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是什麼?我們用引力波探測出了些什麼?

2020-12-05 天文在線

簡述:科學家認為,在某些情況下,暗物質能夠產生足夠強大的引力波,使LIGO這樣的設備能夠探測到。

1916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他的廣義相對論,該理論建立了引力是時空組構的扭曲的現代觀點。理論預測與引力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會打破這個扭曲,並發出漣漪。

與引力相互作用的任何事物都會生成引力波。但僅僅最具有災難性的宇宙事件才能夠生成足夠強,可以令我們觀測到的引力波。現今觀測者們已經開始常態化記錄引力波,科學家們正在討論暗物質是怎樣的——只知曉其通過引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或許能發出足夠強被發現的引力波。

時空毯

在宇宙中,空間和時間因為四維空間而總是被聯繫在一起。簡單來說,你可以將時空看作是一個懸浮在地面上的毛毯。木星可能是毛毯上面的一根小香腸。太陽可能是一個網球。R136a1——已知最大的恆星——可能是一個40磅的實心球。

這些物體中的每一個都會壓低它所在位置的毛毯:越重的物體會在毛毯上陷的越深。就像這些物體在毛毯上有不同的下陷一樣,不同質量的物體在時空扭曲上有不同的影響。在時空中的「坑」就是引力場。

一個物體的引力場是會影響到其他物體的。其他物體可能會落入第一個物體的引力場並環繞其運動,例如月球環繞地球,地球環繞太陽。

或者,兩個具有引力場的物體互相盤旋,越來越近,直到它們相撞。正因為這種情況的發生,它們會生成在時空中的漣漪——引力波。

引力波圖示(圖源:北京天文館官網)

2015年9月14日,科學家們使用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LIGO)做出了對引力波的首次觀測,是兩個巨大黑洞之間碰撞的部分發展過程。

自從首次觀測後,LIGO合作項目——與一個運營著被稱作為室女座的引力波觀測儀的合伙人合作——已經從至少10個以上的黑洞併合和在2017年的首次兩顆中子星間的併合中觀測到引力波。

據認為,暗物質具有可見物質的五倍普遍度。它引力的影響遍布整個宇宙。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已經決定性地觀測到了由暗物質造成的引力波,但他們仍然在思考發生這種情況的許多其他方式。

原生黑洞

科學家們已經觀測到了暗物質的引力影響,因此他們知道其肯定是存在的,或者說,至少有某些事物肯定能繼續造成那些影響。但是到目前為止,他們仍未直接觀測到暗物質粒子,因此他們無法準確地斷定暗物質是什麼樣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暗物質中的一部分就是原生黑洞。

設想宇宙是一個極其巨大的培養皿。在這種設想下,宇宙大爆炸就是細菌開始生長的那個點。這個點迅速擴大,向外移動包含住培養皿的更大範圍。如果生長有點略微的不規則,某些區域就會比其他區域更密集的充滿著物質。

這些密集物質的所在位置——宇宙中大部分光子就在此處——或許由於它們自身的重力已經塌陷,形成了早期的黑洞。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我認為這是個有趣的理論,和一種新的粒子一樣有趣,」紐約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雅辛阿里·海穆德說。「如果原生黑洞真的存在,那將對超早期宇宙的狀況有著極大的啟示。」

