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是什麼?維繫星繫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12-05 網易科技

(原標題:「暗物質」是什麼?維繫星繫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宇宙需要暗物質

暗物質(Dark matter)是什麼?你或許壓根兒沒聽說過,又或許你聽說過它,但卻不太清楚它到底是什麼,那今天就由俺老孫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暗物質。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身邊的物質(如空氣、水、巖石、地球、恆星、星系以及我們人類自己等)都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組成的,我們暫且把這些物質稱為「普通物質」。

但科學家們在分析宇宙的結構時,發現我們能觀測到的「普通物質」並不足以令宇宙維持穩定。因此,科學家確信一定有某種東西在維繫星系的結構。這種東西,它不發射光,也不反射光,所以稱作「暗」。科學家們根據大量的天文觀測,通過超級計算機進行海量計算,發現我們所熟知的「普通物質」佔整個宇宙不到5%,另外大約25%是暗物質,70%是暗能量。

來自「普通物質」的重力不足使星系形成我們現在所見這樣的結構,恆星間會更為鬆散,這將導致星系無法形成。從這個角度來講,暗物質對於我們的宇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暗物質,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球可以存在,但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或許會解體,跟太陽類似的恆星排布不會像現在這麼「緊密」,它們甚至會四處散布。那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如果此時此刻暗物質消失了,我們所處的太陽系還會存在嗎?太陽會不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導致地球沒有足夠的光照進而出現生物大滅絕?這個問題大家不用擔心,我們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可見的「普通物質」的萬有引力提供的。因此沒有暗物質,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也幾乎不會發生改變,地球現有的生態環境不會受到影響,你還是可以繼續讀完這篇文章的。

另一方面,如果暗物質也像「普通物質」一樣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那麼每時每刻都應該有大量的暗物質粒子穿過地球。當你在大街上行走時,一呼吸一張嘴,都有可能會「吸入」或「吃到」一些暗物質粒子的,吃到如此神奇的「食物」,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感覺呢?

二、暗物質的發現史

20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誕生撥開了物理學上空漂浮的兩朵「烏雲」(以太漂移和黑體輻射問題)。然而在20世紀末,人們發現,物理學的天空中又漂浮了兩朵新的「烏雲」,這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問題。

最早提出「暗物質」可能存在的是天文學家卡普坦,他於1922年提出可以通過星體系統的運動間接推斷出星體周圍可能存在不可見的物質。

暗物質存在的一個重要證據來自於20世紀70年代。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像太陽系一樣,銀河系中的各種星體也在圍繞銀河系的中心轉動,並且按照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銀河系外圍的星體的速度將隨著距離增加而減小,就好像我們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運動最快,距離最遠的海王星最慢。但美國女天文學家魯賓驚訝的發現,在相當大的範圍內星系外圍的星體的速度是恆定的!這種情況完全不滿足已經被無數次證明的引力定律。這意味著銀河系中可能有大量的不可見物質存在,並且其質量遠大於我們可見星體的質量總和。

到了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正式提出了「暗物質」這個名稱。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大批支持暗物質存在的新觀測數據。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大質量天體可以通過引力使時空發生扭曲,這一點已得到實驗證明。所以當光線通過大質量天體周圍時,本來直線傳播的光被引力給「吸彎了」。那麼,如果暗物質真的存在,且質量很大的話,那麼光線經過星系時會被彎曲得更加厲害,這樣造成最終計算出的星系質量遠比一般天文學觀測方法測量的數值高,由此可以確定暗物質的存在。

三、超級計算機對暗物質的預測

宇宙中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東西由暗物質和暗能量構成,但至今沒人清楚知道這些究竟是什麼東西。然而一臺超級計算機也許知道,利用超級計算機,進行大量計算和理論分析,可以對暗物質的物理本質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首先,就像我們身邊的「普通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一樣,暗物質也應有其基本組成粒子,但對暗物質的探測已是全世界的科學難題,更不用說組成暗物質的基本粒子。但利用一臺超級計算機可以描繪出形成暗物質的粒子輪廓,2016年第一次有超級計算機預測出軸子(假設存在的粒子,是宇宙中暗物質的最佳候選者)的重量,約為一個電子的100億分之一。

