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超算模擬星系顯示:這一理論可媲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2020-12-06 教育直升機

7月9日消息,利用超級計算機對星系進行模擬表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能不是解釋引力如何發揮作用或星系如何形成的唯一方法。

英國杜倫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另外一種引力模型f(R)——即所謂的變色龍理論,對宇宙進行了模擬。

由模擬生成的圖像顯示,即使採用不同的引力定律,像我們的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仍然可以在宇宙中形成。

研究結果表明了在解釋宇宙中結構形成方面,變色龍理論作為廣義相對論之外另一種理論的可行性——之所以稱之為變色龍理論,是因為它的行為根據環境而改變。

這項研究還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暗能量——暗能量加速了宇宙的膨脹速度。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

廣義相對論是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20世紀初提出來的,用於解釋太空中大型天體的引力效應,例如解釋水星在太陽系中運行的軌道。它是現代宇宙學的基礎,但也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例如智慧型手機中常見的GPS定位功能。

科學家們從理論計算中已經知道,在解釋太陽系的形成、運動方面,變色龍理論可以再現廣義相對論的成功。

杜倫大學團隊現在已經證明,這一理論可以解釋銀河系等星系形成,而且在宇宙學尺度上不同於廣義相對論。

這項研究的共同一作、杜倫大學計算宇宙學研究所的克裡斯蒂安·阿諾德(Christian Arnold)博士表示:「變色龍理論允許修改引力定律,因此我們可以檢測引力變化對星系形成的影響。我們通過模擬首次證明,即使改變了引力,帶有旋臂的盤狀星系仍然可以形成。我們的研究絕不意味著廣義相對論是錯誤的,但確實表明它並非是解釋引力在宇宙演化中作用的唯一理論。」

研究人員研究了變色龍理論中引力與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的相互作用。黑洞在星系形成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為它們在吞咽周圍物質時噴射的熱量和物質會燒掉形成恆星所需的氣體,從而實際上阻止恆星的形成。黑洞噴射的熱量因引力的改變而改變,對星系的形成產生影響。

然而,新的模擬顯示,即使考慮到根據變色龍理論發生的引力變化,星系仍然能夠形成。

廣義相對論還可以用來解釋宇宙的加速膨脹。科學家認為宇宙加速膨脹的動力來自暗能量,而杜倫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可能只是向著解釋暗能量特性邁出的一小步。

這項研究的共同一作、杜倫大學計算宇宙學研究所的李寶久(Baojiu Li,音譯)教授說:「在廣義相對論中,科學家通過引入一種叫做暗能量的神秘物質來解釋宇宙的加速膨脹——最簡單的形式可能是宇宙學常數。然而,考慮到目前我們對於暗能量知之甚少,宇宙學常數之外的方法也得到廣泛認可。」

杜倫大學的研究人員預計,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以通過利用位於澳大利亞和南非的平方千米陣(Square Kilometer Array)望遠鏡陣列進行觀察驗證。平方千米陣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

