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黑洞形成的引力分子:將指引我們發現暗物質

2020-11-23 騰訊網

黑洞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它們的簡單性。這種簡單性使我們能夠在黑洞和其他物理學分支之間看到驚人的相似之處。

例如,有研究人員證明,一種特殊的粒子可以存在於一對黑洞的附近,就像電子在兩個氫原子之間形成化學鍵一樣——這是首個"引力分子 "的例證。

這種奇異的結構可能會提示出暗物質的身份和時空的終極本質。

要解釋引力分子的存在,首先需要探索現代物理學中最基本的——但幾乎從未被弄明白的對象:場。

場是一種數學工具,可以看做是關於空間的函數。比如說,溫度就可以看做是一種場:C(空間坐標)=那一處的溫度。

類似於溫度的場被稱為"標量"場,因為只涉及數值。

在物理學領域還有其他種類的場,比如 "矢量"場和"張量"場,它們為時空中的每個位置提供了不止一個數字。(例如,如果你看到一張氣象圖,除了風力數值外,還有風向)

幸好本文只需要知道何為標量場。

原子引力對偶

在20世紀中葉的盛世,物理學家們意識到,場不僅僅是方便的數學小把戲,它們實際上是現實世界超基本的東西。基本上,宇宙中的一切其實都是一個場。

以卑微的電子為例。我們從量子力學中知道,要確定電子的實時確切位置是相當困難的。但在現代物理學中,我們將電子表示為一個場——它告訴我們下一次觀察時有可能發現電子的位置。

場會對周圍的世界做出反應,最終的結果是,電子只能出現在原子核周圍的某些區域,從而使全部化學成為可能(我有點簡化,但你明白我的意思)。

黑洞之友

現在輪到了黑洞。在原子物理學中,完全可以僅僅用3個數字來刻畫一個基本粒子(比如電子):質量、自旋和電荷數。

而在引力物理學中,完全可以用3個數字來刻畫一個黑洞:質量、角動量和電荷數。

是巧合嗎?

目前還沒有定論,但這種相似性確實有助於我們理解黑洞。

用我們剛剛探討過的粒子物理學的行話來說,你可以把原子描述為一個被電子場包圍的微小原子核。這個電子場對原子核的存在做出反應,並允許電子只出現在某些區域。

對於兩個原子核周圍的電子也是如此,例如在氫(H2)這樣的二原子分子中。

你也可以類似地方式描述黑洞。想像一下,中心處的微小奇點類似於原子核,而周圍的一般標量場類似於電子場。

該標量場響應黑洞的存在,並允許其對應的粒子只出現在某些區域。

研究發現,在雙黑洞附近確實可以存在標量場。更重要的是,它們自身會形成某些模式,類似於電子場在分子中的分布。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標量場的行為模仿了電子在二原子分子中的行為,因此被稱為 "引力分子"。

為什麼物理學家對標量場感興趣?好吧,首先,我們並不了解暗物質或暗能量的本質,暗能量和暗物質都有可能是由一個或多個標量場組成的),就像電子是由電子場組成的。

如果暗物質確實是由某種標量場構成的,那麼這個結果意味著暗物質在雙黑洞周圍會以一種非常奇怪的狀態存在——神秘的暗物質粒子必須存在於非常特定的軌道上,就像電子在原子中軌道一樣。

