒有一個真正令人信服的解釋來說明它到底是什麼。不過,最近一種較為新穎的解釋引發廣泛關注:暗物質是由大爆炸誕生原始迷你黑洞組成。
  • 物理學家在微小的原始黑洞中尋找暗物質
    研究表明,在宇宙的暗物質之間,可以用原始的黑洞來解釋——假設這個經典宇宙特徵的嬌小和非常古老的版本,這些宇宙特徵在2019年才首次直接成像。所有的黑洞,無論其大小,都是天體,它們會施加巨大的引力,甚至沒有光也無法從它們逃脫。一種想法是,在宇宙剛開始的時候,令人難以置信的密集膨脹宇宙中的微小密度波動就足以從星前等離子體中產生黑洞,特別是如果重粒子通過某種未知力與之相互作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