其次,利用超級計算機對宇宙從大爆炸開始的形成過程進行模擬,或許可以窺探暗物質的由來。模擬結果顯示,宇宙初期聚集在一起的暗物質隨著時間的演變可最終形成星系、星團等大型結構。因此,暗物質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黏膠」,將整個宇宙結構「粘」到一起。未來需要研究的問題是,暗物質是否充滿了整個宇宙。

另外,2017年英國的宇宙學家們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不同尺寸的星系在暗物質中的形成和演化過程,成功揭示了暗物質與星系的質量、尺寸、旋轉速度和亮度間的相關性,其結論與天文學家的觀測結果一致。

除了用超級計算機對暗物質的預測和模擬,科學家們還希望能直接探測到暗物質,常用的探測方法有3種:地下實驗室直接探測、空間間接探測、對撞機產生暗物質。

例如,2015年12月17日,我國發射了以俺老孫名字命名的「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屬於空間間接探測方式)。並於2017年11月30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探測到的首批成果——一個暗物質可能存在的證據。未來,「悟空」號預計可以在太空繼續服役3到5年,採集更多的數據,相信之後可以提供更多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

暗物質理論自提出以來,已經成功預測了許多星系尺寸、質量、亮度間的複雜關係,然而迄今為止,宇宙學家仍未能實際觀測到暗物質的存在,並且目前我們仍不了解它到底是什麼,因此對於暗物質的理論分析和實驗探測顯得更加重要。

浩瀚宇宙,我們能看到、能探測到的物質只是極小一部分,無論我們人類多麼認為自己是萬物之王,但其實我們只是宇宙中一些不能再弱小的「塵埃」而已。

因此,讓我們去仰望星空,追尋宇宙運轉的真理吧!