但雙黑洞系統不會永遠維持下去,它們會不斷輻射引力波,最終碰撞合併成一個黑洞。

這些暗物質標量場會影響這種碰撞過程中發出的引力波,因為它們會過濾、偏轉和重塑任何通過暗物質密度增加區域的波。

這意味著我們或許能夠在現有的引力波探測器中以足夠的靈敏度來探測這種暗物質。

簡而言之:我們也許很快就能確認引力分子的存在,並通過它打開一扇通往宇宙中隱藏的暗物質的窗戶

相關焦點

  • 由黑洞形成的引力分子:將指引我們發現暗物質
    黑洞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它們的簡單性。這種簡單性使我們能夠在黑洞和其他物理學分支之間看到驚人的相似之處。例如,有研究人員證明,一種特殊的粒子可以存在於一對黑洞的附近,就像電子在兩個氫原子之間形成化學鍵一樣——這是首個"引力分子 "的例證。
  • 暗物質由迷你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什麼?很多個人、國家以及國際機構對此都有深入研究,或合乎情理或匪夷所思的解釋時有冒出,但終究還是沒有一個真正令人信服的解釋來說明它到底是什麼。不過,最近一種較為新穎的解釋引發廣泛關注:暗物質是由大爆炸誕生原始迷你黑洞組成。
  • 宇宙中的暗物質可能是由黑洞組成的嗎?
    關於暗物質是什麼有很多爭議,但是一些缺失的物質不能包含在黑洞中嗎?一旦物質進入黑洞,它就不能被看見或測量,所以它是不可解釋的。物質一旦進入黑洞,就變的不可見,但這並不意味著無法測量它的影響。黑洞仍因其質量而產生重力影響,就像宇宙中所有其他的大質量物體一樣。由此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並測量黑洞的質量,通過觀察周圍物質對它的影響。例如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的黑洞有強引力使得離他軌道很近的恆星高速運行。依據這個事實以及描述恆星軌道的等式,我們可以估算出黑洞的質量。我們知道暗物質存在在星系中因為遠離宇宙中心的旋轉曲線是平的。
  • 100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會在周圍形成「暗物質環」?
    黑洞能有多大?目前科學家發現的黑洞,絕大多數都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倍至數十億倍的大小,已知最大的黑洞,大約是太陽質量的660億倍。然而這樣的黑洞就是極限嗎?然而到目前為止,科學家沒有發現任何一個黑洞到達1000億倍太陽質量,因此對於質量異常龐大的超級黑洞,或許存在特殊的不確定性。按照最流行的說法,在宇宙最初的階段,物質較為集中,短時間內就出現了原初黑洞。這些小黑洞快速吞噬周圍的物質,形成超大質量黑洞,進而成為星系的中心。
  • 研究人員認為暗物質可能由原始黑洞組成
    來自卡夫利宇宙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對可能形成於早期宇宙的黑洞進行研究,這些所謂的原始黑洞被認為是在恆星和星系誕生之前形成的。原始黑洞可能是全部或部分暗物質形成的原因,也是我們銀河系中心和其他地方發現的一些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和超大質量黑洞的成因。
  • 原始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畢竟,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研究者仍然沒有探測到暗物質粒子。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如果黑洞一直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情況又會如何?可惜的是,紐約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亞辛•阿里-海蒙德在2017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對這種類型的黑洞將如何影響LIGO的探測率進行了檢驗,在此之後,暗物質與原始黑洞的關係開始受到質疑。阿里-海蒙德計算出,如果新生宇宙產生的黑洞足夠多,能夠解釋暗物質,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黑洞將形成雙黑洞系統,彼此環繞並越來越近,其合併速度甚至比LIGO觀測到的合併事件高數千倍。
  • 暗物質會不會聚集形成天體?比如暗物質星什麼的?
    宇宙演化早期,是會形成暗物質黑洞的,當然這也算是天體,但形成原因是密度漲落的演化。另外現在暗物質暈的中心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依然是有爭論的問題,數值模擬的結果顯示中心是「平」的,也就是只是很多暗物質聚集,算不上有明顯邊界的天體。
  • 暗物質是由來自另一個宇宙的微小黑洞製造的嗎?
    暗物質可能是由偽真空氣泡成核時在初期產生的微小黑洞構成的,偽真空氣泡在無限短暫的宇宙急劇膨脹期間產生了質量小於月球質量的嬰兒宇宙。如果是這樣,一組科學家認為,這可以解決關於宇宙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難題,包括暗物質、引力波源以及對仙女座星系所做的奇怪觀測。實際上,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那種由電子,中子,質子和其他粒子組成的物質實際上很少。
  • 奇怪的「引力分子」可以圍繞黑洞旋轉,它難道就是暗物質嗎?
    這種奇怪的粒子也許會為我們揭示暗物質的真實面目和時空的終極本質。在引力物理學中,你同樣可以用三個屬性來描述黑洞:質量,自旋和電子電荷。這難道是巧合嗎?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相似性來更好地理解黑洞。你可以把一個原子描述成一個被電子場包圍的小原子核。該電子場對原子核的存在作出反應,並且只允許電子在特定區域出現,圍繞兩個原子核的電子也是如此,例如在氫(H2)等雙原子分子中。
  • 暗物質是如何產生的?或是由宇宙爆炸後的小型原始黑洞產生!