平方千米陣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旨在挑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研究宇宙大爆炸後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的形成,並幫助科學家了解自然界或暗能量。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成真,原因是在這裡
    結合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此星系中引力的行為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相符,在星系的尺度上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對引力如何起作用進行了解釋。自那以來,廣義相對論通過了一系列在太陽系內的高精度檢驗,但還從沒有在巨大的天文學尺度上對其進行過精確地檢驗。
  • 愛因斯坦錯了?美媒:廣義相對論遭「變色龍理論」衝擊
    參考消息網7月12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標準引力論的替代品,即「變色龍理論」,他們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這種理論能「根據環境改變行為」。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7月9日報導,傳統上,人們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解釋引力和星系的形成。愛因斯坦認為,引力是空間和時間的幾何性質。
  •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勝利:一個廣義相對論的世紀!
    我們今天觀察到的星系聚類量是重力作用於宇宙時間的標誌,並允許測試廣義相對論是否適用於這些尺度。1915年11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四篇論文- 每篇論文相隔一周,然後是1916年3月的一份總結論文 - 他在論文中提出了他的廣義相對論,並吹響了人類的集體思想。愛因斯坦早期的狹義相對論(1905年)已經足夠令人困惑,因為它與空間和時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今年是廣義相對論創建100 周年,也是狹義相對論創建110 周年。廣義相對論是「關於時間、空間和引力的理論」。這一理論可以看作是狹義相對論的推廣,也可以看作是萬有引力定律的發展。它認為萬有引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而是一種幾何效應,是時空彎曲的表。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出來後,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是,還有很多的科學家對他的理論持質疑態度,而真正看得懂的更是非常之少。愛因斯坦需要實驗來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他們得出的觀測的結果是,星光偏折了1.79弧秒,和愛因斯坦算出來的1.74弧秒比較,誤差在實驗的容許範圍之內。它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1919年11月6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公布了這一結果。諾貝爾獎得主也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J.J.湯姆森莊重的宣布:「這是自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以來,和引力有關的最偉大的發現!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他們得出的觀測的結果是,星光偏折了1.79弧秒,和愛因斯坦算出來的1.74弧秒比較,誤差在實驗的容許範圍之內。它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諾貝爾獎得主也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J.J.湯姆森莊重的宣布:「這是自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以來,和引力有關的最偉大的發現!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第二天,英國倫敦的《泰晤士報》,頭版頭條醒目的打出:科學革命——宇宙新理論——牛頓觀念破產——重大聲明——空間是彎曲的。愛因斯坦和他的廣義相對論火了!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行星在繞著太陽運動過程中,每一圈的近日點其實都是不一樣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近日點進動。越靠近太陽的行星,近日點進動值越大,水星近日點具有最大的進動值。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結果存在一些差異,觀測值與理論值每個世紀相差43秒,這遠大於觀測誤差,所以必然是理論出了問題。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過去100多年裡,能預測並驗證1910年代實驗範圍之外的科學研究,並且經受了科學家的最新考驗。目前研究人員進行傳統實驗,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通常科學家會觀察宇宙天體扭曲空間結構的程度,從而確定它的質量大小。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牛頓理論解決不了的問題?
    這意味著,上述三星系統中的脈衝星及其近鄰白矮星會以速率被該系統中的第三個天體(另一顆白矮星)吸引。如果並非如此,那脈衝星的軌道就會被擾動,通過測量其發出的脈衝到達地球的時間可以探測這一變化。科學家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檢驗強等效原理是否成立。其結果將會比以往得到的精確20倍,甚至可能是100倍或更高。這些結果預計很快就會問世,但科學家對愛因斯坦很有信心,廣義相對論極有可能通過這一測試。
  • 每日一練|基礎知識:科技熱點「廣義相對論」
    北京時間4月10日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布,該黑洞位於本超星系團(室女座超星系團)中M87星系中心,照片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提供,是關於黑洞的第一個直接視覺證據。EHT是一個通過多國合作而實現的、由八個地面射電望遠鏡所構成陣列陣列形成的地球口徑大小虛擬望遠鏡拍攝完成,數據整理耗時2年多。該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
  • 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史無前例的引力紅移測試中獲勝
    在一個新結果中,愛因斯坦的理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證實。這是一張銀河系和周圍天空中恆星密度的地圖,清晰地顯示了銀河系、大小麥哲倫星雲以及其他星系。但是測量銀河系的恆星本身是有挑戰性的,因為生活在銀河系中使我們無法看到所有的恆星及其內部運動。阻擋光線的塵埃模糊了我們對星系平面上恆星的看法,尤其是對星系中心的看法。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致敬偉大的廣義相對論!
    最新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搖擺的脈衝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最新觀測顯示,在距離我們25000光年外的脈衝星正在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搖擺,這種現象立刻在科學界引起了大量關注並為之震撼。因為在一個多世紀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已經預言了這一現象。
  • 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這一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其中,彭羅斯因「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言」擁有一半貢獻,根澤爾和格茲則因「發現我們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分享另一半。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地球表面上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愛因斯坦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廣義相對論將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狹義相對論加以推廣。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曲率屬性,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及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 為解釋暗能量,有必要修改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嗎?
    圖註: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進行了無數次的科學檢驗,使其受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限制。愛因斯坦的第一個解決方案是在一個質量附近的弱場極限,比如太陽;他將這些結果應用到我們的太陽系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可以將這條軌道視為地球(或任何行星)圍繞太陽自由下落,在其自身的參照系中以直線路徑運行。
  • 人類天文史上首張黑洞圖片再次驗證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M87星系中心黑洞模擬圖顯示等離子體在黑洞周圍旋轉時的運動,藍色薄環是黑洞陰影的邊緣。小圖是愛因斯坦。研究人員以黑洞圖像測試引力理論及測量黑洞陰影大小。(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去年4月公開的人類天文史上首張黑洞圖片震撼全世界,負責研究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周四(1日)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一項研究結果,指透過分析首張黑洞圖片,再次驗證了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但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來確認該理論是否與天體相匹配。
  • 諾獎解析|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這一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其中,彭羅斯因「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言」擁有一半貢獻,根澤爾和格茲則因「發現我們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分享另一半。諾獎官網新聞稿用「黑洞和銀河系中最黑暗的秘密」來形容今年的獲獎成果。
  • 時空扭曲星系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關鍵部分
    1918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大型物體的旋轉會扭曲其附近的空間和時間,從而使時空連續體發生扭曲,這種現象被稱為「框架拖曳」。現在,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能夠在雙星系統中測量這種影響,揭示出恆星尾隨時空的令人震驚的偏差。
  • 廣義相對論驗證引力是由時空扭曲產生!
    牛人們總是在一開始本部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就像愛因斯坦,他的廣義相對論所提及的引力在一開始因為只是一個猜想而不被外界所認同,直到最後的以證明人們才不得不接受了這一事實。廣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原理是:一,等效原理:慣性力場與引力場的動力學效應是局部不可分辨的;二,廣義相對性原理: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任何參考系中都取相同的形式。 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前,雖然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已經能在一定範圍內很好地描述引力,但人類對引力的本質仍然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