作者:王建林 橘子科普團隊 中科院物理所博士

審稿人: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科普中國特聘專家 於乃功

本文來源:科普中國網 責任編輯:張潔_NT5630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物質?什麼是暗物質?暗物質的提出有什麼詭異現象?
    但如果把所有看得見又摸得著的物質相加起來,也只佔據了宇宙大約5%的組成部分。相比之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暗物質,對宇宙來說可能更加重要,它構成了宇宙黑暗而神秘的另一面。    暗物質構成了宇宙中大約1/4的物質,並幫忙塑造出星系宏偉而壯麗的場景。然而,儘管我們費盡心力去尋找它,這位神秘的星系建築師仍然在躲避人類的偵察。幾十年來,我們對暗物質的所有了解都不是通過直接觀察得來的。
  • 暗物質秘密被揭開!科學家公布暗物質暈內部結構!
    1970年,兩位天文學家魯賓(Vera Rubin)和福特(Kent Ford)利用高精度的光譜測量技術對仙女座大星雲中星體旋轉速度的研究發現,星系外圍的星體繞星系旋轉的速度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計算結果有著明顯的差別,於是他們推測星系中應該存在著大量的不可見物質,這便是暗物質!
  •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最新星系觀測發現新線索
    科學界的一個普遍共識是,迄今發現的的星系中,大部分質量都由看不見、摸不到的暗物質組成。若真如此,反對者又難以解釋為何這套理論幾乎適用於所有星系。現在,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一項新研究,就深入調查了這些星系中的暗物質可能消失於何處。據悉,DF2 和 DF4 都屬於衛星星系,其繞著更大的 NGC 1052 而運轉。
  • 99.99%都是暗物質?這個神秘星系的謎團終於解開了
    暗物質是科學家為保證實際觀測與現有理論相洽而引入的概念,它們是人類現有理論框架下認識宇宙必不可少的一環。比如,暗物質對維繫星繫結構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沒有額外的暗物質,所有星系都將分崩離析。一般來說,星系所含暗物質的質量是普通物質
  • 科學家從特殊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線索,沒暗物質的星系是什麼樣?
    科學界把宇宙中的物質分為能直接看到的和不能直接看到的,並且認為不能直接看到的物質佔據了宇宙總質量的90%,那些炫麗的星系、星雲等物質只佔據了全宇宙的10%左右,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大多數星系是受到暗物質的影響維持運行的,然而近幾年天文觀測中發現了幾個完全不受暗物質影響的星系,這些星系顛覆了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地位,其中典型就是NGC 1052-DF2星系這類奇怪的超漫射星系
  • 白洞是什麼? 也許是暗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Space北京時間4月28日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白洞——理論上與黑洞絕對對立——可能是佔到宇宙中物質大部分、頗為神秘的暗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
  • 星系中暗物質如何分布的奧秘,被科學家發現了
    它們之間的唯一區別是暗物質的性質。 左側無碰撞,右側無碰撞。 這項工作表明,實際星系中的暗物質看起來更像右邊的圖像,比左邊的圖像更不團塊,更彌散。圓圈標誌著銀河系的盡頭。由於它很難冷卻,因此它形成的結構通常比行星和恆星大得多。由於暗物質的存在僅在大規模範圍內出現,因此其性質的發現可能必須通過天體物理學研究來確定。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合構成了宇宙,那暗物質的組成結構是什麼?
    構成你以及你所關心的一切事物的普通材料只佔宇宙不到10%的內容;宇宙的其餘部分則是由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神秘物質構成的,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宇宙奧秘之一。至於它們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準。要解釋這種情形只有設想有些不可見的黑暗物質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空間。瑞士天文學家弗裡茨·茲威基後來觀察到,距地球3.2億光年的一個星系團中存在類似的反常情形。他發現各個星系彼此圍著旋轉的速度要比引力基於星系中恆星的聯合質量所推論的速度大得多。這表明,要麼星系包含著遠多於可見之物的物質,要麼牛頓的引力定律是錯誤的。茲威基選擇了前者,並認為這多出來的物質是大量看不見的氣體。
  • 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
    2018年3月9日,天文學家們宣稱發現一個奇特的星系,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也許你會說,發現沒有暗物質的星系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這可是大事件,這事如果最終確定,堪比發現「」引力波「」和「」上帝粒子「」還要刺激。這是一個物理學家們做夢都沒想到的意外發現。因為暗物質用「不存在」證明了自己的存在!
  • 暗物質是什麼?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它的?
    暗物質、暗能量是當前天文學研究中的難題,難就難在雖然科學家隱約的知道它們的存在,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探測到它,所以還無法真正的研究它們,只能是根據觀測結果間接地研究它們,猜測組成它們的粒子究竟是什麼?1933年,天文學家弗雷德·茨威基有了重要的發現,他在研究后髮座星系團成員星系的運動速度時,發現成員星系圍繞后髮座星系團核心區域的運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照這樣的速度來看,后髮座星系團根本無法通過可見的物質產生的引力來維持完整,肯定還有看不到的物質在發揮著作用。