    對於暗物質的研究研究人員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而最新的一種解釋稱或許是大爆炸產生的小型黑洞形成的。暗物質一直我們想要探尋的外太空物質,是存在於宇宙當中的一種神秘物質,它們本身沒有光線,但是它可以存在相當大的引力足以把它周圍的一切物質吸入囊中。
  • 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原始黑洞,或許就是由暗物質構成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原始黑洞(PBH)是在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天體,被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是解釋暗物質本質的主要候選者之一,尤其是在2016年處女座和LIGO探測器直接觀測到引力波之後。現在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裡卡多·穆爾賈(Riccardo Murgia)說:我們已經測試了一種場景,其中暗物質由原始宇宙中形成的非恆星黑洞組成。
  • 原始黑洞是否可能是暗物質?
    「如果他的結果是正確的——看起來他做的是相當仔細的計算——那就將給我們的計算畫上休止符,」阿里-海蒙德說,「這將意味著它們實際上可能就是所有的暗物質。」他在後續的論文中也繼續對原始黑洞的觀點展開研究。每一個這樣的區域都會坍縮成黑洞,而黑洞的大小將由該區域的視界決定。所謂視界,便是以光速可到達的任何點周圍的空間。視界內的任何物質都會感受到黑洞的引力並墜入黑洞。霍金的粗略計算表明,如果黑洞的大小超過較小的小行星,那麼它們可能仍潛伏在今天的宇宙中。  20世紀90年代取得了更大的進展。
  • 暗物質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3月23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誌上的這一理論認為,這些原始黑洞是由在大強子對撞機(LHC)中發現的神秘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產生的。暗物質是什麼?沒有人真正知道,但一種可能性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 暗物質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3月23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誌上的這一理論認為,這些原始黑洞是由在大強子對撞機(LHC)中發現的神秘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產生的。暗物質是什麼?沒有人真正知道,但一種可能性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 黑洞的形成及發現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耐性與骨氣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黑洞的形成及發現。黑洞黑洞是宇宙空間中體積極小但密度極大的天體,連光都不能逃脫其巨大的引力。大質量恆星在其自然生命周期結束時,燃料耗盡並向內坍縮,就會形成黑洞。
  • 暗物質是由迷你原始黑洞組成?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暗物質是一種我們看不見的物質,目前人類還沒有真正在宇宙中找到暗物質,但科學家相信,暗物質是一定存在的。那暗物質是如何形成的?有科學家認為,暗物質是由宇宙大爆炸誕生的原始迷你黑洞組成。目前,依據最新研究理論表示,這些微型迷你黑洞的誕生可能與希格斯玻格色子有關。
  • 理論物理所在原初黑洞暗物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宇宙學和天文學觀測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質,約佔宇宙全部物質的85%。不同於其他約佔15%的普通物質,暗物質的本質依然是當前基礎物理中最大的謎團之一。儘管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被認為是暗物質的一個重要的候選者,但是大量的實驗觀測都沒有發現它們存在的證據。相反地,它們賴以存在的理論參數空間正在被迅速壓縮。原初黑洞最早由霍金以及卡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提出。
  • 新發現!暗物質或源於原始黑洞:後者誕生於大爆炸後的「嬰兒宇宙...
    其中一個項目就是研究可能在恆星和星系誕生之前的宇宙早期就已經形成的黑洞。 這些原始黑洞(PBHs)可以解釋全部或部分暗物質,負責一些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並為我們星系和其他星系的中心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播下種子。
  • 哈勃發現迄今最小的暗物質團塊
    暗物質(dark matter)本身由緩慢移動的,或者說「冷」的粒子組成,這些粒子聚在一起形成各式各樣的團聚結構,範圍從質量不超過商用飛機的小型團塊,到質量數十萬倍於銀河系的巨型結構。(在這篇文章中,「冷」指的是粒子的速度緩慢。)
  • 物理學家在微小的原始黑洞中尋找暗物質
    研究表明,在宇宙的暗物質之間,可以用原始的黑洞來解釋——假設這個經典宇宙特徵的嬌小和非常古老的版本,這些宇宙特徵在2019年才首次直接成像。所有的黑洞,無論其大小,都是天體,它們會施加巨大的引力,甚至沒有光也無法從它們逃脫。一種想法是,在宇宙剛開始的時候,令人難以置信的密集膨脹宇宙中的微小密度波動就足以從星前等離子體中產生黑洞,特別是如果重粒子通過某種未知力與之相互作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