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錯了?美媒:廣義相對論遭「變色龍理論」衝擊

2020-12-0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7月12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標準引力論的替代品,即「變色龍理論」,他們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這種理論能「根據環境改變行為」。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7月9日報導,傳統上,人們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解釋引力和星系的形成。愛因斯坦認為,引力是空間和時間的幾何性質。該理論被用來解釋太空中的大型物體是如何運轉的,比如木星繞太陽運轉以及木衛二繞木星運轉的機制。多虧了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的觀測活動,2018年,這一複雜理論被證明確實適用於星系層面。

報導稱,不過,物理學家用杜倫大學的狄拉克數據中心系統進行模擬研究後說,星系形成的方式不止一種。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杜倫大學計算宇宙學研究所的克裡斯蒂安·阿諾德在新聞稿中說:「變色龍理論允許修改萬有引力定律,這樣我們就可以測試引力的變化會如何影響星系的形成。通過模擬研究,我們首次證明,即使改變引力,也無法阻止旋臂圓盤星系的形成。」

報導稱,雖然阿諾德及其團隊的研究並未證明廣義相對論是錯的,但他說,「它的確表明,該理論不一定是解釋引力在宇宙進化過程中所起作用的唯一途徑」。

相關焦點

  • 英國超算模擬星系顯示:這一理論可媲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7月9日消息,利用超級計算機對星系進行模擬表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能不是解釋引力如何發揮作用或星系如何形成的唯一方法。英國杜倫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另外一種引力模型f(R)——即所謂的變色龍理論,對宇宙進行了模擬。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結果存在一些差異,觀測值與理論值每個世紀相差43秒,這遠大於觀測誤差,所以必然是理論出了問題。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才得到完美的解釋。
  • 愛因斯坦相對論錯了?超弦理論又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創立的兩大複雜的理論,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這兩大理論構成了當代關於地球認識的基礎,有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就是兩兄弟對坐在火爐面前,如果此時有一個美女,那麼他們就不會覺得這個火的溫度是烤人的。
  • 廣義相對論比牛頓萬有引力理論更正確嗎?萬有引力理論是錯的嗎?
    關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哪個更正確,目前來看顯然是相對論更為正確。我經常看到大家都堅持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沒有推翻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依然是正確的。但我個人認為其實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只能有一個是正確的,因為它們的根基不一樣,不可能同時正確。牛頓的萬有引力是以平坦的絕對空間作為背景的,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以彎曲的時空作為背景的。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今年是廣義相對論創建100 周年,也是狹義相對論創建110 周年。廣義相對論是「關於時間、空間和引力的理論」。這一理論可以看作是狹義相對論的推廣,也可以看作是萬有引力定律的發展。它認為萬有引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而是一種幾何效應,是時空彎曲的表。
  • 黑洞衝擊!愛因斯坦相對論面臨考驗,理論可能處在「崩潰邊緣」
    一組科學家聲稱,一項關於黑洞碰撞的研究有可能「吞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不朽的廣義相對論。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是物理學領域的突破,這個理論塑造了我們對黑洞、引力以及重物體如何扭曲其周圍空間和時間結構的理解。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愛因斯坦的革命引力跨越空間的秘密在200年後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揭開,他的廣義相對論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描述了引力。牛頓認為引力是一個力,而愛因斯坦把它看做空間本身的彎曲。帕內克說:「牛頓把引力描繪成在空間中發生的一種行為,但愛因斯坦認為這是物質和空間的相互作用。」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牛頓理論解決不了的問題?
    這些結果預計很快就會問世,但科學家對愛因斯坦很有信心,廣義相對論極有可能通過這一測試。如果不去嘗試,那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理論是否真的會出現問題。黑洞無毛脈衝星無疑是緻密的天體,但引力最強大的天體還要數黑洞。天文學家正在嘗試檢驗廣義相對論最極端的預言,即質量足夠大的恆星最終會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成黑洞。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講的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物質與空間、運動與時空之間的精妙聯繫,揭示了萬有引力的本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已經顛覆了經典時空觀,但是狹義相對論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描述慣性系,無法描述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工作完成後,愛因斯坦著手把相對論推廣到非慣性系,在愛因斯坦苦思之時,腦海裡閃過一個想法——電梯思想實驗。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
    相對論創立初期整個理論體系就非常完善了,但是壓根沒人相信他,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實驗驗證,直到愛丁頓在1919年觀測到了和廣義相對論相符的日食現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才開始慢慢被大家接受,而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那一年是1905年,足足過去了14年。
  •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一切物理問題都是測量問題,就如一切生物問題都是進化問題一樣。萬有引力定律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就要從測量的角度去講述。
  • 關於黑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這回或錯了,對的是霍金
    Space網站刊文稱,通過對探測引力波的數據進行認真研究,兩名物理學家認為,他們發現可能存在一種新型黑洞的證據:不符合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推導出的光滑的黑洞模型。▲可能存在一種黑洞,違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但符合霍金的黑洞理論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是一種簡單的天體:被無限壓縮的奇點,四周是光滑的事件視界,光線、能量或物質都無法穿過事件視界而逃出黑洞的「魔爪」。在此之前,我們收集的所有有關黑洞的數據,都支持廣義相對論黑洞模型。但在20世紀70年代,霍金髮表的一系列論文表明,事件視界沒有那麼光滑。
  • 最新黑洞觀測為愛因斯坦一百多年前的廣義相對論提供新證據
    最新黑洞觀測為愛因斯坦一百多年前的廣義相對論提供新證據 美國天文學家觀測一顆繞一個巨大黑洞運行的星體所發射光線,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提供了新證據。
  • 103年前,日全食驗證廣義相對論,因一戰打斷!卻拯救了愛因斯坦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但很快,愛因斯坦發現自己的新理論只適用於勻速運動的慣性系中,而真實世界並不是勻速運動的,而且他還發現狹義相對論並不能解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這就讓愛因斯坦陷入煩惱之中了。
  • 顛覆物理世界的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5篇物理學論文,這幾篇論文奠定了狹義相對論的基礎。在之後的10年時間裡,愛因斯坦不斷對自己的理論進行探索、研究和完善。1915年,愛因斯坦又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終於完成了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工程。
  •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勝利:一個廣義相對論的世紀!
    我們今天觀察到的星系聚類量是重力作用於宇宙時間的標誌,並允許測試廣義相對論是否適用於這些尺度。1915年11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四篇論文- 每篇論文相隔一周,然後是1916年3月的一份總結論文 - 他在論文中提出了他的廣義相對論,並吹響了人類的集體思想。愛因斯坦早期的狹義相對論(1905年)已經足夠令人困惑,因為它與空間和時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從萬有引力理論到廣義相對論
    水星近日點進動新理論誕生直到上世紀初,腦迴路清奇的愛因斯坦對統治物理界數百年的牛頓萬有引力理論發起了挑戰憑藉等效原理和廣義相對性原理,愛因斯坦於1916年提出了全新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在給出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以後,愛因斯坦第一時間通過弱場近似方法求解引力場方程,並給出了廣義相對論下計算的水星近日點進動與牛頓理論的誤差值為43.03,與實際觀測值非常接近。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成真,原因是在這裡
    結合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此星系中引力的行為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相符,在星系的尺度上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對引力如何起作用進行了解釋。自那以來,廣義相對論通過了一系列在太陽系內的高精度檢驗,但還從沒有在巨大的天文學尺度上對其進行過精確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