  • 暗物質與暗能量是什麼?看完秒懂
    我們所熟知的物,原子、恆星、星系、行星、樹、巖石,以及我們,但這些物質佔整個宇宙不到5%。在整個宇宙中,大約25%是暗物質,70%是暗能量。但是,暗物質與暗能量都無法被觀測到。這聽起來有點奇怪,這表示我們所接觸到的世界只佔了極其微小的部分。更糟糕的是,我們對暗物質與暗能量究竟是什麼、如何運作毫無頭緒。
  • 科學史上365天——奇特的暗星系
    發現「暗星系」過程人們自然感覺奇怪,如果這個暗星系幾乎沒有什麼可見的東西,又是如何發現它的呢?答案也很簡單——把機密透給外間的就是「引力」。還有另一件更值得注意的事,也是判斷它由暗物質組成的重要依據。根據比較發現,這個暗星系的旋轉速度遠遠超出普通的旋轉星系。這個現象在暗示我們,這個星系遠遠不止所包含氫氣的那麼多的質量,因為如果只有這些質量,所產生的引力將不足以在如此高速旋轉之下把它維繫住,它們會很快地分崩離析。因此,除了氫氣,一定還有其他不可探測的物質隱藏其中。
  • 探索暗物質
    暗物質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能夠給予合理的解釋,人類不知道暗物質所代表的物質到底是什麼,但是暗物質這種東西確確實實存在,並且暗物質所造成的影響比黑洞還要強烈。 暗物質有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科學家通過推算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有宇宙總質量的大部分,它比宇宙中所有可以看到的星系,星團,恆星,各種行星加起來的總質量還要多。
  •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看過《地質災難》這部電影,暗物質自天外之內,頃刻間穿過地球!造成的一系列毀滅性災難,而且明顯還是弱化了暗物質的實力。那麼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 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宇宙中的普通物質其實只佔宇宙總物質達不到5%。除了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外,其餘的佔比將近三分之一都是暗物質。那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是不是又和暗物質有關呢?沒錯,現代研究表明,宇宙中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關鍵就依賴於暗物質。因為是科學,所以才要把暗物質引入。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得從暗物質是怎麼一步步被當今科學界所接受說起了。歡迎來到濤濤隨記,精彩分享馬上開始。
  • 暗物質如同神經一樣連接著每一個星系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宇宙中的暗物質,也是目前科學家一直在探索的神奇物質什麼是暗物質說起暗物質相信很多人都比較好奇,為什麼它叫暗物質,其實暗物質只是目前科學家的一種猜測,從理論上提出的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一種物質,雖然這種物質是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它極有可能是宇宙中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這種物質可能要佔宇宙總質量的85%以上
  • 反常的星系:它們的暗物質去哪兒了?
    暗物質:星系的搖籃和家園 在宇宙學家的眼中,我們日常所「見」的物質,從地球上的芸芸萬物到夜空中的點點繁星,都叫做重子物質。因為它們在質量上絕大部分是由重子(比如說我們熟悉的質子、中子)組成的。重子物質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它能發生電磁相互作用,換句話說,它可以發光或者反射光。
  • 星系和暗物質之間有什麼關係?普朗克衛星揭曉了答案
    ,揭示了類星體(活動星系中明亮的核心)的光度與它們所在更大暗物質「光暈」質量之間的聯繫。這一結果對於我們理解星系如何在宇宙歷史中演化是一個重要的確認。宇宙中大多數星系的核心都有超大/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到數十億倍。這些宇宙怪物中大多數都是「休眠」的,在它們附近幾乎沒有或幾乎沒有活動,但大約有1%被歸類為「活躍」,它們以非常快的速度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物質。
  • 十張趣圖告訴你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Dark Matter)是一種因存在現有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而假想出的物質,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物質,不帶電荷,不與電子發生幹擾,能夠穿越電磁波和引力場,是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暗物質的密度非常小,但是數量龐大,因此它的總質量很大,它們代表了宇宙中26%的物質含量,其中人類可見的只佔宇宙總物質量的5%不到(約4.9%)。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得到,但它能干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顯地感受到。暗物質存在的最早證據來源於對矮橢球星系旋轉速度的觀測。
  • 科學家發現一個無暗物質星系 或顛覆暗物質定義
    研究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雖然不能顛覆科學家對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完全可以改變天體物理學家對暗物質的定義。迄今為止物理學家還不太了解暗物質。對於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單一粒子有多重,或者說暗物質是如何形成的,物理學界尚無定論。也沒有人能夠在地球上捕捉到暗物質粒子。但是經過30多年的天文觀測,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同的事實是:宇宙中有很多暗物質。