通過引力波去了解黑洞的特性,LIGO或許能證明或約束此暗物質理論。

不像普通的黑洞一樣,原生黑洞沒有它們形成所需的最小質量臨界值。例如,如果LIGO看到一個比太陽質量小的黑洞,那它或許就是個原生黑洞。

即使原生黑洞真的存在,也不確定它們是否佔宇宙中暗物質的全部。但是,找到原生黑洞的證據仍將擴大我們對暗物質和宇宙如何形成的基礎認知。

中子星擾動

暗物質似乎僅通過引力與普通物質相互作用,但是是以已知的粒子間相互作用的方式進行,理論學家認為暗物質也會與自身發生相互作用。

若這種情況存在,暗物質粒子可能會聚集到一起形成像中子星那樣緊湊的暗物質體。

我們知道恆星會徹底「壓下」它們周圍的時空組構。若宇宙被緊湊的暗物質體所填滿,那麼會有這樣的變化——至少某些暗物質最終會被普通物質恆星所纏住。

普通的恆星和暗物質體僅通過引力相互作用,以致它們兩個同時存在也不用大驚小怪。但是任何恆星間的幹擾——例如超新星爆發——會在正在形成的中子星和聚集的暗物質體之間產生嘎嘎作響的擾亂。倘若在我們銀河系中發生這樣的事件,那就會產生可探測到的引力波。

「我們非常了解中子星,」華盛頓大學物理學教授、核理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桑賈依·雷迪說。「如果伴隨著引力波發生某些反常的事情,我們就可得知即有可能存在某些新生成的、包含著暗物質的事物。」

暗物質存在於我們太陽系的可能性很小。恰克·霍洛維茨,瑪利亞·亞歷山德拉·帕帕和雷迪分析了LIGO 的數據,在地球,木星和太陽範圍內並未發現明顯團狀的緊湊暗物質體。

進一步的引力波研究將會給出緊湊的暗物質體的進一步約束條件。「約束條件很重要,」華盛頓大學物理學教授安·納爾遜說道,「這些約束條件會準許我們證明現存在的理論,甚至會形成新的理論。」

軸子星

暗物質的另外候選人便是軸子。弗蘭克·維爾切克參照它整理量子色動力學問題的能力,以一種品牌的清潔劑對其進行了命名。

科學家們認為,就像中子星一樣,軸子也很可能會凝結成軸子星,僅由極其緊密的軸子物質組成。

「若軸子存在,那它們會像普通物質那樣聚集到一起形成星體。」LIGO-室女座成員、物理學家蒂姆·迪特裡希說。「我們不知道軸子星是否存在,而且我們也無法確定,直到發現我們模型的約束條件為止。」

若軸子星與中子星並在一起,科學家們或許也無法利用現有的設備辨別出它們倆的區別。代替的是,科學家們需要依靠伴隨著引力波的電磁信號來鑑別出這種異常。

軸子也有可能在雙黑洞系統或雙中子星系統周圍。倘若那些星體隨後融合到一起,那麼「軸子云」的改變在引力波信號下就會可見。第三種可能性就是軸子是通過星體間的併合被創造出來的,這是一種能夠在信號中顯示的活動。

這個月,LIGO-室女座合作項目者們開始了他們的第三次觀測計劃,有了一個新的提升目標,就是期望每周都會觀測到一次併合事件。

引力波觀測者們已經證明了在證實愛因斯坦的百年預測中他們的價值。但研究引力波會教導我們,這件事仍有許多。「對於科學而言,引力波就像一個全新的觀念,」阿里-海穆德說,「全新的觀念也就意味著在物理學中看待一切重大問題的全新方法。」

作者: Caitlyn Buongiorno

FY: 年默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引力波與暗物質有什麼關係?若你相信引力波,那宇宙只有四個維度
    許多物理理論預測了比我們所知和熱愛的維度(空間三維和時間)更多的維度。有了這些額外的維度將會對解釋大多數宇宙中未知的秘密有所幫助。比如,一些解釋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理論是基於在這更多額外的維度存在於我們每天經歷的維度外,只是他們小到難以察覺以及非常難去發現的這個概念。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探索暗物質有什麼進展了?
    大家相視一笑,對於暗物質,那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關於暗物質的各種「宇宙模型」紛至沓來,然後各種探測暗物質的試驗如火如荼開展,一大波人叫囂道:暗物質,你就快快從了吧!尋找暗物質現代人找暗物質,和古人找空氣分子如出一轍。「引力波測量」只是剛出生的嬰兒,指望他去收拾暗物質這種老江湖,是肯定指望不上的。
  • 科學家們尋找引力波背景和暗物質的答案越來越接近
    通過監測14個脈衝星自旋的微小變化,研究人員可以估計這些脈衝星運動的速度,從而推斷出暗物質對它們施加的引力。科學家們發現,在整個銀河系中,暗物質的平均數量可能略低於先前的估計。查克拉巴蒂說,研究人員還計算出地球體積中暗物質的量只有1.63磅(740克)。她補充說,這些發現反過來又有助於目前尋求直接檢測暗物質的實驗"嘗試並理解暗物質粒子的本質"。
  • 引力波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探測引力波?
    更重要的是,由於引力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弱(與電磁輻射不同,電磁輻射可以被吸收,反射,折射或彎曲),因此引力波幾乎不受阻礙地穿過宇宙,從而使我們對引力波宇宙有了清晰的認識。這些波攜帶了有關其起源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包含電磁輻射穿越星際空間時所遭受的扭曲或變化。
  • 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揭露黑洞、暗物質和粒子理論中的奧秘
    「我們的項目的目的是理解極緻密天體的引力波觀測,所以我們可以排除或認證其他類型的天體」,帕尼教授說。「暗物質幾乎不與其他任何事物相互作用,所以在實驗室中是非常難以探測的。」「暗物質幾乎不與其他任何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所以在實驗室中非常難探測」,帕尼教授說。但是通過在引力波中尋找獨特的信號可以讓科學家們第一次看到它。一些關於引力的觀測僅能被我們看不見的暗物質的存在或是通過改變我們的引力定律解釋。
  •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用?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今天,我們就先來聊一聊:暗物質到底是什麼?首先,暗物質到底存在不存在?這件事情目前來看,科學家是確定它的存在,但並不是說它就一定是存在,在某程度上說,如果現在的引力理論,也就是廣義相對論出現一些瑕疵,就有可能導致暗物質的分析是有誤的。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 關於我們探測暗物質的故事
    暗物質所謂暗物質指的是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在我們所在能觀測的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這些物質能夠和光互動,能夠被光照亮或者發出光亮。但是光無法與暗物質互動,我們就無法直接觀測到它。不只對光態度高冷,在對待普通物質時,暗物質也是愛理不理。暗物質可以說是宇宙中所有物質裡最高冷的存在了吧。所以它對我們來說,就像一個幽靈。這也成為尋找暗物質最大的難點。
  • 常進:科學家如何探測暗物質?
    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什麼叫暗物質,暗物質是怎麼發現的,相關的構成,以及如何探測暗物質,國際目前最新的探測暗物質的情況是什麼樣的等。暗物質的發現我們是天文觀測者,唯一的特長是用望遠鏡去觀測。所有的問題,我們都希望能通過望遠鏡看清楚,希望通過物理的探測,研究它物理的本質。
  • 下一代光學原子鐘更精確測量引力扭曲,可探測引力波、暗物質
    下一代光學原子鐘更精確測量引力扭曲,可探測引力波、暗物質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8-11-30 07:50
  • 科學家再次探測到引力波 「時空漣漪」知多少
    中新網6月17日電 時隔四個月,美國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再次放出重磅消息,宣布「又探測到了一個引力波事件」。人類第二次探測到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學界激起「千層浪」。科學家稱,這次探測進一步印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同時也是天文學的一個裡程碑。
  • 如何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呢?
    該實驗將是少數幾個尋找與一粒鹽同等質量的暗物質粒子實驗之一,這一範圍也將打破微小重力傳感器可探測範圍的紀錄。這些粒子太輕(理論上其質量介於電子和質子之間),無法通過引力探測到它們。就在對WIMP的搜尋似乎走入窮途時,NIST的研究人員及同事正在考慮一種更直接的方法來尋找質量更大的暗物質粒子,這樣就可以利用足夠大的引力進行探測。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C 在太空創造中國的第一次自暗物質被發現80多年來,科學家還從未探測到暗物質的明確信號。常進坦言,如果期望暗物質衛星一下就能準確找到暗物質,這個期望指數太高了。暗物質的基本物理性質還沒有弄清楚,沒有人能百分之百保證找到暗物質。「但只要衛星工作正常,就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觀測宇宙的新窗口,必然會發現很多新奇的現象。」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於2001年首次投入運行,2015年升級重啟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就是專門為探測引力波而建設的。從2015年9月開始,關於它已經觀測到引力波的傳言不斷,而就在前不久,又有物理學家在網上流出小道消息,終於引爆了大量媒體的報導。那麼,引力波是什麼?為什麼探測引力波如此困難?用當前探測引力波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果?發現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 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
    下面我們隆重請出本節主角——奇蝦小朋友出場!好了好了,讓我們回到物理,回到時空,回到引力波當中來。其實,我在生活中,被很多次地問過:你們探測這個引力波有什麼用呢?每次我都可以回答得很好,哪怕對方完全是物理零基礎的文科妹子,因為有時候我不講物理,我講這個奇蝦的故事。引力波用粒子的角度去理解就是引力子,和光子的理解方式類似。
  • 反物質、暗物質、負物質,都是什麼鬼?
    ,說不定蟲洞能有用。emm,蟲洞嘛,要來個太陽質量的負物質,倒也能撐開一個一公裡大小的蟲洞了。好吧,這胡言亂語都是些啥啊?反物質?暗物質?負物質?都是些什麼鬼?為了跟人吹牛不被當小白,咱還是講講清楚,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
  • 暗物質是什麼
    科學家通過觀察星空,發現我們這個宇宙,存在著大量的數不勝數的恆星系統。雖然它們都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觀測他們。近幾年,科學家不僅觀測到各種各樣的星系,同時也發現,在各個星系中存在著一塊一塊的黑區,裡頭似乎什麼恆星也沒有,不過它們像一個生命體一樣,含有巨大的能量,不斷地膨脹。科學家就猜測,那看不見的那些區域,是不是存在著我們目前所不認識的一種物質存在。
  • 「暗物質」概念是如何提出的,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所謂暗物質的「看不見」並不是簡單地用肉眼在可見光中隱形,而是說不管探測到哪一段電磁波,例如紅外線、紫外線和X射線,現在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實際上是某種粒子。科學家們已經正式提出了「暗物質」這個術語,我們對暗物質的探測越來越多地是通過所謂的「引力透鏡」來完成的,而引力透鏡是由大量的質量來彎曲光線所引起的。但它們不涉及電磁相互作用。
  • 捕風捉影:暗物質|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引力波測量」只是剛出生的嬰兒,指望他去收拾暗物質這種老江湖,是肯定指望不上的。 注意,本僧要放大招了:人類科技裡精度最高的測量手段,是對「電子和光」的測量,基本可以探測到單個光子和單個電子。所以,絕大部分實驗,無論是引力波、暗物質、量子糾纏,還是微小距離變化什麼的,最終都是想辦法轉化成電子信號或光信號。
  • 桌面大小的引力波探測器有望用於揭示暗物質之謎
    據外媒報導,是涉及引力波方面時,可能需要巨大的設備來檢測最微小的東西。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使用4公裡長(2.5英裡)的臂能夠探測到小於質子寬度千分之一的空間畸變。但是現在, 西北大學的一個團隊的目標是建造一個小到足以安裝在桌面上的引力波探測器,它可以檢測到較大設施所遺漏的信號。
  • 新型引力波探測器已進入研發階段,它可以探測來自宇宙初始的聲音
    引力波是相對論預測的一種天文現象,對於它的探測具有很大的意義,可以研究宇宙大爆炸後的一秒內到底發生了什麼,黑洞的形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宇宙是不是來自大爆炸,現今的微波背景輻射是來自宇宙大爆炸,還是一次巨大的天文事件,都有望獲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